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利范文
時間:2023-03-29 05:41: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峽水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世界上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是多目標開發的綜合利用工程,其防洪、發電、航運三大主要效益,均居世界同類水利樞紐前列,無相當的巨型水利樞紐與之比擬。
一、防洪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
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并不是世界上庫容最大的水庫,根據有關資料,按水庫總庫容排序三峽居25位,但三峽運行預留的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削減的洪峰流量達27000m3/秒~33000m3/秒。屬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三峽工程將極大地改善長江中下游防洪條件,特別荊江防洪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保護荊江南北1500萬人口和2300萬畝耕地,防止在遭遇千年一遇或類似1870年洪水時大量人口的毀滅性傷亡。三峽工程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
二、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是樞紐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水電站將安裝26臺單機容量為78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三、航運效益最顯著的樞紐
三峽水庫回水至西南重鎮重慶市,它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重慶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隊噸位由現在的3000噸級提高至萬噸級,年單向通過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改善航運條件最顯著的第一樞紐工程是當之無愧的。
世界上工程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一、綜合工程規模最大
三峽水利樞紐主體建筑物施工總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礎土石方開挖1.0283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筑2794萬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25.65萬噸,水電站機電設備安裝26套、1820萬千瓦。除土石填筑量外其他各項指標均是世界已建和在建水利樞紐工程中最大的。
二、居世界之最的單項建筑物
大壩:三峽水利樞紐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擋水前沿總長為2345米,最大壩高181米,壩體總混凝土量為1486萬立方米,其大壩總方量居世界第一。
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為壩后式廠房。水電站單機容量、總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單機容量同伊泰普、大古里并列第一)。水電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正負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11回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送出工程規模也居世界第一。
雙線五級梯級船閘:是世界總水頭最高(113米)、級數最多(5級)的內河船閘、其單級閘室有效尺寸(長280米,寬34米,坎上水深5米)及過船噸位(萬噸級船隊),亦屬世界已建船閘中最高等級的內河船閘,船閘最大工作水頭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萬立方米,邊坡開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屬世界最高水平,其工作水平屬超世界水平。
單線一級垂直升船機:承船廂有效尺寸120米×18米×3.5米,總重11800噸,最大提升高度113米,過船噸位3000噸,水位變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標均超世界水平,三峽升船機屬世界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
三、居世界之最的金屬結構
金屬結構總量安裝工作量為世界之最,各類閘門386扇,各種啟閉機139臺,引水壓力鋼管26條,總工程量25.65萬噸。單項金屬結構中,引水鋼管的內徑12.4米,永久船閘人字工作門擋高度37.75米,門高39.75米,運轉時最大淹沒水深17米~35米,均屬世界之最。
庫區移民安置難度世界之最
三峽庫區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據1992年調查,淹沒線以下有耕地24.5千公頃,居住人口84.41萬人,規劃最終搬遷安置的人口達113萬人。因此,三峽水庫移民搬遷和安置的規模和難度均屬世界之最。
內外五次大江截流資料
中國長江葛洲壩工程:截流時間1981年1月,實際截流流量每秒4800~4400立方米,最大落差3.23米,最大流速每秒7.5米,截流方式為單戧立堵,最大拋投強度日拋投量7.2萬立方米。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截流時間1997年11月,實際截流流量每秒11600~8480立方米,最大落差0.66米,最大流速每秒4.22米,截流方式為平拋墊底、單戧立堵,最大拋投強度日拋投量19.4萬立方米。
巴西伊太普水電站巴拉那河:截流時間1978年10月,實際截流流量每秒8100立方米,最大落差上戧1.98米、下戧1.76米,最大流速每秒6.1米,截流方式為雙戧立堵,最大拋投強度為日拋投量14.6萬立方米。
篇2
一、概述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三期工程有右岸廠房壩段,右安ⅲ~右非7壩段。主壩壩型為混凝土重力壩。混凝土壩體體積結構復雜。三峽重力壩采用柱狀分縫的澆筑方法,在各壩段和壩塊間設有橫縫和縱縫,在高程el.148.62m以下的橫縫和縱縫設計有接縫灌漿系統,其中橫縫灌漿系統采用拔管成孔的施工工藝;一般要求在低溫季節對接縫灌漿系統進行灌漿。
二、設計要求
各灌區需要符合下列條件方可進行灌漿:
1、灌區兩側壩塊混凝土的溫度必須達到設計規定值。
2、灌區兩側壩塊混凝土的齡期宜大于6個月,在采取有效冷卻措施情況下也不宜少于4個月。
3、除頂層外,灌區上部混凝土厚度不宜少于6m。(招標文件為9m)其溫度應達到設計規定值。
4、接縫的張開度不宜小于0.5mm。
5、灌區周邊封閉良好,管路和縫面暢通。
三、施工工藝
1、后期冷卻
按照壩體灌區的設計穩定溫度,按計劃進行后期冷卻。后期冷卻期間一般在12月份采取制冷,次年1月份以后采用系統水。考慮施工進度安排,每灌季后期冷卻采用分期進行。
后期冷卻期間,每套冷卻管路冷卻降溫依據技術要求進行通水,并且每天進行一次管口換向通水,以保證砼降溫梯度不大于1℃/d.
2、灌漿溫度
壩體混凝土溫度觀測除了依靠預埋的電阻式溫度計,還利用冷卻水管悶溫測溫,悶溫檢查一般要求對冷卻水管充水封閉5天左右。為了保證精度,測溫溫度計采用刻度為0~50℃ ,最小讀數不大于0.5 ℃的水銀溫度計。每套冷卻水管采用溫度計測量15組數據,去掉讀數系列首尾1~3個及與平均值相差2~3 ℃以上的不合理數值后,取均值為最終測溫成果。
3、縫面張開度
縫面張開度是決定水泥灌漿及選用漿液稠度的重要條件。灌前觀測分析張開度,為制定合理的灌漿措施提供依據。測量縫面張開度可采用:
(1)在典型縫面埋設電阻差動式測縫計測讀。
(2)在廊道穿縫面部位或表層部位,通過鉆孔,用帶有刻度放大鏡的孔探儀測量。
(3)理論計算本文由收集整理
=
式中:―接縫面張開度(㎜);
k k ―同壩塊上下層約束系數,當上下層混凝土已冷卻至穩定溫度,k =k =1.0;
a―混凝土線膨脹系數6.2×10 ℃ ;
l l ―兩側壩塊長度,m;
t ―后澆塊混凝土在計算點處最高溫度;
t ―后澆塊混凝土達到最高溫度t 時先澆塊在計算點處的溫度;
g g ―分別為后澆塊的穩定溫度;
v v ―混凝土自生體積變形當量溫度;
w w ―自重橫向變形溫度。
4、通水檢查
通水檢查縫面的暢通情況,查明灌區的封閉程度及竄漏位置,檢查管路系統。
單開式通水檢查:以80%的灌漿壓力從一個進漿管口進水,在進水管口達到設計壓力條件下,監測其它各管口壓力,并依次開啟一個管口測讀每個管口的單開出水量,灌區一般要求至少有一套管路暢通,其流量大于30l/min,兩排氣管的單開流量大于25 l/min。
封閉式通水檢查:選擇一個較暢通的管口進水,其它各管口關閉,待排氣管達到設計壓力時,檢查灌區是否外漏。測量灌區的縫容、總漏水率及串通量;灌區漏水量一般小于15 l/min不再進行處理,對灌區水量大于15 l/min,則要求必須處理至合格。
5、預灌性壓水檢查
為最后驗證灌區是否封閉性良好具備灌漿條件的最后工序,預測灌漿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以確定灌區是否具備開灌條件,在開灌前必須先進行灌區預灌性壓水檢查,壓水壓力等于灌漿壓力,待預灌性壓水檢查結束后根據資料,對于需要采取特殊灌漿工藝的灌區提前進行準備。
