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外賣包裝設計趨勢分析

時間:2022-04-13 05:20:09

導語:可持續發展外賣包裝設計趨勢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可持續發展外賣包裝設計趨勢分析

摘要:研究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外賣包裝設計未來發展趨勢。采用案例分析、文獻分析、網絡調研法,從消費者和環境、資源等角度分析現在外賣包裝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可持續發展理念觀,結合典型案例從包裝結構、成本、材質分析外賣包裝設計的發展趨向。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外賣包裝存在缺乏宜人性、高損耗率、低回收利用率等主要問題,為減輕其對環境污染、資源浪費造成的負擔,外賣包裝結構宜人化、成本減量化、材質可持續化將成為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可持續化;包裝設計;外賣;發展趨勢

環保當下,我國正處于現代化加速進程中,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廢物的可回收利用、延長包裝的使用周期,實現包裝可持續化,是重要且迫切的。[1]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就餐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外賣已成為餐飲業中越來越重要的新態勢,以其特有的便捷性被大眾選擇與認可。據艾媒咨詢的報告的中國外賣市場與用戶規模統計數據顯示,如表1所示。從2012年到2019年,外賣行業的市場規模從336億元增長到2800億元,戶使用規模超4億人,其外賣市場發展已成平穩增長趨勢。然而,人們只重視這種方式帶來的便利性,往往忽略了伴隨著外賣產生的大量包裝物所帶來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在提倡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大環境下,探尋外賣包裝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是符合當下時代步伐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外賣包裝類別

目前外賣主要分為中式、西式兩大類:中式外賣,一般以葷素搭配的套飯為主,包括粥、粉、面等;西式外賣,多為肯德基和麥當勞等快餐食品。這些餐食在外送過程中都需要對食物進行一定的包裝,以起到保護食品和方便運輸的功能。根據外賣食品的不同特征,外賣包裝大致可以將分為5類,如表2所示。從表格中可發現中式外賣相較于西式外賣油水含量較大,在包裝材質選用時多為塑料盒;而西式外賣由于油水含量少,則以紙袋、紙盒包裝為主。由此可見,外賣包裝80%左右仍然選用塑料制品,紙質包裝使用率較低。

二、外賣包裝設計現狀分析

雖然外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但由于認知的局限,節約成本,降低費用,外賣包裝無論在包裝使用過程、結構設計、或者材質選擇,都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2]通過上述調查分析和資料收集,目前外賣包裝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使用缺乏宜人性。大部分外賣包裝在用戶使用過程前后都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宜人性,其表現在:(1)密封不嚴。許多外賣餐盒經常出現盒蓋咬合不穩的情況,密封性較差。在運輸過程容易因為顛簸或擠壓,導致油或湯汁潑灑出來,直接影響消費者用餐心情;(2)開啟不便。由于設計的缺陷,部分外賣包裝難以開啟,極易將油、湯濺到身上,或在開啟時需借助小刀或剪刀等外力的幫助才能打開產品包裝,造成開啟不便;(3)無品牌辨識度。由于外賣是O2O模式銷售,因此眾多商家并無品牌觀念,導致外賣千篇一律的包裝形式,對消費者來說,不能產生良好的品牌印象;對于送餐員來說,同款或同類型的包裝方式無辨識度,在品牌上無區分,也會導致送餐出錯等問題。(4)缺少人文關懷。在人們日益增長的情感與心理需求層面中,擁有良好的用戶體驗是增加外賣訂餐量的附加價值。但大部分外賣包裝設計在人文關懷性上都欠缺考慮,沒有深刻挖掘用戶使用的心理意愿,例如節日餐、減肥餐、健身餐等特殊用餐場景,在視覺、材質、結構等方面都幾乎沒有體現出人文關懷的情感設計。(二)過度包裝損耗率高。通常的外賣包裝,至少包含1個塑料袋、1個餐盒、1雙一次性筷子,有的還有塑料湯勺、塑料湯碗等配置。隨著近幾年外賣量大規模的增加,各商戶間的競爭力增強,商家為了提高自身的竟爭力,盲目追求個性化,就會在產品的包裝上下功夫,以凸顯其品牌,加深消費者印象,因此,在外賣包裝中往往會出現過度包裝的現象。由基本的標配增加至原來包裝量的2-3倍,所謂的“奢華”包裝不過是數量與重量的增加,而對消費者而言,這些大大小小的塑料餐盒、包裝袋,在就餐完成后都視為廢棄物品,嚴重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與環境污染問題;對于商家而言,額外增加的包裝費用,也間接造成了社會總成本的增加,資源損耗率高,并不利于可持續發展。(三)回收與再利用率低。根據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的公開數據顯示,日訂單量總和在2000萬以上,每天使用的外賣餐盒超過6000萬個,所用的塑料袋能覆蓋120萬m²的面積。[3]通過物業對垃圾進行分揀,結果發現,在生活垃圾中,外賣垃圾的重量比例至少占40%,有的甚至達到50%,體積占比能達到60%-70%。由于外賣包裝本身采用的材料回收價值低,且用戶就餐后外賣包裝物已經沾染油脂難以清洗而被丟棄,難以再利用,其生命周期極短。在外賣食品消費快速增長的同時,外賣包裝的回收率不增反降,對其無害化處理率也低,低廉的使用成本與高昂的回收成本難以匹配,無論對環境還是保潔工作都造成了極大的負擔,這與現代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三、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外賣包裝設計趨勢

