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績實證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16 10:14:00
導語:銀行業績實證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使其達到國際國內金融監管的要求,以增強銀行的資信水平和經營穩健性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重視。然而,通過各種途徑擴充資本后,使得資本充足率暫時達到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8%是有可能的,但是考慮銀行資產高速擴張,在資本增加后不長的時間內,就會再次面臨資本金不足的問題。銀行的資本補足的長效機制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建立多元回歸模型,論述了分析各種銀行業績指標與資本充足率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分析目前資本充足率的提高途徑。
關鍵詞資本充足率資本結構資本補足
資本充足率是一個用來衡量銀行資本與資產風險預防程度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標,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持有的符合監管機構規定的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間的比率,用于衡量其資本充足程度。在市場經濟成熟的西方國家。利用資本充足率的限制管理商業銀行資產是一個通用的辦法,它成為銀行監管的重要工具。1988年7月15日西方10國集團國家中央銀行簽訂了巴塞爾協議,即《統一資本計量與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其中規定: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其中核心資本占風險資產的比例不低于4%,而在2004年6月26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公布的新巴塞爾協議,即《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修訂框架》更是把這一最低資本充足率的規定確定為新框架的第一支柱。至此,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已經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金融監管原則。
1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現狀
資本不足依然是目前困擾我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表面的金融統計數據看,這幾年我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水平大幅度提高,總體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2005年末我國銀行業總資產高達37萬億元,同比增長18.4%;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銀行已達40家,比2004年增加10家,達標行資產約占銀行業總資產的73%,比2004年提高25個百分點。主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或超過了8%的監管要求,工行、建行、交行達到了10%的穩健水平。但這距國際活躍銀行12%的資本充足率還有很大的差距。資本嚴重不足仍然是中國銀行業的突出問題,按照2004年銀監會頒布的新的資本監管口徑計算,從資本中剔除專項準備、其他準備及當年利潤等傳統項目,并且對尚未提足的貸款損失準備也從資本中扣減,同時不考慮國內外風險資產發生變動的情況,要使整體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最低要求,中國銀行業的資本缺口依然巨大。事實上,由于資本補充渠道相對有限,在經歷2002~2004年業務快速擴張之后,一些股份制銀行的資本約束問題已經開始凸現。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等幾家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直徘徊在8%警戒線的附近,深圳發展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更是遠低于監管標準,中信銀行在2005年年底獲得集團注資后資本充足率也僅為8.18%。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本缺口則更為突出。2005年底,117個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7.7%,平均資本充足率約2.7%。另外隨著2006年底入世過渡期的終結,中國銀行業將直面外資銀行的全面競爭,倘若不能補充資本金,勢必會令自己在業務擴張和市場競爭方面受到諸多約束。