6、浸泡與沖洗
灌前每個灌區的縫面浸泡時間不少于24小時,然后用風、水輪換沖洗各管口及縫面,直到排氣管回水澄清,然后再用風吹凈縫面的積水,方可實施灌漿作業。
7、灌漿材料
接縫灌漿應使用強度等級為52.5mpa新鮮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其比表面應不小于3500cm /g,或通過80 m方孔篩篩余量不大于5%;當壩體接縫張開度小于0.5mm時,對水泥細度的要求為通過71 m方孔篩的篩余量不大于2%。水泥經濕磨之后,其粘度略有增加。如表1所示
濕磨水泥的粘度變化表1
注:1cp=0.001pa.s為改善漿液的分散性、流動性,提高水泥漿的析水穩定性和可灌性,在漿液中摻適量的高效減水濟。
8、灌漿壓力
灌漿壓力的使用應滿足下述條件:
(1)漿液在縫面內有足夠的流動速度,排氣管的排漿壓力及排漿濃度達到設計要求,且壓時不長。
(2)在灌漿壓力作用下,灌區低部不產生過大的壓力變形,所以使用的灌漿壓力僅是保證排氣管排漿暢通條件下的最小值,用下式進行計算。
p=p +(1+ )
p—進漿壓力,(pa);
p —排氣槽壓力,(pa);
—漿液密度,(g/㎝ );
h─漿拄高度,(㎝);
—縫面壓力損失系數,橫縫 ≥0.3,縱縫 ≥0.5~0.6
灌區高度與縫面壓力損失系表
橫縫灌漿壓力:灌區層頂一般采用0.2~0.25mpa;縱縫灌漿壓力:灌區層頂一般采用0.2~0.25mpa;
無壓重混凝土:灌區層頂一般采用0.05mpa。
9、灌漿漿液水灰比
對于灌區縫面張開度在1.0㎜以內,管路及縫面暢通的正常灌區,縱縫采用2:1,1:1,0.5:1,三個比級進行灌漿,橫縫采用1:1和0.5:1兩個比級進行灌漿。
四、灌漿施工
1、灌漿順序
(1)自下面向上逐層進行灌漿。
(2)在同一高程上,先灌縱縫,再灌橫縫,縱縫灌注宜從下游向上游推進,其目的是使由接縫灌漿可能引起的變形傾向上游,有利于大壩的運行穩定。
2、各灌區間隔時間
(1)同一高程的縱縫(或橫縫)灌區不能連續灌注時,一個灌區灌漿結束3天后,其相鄰的縱縫(或橫縫)灌區方可灌注。若相鄰的灌區具備灌漿條件,采用逐區連續灌漿方式,前一灌區灌結束后8小時以內,必須開始后一灌區的灌漿,否則應間隔3天后再進行后區的灌漿。
(2)同一壩縫的下一層灌區結束10天后,上層灌區方可開始灌漿,若上、下層灌區結束后4小時以內進行,否則應間隔10天后再進行上一層灌區的灌漿工作。
3、灌漿工藝
灌漿前,用經過濾的壓縮空氣吹盡縫面積水,然后選取最暢通的進漿管進漿,備用管路及回漿管口敞開,待排出漿后關閉其管口閘閥,使漿液迅速地擴散及均勻上升到排氣管排出最濃一級水泥漿后,逐一關閉排氣管口閘閥,在設計壓力下灌注到不吸漿,再延續20min即可結束灌漿工作。
在灌漿過程中,若排氣管排漿不暢,在嚴格監控縫面增開度的條件下(橫縫≯0.3mm,縱縫≯0.5mm),盡量增大灌漿壓力,以保證排氣壓力和排漿濃度進均達到設計要求。若無效則在順灌結束后立即從兩根排氣管中進行倒灌。倒灌應使用最濃一級漿液,在設計壓力下,縫面停止吸漿,持續10min即可結束。
4、特殊情況處理
(1)灌區外漏
灌前壓水檢查灌區,對灌區外漏的縫面進行鑿槽嵌縫處理。
(2)上下區互串灌區
對于串區在具體施工時依據“一泵一區”的原則,在相應部位布置兩臺灌漿泵,施灌時先從下層灌區進漿,待上層灌區各管口出漿后用另一臺灌漿泵對上層灌區灌漿,在屏漿時以各自的排氣壓力為準,同時,上下灌區結束時間相差控制
在一個小時之內。如果兩個灌區不能“一泵一區”
灌漿時,下層灌區的灌漿過程中,上層灌區采用
通循環水沖洗。
(3)縫面暢通性差的灌區處理
灌前灌區檢查發現22-2~23-1-ⅰ-5、aⅲ-1-ⅱ-1、yf2-ⅰ-7灌區排氣管單開流量較小,縫面暢通性較差;24-2-ⅱ-7、8、9三個灌區縫面暢通性差,灌區兩根排氣單開出水量小于20 l/min,經四方協調會確定:22-2~23-1-ⅰ-5、aⅲ-1-ⅱ-1、yf2-ⅰ-7三個灌區采用42.5級濕磨水泥灌注,24-2-ⅱ-7、8、9三個灌區采用52.5級超細水泥進行灌注。
五、接縫灌漿灌后質量檢查
篇3
根據畢業實習安排在四年級第二學期,一方面是對前三年專業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另一方面是為隨后的畢業設計做鋪墊,讓我們對水利樞紐工程的設計和具體建設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因此這次實習相對于前面的認識實習、單項實習更有意義。學院統籌安排下,我們02級水工、農水、水動三個專業于2006年2月25日踏上了此次畢業設計之路。目的地是世界級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在實習教師小組的幾位老師安排下我們的實習流程基本定型在上午聽專題報告,下午做專項參觀實習。報告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峽樞紐概況認識、壩工設計、葛洲壩水利樞紐(此三項講座內容由三峽總公司高工李君林老先生主講);三峽水電站設計、三峽工程建設監理概述、三峽水利樞紐截流工程、工程建設監理發展概況(此三項由三峽發展公司李先鎮副總監主講);長江航運及三峽通航建筑物(三峽總公司建設部鄧朝高工主講);施工機械(原三峽設備處處長主講)。參觀內容有:三峽展覽館、壩頂及120棧橋、右岸廠房及三期圍堰、下岸溪料場、三期工程砼拌和樓、葛洲壩電廠。
通過這次實習,我對水工專業在工程實踐中的工作對象、面臨問題及解決辦法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增加了行業責任感,實習的日子里也加深了同學友誼,鍛煉了團隊精神。現將實習的有關專業認識和個人感想分兩部分總結報告如下:
第一部分 專題報告總結
總結實習期間專家報告的內容,將這些報告整理成如下幾方面陳述:
一、三峽水利樞紐概況
三峽水利樞紐壩址位于西陵峽的三斗坪,距葛洲壩工程38km,是一座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以及養殖、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整個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壩,泄水閘,兩岸壩后式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垂直升船機。三峽工程建筑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大壩壩頂總長2309m,壩頂高程185 m,水電站左岸設14臺,右岸12臺,總裝機26臺(*32臺)單機容量70萬千瓦(注:另還有地下廠房6臺機組和2臺5萬千瓦廠用發電機),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2240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為雙線五級船閘及單線一級垂直升船機。
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7年。一期5年(1992——1997年),主要工程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筑,導流明渠開挖。修筑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并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船機及左岸部分砼壩段的施工。
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長江水位從原68m提高到88m。己建成的導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為20000m3/s,長江航運不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可以保證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間不斷航。
二期工程6年(1988-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筑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同時繼續進行并完成永久船閘、升船機的施工,2003年6月1~15日大壩蓄水至135m高,圍水至長江萬縣市境內。張飛廟被淹沒,長江三峽的激流險灘再也見不到,水面平緩,三峽內江段將無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啟用,7月10日左岸首臺機組發電。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并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遠600km,最寬處達2000m,面積達10000km2,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水庫平均水深將比現在增加10~100m。最終正常冬季蓄水水位為175米,夏季考慮防洪,可以控制在145m左右,每年將有近30m的升降變化,水庫蓄水后,壩前水位提高近100m,其中有些風景和名勝古跡會受一些影響。
三峽水利樞紐效益顯著,擁有防洪、發電、航運、南水北調、漁業及旅游等綜合效益。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投資、技術、移民、生態、水質、人文景觀等。但是在工程進展至今的現實表明,這些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的。
二、重要水工建筑物
1、 擋水大壩及泄水建筑物
(1)任務:擋水、泄洪、排沙。
