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工作現狀及對策思路

時間:2022-07-18 08:57:00

導語:縣域工作現狀及對策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工作現狀及對策思路

當前,縣級社區建設中存在諸多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本文擬就縣域社區“共駐共建”問題作一探討。

一、縣域社區“共駐共建”的現狀

1、體制影響,腰桿不直。目前,上級黨組織尚未正式行文規定街道黨組織在社區黨建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社區內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權責利問題。因此,街道黨組織上門做社區內單位黨組織的工作時,理不直氣不壯,缺乏說服力,只能依靠單位之間平時的交情來做工作。即使好不容易成立聯席會,鎮黨委也難以起到主導作用,履行好“組織、協調和指導”的權力。

2、共建格局尚未形成,孤掌難鳴。目前,上下左右對社區黨建工作還不夠重視;社區內各類組織和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建的意識還比較淡薄。而居委干部擔負職責過多,享受待遇偏低,難以全力以赴。因此,街道黨組織在開展社區黨建工作時,雖然熱情很高,但有一種唱“獨角戲”的感覺,陷于“孤掌難鳴”的困境。

3、機制不健全,拳頭無力。街道黨組織在社區內的地位不明朗,權責利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對轄區內單位黨組織缺乏影響力,對生活在社區、組織關系不在社區的黨員缺少制約措施,難以發揮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努力探索縣域社區“共駐共建”工作的對策思路

為解決存在的這些問題,社區黨建必須走創新之路,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共駐共建”的核心作用,實現城鎮管理重心下移。建議應做到“兩個到位”和“兩個同步”,達到五個“力”的社區黨建及共駐共建工作新思路。

(一)從主觀因素出發,充分挖掘現有資源潛力,做到“兩個到位”。

1、責任到位。要使社區“共駐共建”真正“動”起來,把社區內單位黨組織“聯”起來,就要明確各相關職能部門的任務,社區內各單位黨組織的責任,做到責任到部門、到單位,形成各部門、各單位齊抓共管社區黨建工作的合力。這樣,才能解決好街道黨組織“單兵作戰”的問題,收到共建共創全面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的良好效果。因此,應成立一個由組織、宣傳、文明、綜治、民政、衛生等部門及社區內部分單位黨組織組成的協調機構,對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進行統籌研究布置,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全面鋪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應從社區內聘請一些素質較高、空閑時間較多的離(退)休黨員,擔任社區黨建的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的組織、聯系、落實工作。

2、活動到位。要在解決社區黨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址議事”、“有章理事”的基礎上,倡導社區黨建模式多樣化,鼓勵各街道采取不同活動載體,力爭創出不同的特色,形成不同的社區黨建工作模式。要本著“深入社區,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共建共惠,共同提高”的原則,在選準載體、抓好活動、提高實效上大膽探索,在社區服務、社區文明、社區安全上下功夫,發揮好社區內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作用,努力實現社區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二)以增強“五力”為核心的縣域社區“共駐共建”工作新思路構想。

1、理順關系,健全社區建設組織管理體系,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

以社區黨建為核心帶動社區各項建設的發展,其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于健全的組織體系,這一體系以社區街道管理機構黨組織為核心,居委黨支部為基礎,社區內各類基層黨支部組織為網絡,社區黨員為主體,各類社會團體及居民群眾為依托。我縣域社區工作現行管理體系已不能適應社區日益發展的功能要求,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組織,集中統一領導和管理縣域社區工作,在社區黨工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黨工委可通過社區“共駐共建”形式召開工作聯席會、研究會等,專題研討社區黨建,積極探索社區工作新途徑和新方法。

2、創新工作機制,促進社區“共駐共建”的科學運行,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向心力。

一要同步規劃。把社區“共駐共建”納入各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總體規劃,制定工作意見,使之和整個黨建工作發展同步。二要建立責任制度,針對我縣域社區調整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實踐中進一步對社區“共駐共建”的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和議事程序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建立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任期目標的年度目標責任書。三是嚴格考評。將社區“共駐共建”工作情況作為評選黨建工作先進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條件,納入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政績的考核范圍。對于在社區黨建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及時予以表彰和獎勵。四是加強工作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社區黨支部年度工作述職報告制度、黨員和社區居民代表民主評議干部制度。把社區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列入于部培訓規劃,通過定期集中培訓、經驗交流、參觀考察等形式,提高社區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3、延伸和拓展社區黨建,增強社區黨組織的滲透力。

一是黨建工作向流動黨員延伸。條件成熟時成立流動黨員黨支部,積極組織外來流動黨員參與社區建設。二是黨建工作向社區單位延伸。發揮單位人才資源優勢,以“小型、分散”等形式開展黨性黨紀、形勢任務、科普知識等講座,組織骨干培訓,提高黨的影響力、控制力。三是黨建工作向在職黨員延伸。出臺《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若干規定》,社區黨支部對在職黨員登記造冊,發揮他們一技之長,積極為弱勢幫扶對象服務。同時,完善社區在職黨員活動反饋機制,將其表現情況通報給所在單位黨組織,進一步增強在職黨員為民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共創共建,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向心力。

針對縣域社區基礎薄弱,要實現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跨越式發展,必須以“共駐、共享、共建”為抓手,把社區各職能部門、社區單位的力量凝聚起來,讓居民群眾自覺地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一要分類聯系與協調。根據社區單位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對愿意和社區建成黨組織結對共建的單位,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全面合作、共同發展;對于能配合社區建設開展一些活動但熱情不高的單位,加強交流與溝通,以簽訂共建協議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共建氛圍;對于尚未參與社區活動的單位,主動上門聯系,提供服務,提高他們對社區黨建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社區歸屬感和共建責任感。二要開辟共同投入的渠道。社區街道管理機構要提高責任意識和牽頭協調能力,努力創建以條為主、條塊結合的工作格局;社區單位要加大社區黨建工作的思想、資源和活動投入,形成各方聯動的工作機制,進而形成真正意義的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三要用活共同活動的載體。要從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積極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文體和公益性共建活動,吸引社區單位共同參與,以實實在在的成效進一步共同搞好社區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