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時間:2022-12-08 10:35:00
導語: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總書記在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上提出的“要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的指示,切實加強我市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根據《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研究制定*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保護好飲用水源安全為目的,以嚴厲打擊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環境違法行為為重點,切實規范水源地的規劃、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采取部門聯動和行動稽查等手段,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
二、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環保局、公安局、發改委、國土資源局、建設局、衛生局、水利局、交通局、工商局、監察局、司法局、信訪局、各鎮政府領導為成員的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負責調度匯總專項整治行動進展情況,組織對典型案件的查處,對各類整治情況進行指導、督辦、稽查。
為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達到預期目標,各鎮政府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牽頭負責,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制定方案,周密部署,落實責任,務求實效。
三、工作內容
㈠以建制鎮為單位,查清轄區內飲用水源(含備用水源)分布、水源構成、水質狀況。劃定并上報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
㈡排查轄區內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上下游3000米和地下水型飲用水源地周圍1000米范圍內工業污染源(點源)分布及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農業面源、生活污染源和流動源的分布以及污染程度;
㈢制定飲用水源地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
㈣制定本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長效管理措施。
㈤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對清查出的污染飲用水源的排污單位和問題進行整治;對涉及各有關部門職責范圍內的事項,由市監察部門督辦;對影響并污染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的企業,由各鎮提出關停搬遷計劃,報市政府批準實施。
四、時間及進度安排
㈠調查摸底、自查自糾階段(2009年3月—7月)
在完成調查摸底工作的基礎上,各鎮、部門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工作,確定掛牌督辦的重點污染企業名單;制定本轄區集中飲用水源保護長效管理措施;組織水源地污染事故應急演練;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立標志牌;上報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的規劃;對不合理的服務業、養殖業規劃作出調整;自查自糾方案于4月上旬報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項整治行動階段性總結于8月上旬報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㈡集中整治階段(2009年8月—2010年1月)
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組織力量對排查出的重點企業、重點問題全面開展整治;對影響并污染飲用水源水質的企業,要實施關停搬遷計劃;對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要提出限期治理計劃;對經科學論證不再適合繼續作為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要及時作出宏觀調整,落實相應資金并加快實施;對決定限期治理、關停、搬遷的企業及規模化養殖場以及調整后的服務業養殖業規劃,要組成專門班子,落實專人,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在規定的期限內落實到位。集中整治情況于2010年1月20日前報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㈢檢查驗收階段(2010年2月)
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劃定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清理整治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并通報檢查結果。
㈣總結提高階段(2010年3月)
總結整治行動中的經驗和不足,研究和制定飲用水源地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和措施,并于2010年3月底前報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有關部門根據整治行動中的組織領導、整治力度、水質達標率、群眾滿意率等有關情況進行評比,對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五、具體要求
㈠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此次專項整治行動作為政府部門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件實事,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件大事來抓,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落實專項整治行動各項要求,徹底清除影響飲用水水質安全的隱患,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
㈡突出重點,確保實效。以徹底清理整頓并嚴厲打擊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環境違法行為作為重點,查清本轄區集中式供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情況,制定長效管理措施,并確保落實到位。
㈢部門聯動,明確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信息通報、反饋和案件移交等制度,共同推進工作的開展。對專項行動中查出的環境違法案件,屬于違章建設碼頭、船塢及其他水上建筑物的,由水利、交通、海事部門負責處理;屬于應關停的企業,由工商部門和經濟主管部門負責落實關閉、取締事項;涉及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由監察機關負責查處;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辦案。對重大環境污染案件,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聯合處理。對一些嚴重破壞飲用水源的違法行為,可以由新聞單位予以公開曝光,以強化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
建立專項整治行動報告制度,確保政令暢通。要確定專人負責行動信息調度和傳遞工作,定期上報工作簡報、專項報告和階段性總結。
對整治工作消極應付、敷衍塞責,甚至為違法排污企業包庇說情的,對瞞案不報、有案不查或干擾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干預辦案的,要嚴肅處理;對查處不力,謊報、瞞報、漏報本地突出環境問題,引發群眾上訪、污染事故和糾紛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㈣廣泛宣傳,公眾參與。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的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營造人人愛護珍惜水資源、關心重視飲用水安全的社會氛圍。及時辦理群眾來信來訪,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保持“12369”環保投訴熱線24小時暢通,發動群眾踴躍參與,推動專項整治行動的深入開展。
市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電話:*,傳真:*,聯系人:*
- 上一篇:我國期貨市場結算會員制研究論文
- 下一篇:城市黑臭河流專項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