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次中心建設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18 11:56:00

導語:縣域次中心建設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次中心建設情況匯報

首先,謹讓我代表洋中鎮黨委、政府和2.8萬洋中人民,對葉書記及全市各縣(市、區)委書記等各位領導蒞臨我鎮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下面,向各位領導簡要匯報一下洋中鎮縣域中心建設情況。

洋中鎮位于尤溪縣東北部,與南平、閩清毗鄰。全鎮面積3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2萬畝,林地37.03萬畝;轄17個村,總人口2.8萬人,其中鎮區人口8000多人。三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洋中互通口距福州僅93公里、距三明僅116公里,成為福州進入三明的第一站、三明市的東大門,在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輻射轉移、開拓全省乃至華東大市場中具有極為明顯的區位優勢。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0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57億元,占51.04%;鎮財收入1820萬元(含高速公路營業稅),農民人均純收入3889元。

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把我鎮列為全市首批五個縣域次中心建設試點鎮之一,這是我鎮加快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面對這樣的好機遇,全鎮上下精神振奮、意氣風發、同心同德、開拓進取,認真按照市縣委、政府的要求,全力推進縣域次中心建設,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抓了三個方面工作:

1、堅持規劃先行,明確建設方向。我們充分認識到,規劃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集鎮的布局、功能和風格,關系到集鎮整體面貌,必須始終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的原則。因此,我們按照“窗口”、“東大門”和“次中心”的標準,委托有較高水平的單位編制了兩個規劃。一是委托省建設廳村鎮建設發展中心編制鎮區建設總體規劃。這一規劃已于今年3月22日經市規劃建設部門專家組評審通過。規劃期從2005年至2025年,規劃范圍包括洋中、梅峰2個行政村,規劃面積約199.6公頃,集鎮面積將由現有的1.2平方公里擴大到5.3平方公里,并劃分為三個組團、四個功能區,即西部、東部、東南部組團,工業區、商貿區、居民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二是委托福建農林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編制鎮域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勾畫出了2005年至2020年我鎮產業發展總體藍圖,提出了近期、中期、遠期三次產業不同的發展目標與任務。目前該規劃已提交市委農辦審核。這兩個規劃既堅持“三高”原則,又切合我鎮實際,具有較高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為我們在比較高的水平上有序建設縣域次中心提供了準確的努力方向和發展定位。

2、堅持逐步推進,加快建設步伐。建設縣域次中心,時不我待。雖然集鎮建設規劃還在完善之中,但九個月來,我們沒有因此放慢建設步伐,停滯觀望,而是在總體規劃范圍內,集中精力、物力、財力做好當前能夠做的一些工作,在加快集鎮建設上取得了一定進展。

一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集鎮載體功能有所提高。雖然洋中鎮財并不寬裕,但我們仍然千方百計籌措資金,重新鋪設了長2公里、寬9米的主街道水泥路面,配套安裝了下水管道4000米;新鋪設了河邊路至湖頭路長1.7公里、寬6米的水泥路面和長140米、寬8米的新山路水泥路面;埋設各小區下水管道2570米,陰井170座;鋪設人行道花格磚1200平方米。目前,鎮區“六縱三橫”的公路網已經形成,80%實現了水泥路面硬化。

二是提升集鎮建設檔次,鎮容鎮貌有所改觀。我們把中興園小區建設作為重點,精心打造精品小區,力求以點帶面,推動集鎮整體建設上水平。該小區共分二期建設,總投資1812.11萬元,目前,第一期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洋中路和中興路的路面硬化、下水管道鋪設、路燈電纜下地等基礎性工作,街道兩旁房屋正在進行立面裝修。同時,我們還抓好鎮區其他主街道兩旁房屋的填平補齊和立面裝修工作,實施綠化工程和夜景工程,加強了鎮區管理力度。

三是構建鎮村路網,集鎮集聚和輻射功能有所增強。去年來,我們搶抓省、市、縣對農村路網建設進行補助的政策機遇,大興鎮域路網工程,一年內鋪設水泥路面近百公里,居全縣各鄉鎮首位。目前,總長45公里的三條鎮主干道水泥路面建設已基本完成,完成投資1254萬元;通往高山方向的四級路主干道已硬化9.5公里,完成投資346萬元,年底可全線竣工。目前,除了4個村外,其余13個村已經全部通水泥路。

3、堅持項目帶動,增強發展后勁。我們始終堅持項目帶動追趕戰略,積極參與“抓項目、增后勁、促發展”競賽活動,全面落實“三個一”項目工作機制,以項目做強產業,以項目促進次中心建設。