(2)壩型及主要尺寸: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長2309m,壩頂高程185m,最大壩高185-4=181m,最大底寬126m(廠房壩段181m),頂寬15~40m,大壩砼工程量1600萬立方米。
(3)設計標準: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10%校核校核洪水時壩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m3/s。
(4)泄洪建筑:泄洪壩段位于河床中部,總長483m,設有22個表孔和23個泄洪深孔,其中深孔進口高程90m,孔口尺寸為7×9m;表孔孔口寬8m,溢流堰頂高程158m,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進行消能。
2、水電站
電站壩段位于泄洪壩段兩側,設有電站進水口。進水口底板高程為108m。壓力輸水管道為背管式,內直徑12.40m,采用鋼筋混凝土受力結構。水電站采用壩后式布置方案,共設有左、右兩組廠房和地下廠房。共安裝32臺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廠房14臺,右岸廠房12臺,地下廠房6臺。水輪機為混流式,轉輪直徑10m,最大水頭113m,額定流量966 m3/s,機組單機額定容量70萬千瓦。
3、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升船機(德國合作方正在技術公關中,計劃用螺旋桿技術取代原計劃的鋼纜繩提升技術),均位于左岸。
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34×5m(長×寬×坎上最小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設計,承船廂設計有效尺寸為120×18×3.5m,一次可通過一條3000噸的客貨輪。承船廂設計運行時總重量為11800噸,總提升力為6000萬牛頓。
三、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m,總庫容393億m3;水庫全長600余km,平均寬度1.1km;水庫面積1084 km2。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旅游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篇4
【關鍵詞】“金稅三期”;稅收風險;管理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l展,人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時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風險管理被廣泛的運用于企業、金融、政府管理中,為企業的發展和金融行業的穩定做了非常大的貢獻。在近些年,國家稅收在信息技術的推廣運用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稅后管理也在稅務工作會議上明確的提了出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如今“金稅三期”工程的建設方案被系統的提了出來,為稅收風險管理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
一、“金稅三期”工程稅收風險管理框架
從稅收風險的劃分來看,稅收風險主要由稅收立法、稅收征管、以及納稅遵從等風險組成,而“金稅三期”工程根據不同風險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控制風險。
根據上述的分析,稅收立法風險包括的方面比較多,如:稅收方針政策和稅收法律制定等風險,在利用“金稅三期”工程進行風險管理時,主要利用集中的稅收數據找出納稅人發生問題概率,能夠有效的降低風險。在稅收征管風險管理中,主要有稅務機關設置風險、稅收征管模式風險和稅收征管措施風險等,而“金稅三期”工程主要解決其稅收征管措施風險[1]。而稅收遵從風險與納稅人有直接的聯系,因而需要嚴格規定納稅人正確履行義務,而“金稅三期”工程主要根據納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進而能夠有效的降低風險。
二、“金稅三期”工程稅收風險管理系統最終完成的目標
首先,“金稅三期”工程要通過建立科學嚴格的法律法規制度,提高稅收的立法質量,進而控制稅收的立法風險。在以往的稅收管理中,由于制定的稅收法律法規不健全,也沒有相對應的嚴格的法律措施,因而在稅收管理方面的效果比較低。而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制度,能夠及時發現稅制的不足,進而促進稅收征管措施能適應經濟發展水平。
其次,“金稅三期”工程還要通過建立健全的稅收風險管理體系、組織機構、工作機制,從而提升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能夠全面降低稅收征管風險。在傳統的稅收管理模式中,最大的不足是大量管理資源被浪費,導致稅收征管效率低,質量不高,嚴重影響稅收征管工作。如今,在“金稅三期”工程開展以來,可以根據風險的不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從而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和質量[2]。
第三,需要稅收管理部門運用“金稅三期”工程建立完善的納稅服務系統,提高納稅遵從水平,將稅收內部監督制約機制進一步強化,從而降低稅收執法風險。具體是通過建立現代的納稅服務體系,通過納稅系統的幫助,讓納稅人降低納稅風險。最終能夠降低納稅成本,提高納稅遵從度。
三、“金稅三期”工程稅收風險管理系統實現的具體措施
(一)要對信息采集規則進行規范
在稅收風險管理中,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然后掌握高質量的信息,才能深入的分析稅收征管的風險。稅收數據為風險識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而數據標準、質量則能夠提高識別風險的質量和效率。在“金稅三期”工程中,主要根據信息采集的標準、信息采集的主體和質量等方面入手,從而建立基礎性的數據庫。當然,主要采集的信息包括核心征管系統業務中提取的信息登記、相關信息申報、開支的發票、以及最后的認定等信息,還包括外部第三方的信息[3]。
(二)要提供稅收風險識別方式
在利用“金稅三期”工程管理稅收風險時,需要將納稅人的各類信息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量化,然后根據集中的信息進行尋找風險規律,并分析風險出現的原因和其表現形式,同時還要對不同的企業進行分類管理。通過不同的稅收管理案例來分析風險形成的規律,以及風險發生的頻度系數和強度系數。
(三)還要建立完備的風險管理制度
如今,風險管理已經向信息化方向發展,在“金稅三期”工程管理中,既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信息,又需要有相對應的風險識別機制,并明確“金稅三期”工程的工作職責,進而建立完備的風險管理制度,讓每一個風險管理部分都能最大化的發揮其作用。不僅要對監督監管機制進行完善,還要針對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規范。從而讓稅收風險管理能夠合理發揮作用。
結束語
在“金稅三期”工程中,稅收風險管理是其最重要的功能,為了促使稅收風險管理能夠順利實施,還需要四大業務系統平臺的支持,才能讓風險管理向信息化方向發展。并在“金稅三期”工程的引導下收集有效信息,最終提高稅收風險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彭驥鳴,陳愛明,韓曉琴.大數據時代強化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考[J].稅收經濟研究,2014,05:28-35.
篇5
三峽工程利弊說
防洪效益
三峽水庫運行時預留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削減洪峰流量達27000~33000立方米/秒,屬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峽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緩解。
發電效應
三峽水電站將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時的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地下廠房裝有6臺水輪發電機組),外加兩臺5萬千瓦時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時,年發電量達1000億度,將是世界最大水電站。
航運效益
三峽水庫回水至西南重鎮重慶市,它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重慶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隊噸位由現在的3000噸級提高至萬噸級,年單向通航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稱三峽工程為世界上改善航運條件最顯著的第一樞紐工程當之無愧。
旅游效益
2007年三峽大壩景區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1年景區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75萬人,創歷史新高。
三峽大壩引發地震?