可持續發展作為人類一種長遠發展的經濟模式,以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著社會的前進與發展,這樣的科學理念也因此為外賣包裝設計帶來了許多啟示。對于人類造物設計而言,其實質在于建構和完善人、物、境之間的和諧關系。[4]在當前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外賣包裝設計需要從多方渠道來探尋宜人性、節約型、綠色化的設計之道,這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所向。(一)結構——宜人化。鑒于外賣產品本身的特性,包裝結構的宜人化設計不但要求在設計上需滿足其保溫性、密封性、不易滲漏、破裂變形等基本保護功能外,還要在外賣包裝設計結構上充分考慮消費者就餐前后的便捷性,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且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因此,在宜人化結構設計上可參照以下方法來實現外賣包裝功能性與實用性的統一。1.安全的密封性。保證外賣在配送時的安全性體現在包裝盒不會因為運輸顛簸或放置傾斜導致湯汁漏灑,以及在派送過程中配送員無法私自開啟,因此可通過結構的改善來確保外賣在運輸時的安全性問題。如“錦湯記”的湯品外賣包裝(如圖1),盛放湯品的包裝盒采用安全的pp材質,可耐冷耐熱,蓋子四周做了抗壓處理,緊扣盒體,即便倒置也不會滲漏,且在開口處采用卡槽設計,便于開啟。通過這種包裝結構又為外賣食品上了一把安全鎖。此外,目前市面上安全有效、便于操作的低成本包裝方式還有就是在紙袋上添加訂書機的使用,商家在外包裝袋上的開啟處或兩端訂上釘子,一來保障了食品的密封性,食用者在開啟時也不費力;二來,由于開啟會留下痕跡,也間接防止了配送員開啟的安全隱患。2.便捷的開啟方式。消費者在外賣食用的第一步就是開啟包裝,因此便捷的開啟方式是增強用戶體驗感的一部分。一些外賣包裝在開啟時由于盒蓋在壓力情況下過于緊密,導致開啟困難的問題。可在外賣包裝結構設計上增加開口引導,或便于開啟的輔助設計來減少消費者開啟的難度。圖2的外賣包裝結構,在盒蓋上增加了易掀易蓋的手柄設計,保證密封性的同時,便于快速開啟。右圖的紙包裝盒,采用了加厚的封邊盒蓋,能夠增強食品的保溫性與密封性,通過雙層的透氣孔錯位設計,也有效地解決了壓力情況下餐盒難以開啟的問題。3.宜人的品牌辨識。視覺層面屬于諾曼情感三層次理論的本能層,視覺效果是消費者在接觸外賣包裝的第一主觀印象,宜人的品牌辨識,能在感官上給消費者留下印記,增強用戶的品牌信任度與認知度。在滿足包裝基本功能下,運用圖形、色彩、文案等方面在品牌形象加以優化與創新,如利用與食品相關的插圖、攝影實物圖等直觀形象作為視覺設計元素,搭配創新的包裝結構從而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刺激消費者感官或產生情感觸動以激發購買欲望。例如Samurai壽司餐廳設計的外賣包裝(如圖3),每件產品的包裝都采用統一的視覺設計,在色彩上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具有較好的品牌辨識度,能凸顯其外賣的品質感;采用手提式的包裝結構,在底部有兩個可掀起的插銷,讓外賣盒能夠堆疊起來,附贈的筷子能夠作為提手,在送餐時或者消費者食用時都比較便捷。相較于普通的外賣包裝,Samurai的獨特視覺設計更加吸引消費者眼球,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4.良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是為人服務的,除了在視覺層面反映其本能需求,在深層次的情感層面體現在外賣包裝設計上,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情感因素與生理體驗,使設計更具人性關懷,從而達到良好的用戶體驗。例如比薩外賣包裝設計(如圖4),增加了人性化的食用方式,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與行為習慣,消費者在食用過程時,方便食用且不易弄臟手,體現了更多的情感關懷,可以產生從生理到心理的愉悅滿足感,增強用戶體驗。包括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或者用餐場景,在外賣包裝上附上“情感便利貼”的形式,例如健身餐,配以“此時在吃肉的人比我胖10斤”等文案,通過商家暖心的話語配以卡通圖案的繪制,凸顯了商家的用心,進一步增加了與消費者的互動的情感關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成本——減量化。針對外賣過度包裝所體現的高損耗率而導致成本增加的問題,可以從成本減量化方向發展。對于消費者與商家來說,在選擇定外賣或銷售時,第一考慮的因素是經濟因素,因此成本減量化方向可定位于:在符合商品的基本保護功能外,滿足外賣包裝的經濟適用性,費用成本合理,適度包裝。