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英語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9 18:03: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七上英語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七上英語知識點總結

篇1

要熟練掌握元音和輔音,5個元音字母(a, e, i, o, u),字母的正確占格及單詞間距。

二、be動詞的用法

be動詞有三種變形,分別是:am, is, are。記憶口訣:

"我"用am, "你"用are, is用于"他、她、它";單數全都用is,復數全部都用are。

三、人稱及人稱代詞的不同形式(主格和賓格)

1、三種人稱:第一人稱(I, we),第二人稱(you, you),第三人稱(he, she, it, Maria)。

2、人稱代詞的主格,即人稱代詞位于句子主語位置時的形態:I, We, You, You, He, She, It, Maria。

3、人稱代詞的賓格,即人稱代詞位于句子賓語位置時的形態:me, us, you, you, him, her, it。

4、形容詞性物主代詞:my, our, your, your, his, her, its, their。

5、名詞性物主代詞:mine, ours, yours, yours, his, hers, its, theirs。

6、反身代詞:myself, ourselves, yourself, yourselves, himself, herself, itself, themselves。

四、基數詞(表示數量多少的詞,大致相當于代數里的自然數)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 twenty-one, twenty-two, twenty-three,twenty-four, twenty-five, twenty-six, twenty-seven, twenty-eight, twenty-nine, thirty, forty, fifty, sixty,seventy, eighty, ninety, one hundred,one hundred and one。

五、一般疑問句及特殊疑問句

1、一般疑問句:能用Yes或No來回答的問句。一般疑問句句尾讀升調。

2、特殊疑問句:不能用Yes或No來回答的問句。特殊疑問句句尾讀降調。

六、可數名詞變復數

可數名詞變復數時,有規則變化和不規則變化兩種。

1、規則變化:

(1)一般情況直接在詞尾加"-s ",如:cake-cakes, bag-bags, day-days, face-faces, orange-oranges等;

(2)以s, x, sh, ch結尾的詞,要在詞尾加"-es ",如:bus-buses, watch-watches, box-boxes等;

(3)以輔音字母加y結尾的詞,變y為i再加"-es ",如:baby-babies, country-countries, family-families等;

(4)部分以f (e)結尾的詞,變f (e)為"ves ",如:knife-knives, half-halves等;

(5)以o結尾的詞,加"-s "或"-es ",如:zoo-zoos, photo-photos, tomato-tomatoes, potato-potatoes等。記憶口訣:除了"英雄"hero外,凡是能吃的,加"-es ",不能吃的加"-s "。

2、不規則變化:

(1)改變單數名詞中的元音字母:man-men, woman-women, foot-feet, tooth-teeth等;

(2)單、復同形:sheep-sheep,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等;

(3)其他形式:mouse-mice, child-children等。

七、簡單句的成分及主謂一致原則

最基本構成:主語+謂語+賓語,其中謂語由動詞來充當。

主謂一致原則,就是句子的謂語要始終與主語保持數量上的一致性。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簡稱"三單")時,謂語動詞也要相應變成單數形式;當主語非"三單"時,謂語動詞就用原形。實意動詞變"三單"的規則如下:

(1)一般動詞在詞尾加"-s ",如:like-likes, tell-tells, play-plays等;

(2)以字母s, x,ch, sh結尾的動詞加"-es ",如:guess-guesses, teach-teaches, watch-watches等;

(3)以o結尾的動詞一般加"-es ",如:do-does, go-goes等;

(4)以輔音字母加y結尾的動詞,先變y為i,再加"-而是",如:fly-flies, carry-carries等;

(5)have的三單形式是has。

八、冠詞的用法(名詞前面必須要有冠詞)

冠詞分為定冠詞(the)和不定冠詞(a, an)兩種。

1、定冠詞the表示"特指",可譯為"這個"、"那個"、"這些"、"那些"。

2、不定冠詞a, an用來表明(可數)名詞的數量是"一個"。an用于以元音開頭(注意不是以元音字母開頭)的單詞前,a則英語非元音開頭的單詞前。

3、不定冠詞a, an與基數詞one的區別是:不定冠詞不是刻意強調"數量",而基數詞則強調"數量"。

九、助動詞(do, does )的用法

只有實意動詞作謂語時才涉及使用助動詞。以like為例:

(1)當句子為肯定句時不涉及使用助動詞,只涉及"主謂一致"原則。

eg : I like English a lot.

Michael likes Chinese food very much.

(2)當句子為否定句時,要根據主語的人稱來決定使用相應的助動詞:當主語為"三單"時,要使用does;當主語為"非三單"時,用助動詞原形do。例如把下列句子變否定句:

Kangkang likes math.----Kangkang doesn't like math.

They like sports.------They don't like sports.