近年我國先后發生了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人們關心三峽水庫水位增高后會否誘發大地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告訴記者,“三峽庫區的地質構造和巖層條件決定了庫區不具備引發較強水庫地震的條件。蓄水到175米后,也可能因為水位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微震頻度會有所增加,也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會發生4~4.5級地震,但不會超過專家論證的預期震級。”
三峽工程引發生態災難?
篇6
8個省。分別是湖北、湖南、上海、江西、江蘇、安徽、重慶、四川。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長江三峽又名峽江或大三峽,位于中國重慶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區境內的長江干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根據畢業實習安排在四年級第二學期,一方面是對前三年專業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另一方面是為隨后的畢業設計做鋪墊,讓我們對水利樞紐工程的設計和具體建設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因此這次實習相對于前面的認識實習、單項實習更有意義。學院統籌安排下,我們02級水工、農水、水動三個專業于2006年2月25日踏上了此次畢業設計之路。目的地是世界級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在實習教師小組的幾位老師安排下我們的實習流程基本定型在上午聽專題報告,下午做專項參觀實習。報告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峽樞紐概況認識、壩工設計、葛洲壩水利樞紐(此三項講座內容由三峽總公司高工李君林老先生主講);三峽水電站設計、三峽工程建設監理概述、三峽水利樞紐截流工程、工程建設監理發展概況(此三項由三峽發展公司李先鎮副總監主講);長江航運及三峽通航建筑物(三峽總公司建設部鄧朝高工主講);施工機械(原三峽設備處處長主講)。參觀內容有:三峽展覽館、壩頂及120棧橋、右岸廠房及三期圍堰、下岸溪料場、三期工程砼拌和樓、葛洲壩電廠。
通過這次實習,我對水工專業在工程實踐中的工作對象、面臨問題及解決辦法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增加了行業責任感,實習的日子里也加深了同學友誼,鍛煉了團隊精神。現將實習的有關專業認識和個人感想分兩部分總結報告如下:
第一部分專題報告總結
總結實習期間專家報告的內容,將這些報告整理成如下幾方面陳述:
一、三峽水利樞紐概況
三峽水利樞紐壩址位于西陵峽的三斗坪,距葛洲壩工程38km,是一座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以及養殖、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整個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壩,泄水閘,兩岸壩后式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垂直升船機。三峽工程建筑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大壩壩頂總長2309m,壩頂高程185m,水電站左岸設14臺,右岸12臺,總裝機26臺(*32臺)單機容量70萬千瓦(注:另還有地下廠房6臺機組和2臺5萬千瓦廠用發電機),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2240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為雙線五級船閘及單線一級垂直升船機。
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7年。一期5年(1992——1997年),主要工程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筑,導流明渠開挖。修筑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并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船機及左岸部分砼壩段的施工。
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長江水位從原68m提高到88m。己建成的導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為20000m3/s,長江航運不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可以保證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間不斷航。
二期工程6年(1988-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筑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同時繼續進行并完成永久船閘、升船機的施工,2003年6月1~15日大壩蓄水至135m高,圍水至長江萬縣市境內。張飛廟被淹沒,長江三峽的激流險灘再也見不到,水面平緩,三峽內江段將無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啟用,7月10日左岸首臺機組發電。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并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遠600km,最寬處達2000m,面積達10000km2,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水庫平均水深將比現在增加10~100m。最終正常冬季蓄水水位為175米,夏季考慮防洪,可以控制在145m左右,每年將有近30m的升降變化,水庫蓄水后,壩前水位提高近100m,其中有些風景和名勝古跡會受一些影響。
三峽水利樞紐效益顯著,擁有防洪、發電、航運、南水北調、漁業及旅游等綜合效益。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投資、技術、移民、生態、水質、人文景觀等。但是在工程進展至今的現實表明,這些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的。
二、重要水工建筑物
1、擋水大壩及泄水建筑物
(1)任務:擋水、泄洪、排沙。
(2)壩型及主要尺寸: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長2309m,壩頂高程185m,最大壩高185-4=181m,最大底寬126m(廠房壩段181m),頂寬15~40m,大壩砼工程量1600萬立方米。
(3)設計標準: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10%校核校核洪水時壩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m3/s。
(4)泄洪建筑:泄洪壩段位于河床中部,總長483m,設有22個表孔和23個泄洪深孔,其中深孔進口高程90m,孔口尺寸為7×9m;表孔孔口寬8m,溢流堰頂高程158m,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進行消能。
2、水電站
電站壩段位于泄洪壩段兩側,設有電站進水口。進水口底板高程為108m。壓力輸水管道為背管式,內直徑12.40m,采用鋼筋混凝土受力結構。水電站采用壩后式布置方案,共設有左、右兩組廠房和地下廠房。共安裝32臺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廠房14臺,右岸廠房12臺,地下廠房6臺。水輪機為混流式,轉輪直徑10m,最大水頭113m,額定流量966m3/s,機組單機額定容量70萬千瓦。
