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7 08:45: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峽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熟練朗讀課文。
2、正確解釋關鍵詞語,句子。
3、描述三峽壯美的景色。
4、抒發對祖國河山的贊美與熱愛。
二、教學重點:
學習簡練、生動的語言。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四、教學手段:
圖片投影。
五、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中國河山壯麗,每一處自然景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貌,你都對哪些景觀有了解呢?
(由全國各地的自然風貌引入對三峽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峽投影片。
二、整體感知。
1、請學生默讀課文,注意作者,讀誰字音。
2、請學生介紹作者、作品。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縣人。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還是一部山水游記和民俗風情錄;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讓學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闕 嶂 曦 襄 溯 屬引
4、學生練習自讀,并進行指導,達至熟練。
三、文意理解。
1、小組共同解釋文意,教師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釋重點。
<1>詞語:
自;闕;嶂;曦;至于;襄;沿;溯;或;雖;以;疾;湍; 漱;良;肅;屬引;
<2>句子
①重巖疊障,隱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絕。
④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⑤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⑦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熟練解釋詞,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四位學生各背一段課文,然后齊背。
二、分析課文。
1、討論:文中描繪了三峽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歸納并板書:
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三峽 夏:急
水 春冬:清榮峻茂
秋:哀婉凄異。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1)動靜結合。
(2)有張有弛。
篇2
教學內容:滬教版
二年級第二學期
P53
三角形與四邊形
教學目標:
1.能夠理解和辨別三角形、四邊形及多邊形,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
2.
經歷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積累對三角形、四邊形等多邊形的經驗,在動態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探索活動中,初步感知圖形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能使學生理解和辨別三角形、四邊形及多邊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大屏幕投影儀、多媒體教學軟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生活中的五幅圖片,并抽象出長方形、三角形及四邊形等圖形。
2、引入:帶領學生參觀圖形王國,二人一組說說認識的圖形名稱。
學生介紹自己認識的圖形
3.介紹小胖、小巧認識哪些圖形。
4.在圖形王國這個大家族里,你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各有特點,小胖、小亞、小巧和同學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這幾個平面圖形,今天來認識幾個新朋友。
【設計意圖,以圖形王國作為學習活動的線索,賦予數學知識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對數學新知識的產生,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動手分類
仔細觀察這些圖形,二人一組把這些圖形根據邊的情況來分一分。
2.學生匯報分類結果。
第一種情況:
三角形一類;長方形、正方形、四邊形一類;五邊形一類。
第二種情況:
三角形一類;長方形一類;正方形一類;四邊形一類;五邊形一類。
3.在兩種分法中,大家都同意把4號、8號、11號、12號圖形放在一起,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都有三個角,三條線段。]
板書
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4.第一種分法,是把第二種分法中的第2,第3和第4個集合圈中的圖形合并成一類,可以嗎?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
你能給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取個名字嗎?【四邊形】
板書
四邊形: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四邊形。
5.
由三角形、四邊形的概念推導出五邊形的概念,7號圖形叫什么?
再推導出六邊形、八邊形和幾邊形的概念。
板書:三角形與四邊形。(出示課題)
三.運用發展,鞏固新知
1.
三組辨析題:
(1)小丁丁說:這是一個三角形。
(2)小熊貓說:這是一個四邊形。
(3)小亞說:這二個圖形都是四邊形。
學生進行辨析
并由(1)加深“圍成”這個概念。(3)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邊形。
2.鞏固練習:說出它們各自的名稱。
3.
圖中有四種蔬菜,種在不同形狀的菜地上,你能把它畫出來嗎?看一看菜地的形狀是什么圖形。
【完成書本P55練習】
4.
黑板上出示七巧板:
提問:(1)七巧板中有哪些圖形?
(2)三角形有幾個?四邊形有幾個?
(3)用其中二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活動操作:每個同學手上都有二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四邊形,請大家來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辨析、說名稱、畫圖形等練習加深對三角形、四邊形的認識,并通過用搭一搭這個環節,進一步鞏固對三角形等圖形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表象。]
四.總結
今天有哪些收獲?