資本充足率的構成與影響因素,已經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1983年,AlanJ.Marcus分析了從1960~1978年按市場價值計算的美國銀行資本結構的變化趨勢,對影響銀行資本結構的多個因素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銀行權益比率與利率及股權融資的稅收劣勢均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1999年,AnthonySaunders&BerryWilson研究了銀行在資本結構和銀行資產風險程度方面的影響,結果表明銀行權益比率隨銀行并購的增加及安全網支持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銀行資產的風險程度與安全網的支持程度沒有明顯的相關關系。2002年,MarkJ.Flannery和KasturiP.Rangan認為資產收益率與資本資產結構顯著正相關,銀行規模與權益比率正相關。2005年,鄒平、王鵬、許培在借鑒了MarkJ.Flannery和KasturiP.Rangan的研究結論后,又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得出結論:固定資產比率和固定資產增長率指標也是影響資本充足率的因素。這些研究,都深入分析了資本充足率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我國學者的研究還是建立在中國股份制銀行現狀的基礎之上,所以他們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解釋近年來資本充足率下降的原因。但不足之處是這些研究僅僅做了理論上的解釋,而沒有通過計量模型來驗證資本充足率與這些因素的具體關系。
本文將資本結構理論與資本充足率結合起來,將資本充足率的變化分為內生的原因和受外部條件的影響。借鑒了國外學者MarkJ·Flannery和KasturiP·Rangan的研究結論,既資產收益率與資本資產結構顯著正相關,銀行規模與權益比率正相關。同時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加入了不良貸款率和存貸比率作為解釋變量,定量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狀況。
2.1模型建立
2.1.1變量定義
為建立資本充足率的解釋模型,本文用資本充足率作為被解釋變量(Y),選取不良貸款率(X1)、總資產(X2)、資產收益率(X3)、存貸比(X4)和總資產增長率(X5)為解釋變量,并采用取自然對數的總資產衡量銀行規模。總資產增長率代表商業銀行的成長性,成長性較強的企業本身的負債要求比較高,反應在資本充足性上兩者之間應該存在負相關關系,文章用(當年總資產-上年總資產)/上年總資產計算總資產增長率;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總資產)代表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資產收益率提高,在總資產一定時則意味商業銀行的利潤增加,從而有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性,兩者之間應該存在正相關關系;存貸比(貸款總額/存款總額)反映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也能體現銀行的擴張速度,銀行的存貸比越高,風險加權資產越多,與資本充足率應是負相關關系;不良貸款率是不良貸款在總貸款中所占的比例,它與資本充足率之間應該呈負相關關系。
2.1.2模型設定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用不良貸款率、總資產、資產收益率、存貸比和總資產增長率做解釋變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分析其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模型如下:
Yi=β0+β1ln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μi
2.1.3樣本選取
本文的研究樣本數據采用1998~2005年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橫截面數據(此數據為合成數據,也被稱為時序與截面混合數據),包括我國9家主要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及廣東發展銀行的數據可獲得性較差,故未納入本文的研究樣本中。數據來源于銀行的年度報表和各年度的金融年鑒,數據處理及分析采用SPSS軟件。由于資本充足率指標在樣本期間計算口徑于2004年之后由銀監會進行過修訂,這可能對分析結果產生影響。
2.2實證結果分析
(1)不良貸款率分析。從理論上說,不良貸款率應該與資本充足率呈負相關關系。但從模型回歸的結果看,卻恰恰相反。主要原因是:我國股份制銀行加強了治理,可是重視不良貸款的清理工作,而銀行在處理不良貸款時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呆賬消核,即從利潤中拿出很大比例用于核銷壞帳,這必然就降低了資本充足率。
(2)總資產分析。在模型擬合的結果中,總資產系數為負,它對資本充足度有影響。新資本協議的內容可以說明這一點:對于規模巨大、聲譽良好的銀行,監管當局可以考慮降低對其的監管力度,換句話說,就是降低資本充足率要求,進行適度的分類監管。
(3)資產收益率分析。資產收益率與資本充足率在模型分析中有顯著的正向數量關系。資產收益率反映了銀行盈利水平的高低,所以銀行的首要任務就是重視資產收益率,提高資產收益率,實現經營利潤最大化目標。
