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時間:2022-03-21 03:34:00
導語: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現代農業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實踐證明,科技進步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定性力量和根本途徑。
一、充分認識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業科技事業發展,始終堅持把農業科技進步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特別是近些年來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我國農業科技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績。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一些重大技術和關鍵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成果轉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隨著良種推廣補貼、農業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措施和重大項目的實施,一大批農業實用技術廣泛運用到生產實踐中,有力地促進了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連續穩定增長,推動了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但也必須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科技發展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國農業科技貢獻率只有48%,肥料、水、農藥利用率只有30%—35%。農業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比較少,科技儲備相對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能夠運用到生產領域的新成果少;科研課題設置重復分散,農業科研效率不高;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滯后,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瓶頸問題突出,如此等等。事實表明,要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應用水平,還必須付出艱苦努力。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農業發展的歷史就是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的歷史。農業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創新,都帶來了農業生產的飛速發展。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只有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才能推動農業農村發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軌道。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是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實現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是“三農”工作的根本任務?,F階段,我國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還不穩固。只有依靠科學技術,走“穩定面積、提高單產”的路子,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附加值和經濟效益,才能不斷拓寬農民持續增收的渠道。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是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資源短缺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只有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循環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才能不斷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是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舉措。農業的國際競爭,很大程度上是農業科技的競爭。我國農業要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關鍵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要提升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資源環境等前沿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
二、大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當務之急是要緊緊圍繞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瞄準世界農業科技發展前沿,大力開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力爭在農業重大領域、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上取得重要突破。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轉高效、支撐有力”的創新體系,是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要按照“以需求定項目、以項目建平臺、以平臺促協作、以協作創機制、以機制建體系”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依托已有的農業科技基礎,綜合考慮產品、技術和區域因素,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加強國家基地、區域中心和試驗站的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建設,配備好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的比例和力量。遵循“課題來源于實際、成果應用于生產”的原則,不斷完善保證持續研發和有效推廣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在全國逐步形成農業科技力量聯合、上中下游緊密銜接的創新格局。
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生產應用緊密結合。促進生產發展是農業科技進步的最終目的。要緊扣現代農業發展的主題,圍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帶有全局性、前沿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問題,深入開展綜合研究和協同攻關。繼續保持超級稻、轉基因抗蟲棉、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力爭在農業特色種、專用種培育上取得突破,在農產品安全生產、動植物重大災害防控、農產品加工、生物質能源和生態環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一批核心技術,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業科技創新直接面向農業生產,切實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加大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激勵農業科研、教學單位和龍頭企業開展自主創新。
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強大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是農業科技進步的迫切任務。要堅持用事業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建立健全競爭和激勵機制,分類考核,綜合評價,形成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報酬的政策導向。繼續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既要突出抓好中青年科研骨干培養,又要充分發揮老同志、老專家的帶動作用,形成學科帶頭人、科研骨干、科研輔助人員與科研管理人員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隊伍。鼓勵和引導中青年農業科技人員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農業科學家的奉獻精神,深入生產一線,結合生產實踐選題立項,在科研和生產實踐中提升創新能力。要通過委托培養、在職培訓、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科技示范戶和農民科技骨干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他們在技術推廣中的示范帶頭作用。
