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校潛人才的發現與引進探索
時間:2022-02-21 02:41:00
導語:對高校潛人才的發現與引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高校畢業生潛人才的定義與特征,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潛人才的發現與引進存在的問題,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潛人才的發現與引進的方法對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企業高校畢業生潛人才發現與引進
一、高校畢業生潛人才的定義與特征
{1)現代人才管理學將人才分為兩類:顯人才,已被社會承認的人才;潛人才,已經成才,尚未被社會承認的人才。
(2)任何人才都有一個從潛到顯的孕育、顯露、被認識、被任用的過程。潛人才是人才成長、顯露的艱難期。他們如果能夠及時得到社會的承認,并得到支持和幫助,就可能脫穎而出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高校畢業生潛人才則是指有培養潛力,有較完善的知識基礎體系,工作能力強,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符合企業用人標準的畢業生。
二、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潛人才的發現與引進存在的問題
(一)關注硬性指標,對于其他的信息掌握不全。企業往往只在乎學生的學習成績或是擔任的社團職務等硬性指標,對于學生的愛好、特長、創造力等信息掌握不全,造成對學生的了解及評價不夠深入。
(二)平時與學校聯系少,沒有對學生的成長跟蹤。由于企業事務繁忙,所以和學校溝通不多,對學生的變化不夠了解,沒有對學生的跟蹤“與時俱進”。
(三)對學生的考核評估機制滯后。有些條件較好的學校和單位制定了較為優裕的物質激勵措施,對引進潛人才進行重點扶持,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人才考核評估體系的滯后所致。目前普遍存在的傾向在物化、量化的考核評估體系,使得一些學生出現急功近利的心態,或疲于應對考評工作量要求,或片面追求數量,或滿足于小富即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創造力,并限制了現有激勵機制的作用。事實上,一部分潛人才進來時有一定的盲目性,有其環境的適應性,更有企業平臺發展等問題。
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潛人才的成長,這就要求人事部門發現、支持、培養、保護潛人才。
三、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潛人才的發現與引進的方法對策
事實上,潛人才需要的是一點認可,企業及時的鼓勵和賞識非常重要。這些無聲的關注和鼓勵,往往會喚起那些“無名小卒”的責任感和創造性,為企業更好地奉獻聰明才智。
(一)高校跟蹤式培養,下訂單,簽訂單協議。企業通過前期的考察確定符合基本條件的學生,按照自身要求辦類似于“某某班”之類的跟蹤式培養,畢業直接到公司就業。
(二)企業出培養費,定向培養。要樹立“長期培養,不斷發展”的觀念,對前期考察通過的學生建立有計劃的長期培養模式機制。
(三)建立激勵機制,安排學生實習。面向潛人才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勵機制,使壓力與空間并存,可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效加速潛人才的成長。企業可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指標體系,突破傳統的論資排輩,及時破格重用潛人才,為其脫穎而出開辟綠色通道,把優秀的尖子人才推上崗位。為此,企業可考慮以崗位聘任為突破口,對潛人才實行破格晉升制度,在正常評聘之外,拿出一定的管理人員名額,在企業范圍內組織專門對潛人才進行的特別評聘,破格選拔符合條件、表現優異的潛人才脫穎而出。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完善潛人才薪酬評估體系,實行優才優酬,根據潛人才的能力水平、成果、貢獻等指標對潛人才在待遇上采取傾斜政策,達到激勵的效果。(四)傳幫帶機制,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通過“傳、幫、帶”機制促進潛人才迅速成長,是造就和培養更多高層次優秀人才的有效途徑。在引進潛人才時,企業首先應明確其在學校學科發展及自身能力發展方向中的位置。潛人才到企業后,要及時根據他們的專業和今后的發展方向,給他們安排指導人以及安排進入團隊;發揮資深員工的傳、幫、帶作用,在企業的業務操作等方面給予潛人才長期、有計劃的指導,逐步使其能熟悉企業業務流程、參與數項業務項目,直到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任務,真正成長起來。當他們的水平具有上升勢頭時,再及時幫助組建業務梯隊,使其在重大任務中鍛煉成為獨當一面的高層次人才。發揮團隊培養的作用,需落實資深優秀員工指導潛人才的責任。資深優秀員工要有“重才之心,識人之眼,容才之量,舉才之德”,樂于提攜后進,有計劃地給予潛人才重點支持和培養,提供業務平臺,共享團隊資源,適時創造條件,把潛人才推上第一線,幫助其盡快進入到企業的前沿領域,從而得到更快的培養、鍛煉和成長。
(五)健全考評機制。企業針對不同崗位特點制定和完善潛人才考核標準和指標體系,鼓勵潛人才出成果,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人員。對于享受了特殊的政策和待遇的潛人才,要制定特殊的考核辦法,將評價的結果與潛人才的晉升、待遇、獎勵緊密掛鉤。對于引進后工作不適應的潛人才,要及時幫助其重新定位,確定發展方向,努力使其獲得充分發展。為了發揮團隊培養的作用,企業可考慮在潛人才的考核方面,從個人評價向團隊評價,保證潛人才在追求個人目標實現的同時,獲得團隊目標的實現。最后,在潛人才考核中還需采取靈活措施,對于經過優中選優引進的潛人才,企業要充分信任其工作能力和自覺性,在量化考核方面留出足夠的彈性,鼓勵其潛下心來做工作,厚積薄發,出真成果、大成果。同時,還要尊重崗位差異和員工的個人選擇,對于那些“孤獨的思考者”,也要有足夠的保護措施和空間。
總之,加強引進潛人才的培養,促使潛人才脫穎而出,事關企業的長遠發展大計,需要多方的努力與配合。只有為潛人才的培養搭建堅實的平臺,創造人才聚集和成長的良好環境,方能促進潛人才迅速成長,從而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敬東。潛人才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2]趙曉偉。蔣振賢。要注重潛人才和人才開發。人才開發。2005(3):55.
- 上一篇:闡述證券市場理性發展思考
- 下一篇:潰瘍病洛賽克藥療法探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對高考語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