板書
篇3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讀懂詩歌,聯系生活暢想、感受美景。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輕音樂、組織學生戶外觀察春天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激趣:
小朋友,剛才我們一起到外面觀察了春天,你發現了大自然的哪些變化?
小組討論,然后指名說話,全班交流。
2、板書課題:初春
學生齊讀課題。
二、指導自學:
1、初讀詩歌,自學,出示自學要求:
①請試著讀讀詩歌。標出不認識的字。
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2、小組內合作識字。
三、檢查自學情況,解決困難,隨機鞏固識字:
1、出示本課要認識的6個字,指名認讀。
2“開火車”游戲,鞏固識字。
3、將生字放進課文,指名分節朗讀課文,互評。
4、老師讀課文,學生評價。
四、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8個字:
癢拱拋貼優蛙晃袖
2、認讀會寫字。
3、請仔細觀察它們。你有什么好的寫字建議嗎?
4、老師示范寫“拋”字,注意結構。
5、請你從中選擇你喜歡的3個字,在田字格中寫兩個。
6、同桌之間互相評一下你剛才寫的字。
五、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想給自己留什么作業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本課部分生字或詞語。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春天的古詩。
二、朗讀感悟詩歌,積累詞語。
1、自學。出示自學要求:
請你輕輕地讀課文
想想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自學情況,指名回答。
3、引導感悟。
(出示小黑板)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帶點詞的意思:
①泥土里拱出兩片新葉,說是淺綠,更似鵝黃……
②春天的風箏馱著一片陽光,春天的腳步總是那么匆忙。
4、你覺得課文中還有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兒?你能有感情的讀一讀嗎?
5、把你喜歡的好詞語收進詞語庫。
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小組互讀互聽。
2、小組推薦配樂朗讀(播放輕音樂)。
3、學生互評。
4、老師評價,鼓勵背誦。
5、小結。
四、總結:
這節課你快樂嗎?回去以后畫一畫美麗的春天吧!
板書設計:
1、初春
毛毛雨蝴蝶、蜜蜂
新芽蝌蚪、青蛙
新葉風箏
篇4
教學內容:課本第22、23頁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用整十數除兩、三位數,且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2、掌握用整十數除兩、三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
過程與方法:
1、在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用整十數除兩、三位數且有余數的計算方法。
2、在嘗試練習中理解商為什么要寫在個位上,理解用整十數去除的算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提高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等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用整十數除的算理和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確定商的位置。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直接寫得數
50×5=
6×30=
80×4=
70÷10=
280÷70=
450÷90=
2、(
)最大能填幾?
20×(
4
)<81
50×( 3
)<180
3、豎式計算
265÷5=
反饋、小結
大家對于表內乘除法以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都掌握的相當扎實了,那么在做除法豎式的時候,最關鍵就是確定商的位置,首位不夠除就看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那么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新的知識。
二、新授:
1、出示情景:農場里的小動物要舉行一場舉重比賽。你們知道有關舉重比賽的知識么?沒錯,舉重比賽是根據體重分組進行比賽的。動物園里的小豬和小羊也要參加舉重比賽,所以在賽前他們兩個去稱了體重,我們一起看下他們稱出來的結果。
小豬
我的體重是82千克。
小羊
我的體重是30千克。
根據這兩個條件,大家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
(學生反饋)
小胖也提出了一個數學問題:小豬的體重比小羊體重的幾倍還多幾千克?
問:要求小豬的體重比小羊體重的幾倍還多幾千克?就是要求我們求什么?
(其實就是求82里有幾個30)怎樣列式?
82÷30=
2、這個算式你會解決么?小組交流討論下
3、討論交流:
①小胖:
幾乘30最接近82
卻又比82來的小呢?
