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污染工作建議
時間:2022-06-23 04:09:00
導語:養殖業污染工作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加快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浙政辦發〔2009〕111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市“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目標任務的通知》(金政發〔2008〕41號)精神,現就加快推進市區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堅持“治舊控新、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進一步加快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進程和畜禽排泄物綜合利用,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畜禽養殖污染。
二、工作目標
到年底,全面完成市區年生豬存欄100頭以上、牛存欄10頭以上、家禽存欄3萬羽以上養殖場(戶)的污染治理任務,市區規模化畜禽養殖水平達到75%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7%以上、污水排放達標率達到100%;深入推進生豬存欄100頭以下、牛存欄10頭以下、家禽存欄3萬羽以下養殖場(戶)的污染治理工作,逐步走上農牧結合的良性循環道路。
三、工作措施
(一)優化畜禽養殖布局,推廣生態種養模式。按照布局合理、生態高效、環境可承載的原則,抓緊完成《市區畜牧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宜養區,合理控制養殖總量,不斷減少散養量,提高規模化程度,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穩步推進小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向生態養殖小區集中,逐步實現生活區和生產區分離,推廣畜禽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大力發展生態循環型畜牧業,提升畜禽排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探索研究畜牧養殖業和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從2010年6月開始,新建、擴建、改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戶、小區)必須采用農牧結合或者生態零排放養殖模式。
(二)嚴格準入條件,加快治理設施建設。嚴格執行新建、擴建、改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戶)準入條件,對新建養殖場(戶)嚴格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防止畜禽養殖業的無序發展。對已建畜禽養殖場(戶),要按照“兩分離(干濕分離、雨污分離)、三配套(干糞池、沼氣池、沼液儲存池相配套)、零排放”的要求,完成限期治理任務。
(三)建設收集處理中心,提高養殖污染治理成效。按照“戶聚、村收、鄉(鎮)處理”的原則,在每個養殖專業村建立1-2個干糞場或集糞中心。以鄉(鎮)為單位,按生豬存欄2-4萬頭,或牛存欄200-400頭,或蛋禽存欄200萬羽配套建設1個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的標準,建立畜禽糞便收集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畜禽糞便收集配套服務體系,鄉(鎮)組建收集隊伍或委托處理中心,配備必要的收集人員,負責一定區域內干糞的收集及污水的綜合利用。
(四)嚴格執法,提升養殖污染的監管水平。按照市區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相關規定,年底前,全面完成禁養區養殖場(戶)的關停轉遷工作。依法實施規模養殖場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對已建成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督促養殖場(戶)做好畜禽排泄物的治理工作,加強督查,確保治理設施正常有效運行。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對達不到要求的養殖場(戶)依法予以查處。
四、扶持政策
建立和完善政府、集體、個人等多元化投資機制,積極爭取上級項目經費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市區養殖場(戶)的以下六類項目給予重點扶持:
(一)生態養殖園區建設補助。對新建豬(牛)-沼-果(菜、稻)等種養結合生態型零排放模式、“發酵式”生態零排放養殖模式的規模養殖場,奶牛存欄50頭以上的補助10-30萬元,生豬年出欄2000頭以上的補助10-20萬元,蛋禽存欄5000只以上、肉禽每批次出欄10000只以上的補助5-10萬元。
(二)工程建設補助。養殖場采取排泄物污染治理的,按照市本級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工程補助規定給予補助。養殖場采取沼液生態循環利用的,對建設項目中的建設材料(輸液管網、槽罐、貯肥池、沼液輸送泵)、沼氣灶具及儲氣柜等關鍵設備購置,按照市本級高效生態循環示范基地專項資金規定進行補助。
(三)畜禽糞便處理設施補助。對畜禽糞便處理所需的生產設備和沼液、糞便等裝運專用車,列入農機具購置補貼目錄,參照農機具購置政策進行補貼。
(四)施用有機肥補助。農戶施用市區企業生產的有機肥,每噸補助300元。
(五)畜禽糞便收集配套服務體系建設補助。以鄉(鎮)、村為單位建立的干糞場或集糞中心,每個補助1-3萬元。
(六)新技術引進和推廣補助。對引進和推廣的治污新技術,進行全額或部分補助。
實行畜牧業扶持政策與養殖業污染治理實際成效掛鉤制度,達不到污染治理要求的養殖場(戶),一律不得享受政府各類扶持政策。對不履行污染治理義務、造成環境污染的養殖場(戶),按照國家環保部《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婺城區、金東區和開發區財政也要安排一定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以上項目和項目的管理、后續服務進行補助。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農業、環保、財政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婺城區、金東區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形成分工明確、各方協作的工作機制。
(二)明確責任,分工協作。畜禽養殖場(戶)是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要求,切實履行防治職責。婺城區、金東區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作為本區域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要認真抓好養殖場(戶)整治、“兩分離、三配套、零排放”、畜糞收集處理中心建設、農牧結合及生態循環利用等工作。市級有關部門要及時制訂污染防治計劃,做好規模化養殖場治理的指導、協調和政策處理工作,把好治理工作的驗收關。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委會要切實承擔起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清潔、監管等工作,逐一落實規模養殖場(戶)的治理方案。
(三)長效管理,確保成效。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婺城區、金東區和開發區要建立、健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內部環境管理制度和工作臺帳,建立一場一檔的污染防治長效管理措施。積極開展村民自治監管體系探索,建立環境保護村規民約,進一步規范管理,鞏固治理成果。
(四)強化督導,完善考核。加強督促檢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督促整改。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對各區、各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評價體系。
(五)加大宣傳,形成良好的治理氛圍。大力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輿論宣傳,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環境保護,進一步提高廣大養殖戶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營造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物價局價格調整發展要點
- 下一篇:物價局價格監測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