3、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升船機(德國合作方正在技術公關中,計劃用螺旋桿技術取代原計劃的鋼纜繩提升技術),均位于左岸。
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34×5m(長×寬×坎上最小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設計,承船廂設計有效尺寸為120×18×3.5m,一次可通過一條3000噸的客貨輪。承船廂設計運行時總重量為11800噸,總提升力為6000萬牛頓。
三、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m,總庫容393億m3;水庫全長600余km,平均寬度1.1km;水庫面積1084km2。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旅游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1、防洪
經三峽水庫調蓄,在上游形成庫容為393億m3的河道型水庫,可調節防洪庫容達221.5億m3,能有效地攔截宜昌以上來的洪水,大大削減洪峰流量,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現在的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荊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運用,防止荊江河段兩岸發生干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并可為洞庭湖區的治理創造條件。
2、發電
三峽工程最直接的經濟效益是發電。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2240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主管三峽發電的長江電力現已將三峽電能搭接上4條大電網,它將為經濟發達、能源短缺的華東、華中和華南等地區提供可靠、廉價、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對經濟發展和減少環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峽工程所提供的電力資源,如果以火電來算,就意味著要多修建10座180萬千瓦級的火電站。
3、航運
三峽水庫將顯著改善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長江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重慶成為深水港)。航道單向年通過能力可由現在的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經水庫調節,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從現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航運條件也得到較大的改善。
4、旅游
三峽水庫蓄水使老三峽景觀重新組合,并遷移保護了大量文物,在庫區一支流又開發出原始生態的小三峽旅游區。工程建設本身也是一個難得的景觀。
四、三峽工程建設中的問題
1、投資和效益問題
三峽工程靜態投資900.9億元(1993年物價),工程完成時動態投資約2000余億元。三峽工程投資來源有:國家貸款,國有電站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4~0.7分錢,葛洲壩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發電收入等。預計在三峽工程建成后十年內,總的工程投資本息,包括工程費和移民費,都能用電費收入償還,防洪、航運等沒有分攤投資。而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等效益是長期的,還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時應用長江電力上市融資,陸續滾動開發金沙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四大巨型電站。
2、泥沙問題
長江宜昌段年輸沙量5.3億噸,將淤塞三峽水庫。水庫正常擋水位175m高程,總庫容393億m3,死水位145m高程,死庫容172億m3,防洪庫容221億m3,蓄水調節庫容165億m3。水庫運行方案為:汛期限制水位145m高程,3年一遇洪水56700m3/s以下不調洪,經泄深孔和水電站暢泄,可減少水庫沙淤積。來大洪水,水庫調洪,仍下泄56700m3/s;汛后沖水庫淤積。九月水庫開始蓄水,約兩個月到正常蓄水位175m高程。次年汛前庫水位降至155m高程,利用蓄水發電。在155m水位,可保持川江航運。到汛期,水位又降至145m水位,由于當時流量大,仍可保持川江航運。這是創新的水庫運行方案。經專家實驗及經驗結論,三峽淤沙平衡在30年以后。
3、高邊坡問題
經詳細地質調查,三峽水庫庫岸有若干潛在滑坡,大的可達數百萬m3。但是離壩址最近的潛在滑坡,也遠于26km,如發生滑坡,激起的沖擊波到壩前消減到2~3m高,不影響大壩安全。此外,庫岸如發生滑波,由于水庫寬深,不會影響航運。此次實習我們親眼見證了,庫區及壩址區兩岸邊坡都采用了大量錨索和錨桿,邊坡問題處理良好。
4、樞紐工程系列技術問題
三峽樞紐185m高混凝土重力壩和1820萬kW·h發電廠房,工程量大,但都是常規工程,我國有較多經驗。局部地基穩定問題經過處理,能滿足安全要求。70萬kW水輪發電機組,首批從國外進口,后由國內自制。較復雜的是雙線五級船閘,在巖岸內深挖,最高邊坡達170m,下部閘室垂直60m。但是在三峽建設者們的努力下永久船閘已經順利投入使用,至今未見異常。還有3000t客輪的升船機目前正由德國研究。
5、庫區移民問題
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涉及重慶市、湖北省的20個縣(市)。三峽水庫淹沒涉及城市2座、縣城11座、集鎮116個;受淹沒或淹沒影響的工礦企業1599家,水庫淹沒線以下共有耕地2.45萬公頃;淹沒公路824.25公里,水電站9.22萬千瓦;淹沒區房屋面積為3459.6萬平方米,淹沒區居住的總人口為84.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15萬人)。考慮到建設期間內的人口增長和二次搬遷等其它因素,三峽水庫移民安置的動態總人口將達到113萬人。國家在三峽工程建設中,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由有關人民政府組織領導移民安置工作,統籌使用移民經費,合理開發資源,以農業為基礎、農工商結合,通過多渠道、多產業、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移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并為三峽庫區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
6、生態環境問題
修建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有利方面為:防治下游土地和城鎮淹沒,減少火電空氣污染,改善局部氣候,水庫可發展漁業等。對生態不利方面為:淹沒耕地30余萬畝,果地20余萬畝,移民到庫邊高地,將破壞生態環境,水庫靜水減弱污水自凈能力,惡化水質,影響野生動物(如中華鱘)的繁殖等。工程進展至今表明:保護生態環境雖有難度,但必須解決也可以解決。
五、三峽工程建設監理
建設監理是以某些條文法規或行業準則為依據,對一項工程建設行為進行監視、督察與評價建議的活動。三峽工程是個世界級超級工程,其中有不少國際合作項目,所以建設監理遵循如下原則:
(1)科學性、公證性、權威性;
(2)參照國際管理;
(3)結合我國具體國情;
(4)發展工程建設領域市場經濟,打破壟斷。
三峽工程的建設采用四種制度并行,即業主負責制、招標承包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四種制度相輔相成共同打造精品工程。
三峽工程的建設監理從進度控制、質量控制、造價控制三方面開展。進度控制方面,將總進度計劃分解為階段性計劃即年、季、月、周、日進行控制,或分解為單項工程進度控制;從工程量計劃和工程形象計劃出發進行控制;對于關鍵線路和非關鍵線路采用不同控制強度。質量控制方面,以現場控制與主動控制為主,以單元工程為基礎,單元工序為環節,關鍵點旁站,全過程跟蹤的控制方式。造價控制方面,根據有關合同法條款,在維護業主與承包商合法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合同內和合同外的復合管理。
