教育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7-01 11:01:42
導語:教育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在化學教學中勢在必行。在教學過程中,正確、恰當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利于調動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意義
1.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直觀。形、色、聲、像兼備的現代教學手段,常常給課堂帶來新鮮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有利于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如九年級化學學科中,物質的構成,學生從微觀角度很難想象分子、原子的結構,微觀角度理解化學變化的概念也很抽象、很模糊。如果我們能將分子、原子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進入微觀世界觀察分子的結構、原子的結構、化學變化等,使抽象化的微粒變得形象化,必然會激發學生的興趣。2.豐富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真實和虛擬情景,縮短教學與現實的距離,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獲得充分感知信息,激活思維想象,從而促進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如在我一次主題為“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們結合教材內容,充分應用網絡資源,通過論文、電子作品、材料樣品制作、研究性成果展示等活動,讓學生了解了最新的化學、科技成果,明白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明確在初中學習化學的必要性,可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培養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并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利于加大課堂容量。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提高、在新教材中知識的急劇更新,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以放大課堂教學的空間,擴展課堂教學的時間來提高教學效益。如化學實驗的復習,如用常規手段教師很難把課程標準中要求掌握的儀器裝置一一畫出,也不可能把演示過的實驗再演示一次。若利用電腦模擬或錄像,再現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現象,能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有利于比較、加深理解記憶,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現代教育技術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單一形式或者組合形式來表現,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對學生視覺和聽覺雙重感官的刺激,使得學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學習《燃燒與滅火》時,通過播放課本實驗7-1(紅磷和白磷與熱水的實驗)讓學生理解物質燃燒的條件,再通過播放一段火災逃生視頻,由學生歸納火災逃生的方法,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起來更加投入。最后再播放《悉尼奧運會的點火儀式》,讓學生試著用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來解釋這一偉大歷史時刻產生的原因,真正實現化學與社會、生活、科技的密切聯系。教師也可以通過利用課余時間以學生為主角拍攝一些照片,或者自制一些體現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小視頻,如酸雨對建筑或植被的腐蝕、“清水變牛奶”小魔術、用醋除鐵銹、自制簡易凈水劑等,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同時也實現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化學,讓化學還原于生活。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利于促進智能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具有形象、生動、具體,富于感染力等特點,因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部動力,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它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容易記憶和理解教材;它能夠不受時空和宏、微觀的限制,直接表現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使學生充分感知所學教材;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技能的訓練。如對九年級化學《愛護水資源》這一課的教學,我首先讓學生自由分成五個小組,每一小組選擇一樣他們最關心的水污染或節水問題進行探究,并明確一周后進行統一匯報。每一組選擇一刊,組長負責協調組內工作并定期向老師匯報研究進展,教師隨時關注每一組的研究動態,指導學生利用Fronpage將每一小組的內容串了起來,形成一個班級的水資源網頁。在探究過程中,同學們利用計算機查找資料,并制作了漂亮的演示幻燈片進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參與、探索、討論、交流、表述、匯報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團結協作,并自主建構了知識。
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能發揮巨大作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主動創新,獲得知識技能上的提高,滿足了學生興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質和信息素養。
作者:高剛元 單位:涼州區黃羊鎮二壩中學
- 上一篇:高校后勤管理論文
- 下一篇:物流企業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