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7-22 09:07:53
導語:深度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政治是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一門關鍵學科,中國在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國民經濟進入追求高質量的發展階段,社會各領域對“德才兼備”的人才需求逐年遞增。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以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處理復雜情境為特征的深度教學法,已逐步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占據主導位置,其教學效果也逐步突顯出來。與此同時,通過深度教學法的實際應用,對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政治;部編版新教材;深度教學法;學科核心素養
一、引言
深度教學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格局。應用這種方法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而不再受制于過去的被動接受文化知識的方式。自高中政治部編新教材推行以來,深度教學法在實踐教學當中推廣,這種方法構建了一個集趣味性、啟發性、創新性為一體的高效課堂。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堅定政治立場、端正個人行為、提高思想覺悟,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以互動為主線,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政治認同意識
師生互動是高中政治課堂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過去,教師在教學課堂扮演著主角,互動核心常常以教師為主,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被動地接受思想政治知識的灌輸,這就給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意識的形成造成嚴重影響。在部編版新教材應用以后,在課程設置與內容架構方面發生了質的轉變。如果教師不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創新原有的教學方法,必將與“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因此,政治教師應當及時調整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在師生互動環節與學生互換角色,使學生能夠主動發揮自己的個人潛能。當遇到重點知識、難點知識時,學生能夠及時將自己的質疑以及好的想法與教師和其他學生分享。進而營造一個和諧、互融、知識共享的課堂氛圍。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教學為例,本單元知識點主要剖析了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及其體現,以及非公有制經濟形式的特點、地位及作用。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當事先準備好師生互動問題,并在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建立一種頻繁交流的互動關系。同時,應當根據問題難度,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以及討論時間。比如,教師圍繞本單元知識點,提出下面的互動討論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公有制要占主體地位,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公有制經濟的作用表現在哪里?”當學生接收到這一結合生活情境的問題后,經過縝密思考,相互交流后得出答案。學生:“公有制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人民生活改善、公共突發衛生應急、經濟社會穩定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也可以再引導學生從反面提出問題:“西方為何不喜歡公有制經濟?”在學生思考這一問題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該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西方許多國家,醫療條件相當發達,為何在疫情面前不堪一擊呢?”當學生提出這一問題后,已經觸及到制度優勢的層面,這樣的探討有利于培養學生政治認同。通過這種圍繞學生主體的互動教學法,對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起到正向助推作用,與此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與創新意識,對學生熟練掌握政治理論知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以小組合作形式,培養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參與能力
小組合作是匯集眾人智慧,通過語言交流、意見交換的方式,對同一個疑難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最終達成意見統一與思想共識的方式。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合作學習小組,并遵循“能力均衡”的劃分原則,科學合理地平衡好優等生與學困生的比例,確保每一個小組的綜合競爭實力處于相對的均衡狀態。然后,教師圍繞本節課所講述的內容,為各小組設置一個合作討論任務,并要求各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出最終的結論。以《我國的社會保障》知識點教學為例,在授課過程中,首先,教師引入社會保障的概念,然后向各小組提出一個合作討論主題:“請大家根據自己的觀察,思考并討論我國有哪些社會保障措施?”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社會保障機制,使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產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的有關內容,并將真實的保險案例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觀賞視頻課件過程中,能夠逐步認識并理解社會保障體系所涵蓋的內容。這時,各小組根據視頻課件的引導和提示,進入熱烈的討論狀態,小組成員各抒己見,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小組負責人匯總小組成員的意見與建議。當討論結束后,教師在每一個小組當中選擇一名學生代表,讓其負責分享該小組的討論結果。例如,學生說:“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會救助主要包括:災民救助、城市貧民救助、農村五保戶救助、城鄉特殊對象救助、流浪者收容等。”通過學生的分享,各小組能夠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取長補短。而且,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也將逐步提升,進而對學生參與能力素養的形成大有幫助。