六、三峽施工機械
因為三峽工程巨大,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都比較大,在很多方面采用了很多特殊照顧,在施工機械方面也不例外。為了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三峽總公司耗費22億人民幣提前購置了170多臺套施工設備。其中包括開挖機械(如:H1355液壓挖掘機、992D液壓裝載機、D10N推土機、16G平地機、LM-500C液壓鉆機等);起重機械(如:CC1800洐架履帶式起重機、KMK6200汽車起重機、浮吊船、橋式起重機等);運輸設備(如:3307自卸汽車、777C自卸汽車、側卸式砼運輸車、平板拖車等);砂石系統機械(如:DB2000/35側式懸臂推料機、MD2200頂帶機、塔帶機、胎帶機等)。這些施工機械為三峽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七、葛洲壩水利樞紐
長江流出三峽,江面突然由二三百米展寬到兩千多米,出南津關(湖北宜昌附近)三千米的地方,被葛洲壩和西壩兩個小島將江面一分為三,分別叫做大江、二江、三江。被稱作“萬里長江第一壩”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就建在這里,大壩全長2561米,高70米。葛洲壩工程具有發電、改善航道等綜合效益。電站裝機容量271.5萬kW,單獨運行時保證出力76.8萬kW,年發電量157億kW·h(三峽工程建成以后保證出力可提高到158萬~194萬kW,年發電量可提高到161億kW·h)。電站以500kv和220kv輸電線路并入華中電網,并通過500kV直流輸電線路向距離1000km的上海輸電120萬kW。庫區回水110~180km,使川江航運條件得到改善。水庫總庫容15.8億m3,由于受航運限制;近期無調洪削峰作用。三峽工程建成后,可對三峽工程因調洪下泄不均勻流量起反調節作用,有反調節庫容8500萬m3。
工程主要建筑物有船閘、河床式廠房、泄水閘、沖沙閘、左岸土石壩和右岸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全長2606.5m,兩側布置三江、大江兩線航道,航道與泄水閘之間分別布置二江及大江電廠。二江電站廠房裝有7臺低水頭旋漿式水輪發電機組,共96.5萬kW。大江廠房裝機14臺,單機容量12.5萬kW,共175萬kW。為了保證長江航運,在大江和三江上共建了三座船閘,大江一號船閘和三江二號船閘,閘室尺寸280*34*5米,可通過萬噸級輪船和大型船隊,三江三號船閘,閘室尺寸120*18*3.5米,主要用于通過3000噸以下的客貨輪。
第二部分參觀感想
實習中安排的參觀都是與上午報告相對應的,這樣更有針對性,也讓我們的認知更深入。
一、參觀三峽展覽館
聽完關于三峽樞紐概況的報告,培訓中心安排我們參觀三峽展覽館,對整個工程先有個宏觀認識。展覽館內陳列了三峽工程歷史沿革、三峽樞紐模型、砼澆注塔帶機模型、機組模型、永久船閘模型、三峽景觀模型等。我當晚做打油詩兩首記錄參觀感想:
(一)靜如龍鐘動如潮,風雨十七年,昨日煙云今亦搖。滄桑過百載。大江東去一如舊,盛世樹高峽,壁立千仞不尋常。利濟千秋代。
(二)猿啼輕舟已無存,館內存動靜,鐵輪呼嘯人喑喑。平圖記功勛。沒礁成湖萬古唱,華夏鑄奇跡,神女離峰欲如嫦。神州三峽行。
二、壩頂及120棧橋參觀
這次參觀安排在壩工設計專題報告之后。上壩時壩體昨岸施工基本完成,等待右岸施工到達預期要求再全線澆灌封頂。此次參觀主要對擋水建筑、泄水建筑和分期建設進行深入了解。大壩蓄水水位139m,在三期圍堰保護下右岸廠房正在緊張施工,壩頂可以眺望茅坪溪堤壩和秭歸新城。120棧橋上可以觀察泄水表孔和深孔以及壩體橫縫,同時可以看到升船機施工。因為在大壩上親眼目睹這一巨型工程的雄姿,感慨頗深,留詩句如下:
(一)(二)寶島樹峽江作湖,男兒立志建三峽,九歌尤唱秭歸殊。癡心不改復春夏。茅坪高墻利千戶,削島鑿峰成功業,驅閘江航變通途。蛟龍懼嘆變小蝦。
三、右岸廠房施工現場參觀
三峽右岸壩后式電站,設計安裝12臺單機70萬千瓦機組,另還設計建設地下廠房裝機6臺機組。現場壓力鋼管外包砼已經拆模,渦殼層安裝也在緊鑼密鼓進行。目前由中水集團下屬三、七、八局的聯營體,四局、十四局聯營的青云公司承包施工,由華東院、西北院、三峽發展公司等負責監理工作。小詩兩首表達參觀感受:
(一)(二)拌和澆注施工緊,青云結合實力強,立模布筋技藝精。三七八聯不相讓。巨型引管樓中架,業主咨詢齊控制,定轉吊裝民工勤。殊途同歸共榮光。
四、參觀下岸溪料場、三期拌和樓
下岸溪斑狀花崗巖料場,位于長江左岸下岸溪雞公嶺,距壩址約12km,地面高程200~576m。料場出露的基巖主要是前震旦系斑狀花崗巖,花崗巖巖體表面普遍有一層風化殼,其分布規律是山背風化層最厚(39.5m),料場平均風化厚29.43m,巖石的主要質量技術指標符合(SDJ17-78)規程要求,貯量為4734.9萬m3。三峽工程二、三期工程需由下岸溪料場加工人工砂1171萬m3,三期工程需人工碎石590萬m3。
下岸溪人工砂石加工系統設備配置表:
車間設備臺數單臺生產能力(t/h)
粗碎PX900/502600
50/65MK-Ⅱ21200-1700
二破HP500ST-C3580
預篩分2YAH214861200
三破HP500ST-F、PYT-Z222732580200-580
篩分2YKR246010250-800
超細碎B90005100-150
棒磨機MBZ2136640-50
1號拌和樓是國產的特大型拌和樓,承擔著三峽三期混凝土主供任務。右岸高程150拌和及輸送系統由兩座拌和樓、兩座制冷樓和三條塔帶機供料線組成,是三峽右岸工程最大的混凝土主供設備。它的前身是原79拌和系統,其常態混凝土生產能力為每小時640立方米,碾壓混凝土生產能力為每小時600立方米。系統建設開始于2001年4月份。至2002年投入運行以來,為RCC圍堰提前完工和創多項世界紀錄創造了條件,為實現三峽工程按期實現蓄水、通航、發電目標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三期主體混凝土施工中,1號拌和樓滿足了工程進度要求,并創出單樓混凝土拌制月產110166.5立方米,日前4673立方米、班產1737立方米的世界記錄。同時,施工質量、安全生產實現“雙零”目標。該拌和樓還連續3年被三峽總公司授予“紅旗設備”。
在這里的感想記錄為兩首小詩:(一)(二)十二成坎二十梯,下岸有溪注長江,鉆爆挖運破篩洗。供應石料千萬方。斑狀花崗巖質好,一號拌樓任務大,精拌細和砼墻立。設備精良創輝煌。
(注:下岸溪料場每階12m,共20階)
五、參觀葛洲壩水電站
因為工程已經建成多年,又是封閉式管理,我們只能作一般感性認識,我們小組參觀的內容主要是二江電廠機組配套變壓器、廠房內部設備、中控室以及右岸220kv高壓變電場。此次參觀對水動專業的同學作用較大。作為水工專業的學生對于這些電氣知識也要有所了解,但更多是去探究樞紐的工程建設情況和建筑物情況。前述報告總結中已經對葛洲壩樞紐做了詳細介紹,這里不再贅述。將那天留下的小詩附上:
(一)(二)萬里長江第一壩,十萬大軍筑高墻,橫臥三江不自夸。三江有序不礙航。電力供應通南北,國產進口相照應,
三峽模板責任大。功在水利惠及商。
(注:葛洲壩工程是三峽工程的實驗工程,機組有進口的也有國產17萬千瓦的,葛洲壩為我國經濟建設和制造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有效改善了長江航運)
篇8
國內首家聘請國際獨立評級機構提供公司治理服務
2004年2月,中化國際董事會聘請標準普爾公司為其做公司治理咨詢服務,這是國際獨立評級機構首次對A股上市公司進行公司治理服務。此外,在2000年9月,中化國際董事會批準通過了由一家獨立薪酬咨詢公司設計的高級管理人員特別薪酬計劃,使得該公司高管的經濟效益與公司經營業績和股價捆綁在一起。通過這些積極措施,中化國際提高了自己的公司治理能力。
2 TCL集團 000100
資本運作模式創新
2004年1月,TCL集團合并吸收上市子公司TCL通訊并同步上市,創造性地實現了國內首例換股、吸收合并、上市的資本運營模式,表現出其董事會較強的創新能力。上市后的TCL集團全面推廣其國際化戰略,業績突出:2004年上半年度未經審計的合并銷售收入為14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凈利潤3.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
3 福耀玻璃600660
引入國際職業經理人,并充分授權