如果
2×30<82
如果
3×30>82
所以82里最多只有2個30,商2
也就是說82是30的2倍,但是還多22
82÷30=
2……22
②小巧:
我是用推算的方法,
我先想8個十里有幾個3個十
因為8÷3
,
商2
所以82÷30,也商2
82÷30=
2……22
③小兔:
我是用豎式計算,
2
3
8
2
6
……2×30
2
問:在豎式計算中,“2”為什么寫在個位上?(表示82里有2個30)
【教學策略: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要有意識地安排他們互相交流,通過交流,理解用整十數除的算理】
4、小結:你們說的很有道理!大家觀察一下,今天我們列出的除法算式與過去有什么不一樣?(除數是兩位數)
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用整十數除兩位數
雖然除數變成了兩位數,但是它的算理還是一樣的。
三、練習鞏固:
1、嘗試練習,請你試著用豎式來計算:
62÷20=
93÷40=
獨立完成,反饋交流
2、被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你們會做了,那么如果把被除數換成三位數呢?請你們試著完成下面兩題:
420÷60=
317÷40=
校對
小結:整十數除兩三位數豎式計算的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3、綜合應用
李老師帶了428元錢去買單價為70元鋼筆,請問他能買多少支呢?
四、總結:
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可以怎樣試商呢?
板書:
整十數除兩、三位數
2
30
82
篇5
教學內容: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
學習目標:
1.結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經驗,
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幫助學生記住每個月的天數
2.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會判斷平年和閏年,培養學生的分析和判斷力。
3.體會平年和閏年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之間的天數。知道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難點:能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一、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同學們,從小到大你們經歷了哪些難忘的日子?
你們知道自己是哪年哪月哪日生的嗎?(生回答)
那我們今天再認識一些新朋友好嗎?板書課題:年、月、日。下面我們看今天的學習目標,出示目標,大家齊讀。
2.出示學習目標:
(1)結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經驗,經歷認識年月日的過程。
(2)認識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會判斷平年和閏年,培養分析和判斷力。
(3)體會年、月、日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師:大家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學習目標嗎?
生:有
師:好,大家很棒,老師相信你們,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第76-79頁,讓自學指導帶領我們達到學習目標,因為指導是帆,目標是岸,希望大家乘著帆,順利到達學習的岸。
二、出示自學指導一
認知看課本內容,看看年歷上標注了那些特別的日子?你還經歷了那些特別的日子?
1.
5月1日是(
)。
2.
6月1日是(
)。
3.
7月1日是(
)。
4.
9月10日是(
)。
5.
10月1日是(
)。
6.
我還經歷了:
(自學比賽開始,比誰坐姿端正看書認真,3分鐘后我們進行展示。)
三、第一次自研共探
1、自主學習
生看書自研,將自研成果和疑問記錄在本上。
2.
交流合作
看完的學生請舉手,示意給對子和老師,開始交流,主要交流自研指導中的問題、解題思路、過程和理由。
3.
共同探究
小組內的答案盡量統一或記錄下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備下一步匯報展示。
4.
.匯報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研成果的匯報展示,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可以回答,板演或提出問題。
5.
知識小結
時、分、秒;年、月、日都是時間單位。
四、學習指導二
認真看課本中的兩張年歷圖,自行把2011,2012年每月的天數填一下,填后想一想:
1.我發現了一年有(
)個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
),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
),這些月份是小月。
3.2月份比較特別,有時有(
)天,有時有(
)天,2月既不是(
),也不是(
)。
4.我們還可以用(
)來記憶一個月的天數。
5自行試著把例2填一填,想一下:如何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自學開始,比誰坐姿端正,自研效果好。5分鐘后展示交流)
五、第二次自研共探
1.自主學習
2.交流合作(小對子交流)
3.共同探究
小組內的答案盡量統一或記錄下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備下一步匯報展示。
4.