四、以創新為驅動,科學分析調查數據,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深度教學法的推行不僅僅局限于短暫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師完全可以把教學課堂轉移到課下,使學生能夠在課下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此外,為了激發學生的個人潛質與創造創新意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一個課后任務。任務主要以教材內容為綱,以理論聯系實際為主線,以創造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教學為例,本單元知識點涉及部分經濟學知識。由于學生在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教師在結束授課任務后,應當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的生活實踐任務。首先,任務主題圍繞目前城鄉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展開。主題任務內容應當是學生身邊發生的真實事件,任務完成效果以圖表或者文字表述的方式呈現。當任務布置完成后,學生成立課后主題任務研究與調研小組,小組負責人首先進行了責任分工:由3名小組成員負責收集城鄉個人收入數據及收入渠道,由5名成員負責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余的學生根據分析整理結果提煉出收入提高的原因、進行收入合理性的分析。例如,第一小組調查收集的信息是居民的勞動性收入,將30年前與30年后的居民收入情況進行比對。“30年前人均月收入不足500元,而30年后,一些地方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的地區,人均月收入已經突破萬元,足足翻了幾番。”第一小組通過對這些真實數據的分析與整理發現,人均收入較高的地區,不但與當地的市場經濟調控政策有關,而且與居民的思想意識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比如,當地居民視野開闊,他們在依托當地政府扶持政策的同時,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并不斷擴充產業類型,出現了多種所有制經濟齊頭并進的局面。同時調查還發現,居民收入渠道的多樣化也促進了增收,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斷縮小等信息。小組成員在討論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將創新思維融入主題任務中,這樣,最終結論與答案才更加具有說服力,列舉的事例才更加鮮活。通過正確的分析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學生透過現象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也逐步增強。
五、高中政治部編版新教材課堂深度教學法效果評價
新版的高中政治教材在課程編排上更加緊湊,在內容設置上更加合理。教師在實踐教學課堂中,如果采取深度教學法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易于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質。進而對培養政治立場堅定、道德品質高尚、社會正能量充盈的優秀高中生起到關鍵作用。首先,在激發學生隱性思維與隱性潛能方面,深度教學法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課堂互動、自主探究與自主創新的方式,學生能夠對政治的相關概念產生深刻認知。在思考問題時,學生能夠運用獨特的思路、新穎的想法,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這一過程無需借助教師的指導,也無需借助第三方的幫助,學生本人可以完成整個問題的思考與探究過程。由此可見,學生自身潛在的、隱藏的、未知的潛質在這種情況之下將被激發出來。其次,深度教學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高效教學法。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課堂所要講述的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立體的視頻影像或者動態畫面。學生在觀看視頻課件過程中,視覺神經受到巨大沖擊,這時學生的專注力完全集中在動態教學畫面當中,教學隨著視頻課件播放進程逐步推進,學生的大腦思維也將跟隨視頻畫面一起跳動,從而使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最后,深度教學法讓知識學深悟透,有助于培養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政治是一門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的一門實踐應用型學科。而深度教學法恰恰為學生構建了一個生活化的真實情境,學生不僅能夠快速融入教學情境當中,同時,個人的思想道德素養也將受到熏陶。學生個人價值觀也將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個人的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責任意識也將形成,進而達到規范學生個人行為、凈化學生心靈、激發學生愛國激情與學習斗志的目的,有助于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形成。另外,由于深度教學法主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與政治學科相關的問題時,能夠及時有效地請教教師或者與其他同學探究,各種事件都可以借助群體力量得到深入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準確辨別生活中的是與非、黑與白、對與錯,并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深度學習的效果。因此,實施深度教學法的政治課堂,可以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動手動腦能力得到培養和充分鍛煉。
六、結語
綜上,在高中政治部編版新教材課堂應用深度教學法,可以在實現“立德樹人”美好愿景的基礎上,使學生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實現全方面發展。基于這一理念,高中政治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不斷對教學思路進行調整、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始終以學生的需求為著眼點。使學生在對政治學科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的個人未來發展做好鋪墊,打牢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海峰.從知識、意義到高中政治的深度教學[J].文教資料,2020(3):212-213,238.
[2]徐朝霞.問題導向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深度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45.
[3]楊舉利.以“素養發展”為導向的高中政治課深度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9):106.
作者:黃偉
- 上一篇:節能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應用
- 下一篇:蘇格拉底法在初中生物實驗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