2003年10月,福耀公司聘請國際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總裁,并充分授權,以提高公司的國際化管理水平。此前,這家公司已是國內最早引入獨立董事制度、最早聘用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的上市公司之一。2003年,福耀玻璃主營業務收入取得50%以上的強勁增長。
4 用友軟件600588
董事會運作高效,盈利能力行業第一
在國內權威的公司董事會治理評價機構進行的價值評估排名榜中,用友軟件的董事會連續幾年名列前茅,其董事會科學的決策機制和高效運作模式,保證了用友的盈利能力一直處于行業第一的位置。
5 波導股份600130
董事會戰略制定和實施能力極強
在沒有技術優勢的情況下,波導股份董事會制定了自己獨特的專一化戰略,憑借強大的營銷體系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手機市場中占有了相當高的份額,連續四年保持國產品牌手機銷量第一,主營業務收入和每股收益都直線上升,連續四年實現分紅。公司董事會戰略眼光之獨到、戰略目標之清晰、戰略規劃之精準在上市公司中獨占鰲頭。
6寶鋼股份600019
董事會高度關注相關者利益和社會責任
寶鋼股份董事會在2004年7月首次向社會公開《環境報告》,鄭重向社會承諾: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快速發展生產的同時,努力營造一流的生態環境,使自身的環境行為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先進企業接軌。寶鋼董事會在實現公司經營的目標中,最大限度地關注了其他利益相關人以及自己對整個社會的責任。
7 三峽水利600116
獨立董事“花瓶”形象首次被打破
2004年4月10日舉行的三峽水利董事會會議上,董事會提出對因擔保和被占用形成的2.5億元做全額預計負債或計提壞賬準備。這一議案在此前遭到了公司全部4名獨立董事的反對,與會者一致要求“暫緩表決”。針對獨立董事的“保留意見”,三峽水利聘請重慶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萬州分所對萬州電力開發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了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三峽水利的4名獨立董事對董事會議案發表了保留意見,發出了自己獨立的聲音。這是中國獨立董事群體取得的第一個勝利,也是獨立董事制度自2001年進入中國以來,獨立董事“花瓶”形象首次被打破。
8 美的電器000527
連年分紅,為股東創造高額回報
美的電器自1993年10月發行上市以來,公司董事會保持了很強的治理能力,公司業績持續提高,連續11年都向股東分紅。具體情況如下表:
9 海王生物000078
獨立董事超過半數,董事會獨立性較強
海王生物第二屆董事會成員中,獨立董事占到八分之五;第三屆董事會成員中,獨立董事占到七分之四。這是國內A股市場中獨立董事比例最高的董事會。公司董事會成員人數和結構符合要求,公司董事會運作規范,公司獨立董事積極參與公司董事會運作、出席相關會議,并從投資者利益出發,在董事會審議各項議案的過程中多次發表獨立意見,從行業專家的角度為公司提供了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切實履行了獨立董事的職責。
10 海螺水泥600585
篇9
楚墓的定義,張正明先生曾在《楚墓與楚文化》一文中將其歸納為三類見解:其一是墓址在楚國;其二是葬俗為楚制;其三是墓主為楚人。按照第一種見解,楚墓即楚國墓,所持的是國家標準;按照第二種見解,楚墓即楚式墓,所持的是文化標準;按照第三種見解,楚墓即楚人墓,所持的是民族標準。”。對于本文來說,針對三峽地區的楚墓而言,第二類見解“楚文化墓”的說法似乎更為貼切,但亦不可一概而論。因為上述三類認識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有交集,按照每個時期歷史背景的不同而交錯存在的,所以很難用某一個定義來詮釋。但從考古學的意義上來說,墓葬的葬俗、葬式、隨葬品仍然是我們對其文化性質進行判定的最為客觀的依據。
本文《三峽地區楚墓考古發現與研究》中的三峽地區是指西起重慶江津,東到宜昌的廣義的三峽,包括了重慶大部和湖北西南部以及三峽水利工程長達 600公里的庫區范圍。近 20 年來,為配合三峽水利工程建設,由國家文物局出面調集了我國許多家考古文博單位以及相關高校對三峽庫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考古發掘,為研究三峽地區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其中對于巴、楚關系的研究是三峽考古研究的熱點之一,在三峽地區發掘的古遺址、古墓葬中出現了大量的楚文化遺物,證明了楚文化一步步西進的歷程,對此不少學者也有過相關論述。鑒于墓葬研究在考古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地位,進而對三峽地區的楚墓進行整體分析研究可以對三峽地區東周時期的史實有進一步的了解,同事提供了更多的客觀依據。所以本文試圖就近年三峽地區發現的楚墓資料來進行整理分析和耙梳,對這一地區楚墓的特點和產生原因試作討論。
1.2 論文的研究意義
從三峽地區楚墓的年代來看,主要集中在東周時期。在中國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東周時期是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關鍵歷史時期,同時也是各地方區域文化逐步統一融合到漢文化中的關鍵歷史時期。而從考古研究的對象來看,墓葬往往能夠詳實的反映古人的物質文化和精神層面,又因其出土隨葬器物通常比較完整,在考古學研究中的意義重大。而楚墓在三峽自涪陵以東至宜昌地區都有發現,這些楚墓為巴楚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對楚墓進行研究,可以更加詳實的了解三峽這一特殊地區在東周這一關鍵時期的歷史進程。通過對三峽地區考古發掘的墓葬資料進行研究,反映出兩種直觀的現象,一是純粹的楚墓,二是帶有楚文化因素的墓葬,在三峽地區的宜昌、秭歸、巴東、巫山、奉節、云陽、開縣、萬州、忠縣、涪陵等地區都有發現,從現已發表的資料顯示,楚人在西周晚期開始向西部地區擴張,大概到戰國中期,楚人勢力范圍向西已發展到巴國腹地的忠縣,而就楚文化的波及范圍而言,到戰國晚期,其最西緣已經影響到了涪陵地區。
2 三峽地區楚墓的分布與考古發現
楚墓在三峽地區主要分布于自宜昌以西至涪陵以東,在此區域內的各個市、縣、區幾乎都有發現,由東至西包括宜昌、秭歸、巴東、巫山、奉節、開縣、云陽、萬州、忠縣、涪陵等地(圖 1)。
2.1 峽東地區
峽東地區目前可見發表的典型地點有:
2.1.1 宜昌
2.1.1.1 前、后坪
戰國墓地前、后坪戰國墓地位于宜昌市北郊長江東岸和包括葛洲壩江心洲在內的二、三級臺地上。自 1971 年至 1981 年由湖北省博物館等單位組織共對該遺址進行了五次發掘,發掘戰國、兩漢墓葬數十座,其中戰國墓皆為楚墓形制。
2.1.2 秭歸
2.1.2.1 何家大溝遺址
東周墓何家大溝遺址位于歸州城東約 6 公里,香溪口以西約 4 公里的長江南岸,屬湖北省秭歸縣郭家壩鎮鄧家坡村三組。2002 年 3 月至 12 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湖北省文物局三峽辦委托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清理陶窯,墓葬,房基,灰坑,灰溝等遺跡單位共數十處,出土了一批商周時期,漢六朝時期和宋,元,明,清時期的遺物。在該遺址發現的東周時期墓葬有:M2,M10,M11,M12,M14,M17,M18 和 M19,共八座,皆為楚墓形制,按照報告中的年代推斷,這些墓葬的時代為戰國晚期,時間前后差距不大。
2.1.2.2 卜莊河遺址
東周墓卜莊河遺址位于秭歸縣郭家壩鎮卜莊河居委會一至五組的長江南岸邊,該遺址于上世紀五十年現并于九十年代開始陸續發掘,至 2006 年共發掘十五次。清理東周時期的墓葬六座,編號為 M4、M24、M49、M53、M59 和 M97,楚墓形制。這六座墓葬的年代跨度不大,按照報告的推斷都為戰國中晚期。
2.1.2.3 廟坪遺址