匯報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研成果的匯報展示,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可以回答,板演或提出問題。
5.知識小結
(1)我發現了一年有(12
)個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
1,3,5,7,8,10,12
),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這些月份是小月。
3.2月份比較特別,有時有(
28
)天,有時有(
29
)天,2月既不是(
大月
),也不是(
小月
)。
4.我們還可以用(拳頭)來記憶一個月的天數
5、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A.根據一年的天數判斷,366天的是閏年,365天的是平年。B.根據2月份的天數判斷,28天的是平年,29天的是閏年。C.根據公歷年份是否是4的倍數或400的倍數來判斷。公歷年份不是整百的,如果是4的倍數,這一年是閏年;不是4的倍數,這一年是平年。公歷年份是整百時,如1200年,1300年1900年,2000年.........其年份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否則就是平年。
六、學情展示
展示主題:完成課本“做一做”題。
要求:
1.獨立完成、對子交流。
學法指導:先自己獨立完成題目,然后舉手示意對子,待對子完成后小聲討論。
2.組內交流、整合答案
學法指導:待組內成員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終形成統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學法指導:由組長分工:板演、檢查、預測(講解著)。
4.匯報講解、補充質疑評價
學法指導:由一個小組做講解展示,講解時可以組內補充,也可其他組補充或質疑。展示后,其他組或教師給予評價。
七、歸納總結
1、說一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狀態、效果給予評價總結。
八、鞏固提升
第一關:我來填
(1)、2012年第三十屆夏季奧運會在倫敦召開,這一年2月份有(
)天,是(
)年,全年共有(
)天,
(2)、8月份有(
)星期零(
)天
第二關:我來選
(1)2012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
)天
A、1
B、3
C、3
(2)中華人民和國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2012年10月1日是(
)周年
A、62
B、63
C、64
第三關:我是聰明小法官。
1.每年都是365天。
(
)
2.一年有6個大月,6個小月。
(
)
3.26個月是2年零6個月。
(
)
4.9月30日后一天是9月31日。
(
)
思考題:
小明在他奶奶家連續住了2個月,剛好是62天,你知道是哪兩個月嗎?
板書設計:
認識年、月、日
1.我發現了一年有(
12
)個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
1,3,5,7,8,10,12
),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這些月份是小月。
3.2月份比較特別,有時有(
28
)天,有時有(
29
)天,2月既不是(
大月
),也不是(
小月
)。
4.我們還可以用(拳頭)來記憶一個月的天數
5.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A.根據一年的天數判斷,366天的是閏年,365天的是平年。B.根據2月份的天數判斷,28天的是平年,29天的是閏年。C.根據公歷年份是否是4的倍數或400的倍數來判斷。公歷年份不是整百的,如果是4的倍數,這一年是閏年;不是4的倍數,這一年是平年。公歷年份是整百時,如1200年,1300年1900年,2000年.........其年份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否則就是平年。
優質課教案
課題:《年,月,日》
單位:汝南縣常興鎮曾莊小學
篇6
【課題】Recycle2
【教學重點】制作鍵盤;學唱英文歌曲“ABCSong”。
【教學難點】復習過程中的興趣培養。
【教具準備】
1教材配套的錄音帶。
2教師和學生分別準備廢舊的硬紙盒/紙版、剪刀、膠水。
3教師準備一個自己已制作好的鍵盤。
4教師準備字母卡片和真正的鍵盤一個。
【教學過程】
1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師生之間進行英語對話或進行日常口語活動。
(2)學生之間自編對話并表演。
(3)教師播放Unit6BLet’schant的錄音,讓學生邊拍手邊說歌謠。
(4)游戲:SilentSpeech
教師換一種方法說字母------唇說,說字母的時候不發出聲音。學生看教師的口形,猜教師“說”的內容。說的字母為Aa----Zz。
2呈現新課(Presentation)
(1)教師出示字母卡片,學生認讀字母Aa----Zz。
(2)學生字母背誦Aa----Zz。
(3)教師播放歌曲“ABCSong”,告訴學生“試一試”“比一比”,看看誰能通過自己試唱學會歌曲。
(4)學生間相互練唱,再次讓學生掌握歌詞和節奏。
(5)教師出示一個真正的鍵盤,教師說字母,讓學生在鍵盤上找到字母。可將此活動作為比賽的形式出現,BoysGroupandGirlsGroup.誰先找到誰獲勝。
(6)教師出示自己已制作好鍵盤:ThisisaKeyboard.重復aKeyboard,學生跟讀
aKeyboardThisisaKeyboard.并貼在黑板上。
教師指著制作所需的工具建議:Let’smakeaKeyboard.
(7)教師按照課本上呈現的制作程序,一邊用英語講解,一邊給學生做示范。
3趣味操練(Practice)
(1)請學生拿出他們事先準備的材料,教師指導學生按步驟制作鍵盤。鍵盤上的字母教師可以事先復印好發給學生。告訴學生鍵盤上的字母排列順序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排列組合。
(2)鍵盤游戲:
按照書中的程序,分三種游戲進行操練。
·找出字母的位置。
·在鍵盤上敲擊出單詞。請學生先跟著教師學習正確的指法,再玩游戲。
·一邊敲,一邊唱“ABCSong”.