三、大力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水平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是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環節,也是亟待我們加強的薄弱環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存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隊伍不穩、保障不足、科技與生產脫節等問題,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難以滿足農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因此,要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水平,必須加快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步伐,不斷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加快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步伐。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的載體,直接關系到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要加快完善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合理設置縣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明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承擔的公益性職能。要充分發揮各級各類農業科研、教學等單位的作用,鼓勵科研、教學單位的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要引導和鼓勵科研機構、教學單位、推廣機構、農民合作組織、農業企業和社會中介機構,聯合實施科技推廣項目,形成以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業科研、教學單位、涉農企業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分工協作、形式多樣、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探索科技成果推廣的新模式。要加大農業科技推廣重大項目的實施力度,大力實施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農村沼氣等農業科技推廣項目。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加強科技示范戶的能力建設,形成以農業科研專家為技術源泉,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示范戶為核心,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要充分利用科技示范場、科技特派員、專家大院、農技110等推廣載體和手段,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要強化績效考核,把進村入戶為農民服務的業績作為考評農技人員特別是基層農技人員的重要指標,鼓勵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實現技術和成果的轉化。要加強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和引導,充分發揮它們的技術服務職能,鼓勵農業企業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農業科技服務。
加快適用科技成果的組裝配套和推廣示范。要圍繞增產增收目標,以優良品種為核心,組裝集成一批增產、節本、增效的重大關鍵技術。當前,要重點加大水稻旱育稀植拋秧、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玉米少免耕直播、大豆窄行密植、地膜覆蓋、平衡施肥等重大農業技術的示范推廣。要積極探索重大農業技術補貼的途徑和方式,推動良種良法配套,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
四、大力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科技應用能力
農民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最終要靠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提高他們接受、運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近年來,我國農民的科技素質雖有所提高,但整體水平仍然較低。在近5億農村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4%,參加過綠色證書、青年農民培訓和其他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人數只有2000多萬。特別是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和非農產業流動,農村勞動力結構急劇變化,農業勞動者素質呈結構性下降趨勢。在這種情況下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綜合素質,顯得尤為緊迫。
廣泛開展農民科技培訓。要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按照“政府買單到村、培訓落實到人、機構招標確定、過程規范管理”的工作機制,圍繞主導產業,實行“一村一品”,大力培養專業農民。積極開展廣普性實用技術培訓,組織好科技咨詢、技術培訓、技術明白紙、科技直通車、科技農技110、農民科技書屋等活動,幫助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百萬中專生計劃”,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培養一大批生產能手、能工巧匠、經營能人和鄉村科技人員。加大“陽光工程”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力度,提高補貼標準,提高培訓質量,增強農民的轉移就業能力。探索開展農民創業培訓,吸引有志青年返鄉創業,培養一批農民企業家。
創新培訓方式和內容。要適應農民需要,開展靈活多樣、易懂易學的實踐培訓、現場教學、短期培訓,整村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切實改善科技培訓工作條件,促進培訓手段現代化、信息化。培訓內容要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結合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的要求,突出現代信息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生物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環保技術等。
健全農民培訓體系。要建立政府主導、農科教結合、社會廣泛參與的農民科技培訓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切實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農業科研教學單位等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力量,鼓勵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介機構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設施良好、教學水平高、農民歡迎的農民科技培訓基地。
五、努力形成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強大合力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必須動員全國農業科技力量,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加強科研、教學、推廣單位的密切協作。只有這樣,才能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步伐。
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既要發揮農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又要發揮科研、教學、推廣單位的作用,這是由農業科技的任務和特點決定的。相關部門要把思想統一到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的總體思路上來,增強全局觀念,強化協作意識,發揮各自優勢,合力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各級農業主管部門要從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局出發,積極為開展農業科技協作創造條件,并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
建立健全協作機制。要完善聯合攻關機制,根據科研任務需要,形成跨區域、跨學科、跨專業的科研聯合,不斷提高創新效率,促進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不斷產生。要建立農業科技合作機制,主動加強與國際組織、發達國家在資源、技術、智力、項目、實驗基地建設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要依靠各類資源,搭建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平臺,建立成果快速轉化機制,完善科技入戶模式,在農業科研、教學單位與農業企業、農民組織之間建立有機聯系,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不斷整合各類科技資源。要整合各類建設投資和財政專項資金,大力扶持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并加強相互間的銜接。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廣泛動員各類農業推廣、教學、科研等單位以及龍頭企業、專業協會積極參與農業科技的創新與應用,使農業科技切實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精品范文
10加快水利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