另外成本“減量”化并不等于“減質”,在減少包裝材料用量的同時,也要注意產品包裝的根本目的,即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5]。在實際生產實踐中,可通過減少包裝層數、包裝體積或利用結構創新來達到成本減量化,即精簡化包裝。以紙包裝為例,“一紙成型的包裝結構便是一種減量化包裝的體現,通過紙張穿插、折疊等方式而構成的鎖扣結構,而形成一種可提攜式外賣包裝。圖5所示的飲料外賣包裝設計,充分考慮到減量化,采用一紙成型的創新結構,利用紙張折疊而形成飲料杯的放置處和提手,且兩兩之間可以相扣,便于多杯飲料的運輸,省材料省空間省成本可謂一舉多得。而對于塑料包裝餐盒,也可運用薄壁技術,在不影響包裝質量的情況下,通過縮小包裝盒的厚度來達到減量化。通常情況下,外賣餐盒的使用時長為2-3個小時,單是從實物存放時間考慮,一周使用時間已是極限,對于其使用壽命便可以從材料上進行輕量化設計,既能節約材料和資源,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成本的輸出。(三)材質——可持續化。外賣包裝材質可持續化主要指在安全性原則下,外賣包裝材料不會影響人們的健康,污染食品,且符合綠色包裝的標準。可持續材料的特質包括:①材料的綠色性,即可回收、能再利用、可降解的環保材質;②材料使用的舒適性;③材料本身性能的先進性。[6]基于上述外賣包裝的主要材質分析,要做到其可持續化,可從主要采用的紙質材質和塑料材質兩方面考慮。1.使用和開發新型紙包裝材質。在大力推行綠色包裝的浪潮中,紙質包裝有較好的環境性能:易回收、易分解,且可塑性強。現在更多商家愿意使用可降解的,環保系數較高的食品包裝材質,例如植物纖維制成的紙漿型包裝,利用玉米淀粉或農作物秸稈為原料制作而成,天然無污染且成本較低。目前市場上也有相應的使用案例(如圖6),包裝選用小麥秸稈為原料,除了材料自身的無污染性,在包裝上也能傳達出安全健康且環保的理念,這種包裝也多適用于少湯、輕食類外賣包裝。對于新型的紙包裝材質,例如巴西RAGAZZO飲品店開發的一種性能較為先進的飲品包裝材質(如圖7):以種子為原材料制作而成,除了清新的氣味和保鮮功能外,在消費者喝完飲料后,將其包裝埋入土里,經過一段時間后,包裝便會如種子一般,發芽生長。這也給外賣包裝材質選擇帶來了啟迪,預計在不久后,外賣包裝也能運用這種創新材質,達到綠色包裝“資源再生、環保”的目的。2.使用生物降解塑料材質。生物可降解材質的概念是指:廢棄后在自然環境下,能夠被泥土吸收、或被水和空氣帶走,自然消失,不污染環境的新型材質。目前國內外都比較重視生物降解下或光合作用下能自然降解的材質開發,尤其是塑料制品。現在外賣包裝材質可使用的生物降解材質主要有聚乳酸PLA材質,以乳酸作為原材料,功能上滿足原有塑料包裝材質的要求,適用于多油多湯的食物。此類材質能在光合作用下脆化、分解,在一段時間后被土壤吸收或微生物消化直至消失,從材料到廢棄都是一種綠色循環過程,是實現外賣包裝材質可持續化的有效方式。結語可持續理念對人類社會進步、延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外賣盛行的飲食方式下,針對外賣包裝所產生的問題探尋其未來發展趨勢。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減緩環境與資源的壓力,在當下外賣包裝設計的基礎上,加以社會消費心理需求的便捷性包裝設計和以生態環保為根本的綠色包裝設計,這是今后外賣包裝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必然結果。因此,外賣包裝在結構上宜人化、成本上減量化、材質上可持續化也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趨勢所向。

參考文獻

[1]任依晴.紙質外賣包裝的減量化設計與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9.

[2]雙海軍,田桂瑛,霍良.O2O平臺下外賣包裝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包裝工程,2018(19):144-149.

[3]高一波.探究大學校園外賣訂餐現象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思考[J].環境與發展,2018(5):194-195.

[4]孔德明.“和諧造物”設計審美論[J].文藝研究,2013(6):167-168.

[5]鄭宣,曹國榮.包裝減量化現狀及思考[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2(2):19-21.

[6]肖智清.基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包裝材料選用[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1):42-44.

作者:陳立民 鐘茜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