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傳播視角下英語翻譯策略
時間:2022-05-25 08:45:44
導語:跨文化傳播視角下英語翻譯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飲食文化不僅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我國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重要體現。在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的背景下,美食英譯和民俗英譯搭起了我國與外國文化溝通的重要橋梁。當前,全球文化的發展呈現多元化勢態,對我國飲食、民俗文化的翻譯和分析是傳播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方面。隨著文化與翻譯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掌握英語翻譯策略與技巧成為必要,并將之應用到飲食、民俗等文化的翻譯中才能進一步推動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發展。
在讀到《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的英語翻譯策略與技巧》一書時,筆者深刻體會到在日常的翻譯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翻譯策略和技巧,可以以美食文化為切入點來激發學生積極學習英漢文化翻譯的興趣,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特色文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筆者在開展榆林市2020年度科技計劃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榆林市旅游文化外宣現狀及經濟價值研究”(項目編號:CXY-2020-013-19)過程中,也參考了該書中提到的策略方法。翻譯是一種借助語言來幫助中國文化實現“走出去”戰略目標的橋梁。全書首先對翻譯這一概念展開論述,闡明對翻譯的研究有利于中國對外交流,然后簡述了翻譯的主要流派及觀點,通過對比讓讀者對翻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接下來主要講述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受其影響造成的不對等的翻譯結果,譬如,在翻譯中常出現詞匯和語義空缺的狀況。接著,在第四章中,作者主要圍繞飲食、民俗文化的翻譯展開敘述。
所謂的民俗文化也是傳統文化,像地域、宗教、人名、習語、典故等都屬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范疇。為了更好地傳承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就必須掌握相關的翻譯技巧并能夠靈活運用。該書最后三章對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翻譯的可譯性及其限度、英語翻譯技巧及方法、眾多領域的翻譯進行了論述。其中,語言、文化之間的可通約性致使翻譯具有可譯性,這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還存在一個“度”。還有一系列的翻譯方法和實例為今后的實踐翻譯提供了詳細的指導,這也是該書值得借鑒的部分。最后,該書從新聞、營銷、影視、廣告、外貿不同領域的語言特點與翻譯特色方面展開討論,并闡明要讓英語翻譯具有多元性,這樣才能進一步滿足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要求。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的加深,對民族傳統文化、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的精確翻譯,越發能夠形象地呈現我國歷史文化的精髓部分。美食是我國各個地域的一大特色,同樣也是我國民族獨特之處的重要表現。因此,菜名翻譯能夠讓世界各國的友人對中國飲食文化有大致的了解,進而吸引他們來品嘗,促成中西方文化的進一步溝通。
受中西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同的翻譯方法能夠體現出中式菜肴名稱所表達的不同含義,可以更進一步讓國外友人熟知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在當下,面對中國廣博并具有歷史積淀的飲食文化,我們唯有掌握好翻譯策略,才能順利推進跨文化飲食文化的傳播。而關于民俗文化,它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特色。比如,對民間典故、民間習俗的形象翻譯可以讓人們感受到中西方語言文化的魅力。在對民俗文化進行翻譯時,難免會出現一些生僻字、詞等,采用音譯法會使整個翻譯結果更簡潔易懂。隨著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日漸深入,濃郁的中國民俗文化翻譯更能滿足外國友人真正的渴求,這就需要對我們的民俗文化進行直譯。同時,對于那些對我國傳統文化背景一無所知的人群,在翻譯時可以意譯,但不能脫離文化的真實性。并且,傳承民俗文化不只體現在物質方面,更體現在精神方面。民俗文化的翻譯對我國文化傳播的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可以使受眾群體的身心得到放松;二是能夠使民族文化持續創新,發揮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三是通過對民俗文化的有效翻譯促進各國文化的互動與發展。
總之,在跨文化翻譯視角下,我們只有熟練應用英語翻譯技巧,才能高效地傳播我國傳統文化。而該書恰好主要在跨文化傳播的視角下,對翻譯策略與技巧進行了探討,做了進一步的解讀,方便想要了解中西文化的人或者是想推動跨文化間的交流作出貢獻的學習者們更深入地學習,內容相對全面但不贅余,且行文敘述視角廣泛,結合翻譯策略進行了具體的實踐翻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為促進跨文化翻譯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
作者:趙冰
- 上一篇:語文信息化教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 下一篇:方言和民俗文化教育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