(3)展覽學生的作品。評出最優秀的鍵盤。
4課堂評價(Assessment)
(1)做活動手冊43頁的練習。
(2)讓學生自我評價本單元學習情況,可在第73頁上做標記。
5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
小組對抗賽
教師將學生分為6個組,教師說英文,小組成員共同畫出相應內容,又快又準的加一分。如教師說:Drawablueeye.Drawanorangemouth.Drawthegreenears.…
教師還可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單詞,說對的加分。
【板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4.培養學生觀察美、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受到自然風景的熏陶,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及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觀察美、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展示白樺樹圖片)有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圖片上的是什么啊?(白樺樹)誰來說一說你記憶中的白樺樹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關于白樺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由葉賽寧所寫的《白樺》,看看詩人眼中的白樺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詩歌。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后鼻音“朦、徜、徉”,翹舌音“綻”。
2.學生自讀詩歌,在文中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樺、茸、穗、霞”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涂、繡、抹”時可以用動作表演的方法。“瀟、朦、朧、寂”可以用歸類識字法。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樺”左窄右寬,橫畫微傾,豎畫垂直,左右平齊,出鉤凌厲。
“涂”左部點呈弧形,右部兩點呼應,左窄右寬。
“茸”上窄下寬,橫畫微傾,“耳”下橫較長。
“繡”左窄右寬,“秀”第一筆為撇不要寫成橫,最后一筆為橫折折折鉤不要寫成橫折折撇。
“瀟”左窄右寬,左部點呈弧形,右下部兩點呼應。
“穗”左右平齊,橫畫微傾,豎畫垂直。
“朦”左窄右寬,左部“月”撇畫凌厲,豎鉤直挺,右部橫畫微傾,出鉤凌厲。
“朧”左窄右寬,橫畫微傾,右部“龍”撇、點勿忘記。
“寂”上小下大,橫鉤凌厲,下部兩點呼應,撇畫舒展。
“霞”橫畫微傾,捺畫微展。
“抹”橫畫微傾,豎畫直挺,右部撇捺舒展。
(3)歸類識字。
形近字歸類示例:
肅:瀟(瀟灑)—嘯(呼嘯)
蒙:朦(朦朧)—檬(檸檬)
龍:朧(朦朧)—攏(拉攏)
叔:寂(寂寞)—淑(淑女)
(4)重點詞語釋義。
瀟灑:(神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有韻致,不拘束。
徜徉: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
姍姍來遲:比喻走得緩慢從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白雪皚皚:
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3.你了解詩人葉賽寧嗎?
明確: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
4.談談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以白樺為中心,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風姿綽約,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它的美。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葉賽寧是俄羅斯田園詩人,他的詩充滿了田園牧歌式風情。同學們可以在課下再去讀一讀他的作品,感受其詩中蘊含的美。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白樺
涂色
毛茸茸
繡花 瀟灑 麥穗 朦朧 寂寞 朝霞 抹奶油
2.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白樺》這首詩,得知白樺很美,那么它到底美在哪里?這節課就跟著老師一起來好好研讀吧。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學習第1節。
(1)詩歌第1節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點出白樺這一文章主體,點出了我的窗前有一株白樺。
(2)這個“披”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好,運用了擬人修辭。將雪花飄落在白樺樹上寫成白樺樹主動披上了一件外衣(雪花)。表明對白樺一身潔白的喜愛,突出白樺的高潔。
2.學習第2節。
(1)第2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比喻。把枝頭上積滿了的松軟的雪比喻為串串綻放的花穗、流蘇。
(2)“瀟灑”如何理解?描繪一下第2節的畫面。
明確: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雪花飄在枝頭上形成的花邊很自然,隨意又美麗。雪花給白樺樹穿上了一件毛茸茸的外衣。一串串雪花掛在白樺樹上宛如一縷縷綻開的花穗,這雪中的白樺美如畫。
3.學習第3節。
(1)“玉立”是什么意思?