(4)存貸比率分析。模型擬合結果顯示,存貸比系數為正,并且是不顯著的。存貸比對資本充足率有雙向的影響,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講,存貸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謂的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提高了存貸比例,銀行的盈利增加,進一步補足銀行資金,提高資本充足率。從銀行抵抗風險的角度講,存貸比例不宜過高,因為銀行還要應付廣大客戶日常現金支取和日常結算,在就需要銀行留有一定的庫存現金存款準備金,如存貸比過高,這部分資金就會不足,會導致銀行的支付危機,如支付危機擴散,有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對地區或國家經濟的危害極大,央行為防止銀行過度擴張,目前規定商業銀行最高的存貸比例為75%。從這一角度看銀行存貸比例越高,對資本充足率有負作用。模型中,存貸比系數為正,原因是:銀行對貸款質量控制加強,在提高存貸比的同時風險加權資產的增長并不快,這使得存貸比對資本充足率有利的一面顯現出來。這一點與總資產增長率的結論是一致的,
(5)總資產增長率分析。從總資產增長率來看,它與資本充足率呈正相關關系。近年來,股份制銀行為了增強自身實力,在競爭中立于不敗的地位,開始大力發展資產業務,這使得銀行資產規模快速增長。而資產質量也在快速提高。相比之下,銀行的資本增長速度略好于風險資產增長速度,這就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增加。
3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途徑管理的建議
商業銀行一方面有通過增加高風險投資轉嫁保險成本、獲取高額利潤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有擴大債務依存度的沖動和便利,破產風險因此不斷累積。這些舉措“增加了每個銀行冒險的積極性”;它們會鼓勵銀行承擔貸款風險和沉重的負債,那些通過投保以避免風險的存款機構“實質上是對甘冒風險的銀行和儲蓄機構提供補貼”。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達國家以及由發達國家組成的巴塞爾委員會才逐步將銀行的監管從外圍修補轉到內部調控,并對影響銀行風險的主要因素進行詳細的剖析。我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要建立長效的資金補足機制,就不能只關注獲取外源性的資金,應將內源性資金作為長期的重要資金獲取途徑。
根據上述分析以及本文建立的以資本充足率為被解釋變量的多元回歸模型的結果,本文對我國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途徑提出如下建議:
3.1建立有效的資本約束經營機制
商業銀行應樹立經濟資本理念,充分認識到任何業務產生的風險都將占用資本資源,將短期盈利水平與長期盈利能力、質量、規模、收益與風險都結合起來,逐步建立基于長期穩定的收益而非單純規模擴張的資本約束經營機制。
3.2積極調整業務發展結構
資本充足率的分母——風險加權資產是各種資產按風險大小的加權之和。當前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住房抵押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理財等低風險權數的零售業務;進一步擴大銀行卡、POS業務、支付結算、保險、代客理財業務等資本占用低的中間業務的比重,高度重視信用卡和國際結算等發展潛力巨大、收益豐厚的中間業務領域,逐漸由低層次的代收代付向國債代銷、基金托管等高附加值品種發展;努力創新資產證券化、資產轉讓業務等資產負債表外業務,積極拓展以證券投資基金、企業年金、信托資產托管等高附加值的資產托管業務,并為發展基金管理、投資銀行、參與設立貨幣市場基金等新興業務創造條件,從而實現基本盈利模式從存貸差占絕對優勢轉向存貸利差和中間業務并重的軌道上來。
3.3提高盈利水平,增強資本內部積累能力
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利潤留成都將是商業銀行最為重要的資本補充渠道。為此,商業銀行要加快業務發展,加強成本收益管理,提高盈利水平,以利潤增量帶動損失存量的化解。在核銷呆賬和提足彌補預期損失的專項準備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利潤,合理進行利潤分配。為增加核心資本,今后應優先采取轉增股本金的方式進行利潤分配,避免現金分紅,促進利潤分配與資本積累的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德沃特里龐特,悌若爾.石磊,王永欽譯.銀行監管[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2AlanJ.Marcus.TheBankCapitalDecision:ATimeSeriesCrossSectionAnalysis[J].JournalofFinance,1983(9)
3王曉楓.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3(10)
4鄒平,王鵬,許培.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問題比較研究[J].新金融,2005(8)
5上海財金大學金融學院.2005中國金融發展報告—(新巴塞爾協議)框架下的中國銀行業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財金大學出版社,2005
6斯蒂格利茨.陸磊,張懷清譯.通往貨幣經濟學的新范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7羅平.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出臺及其影響[J].銀行家,2004(9)
8巴曙松.金融風險監管框架發展中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J].國際經濟評論,2003(4)
9蔣海,劉少波.銀行資本監管理論及其新進展[J].當代經濟科學,2003(5)
- 上一篇:教育局科學發展觀調研計劃
- 下一篇:科技局科學發展觀調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