東周墓廟坪遺址位于香溪河寬谷的山前緩坡階地上,系長江南岸的二級階地,隸屬秭歸縣郭家壩鎮楚王井村 11 組。自 1994 年至 1997 年,由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共對該遺址進行過四次清理發掘,總面積達 14150 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至明代灰坑 31 個,墓葬 107 座,房址 2 處,灶 1 座,灰溝 1 條,各類文化遺物達 1472件,其中東周時期墓葬 43 座,皆為楚制,年代跨度從春秋中期至戰國晚期,報告共將其分為兩期 5 段,既第四期為春秋時期墓葬,第五期為戰國時期墓葬,1 到 5段分別對應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戰國早期、戰國中期和戰國晚期。
3 三峽地區楚墓的規模及形制特點............................. 28-69
3.1 墓葬規模............................. 28-40
3.1.1 大型墓 .............................28-31
3.1.2 中型墓............................. 31-36
3.1.3 小型墓 .............................36-40
篇10
關鍵詞:“三閥”改造;壓油裝置;水電站調速系統
中圖分類號:TV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35-0068-03
1 概述
李家峽水電站機組壓油裝置是給調速系統提供壓力油源及控制油源的主設備,壓油裝置各部件運行的好壞,直接影響調速系統的速動性和可靠性。壓油裝置主要由集油箱、螺桿式壓力油泵、安全閥、止回閥、卸載閥、壓力油槽及其相關管路閥門組成,為分體式布置,占用空間較大。卸載閥設計卸載時間為5~10秒,安全閥設計開啟壓力為4.08~4.16MPa、全開不超過4.60MPa,要求逆止閥動作靈活,該裝置對油質要求高。電站將安全閥、止回閥、卸載閥統稱為壓油裝置“三閥”。
2 運行設備現狀不足
機組投產8年來,通過對調速系統壓油裝置“三閥”維護和檢修時的認真觀察和詳細分析,從中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安全閥均存在活塞磨損嚴重、彈簧變形、限位螺釘斷裂、節流孔堵塞等現象,因此造成活塞發卡,安全閥整定值時常發生變化,壓油泵一啟動安全閥就開啟排壓,壓力油槽無法建壓,時效性很差,整定壓力易變,導致“安全閥不安全”,成為油壓系統的事故隱患;每次檢修和消缺時需要研磨活塞或者更換活塞、更換彈簧及限位螺釘等。
(2)止回閥均存在活塞密封不嚴、彈簧變形、導向螺釘松動及斷裂情況,造成關閉不嚴密,致使壓油泵反轉,壓力油槽壓力下降較快,壓油泵頻繁啟動。需要經常分解止回閥,研磨、更換處理。
(3)卸載閥均存在活塞磨損嚴重,彈簧變形,活塞發卡,節流孔堵塞,致使卸載時間過長及不能卸載的現象發生,每次檢修和消缺時需要研磨活塞或者更換活塞、更換彈簧。
(4)壓油裝置“三閥”由于各閥分開安裝,連接管路較多,時常發生滲漏油現象,如現場安裝圖1所示。
(5)“三閥”對油質的要求較高。
為解決以上問題,在機組檢修中需對其“三閥”進行改造,以保證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圖1
3 改造前選型對比
3.1 原設備的結構特性
3.1.1 安全閥工作原理。壓力油泵啟動輸油進入安全閥活塞下腔,同時另一路油通過活塞上的節流孔進入活塞上部的小活塞下腔,小活塞上部為調整安全閥動作值的彈簧及調整螺釘,當壓力油泵出口壓力不斷上升,大于安全閥動作壓力時,小活塞下腔壓力油克服上部彈簧壓力致使小活塞向上移動,從而帶動活塞向上移動,打開排油窗口排油,保證壓力油泵及壓力油槽不過載,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3.1.2 卸載閥工作原理。壓力油泵啟動輸油進入卸載閥活塞下腔,此時因活塞上腔無壓力油,壓力油泵輸出的壓力油克服彈簧阻力使活塞上移排油,同時另一路油通過卸載閥殼體上的節流塞孔進入活塞上腔,活塞上部面積大于下部面積,壓力油泵在不斷輸出壓力油時,活塞上部壓力不斷上升,當大于活塞下腔壓力時,上部活塞在壓力油的作用下克服下部彈簧壓力致使下部活塞向下移動,關閉排油窗口,使壓力油泵向系統進行輸油。卸載閥的卸載時間長短是通過節流塞孔徑大小控制活塞上腔壓力升高快慢來實現的。
3.1.3 止回閥工作原理。壓力油泵輸出油壓大于系統油壓時,向系統輸入壓力油,當壓力油泵停止時,在系統壓力的作用下,活塞關閉,防止壓力油泵反轉。
3.1.4 原設備布置示意圖見圖2:
圖2
3.2 新閥組的結構特性
3.2.1 組合閥塊工作原理:本閥采用插裝式結構,由兩組插裝單元及先導控制回路組成,工作原理圖見圖3:
圖3
油口P為進油,接壓力油泵出口,P1為出口,接系統工作回路,T口為回油口,接油箱。液控閥YV為順序控制用先導閥,其控制油源引自P口,調節其偏置彈簧的預緊力即可控制其動作時的控制壓力設定值。壓力油泵啟動初期,原動機轉速尚低,流量不大,P口處未建立壓力,液控閥YV處于原始位置,此時溢流插裝單元CV1的控制腔X1內油液經YV回油箱,CV1處于開啟狀態。而P1口處,由于負載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反向壓力,故單向插裝單元CV2處于關閉狀態。在此狀態下,液壓泵輸出的全部流量經CV1卸荷,P口處的壓力由CV1閥的開啟度及壓力油泵流量等因素決定,CV1閥的開啟度可用更換其閥芯上部的限程調整墊圈的方法進行調節。
隨著原動機的加速,壓力油泵的輸出流量不斷增加,P口壓力也隨之升高,到原動機接近穩定狀態時,壓力油泵輸出流量接近最大,P口處壓力為最大卸載壓力,應稍高于液控閥YV的設定動作壓力值(可調節YV的偏置彈簧預壓緊力與之相適應),于是YV閥動作,切換CV1的控制油路,使X1腔與P口相通,CV1在控制壓力及彈簧力的作用下關閉,關閉速度由液阻螺塞Rx調整,于是P口建立起壓力,克服P1口處的負載反壓,將CV2閥開啟,壓力油泵即向系統供油,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進入正常工作狀態后,CV1閥便處于溢流閥工況,開啟壓力由先導閥PV調整,故本型閥實際上是啟動閥與溢流閥的復合閥,使系統簡化、結構緊湊。
3.2.2 現場安裝后圖見圖4:
圖4
3.2.3 改造后設備布置示意圖見圖5:
圖5
4 具體實施過程
4.1 原壓油裝置“三閥”部分拆除
排除壓力油槽內壓力及操作油。
排除集油箱內操作油。
拆除1#、2#、3#壓力油泵出口止回閥、安全閥、卸載閥及相關連接管路。
封堵安全閥和卸載閥拆除后集油箱上平面的排油孔。
4.2 新壓油裝置“三閥”安裝
將集安全閥、卸載閥、止回閥于一體的組合式閥組在油壓裝置集油箱上進行布置定位,在各組合閥排油孔對應連接集油箱處開孔并打磨光滑,將組合閥放至集油箱上并將組合閥底座與集油箱焊接牢固。
配制各組合閥進出油管路和五通管(將原五通管割短降低高度后配焊法蘭),且所有管路焊縫進行X射線一級探傷合格。
壓油裝置“三閥”、管路閥門及集油箱全部清掃干凈后進行回裝,各連接法蘭螺栓對稱、均勻把緊。
4.3 安裝后“三閥”調整試驗
集油箱充油,壓力油槽充油、充壓,檢查各部管路閥門連接無滲漏。
啟動螺桿壓力油泵,將卸載閥卸載時間調整在規定值范圍內。
啟動螺桿壓力油泵,將安全閥開啟時間調整在規定值范圍內。
停止螺桿壓力油泵,檢查螺桿壓力油泵反轉時間在規定時間內,說明止回閥嚴密性較好。
通過重復啟動螺桿壓力油泵,檢查卸載動作正常,安全閥動作正常,止回閥關閉嚴密,組合閥塊運行良好。
5 改造前后效果對比
壓油裝置“三閥”改造后通過兩年的實際運行情況看,檢修和維護量明顯減小,主要表現在如表1所示:
表1
檢查對比項目 改造前 改造后
“三閥”設備所占空間 較大 較小
壓油裝置發生滲漏率 平均8次/年 平均1次/年
“三閥”缺陷發生率 平均18次/年 平均1次/年
安全閥發生故障 平均10次/年 平均0次/年
卸載閥發生故障 平均8次/年 平均0次/年
止回閥發生故障 平均3次/年 平均0次/年
安全閥活塞、彈簧更換 平均5次/年 平均0次/年
安全閥定值調整 平均5次/年 平均1次/年
卸載閥定值調整 平均5次/年 平均1次/年
“三閥”檢修 平均1次/年 3年1次
6 結語
通過此次壓油裝置“三閥”改造,完成后油泵的卸載和溢流僅靠一個主閥件與相應的先導閥的組合來實現,即一個插裝閥可承擔卸載及溢流兩種控制功能;插裝式閥組是將安全閥、卸載閥、止回閥合為一個整體,減少了設備所占空間、連接管路及漏點,增加了設備的可靠性和美觀性;安全閥開啟時間和卸載閥卸載時間調整簡潔方便;人員檢修和維護量減少了三分之二,確保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為以后同類機組設計選型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家峽水電站壓油裝置安裝布置圖.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