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1-26 04:02:50

導語: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尤其是在歷史課堂上。歷史科目的學習具有其特殊性,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外國歷史知識,掌握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知識,而且要從中學會尊重、保護優秀的歷史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但是歷史知識的學習還注重學生的思考,要求學生學會判斷歷史知識的價值。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拓展廣闊的學習思維。而如何高效地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歷史課堂上,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一、當前歷史課堂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拓展更多有效的學習途徑。但很多時候,課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卻因為缺少學生的主動參與,改變了開設的初衷。比如,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無討論興趣;小組內的成員缺乏交流,甚至由固定的成員回答教師問題;小組合作只是枯燥的學習形式,學生并未從中獲得進步等。如果教師不針對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實行有效的應對措施,那么小組合作學習將會失去本身的意義。本文主要針對以上羅列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二、有效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的措施

1.創設有趣、高效的課堂討論模式

首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歷史教學課堂上,教師所使用的教學道具和材料不能僅限于教材和地圖冊,而應該發現更多利于學生思考的教學方法。比如我國古代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應該主動聯系相關的歷史人物背景,引發學生思考。而學生所能接觸或了解到的知識很少,了解的范圍可能僅來自于課本,教師應該利用學生求知的心理,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自發去搜集資料,通過查找資料、課上和同學交流,進一步加深學習的印象,起到滿足學生好奇心和學習知識的雙重目的。其次,保證課堂的高效。給學生自由搜集答案和討論空間,并非無限制地讓學生隨意掌握課堂,因此,教師需要在合作學習之前定下相關規則,比如要求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有分工,個人成績總和就是集體榮譽,討論過程應體現成員之間的互助性;教師要注意傾聽不同的見解,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方向,正確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思路;問題的設定要具有關聯性和深度,精心挑選值得討論的問題放在合作學習中,避免浪費課堂時間,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2.區分小組合作學習的層次性

教師應該認識到,合作學習不僅是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而且應該尊重個體學習、小組成員合作和小組之間的交流,將整體課堂的學習氛圍融入起來,而非將合作重點放在一個小組上。有些概括性的知識,比如古代史或近代史的整體學習脈絡和框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等,就需要教師做好一個總結,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即強調學生個體學習。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才能進入合作學習,獲得的知識才更準確,更有價值。如近代史的學習,學生掌握教師教授古代史的方法就可以自覺分配工作,保證合作學習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而小組之間的交流,則是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競爭力的有效形式。

3.確立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主導地位

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掌握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討論環節中的主導位置。首先,教師應該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學會融入學生的群體中,但是又能起到監督和引導的作用,教會學生處理好合作學習的關系,只有和諧的學習環境,才能保證學習活動順利開展,讓小組合作學習體現其自身的作用。其次,在學生展開討論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往什么樣的方向去思考和尋找答案,才能達到合作的效果,注意聆聽學生討論間存在的疑惑和爭執,并適當進行調節,鼓勵沉默的學生嘗試發表自己的看法,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集體榮譽的重要性。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中,具有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鞏固和應用知識的作用,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學會合作、探究與交流,具有積極的教學意義,但是教師應該主動承擔起合作學習的主導作用,分清合作學習的層次性,才能有利于知識的傳授,學生才能更好掌握知識。良好的引導才能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有所受益不走彎路,進而保證學習的效果。

作者:周祖青 單位:江蘇響水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