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的探索與思考
時間:2022-11-17 02:58:55
導語: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的探索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是“一人多身份、一肩挑兩頭”。工會主席在夾縫中生存,在員工權益訴求和維護時往往用“失語”作為其最明知的選擇,據理力爭之余,往往有砸自己“飯碗”的顧慮。這種局面的形成,不能完全歸咎于工會主席本人的不作為,究其根源,是工會主席在經濟利益等方面受制于雇主,企業法人與工會法人客觀上存在不平等,雖然有悖于工會組織的作為和社會政治責任,但事實上已成為制約工會活力的瓶頸。工會主席一人兼多職造成了角色的錯位、職能的混淆和交叉。特別是擔任行政職務的工會主席,其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身份必然受到限制。在平等協商、簽訂工資集體合同等工作中,作為工會主席,既代表職工利益,又要代表企業的利益,極易讓勞資雙方產生一種模糊不清的認識。同時,兼職過多使工會主席對工會工作缺乏系統研究,影響開展工作的時間和精力,造成工會工作缺乏特性和引力,職工對工會缺乏真情實感。二是業務知識單一、工作后勁乏力。現實的發展階段,企業工會需要面對協調市場經濟條件下紛繁復雜的勞動關系,要求工會主席必須精通相關的經濟、法律、企業管理、勞動關系調節的種種方式、程序和業務。在工會業務、勞動法規、社會保障、工資協商、勞動保護、爭議調解等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人才相對貧乏;任職的工會主席因工作忙而放棄“充電”機會;即使參加工會業務培訓,因缺乏系統學習,成效甚微。面對新時期經濟關系、勞動關系的復雜化、多元化,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往往缺乏應有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素質與能力,往往表現為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干預力度較弱,壓力動力不足。一方面,工會主席的崗位及職務與其自身在勞動關系中的地位緊密相連,去留升遷主要依靠于勞動關系的存在,享受企業中層部門正職待遇尚屬不易,更不敢奢望同級副職待遇,一些工會主席缺乏內在的動力以及進取意識也在所難免;另一方面,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并未列入工會組織協管范圍,上級工會組織對他們的調薪及晉級干預力度幾乎為零,對企業工會工作的考核、評價也沒有針對性的制度安排,激勵問責機制對其未形成實質性影響,使一些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缺少外在壓力。
推進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專職化的必要性
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實行專職化是工會履行職責的內在需要。一是投資者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本性,勞動者以獲取最多的勞動雇金為目標,來自五湖四海并一夜之間由農民變成產業工人的勞動者,他們的組織意識、工會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缺乏,素質普遍較低,弱勢地位明顯。勞資雙方實力的懸殊,可能維持著勞資雙方低水平的平穩與和諧,也可能引發糾紛或者勞動者暴力抗爭的突發事件,企業工會要在現實中履行“維權”這一基本職能,其任務更迫切、壓力更重、難度更大。二是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的雙重身份“,兩面派”的窘境也使部分工會干部感覺壓力。一方面要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自身又是企業的雇傭勞動者,對企業的依附性、屈從性傾向明顯,呈現出“二律背反”的局面,企業工會主席要實現“兩個維護”一肩挑,其難度也是不爭的現實。三是非公企業工會有其獨立的運行規則,在協調現實的勞動關系中,堅持“雙向”維護為指向,以“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為原則,其組織的獨特性和職能的多元性,均呼喚著企業工會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和良性發展的機制。為此,在新的歷史階段,非公企業工會要真正發揮作用,履行職責,實行主席專職化將是化解非公工會工作瓶頸的首選良方。非公企業實行主席專職化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客觀要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趨勢。工會主席是工會工作的組織者、推動者,是職工的“領頭羊”,是廣大職工群眾利益訴求的代表者,是融洽勞資和諧關系的中間橋梁。身處協調勞資矛盾的最前沿的工會主席,如果身不由己,不履行自身的職責,且處處仰老板的鼻息,那么工會就不可能做到“雙向維權”。從實踐看,勞動者權益的受損大都是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如職工的工資、工時、勞動強度、安全衛生、職業預防保護、規章制度的合理性等等,這些較為普遍的隱性侵權行為都應該是創建和諧企業必須首要解決的任務,這就要求工會突破體制性障礙,與傳統維權機制有效整合,通過非公企業主席的專職化,才能有效實現。
建議
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組織的實體建設,讓工會主席開展工作有場所、有依托。要著力解決非公企業有組織但沒有機構,有牌子但沒有接待處理職工問題的場所和窗口的現象。要以“開門”為基礎,在企業職工看得見,進得去,出入方便的場所,設置專門的工會辦公室,方便職工及時反映訴求和合理化建議。要以“有人”為標志,把職工信任,企業認可,熱心工會且具有做群眾工作經驗和能力素質的人員選配到主席崗位上來,讓工會主席專心辦公。明確非公企業工會的工作目標與任務,讓工會主席開展工作有指向、能作為。要以“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為基本原則,以“提升職工技能、解決職工現實困難”為基本要求,大力開展“工人先鋒號”、“雙愛雙評”、合理化金點子、技能競賽、幫困救助、調處矛盾糾紛、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等活動,切實把企業所需,職工所盼,工會所能的事做好,做出成效,使工會主席真正成為企業行政的有力助手,職工的有力幫手,促進和諧發展的好手。完善非公企業工會工作的運作管理制度,讓工會主席開展工作有制度、有機制。建立健全以規范工會自身建設,發揮工會作用為前提的工作例會、考評制度;建立健全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職工反映訴求的溝通機制;建立健全工會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協調勞資權益為目的平等協商、工資集體合同制度等等,使工會主席開展工作時有章法、有規矩、有實效。建立非公企業工會主席權益保障機制,使他們履行職責無后顧之憂。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專職化,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其中包括:工會主席的崗位定位問題;工資待遇及社會保險問題;與所在企業部門的工作關系問題;工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問題等等。現實工作中,首先要著力澄清非公企業工會做什么的定位問題,實現工會工作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讓企業感受到工會工作的必要性,感受到工會主席崗位的重要性,讓工會真正“納編”,成為企業一個獨立的機構部門,工會主席成為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享受待遇報酬。另外,加強上級工會對非公企業工會的業績考核,對優秀的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實施年度崗位補貼;還要關注非公工會主席能力素質的提升,鼓勵支持他們學習新知識。努力嘗試工會主席派選和社會化招聘直選,讓企業工會主席從“端人家飯碗看人家臉色”的禁錮中盡量“超脫”出來。要探索嘗試“公開推薦、直接選舉、直接管理”的辦法。通過“公推”保證候選人的公信力和廣泛性,通過“直選”充分體現民意,從“直管”中最大限度地解決“端人家飯碗,看人家臉色”的問題。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專職化,可以有效地激發工會主席的責任感,促使工會主席身在企業,心系發展,盡職盡責做好工會工作。
本文作者:許吉清工作單位: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總工會
- 上一篇:工會組織道德建設研究
- 下一篇:工會在企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