明確:體態修美,挺拔矗立。
(2)這一節從哪些詞看出白樺的美?
明確:“玉立”寫出白樺的挺拔,靜態美。“燦燦的金暉”襯托它的挺拔美麗。“玉立”和“閃著”兩個動詞,表現了白樺靜中有動的氣質美。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對第3節的理解。
明確:冬日,四周都很安靜。一棵白樺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在金色的余暉中,白樺樹上披著亮閃閃的雪花。
4.學習第4節。
(1)“抹”這個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好,因為將朝霞擬人化,將朝霞投在白樺樹上擬人化成它在白樺四周徜徉,朝霞為白樺樹上的美景所陶醉,接著它給白樺抹上了光華,一個俏皮可愛的朝霞就馬上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中。運用擬人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樺樹在朝霞籠罩下美好的姿態。
(2)詩中的白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明確:白樺肅穆,純凈,圣潔,寒冬中挺立,格外堅定。毛茸茸又顯得溫暖活潑。
(3)作者筆下的白樺美嗎?美在哪里?
明確: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體現出作者對擁有白樺品質的人的尊敬。詩人反復贊美白樺,強烈地表達了他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學完這首詩,相信大家都會驚嘆于白樺的美,這就是詩人熱愛他的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的美好。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美,希望大家能多多去觀察生活,偶爾還可以嘗試著當個小詩人,將自己的感悟用詩的形式寫出來。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架構
篇8
如何在公交車站賣烤土豆?
案例一:
寒冷的大冬天,當你在候車亭正瑟瑟發抖久候著公交。公交久等不來,隔著手套的雙手都快凍僵了。這時候要是有個暖烘烘的食物在手里,那該是多么暖入心窩啊。身旁廣告箱里赫然放著一顆金黃的土豆,做得那么逼真讓人忍不住伸手去摸。按捺不住好奇按一下,土豆溫熱柔軟著呢,還發出“滋滋”的聲響,伴隨著撲鼻而來的暖暖土豆香。旁邊閃動的按鍵仿佛在向你招手,按一下按鈕又會有什么好事發生么?一按會立馬彈出一張優惠券,在寒冬里觸動了等車的人們,惦記著,并到指定的商鋪中購買一份烤土豆。
專家解讀:
Jennifer Heuss, INI-SmartRevenue創旭國際購物者研究機構副總裁,民族志研究和語言人類學專家。
通過多重感官體驗(例如立體的金黃土豆-視覺,美妙的“滋滋”聲-聽覺,土豆香味的噴出-嗅覺,摸上去溫熱柔軟-觸覺),引起觀者的好奇心和參與感,從而逐漸產生對產品消費的渴望,繼而促成行動(購買)。強調用戶的參與感,是因為用戶通過這樣的參與可以加深對產品和品牌的印象,理解產品的核心賣點,激起興趣。果不其然McCain的土豆廣告深受喜愛,品牌因為這只出奇制勝的土豆而名聲大噪,銷量節節攀升。
森林,城市,沙灘,奔跑,流汗——為爽的感覺而買單!
案例二:
在紐約的某國際著名運動品牌鞋店里,貨架上擺放的運動鞋只有寥寥幾款,這里的焦點似乎不在售賣鞋子上,之間店內建有一條很長的人工慢跑徑,旁邊是超大全屏電視墻。當你換上你喜歡的跑步鞋,在人工慢跑徑上感受。大屏幕將會每五分鐘切換一個場景,你仿佛置身于叢林中慢跑,鳥兒的聲音在四周環繞;時而場景切換到海邊沙灘,讓你感受海浪在身邊的暢受;此外還讓你感受在城市街景中慢跑的感覺,跑過霓虹燈,大街小巷,身邊的環境讓你不斷感受到原來奔跑不僅僅是為了流汗,奔跑讓你更融入這個城市。當你真正理解了奔跑的意義,細心挑選你最心儀的鞋子成為了必須。這樣的購物過程,緊緊地抓住了購物者的心。
專家解讀:
梁旭朗,INI創旭國際創始人CEO,專注購物者研究,20年消費者研究經驗。
在購物過程中,對商品的選擇往往被簡單定義為對某種商品的使用需求,但是實際上很大部分的商品存在著情感的意義,也就是說使用過程中衍伸的一種文化,價值或者主張,甚至一種精神的代表。這種附加價值需要進行一定的溝通,詮釋才能傳遞給購物者,同時通過形象化手段讓消費者產生共鳴,最終觸發購買的行為。因此在終端渠道中,應該通過有效手段把購物者的潛意識最大化地激發,從而形成觀念的認同,思想的一致,對購買行為減少遲疑。
“寶貝對不起!”