一是工業小區初具規模。在繼續抓好后樓工業小區、寶亭洋工業小區基礎上,把樟溪坂工業小區作為加快集鎮人口、資金、項目集聚的重要載體,作為鎮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擺在重要位置來抓,先后投入資金570多萬元,完成小區“五通”。目前,已有華姿服飾有限公司、德美木制品加工廠、金門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落戶,既擴大了鎮區,又帶動了就業。

二是項目工作成效明顯。去年以來,我鎮共引進工業性項目18個,固定資產總投資1.69億元,完成投資6000多萬元,包括投資近6000萬元的福建光華百斯特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的中日合資華姿服飾有限公司,投資1500萬元的省農林大學教學實訓基地,投資1500萬元的省機電中等技術學校洋中校區暨東方高級中學,投資700萬元的德美木制品加工廠等。通過大抓工業、大上項目,為集鎮擴容打下了比較好的產業基礎。

三是旅游開發取得進展。通過邀請省旅游局專家和周邊旅行社來我鎮考察,將洋中列入福州周邊游和高速公路沿線游;加大宣傳力度,在福建臺三套、七套旅游欄目上介紹洋中旅游資源。同時,我們成立了旅游開發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加強了對景區開發建設的組織和引導,枕頭山森林公園、桂峰歷史文化名村及官洋避暑山莊等多個景區正在招商引資中。

雖然洋中的縣域次中心建設取得一些進展,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離市縣委、政府的要求,離真正意義上的縣域次中心標準,離2.8萬洋中人民的愿望還有不小差距。市、縣兩級對洋中的各項建設十分關心重視,葉書記多次親臨洋中檢查指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也多次到我鎮召開專題協調會,最近縣委、縣政府還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縣域次中心洋中鎮建設的若干意見》。等等這些,都深深鼓舞與鞭策著我們。我們將以市、縣委的關心重視為新的動力,認真貫徹落實葉書記7月20日在洋中工作匯報會上的指示精神及本次會議精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辱使命、加快發展,力爭早日把洋中建設成為繁榮文明的山海第一鎮、尤溪次中心。下一步,我們在繼續完善兩個規劃的同時,針對洋中鎮受地域因素影響,輻射的人口不多、區域不廣這一制約發展的客觀狀況,重點在壯大自身實力、提升整體水平上下功夫,通過做大產業來加快縣域次中心建設步伐。

1、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推進工業強鎮。繼續推進互通口工業小區建設。計劃再投入資金900多萬元,進一步完善樟溪坂工業小區建設,盡早實現“七通”,同時新開辟一個2000-3000畝的工業小區。繼續推進農村路網建設,完成洋中至三大丘四級路水泥路面鋪設,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增強集鎮的集聚和輻射功能。繼續抓好“三個一”項目工作的落實,加快福建農林大學教學實訓基地、福建機電中等技術學校洋中校區、福建光華百斯特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洋中蓄電池廠、盛大服裝織造有限公司等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把區位優勢轉化成項目優勢、發展優勢。

2、發展生態效益型產業,推進生態興鎮。在大抓工業、大上項目的同時,我們將把好項目準入關,拒絕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實際行動為建設“省會城市后花園”作出貢獻。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抓好1萬擔煙、2千畝果、3千畝竹、4千萬元食用菌產值、5千萬元農產品深加工產值、6千畝蔬菜、7千畝優質再生稻、8萬頭生豬,際深、際口5000畝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浮洋10000畝苦竹林基地,龍洋、梅峰500畝綠竹基地,后樓300畝雷竹基地,洋邊300畝綠化大苗基地建設,并依托縣、鎮兩級龍頭企業,搞好農林產品深度加工,提高農林產品附加值。

3、納入福州周邊旅游圈,推進旅游旺鎮。根據我鎮地處福州、三明1小時經濟圈的區位優勢,結合洋中豐富的旅游資源,著重抓好“洋中一日游”的景區建設規劃,有序分期實施,建好一個、開放一個。積極利用各種媒介和招商活動,大力宣傳推介洋中旅游品牌;按照國家級森林公園標準建設枕頭山生態公園,加快申報省級森林公園;跟蹤福鼎古民居開發有限公司,引資開發桂峰古民居景區。舉全力抓好集鎮建設,建好中興園小區,積極引資開發商品房;督促鎮區居民抓好已建樓房的裝修,進一步改觀鎮容鎮貌,加強鎮區管理,提升整體檔次,盡快把洋中鎮區建成具有現代氣息、文明繁榮、能夠體現三明加快崛起特色的“窗口”。

以上匯報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