(3)當句子變疑問句時,同樣要根據句子的主語來決定在句首使用Do或Does.例如下列句子變問句:

篇2

實習學校: 海南省海口市第七中學

實習時間: XX.10.9—XX.12.01

指導教師: 

指導班主任: 

實習生: 晏玉屏

實習班級: 

實習內容:

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活在不知不覺中落下了帷幕。在這段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在大學課堂里根本學不到的東西,也體驗到了很多人生中從未有過的經歷。但自己最大的收獲是將平日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并且通過實踐檢驗了自己關于英語教學方面的假設和猜想,取得了一些令自己滿意的成績。我將從英語教學,實習班主任和教學研究三個方面對自己的實習工作做一個簡要的總結。

首先,在英語教學方面。按照實習之初的計劃,實習的前兩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聽課和評課。從實習的第三周開始,我體驗了幾節正規的英語教學課。真實的英語課堂與我們平日的模擬課堂是完全不一樣的。實習期間試講時,面對的也是自己的同學,每位同學都非常的excellent.但是,在真實的課堂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掌握知識的程度不一樣,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不一樣。而老師要面對全體學生展開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幾個人。比如說當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答不上的時候,老師該怎么辦呢?站在講臺上吹胡子瞪眼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這有是我們在上課時經常碰到的問題。再加上自己此次是在初一年級實習,一堂課的知識結構是十分緊湊的,只要一個環節出錯或者中斷,就會影響自己的整個教學流程。往往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會更加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并適當地簡化自己的問題。

雖然為了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簡化知識,但由于過分地低估了學生的水平自己在實習期間又犯了一個很極端的錯誤。初中的學生大多是剛剛開始正式地接觸英語,雖然有一些學生在小學也學過一些,但他們的英語基礎總體來說較低。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曾為了追求直指的課堂教學目標,而將語言知識點過分地簡化,對一些相對復雜的知識點甚至避而不談,過分地“溺愛學生”。結果一堂課中全是機械性的句型單詞短語的操練,這樣的課不僅學生覺得煩,最后連自己都覺得枯燥無味了。真正的英語課堂是應該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樂中學到知識。經過仔細地分析,發現自己的課最缺的是語言知識點的拓展,學生的學習都只是停留在認知層面而很少要求他們學會去用所學知識。在緊接著的后面幾堂教學課中,我大膽的改掉了平日機械的上課方式,將知識點的講解單詞句型的操練及語言知識點的拓寬融為一體,取得了令人較為滿意的效果。這樣的課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課堂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們都比較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雖然課程中也有一些操練,但這些都是在適當的時機對知識點的進一步鞏固。

其次,在實習班主任工作方面。按照實習計劃,每個實習生至少要體驗為期一個星期的班主任工作。為了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學生們接觸,我將七天的班主任工作分散到每個星期,平均每周做兩至三天的班主任工作。我所在的實習班級是初一年級(1)班,共有六十一人。剛開始面對這個班的時候,心里慌慌的,生怕這些學生不聽自己的話。但是,這種想法在第一天做班主任的時候就被否定掉了。我緊張得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實習老師。在學生們的眼中,老師都是很“神圣的”,只要我出現在教室里,大家都是規規矩矩地,絲毫沒有違紀的現象。在做班主任的日子中,我主要是檢查他們的早操和早讀情況,值日生打掃衛生的情況。在本次的實習中,我還配合原任班主任組織學生參加初一年級的廣播體操比賽,發揚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另外,我還召開了一次主題為“生活中的點滴感動”的班會,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通過這一次的實習班主任工作,自己初步地領略到了如何去引導教育學生,不僅是在學習上,還包括思想文化品質方面。

篇3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改革;集體備課;優化導學環節;提高效率 我們的英語課堂改革教學搭乘著襄州區“改革開放年”的這股春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我們是如何調動教師積極備課、學生積極學習,將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的呢?以下便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嘗試與思考:

一、注重教師集體備課,集思廣益

課改實踐中,“亮出自己最精彩的”是我校教研組集體備課的真實寫照。以年級學科組為單位加強集體備課,備課中認真實行“個人―集體―個人”的方法,做到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優勢和智慧,突出集體的作用,淡化對個人的評價,從導向上強化團隊合作的意識。

在備課中,人人都是執教者和評教者,大家通過案例分析、教學反思、合作研究等形式,讓好的教學方法、復習策略,破解難點的妙招不斷涌現。組內的講課、評課、說課以交流對話的形式,主要體現教師對課堂的組織結構、教師對授課內容的設置程序、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率及課堂教學效果等。

二、注重優化導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以“啟發式”的提問方式來導出當堂要掌握的知識點

在導學環節設計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一些問題。比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下Unit 8中的“there be”句型教學時,在預習導學環節中首先寫出幾個句子:

1.There is a bank on Bridge Street.

2.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glass.

3.There are two boxes on the floor.

問題一:請總結這幾個句子中的畫線名詞的分類?

問題二:be動詞的形式和主語之間有什么關系?

之后在導學案中又寫了兩個句子:

1.There is a wolf and three tigers in the zoo.

