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輔導員養成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07 11:05:20

導語:獨立學院輔導員養成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立學院輔導員養成教育論文

一、養成教育的內涵

養成教育的特點。綜合來看,養成教育有四個特點:第一,互動性,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研究其需求,追蹤教育效果,給予持續性的關注和刺激,并接收受教育者的反饋意見,更改或者改善教育內容與手段;第二,目的性,從字面理解,養成中的“成”是完成,是一個動作的完成和后果,從“成”字理解,能看出其目的性來;第三,動態性,知、情、意、行四個內容恰恰說明了養成教育的四個階段,從認知(或者教育的規定規范)到情感認同,再到意志毅力,最后具體行動,本身就是教育行為的過程或者受教育者(學生)對養成教育的反應過程;第四,自主性,因為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即使是相同的教育手段和內容,也可能會起到大相徑庭的教育效果。

二、獨立學院養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獨立學院學生特點。

1、學生學習基礎差,但是實踐動手能力強。因為學生高中階段各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生的成績無法被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的高校錄取,從而被獨立學院錄取,這些學生的學習從高中、高考看來,是整個本科院校里相對最差的,這種繼承性導致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學習不理想、學習基礎差。與此同時,獨立學院的學生往往頭腦靈活,善于走出校園,他們不擅長學習,往往在“辦事情”上特別有優勢。

2、學生信心不夠,但是個人交際能力顯著。由于高考的失意或是整個高中階段的荒廢,他們在高校里的學習往往缺乏信心,而缺乏信息又導致他們在高校學習中選擇了比較消極的方式,沉溺于網絡、結交社會朋友等非學習方面,惡性循環,信心越來越不夠。另一方面,他們又具有超強的人際交往能力,他們善于結交朋友,善于和老師溝通,也善于推銷自己。這種擅長又反映出他們在學業之外的自信和能力,只要善加循誘,也能促進他們在高校里的學習和成長。

3、學生不喜歡純理論學習,但對生動教育感興趣。由于他們學習基礎差,以及在學習生活中接觸更多的是短、平、快等更為直接、直觀的信息,他們逐漸養成了不喜歡純粹的理論學習的習慣?!耙宦牭嚼碚摼拖胨X、就頭大”,這是獨立學院學生的通病。相反,他們卻對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靈活、任課老師有趣的課程特別感興趣,自然他們投入的精力和熱情也就不一樣。

(二)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1、養成教育是大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養成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首先,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體現,是道德教育的要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養成教育的開展對于提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都有極大的益處。其次,養成教育為大學生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和前提,并推動其他方面的大學教育,彼此相得益彰。再有,作為高初小教育的延續,大學教育也離不開養成教育,面對多元復雜的社會,學生的意識行為選擇具有盲目性和非理性,正確積極的引導和教育能夠更好的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理論與實踐水平。

2、養成教育的特點彌補了獨立學院學生在教育中的劣勢。通過以上對養成教育以及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分析,兩者之間,不難找到優勢彌補劣勢的地方。養成教育的互動性、自主性要求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交際能力,體現出學生作為主體的主動性,而非被動接受,通過主動性的實現從而也能更好地解決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問題。養成教育的動態性和目的性也能讓學生參與到養成教育中來,其目的性所強調的針對性和實踐性,也能讓學生揮發揮其優勢,在勞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輔導員養成教育工作中的角色

作為思政教育的執行者和與學生密切聯系的聯絡者,輔導員在養成教育中必然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須明確其扮演的角色和角色的要求。

(一)養成教育的執行者。輔導員作為思政課教師,也是學生管理的工作者,其承擔的養成教育職責也最大。在養成教育工作中,輔導員要擔起執行者的角色。

1、在“知”方面。輔導員承擔了國家和學校授予輔導員傳授正面思想和傳遞正面能量的責任。在擔任形勢政策課、大學生心理、安全、感恩等教育內容時,自然要學習政治和黨的理論,熟悉思想道德建設內容,輔導員只有具備過硬的、全面的知識,才能為學生提供“知”方面的教育。

2、在“情”方面。輔導員應該加強同學生的聯系,在和學生建立較好的信任基礎上再開展養成教育工作。通過強有力的感情紐帶提高學生對輔導員的認同感和感召力,使學生達到理應的情感認同,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動力和信念。

3、在“意”方面。在學生氣餒或者松懈時,輔導員應該鼓勵學生,督促學生,通過正反激勵讓學生在“意”的養成方面下功夫,形成好的決心和毅力,最終達到養成教育和自我覺悟成才的要求。

4、在“行”方面。輔導員應該給予適當的、及時的反饋。對于“行”的教育內容,應該擴展其內容和形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較廣范圍的參與以及師生間良好溝通的方式,讓“行”更易接受和實行。同時,要對學生的“行”給予恰當的反饋,對優點要總結和鼓勵,對不足的地方要加以糾正。

(二)養成教育的協調者。養成教育與學校、家庭、社會相關,輔導員應該起到協調者的作用,要協調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關系。

1、在學生和學校之間,輔導員要協調好學生與任課教師、學校、班集體三個方面的關系。第一,與任課教師之間,輔導員應該與任課老師協調以便保證養成教育的一致性,向任課老師反饋學生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比如,任課老師對學生的到課教育,輔導員應該明確任課教師的目的和具體要求,也要注意把私下了解的學生情況反映給任課教師。第二,與學校之間,輔導員要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開展相應的養成教育,比如主題班會的內容則要反映學校的文件要求,并根據學生特點調整、細化、豐富教育內容。第三,與班集體之間,輔導員應該為班集體在開展養成教育中提供便利和支持,對學生的自律活動、認知活動要給予正面的引導和支持,并給予班集體更多的權利和自由發揮的空間。

2、在學生和家庭之間,輔導員也應該起到溝通協調的作用。和學生家長密切聯系,了解家長養成教育的特征,和家長進行探討,交換信息和方法,形成養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動對學生的養成教育。

3、在學生和社會之間,輔導員要善于觀察、仔細辨別,傳播社會正能量,使學生不與社會脫軌的同時,也避免被不好風氣所玷染。

(三)養成教育的模范者。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中的一員,應該在行為習慣方面起到模范者的作用。用身體力行來感染自己的學生,用教師道德規范來磨煉自己、塑造自己,使其成為教師中的合格者和學生心目中的典范。以這樣一種方式,讓學生不自覺的達到“知、情、意、行”的變化,從而達到養成教育的目的。

作者:蔡茂橋 單位: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