案例三:
這個夏天,可口可樂再次玩起“換裝變身”。2013年借鑒了澳大利亞的“姓名瓶身”創意,推行“昵稱瓶”的包裝;今年又搭上各類歌唱選秀節目的快車,借“歌詞瓶”來再火一把。精心挑選耳熟能詳的流行歌里一句走心的歌詞,搭建“感情聯系”,增加情感共鳴。而且從歌曲的選擇可以看出用心,期待涵蓋各個年齡層,從周杰倫到張惠妹,五月天等當紅歌手,也有懷舊曲目,如樂隊“草蜢”的《寶貝對不起》,務求擊中不同音樂品味,但同樣有情感需求,“借歌寄意”的老少粉絲的心。
專家解讀:
Karen Pereira,來自哥倫比亞的購物者研究專家,有多年跨文化調研背景。
篇9
關鍵詞:公益性生態移民;環境承載力;就地后靠;三峽庫區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9-0040-02
一、就地后靠移民的特點
三峽工程是中國綜合治理和開發長江資源的關鍵性工程,也是中國歷史上投資最大的一項水利樞紐工程。伴隨而來的就是三峽庫區人口大遷徙。三峽移民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緊、難度之高,在世界水利水電工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空前的。當三峽工程建成后上水位抬高到海拔175m時,湖北省、重慶市的20個縣(市、區)的277個鄉、1 680個村、兩座城市、10座縣城,實現工程動態移民搬遷安置130萬人,其中56%屬于農村移民,在農村移民中,有18.7萬屬于外遷移民模式安置的,其余的采取了就地后靠移民模式。可見,“就地后靠”成為了三峽工程農村移民安置的主要模式。
“就地后靠,開荒移民”的特點:(1)從空間位置上看,從淹沒線下搬遷到淹沒線上,即從海拔175m以下搬到海拔175m以上。(2)從文化差異上看,移民的心理、行為習慣、文化因素沒有多大的改變。(3)從經濟補償性看,政府給予一次性等價補償。(4)從勞動力安置方式上看,是一種簡單的復制模式,即勞動力從農村到農村、從農業轉到農業,沒有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安置移民并促進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的發展理念。(5)從移民生產生活的條件來看,與移民前比較,條件較差。(6)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來看,就地后靠移民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整個庫區開墾荒山超過兩萬公頃。三峽庫區人多地少,安置環境容量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二、三峽庫區人口、經濟與生態環境三者矛盾突出
雖然政府加大了對農村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力度,農村移民的生產生活得到了較好的恢復,收入水平以較快的速度提高。但是,由于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安置區就地后靠安置了50%的農村移民,導致該地區人口密度過大、人均耕地面積過小,農村移民耕地結構水平和數量質量明顯下降。
根據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提出的可持續環境承載力模型,在某一區域內,分別以PP表示現實的人口量,ES表示社會經濟技術人口容量,RE表示自然資源人口容量,那么,ES=經濟發展指標總量/一定標準下的人均經濟指標;RE=自然資源擁有總量/一定標準下的人均資源占有量;在實際中,ES采用國民收入指標,RE采用發展中國家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糧食產量指標,因而,ES=地區國民收入總量/全國人均國民收入的總量;RE=地區糧食總產量/全國糧食人均占有量;人口經濟承載指數(e)=地區人口數(PP)/社會經濟技術人口容量(ES);人口資源承載指數(r)=地區人口數(PP)/自然資源人口容量(RE);當e1時,其意義為2承載力不足。當兩個指數的加權平均值
項目組從2005年開始,對庫區農村移民安置區的移民家庭(單位)進行持續監測。對包括湖北在內的12個區縣的48個鄉鎮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重點調查了重慶三峽庫區涪陵清溪鎮、南沱鎮,忠縣的石寶鎮、新生鎮,豐都高家鎮、名山鎮,萬州小周鎮,開縣趙家鎮、豐樂鎮,巫山大溪鎮,奉節永樂鎮等11個典型鄉鎮,收集了11個鄉鎮的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相關數據,利用人口經濟承載指數(e)和人口資源承載指數(r)分析得出:除了忠縣新生鎮和石寶鎮的人口資源承載指數(r)1。結果表明:重慶三峽庫區腹地農村移安置區只有12%的安置區環境承載力是可持續的,98%的安置區環境承載力是不可持續的(見下頁圖)。
從人口密度來看,涪陵、豐都、忠縣、石柱、萬州、開縣、云陽、巫山、奉節、巴東、秭歸等十一個區縣總的土地面積為36 043km2,人口為1 048.03萬,人口密度為291人/km2。全國人口密度為137人/km2,三峽庫區人口密度為全國人口密度的2.12倍。從重慶三峽庫區腹地農村移民安置區抽樣調查的11個鄉鎮的情況來看,除巫山大溪鎮人口密度為147人/km2外,其余都在223~919人/km2,多數集中在400~500人/km2,是全國人口密度的3~3.6倍,同時高出重慶庫區平均人口密度1~1.5倍。從人均耕地面積來看,2009年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全國131 448萬人口擁有18.27億畝耕地,平均每人占有耕地1.39畝,重慶三峽庫區腹地農村移民安置區的巫山、奉節的人口密度相對低些,為176人、174人,人均耕地面積相對多些,在1畝以上。但由于地形結構的影響,耕地質量差,主要以坡耕旱地為主,其他區縣都在0.5~0.85畝之間。實際情況是,在庫區腹地農村移民后靠安置區的鄉鎮,人均耕地面積均在0.3~0.8畝之間,低于庫區平均水平。而在庫區腹地農村移民后靠安置區的鄉鎮中農村移民人均耕地大大低于這個水平,在0.1~0.8畝/人之間,50%的農村移民人均耕地只在0.1~0.58畝/人之間。
三、公益性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的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安置模式
篇10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竊、私”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差”,會寫“寧、官”等11個字,會寫“寧靜、光線”等18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
3.理解“竊竊私語”等詞語的意思,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4.能說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說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
2.能說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課文生字、詞語,對海底世界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到海底探險,感受神奇的海底世界。
二、
理解內容,感受語言
1.海底的光和聲音
(1)“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
思考:“依然”是什么意思?(仍然)原來海底并不像海面那樣波濤澎湃,也不像海面那樣光線十足,越往下越黑。
(2)海底有光嗎?請你勾畫出相關句子。
小結:同學們,深深的海底,寧靜,黑暗,卻有著點點星光,這多么神秘,多么奇異啊!讓我們不由的發出贊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的世界啊!
(3)海底有什么聲音?指名朗讀。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到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感受“竊竊私語”。
①?理解什么是“竊竊私語”?
(“竊竊”形容聲音細小。“竊竊私語”指背著人輕輕地交談。本課是比喻海底動物發出輕微的聲音。)
②讓學生用動作演示“竊竊私語”。
③句子對比:海底的動物常常發出輕微的聲音。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作者用這個詞語賦予動物以人的行為,好像他們在說悄悄話,使它們更加可愛、動人。)
④是啊,小動物在“竊竊私語”呢?我想再讀這句話,你會讀的更好。
(4)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么?
除了這幾種聲音,還會有什么聲音?你能繼續說一說嗎?
2.動物的活動方法
(1)思考這段寫了什么?圍繞哪句話寫的?
(2)這段話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種動物的活動方法?
(3)他們的活動方法是什么樣子的?
(4)你還知道海底那些動物的活動方法嗎?出示龍蝦,吸盤魚的圖片。
師總結
3.植物之間的差異
從顏色、小兩個方面進行比較。
4.礦產資源
三、圖片欣賞,感受奇異
海底世界,物產豐富,景色奇異,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海底圖片吧。(出示圖片)
四、美讀課文,拓展提升
五、課外延伸,推薦書目
介紹推薦《海底兩萬里》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