2.There are three tigers and a wolf in the zoo.

問題:你知道There be 句型中出現并列主語時be動詞的形式如何決定嗎?

最后又寫了兩句:―What’s in the box?―There are some pencils in it.

問題:對There be 句型中的主語提問用什么?

同學們就是通過這幾個問題的解決,對“there be”句型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掌握。

(二)以“體驗式”的方式來導學、歸納當堂要掌握的語法知識點

所謂“體驗式”的方式就是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教師導學案上設計的問題來總結、歸納當堂要掌握的語法知識點。如,我在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8的現在完成時態的語法導學案時,在預習導學環節中寫了含有該時態的幾個例句,然后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Eg.:

1.Sarah has slept___eight o’clock.

2.He has lived in the city____four years.

3.His uncle has taught Chinese_____he was twenty years old.

4.I haven’t gone for a walk in the park____a long time.

(1)根據例句,你能寫出現在完成時態的謂語結構嗎?

(2)根據例句,你知道現在完成時態常和哪些標志詞連用嗎?

(3)你能說出現在完成時態的用法嗎?

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該語法知識的掌握也在不斷深化。從而總結這一課時的重點知識點:

1.談論做某事持續多長時間“How long...”

2.現在完成時,它表示動作從過去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并強調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常與for,since,how long等詞連用。其結構為:have/has +(v.)pp。

3.since與for的用法和區別。since+某一時刻的詞,短語或從句,for+一段時間的詞。

4.教師點評:通過時間軸可以更好地理解現在完成進行時的概念及用法。

可見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問題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性的知識如何,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在解決教師設置的問題時,不看教材不行,看教材不詳細不行,光看不思考不行,思考了回答不出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三、科學設計當堂達標環節,提高課堂效率

1.當堂達標知識點的內容設計要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編寫不同的學案,確保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設計“學案”的著力點要放在落實知識點思路引導上,具體落實在學習過程中的活動及學習目標的問題設計上,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篇4

首先,在英語教學方面。按照實習之初的計劃,實習的前兩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聽課和評課。從實習的第三周開始,我體驗了幾節正規的英語教學課。真實的英語課堂與我們平日的模擬課堂是完全不一樣的。實習期間試講時,面對的也是自己的同學,每位同學都非常的excellent.但是,在真實的課堂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掌握知識的程度不一樣,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不一樣。而老師要面對全體學生展開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幾個人。

比如說當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答不上的時候,老師該怎么辦呢?站在講臺上吹胡子瞪眼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這有是我們在上課時經常碰到的問題。再加上自己此次是在初一年級實習,一堂課的知識結構是十分緊湊的,只要一個環節出錯或者中斷,就會影響自己的整個教學流程。往往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會更加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并適當地簡化自己的問題。

雖然為了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簡化知識,但由于過分地低估了學生的水平自己在實習期間又犯了一個很極端的錯誤。初中的學生大多是剛剛開始正式地接觸英語,雖然有一些學生在小學也學過一些,但他們的英語基礎總體來說較低。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曾為了追求直指的課堂教學目標,而將語言知識點過分地簡化,對一些相對復雜的知識點甚至避而不談,過分地“溺愛學生”。

結果一堂課中全是機械性的句型單詞短語的操練,這樣的課不僅學生覺得煩,最后連自己都覺得枯燥無味了。真正的英語課堂是應該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樂中學到知識。經過仔細地分析,發現自己的課最缺的是語言知識點的拓展,學生的學習都只是停留在認知層面而很少要求他們學會去用所學知識。在緊接著的后面幾堂教學課中,我大膽的改掉了平日機械的上課方式,將知識點的講解單詞句型的操練及語言知識點的拓寬融為一體,取得了令人較為滿意的效果。

這樣的課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課堂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們都比較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雖然課程中也有一些操練,但這些都是在適當的時機對知識點的進一步鞏固。

篇5

關鍵詞:教學目標;理論依據;課題界定;研究狀態;存在的問題;未來展望

一、目標和內容

希望通過我的研究,通過對情景交際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試驗,找到學生學習語法的有效方法與途徑,把抽象、難懂的語法知識形象化,把零碎的語法知識融入語言交際運用中,

給學生創造一個學習語言的真實環境。

二、理論依據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我們以贊可夫的發展教學論為指導思想,相信每位孩子都有發展空間,要積極創設條件為他們英語能力的發展奠基,以根舍因的范例教學理論和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為研究指導,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開展各種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和諧、積極的氛圍中學習,求知欲得到激發,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及頑強拼搏的毅力得到鍛煉。

三、課題的界定

1.課題的界定。

2.研究的主要內容。

3.研究的對象。

四、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2.自然實驗法。

3.教育經驗總結法。

五、研究成果

在學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之下,本課題才得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在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注重做了以下這些工作:

1.運用游戲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對語法知識“望而卻步”的態度。

2.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直觀情景,使語法知識點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與生活。

3.利用實物來創設真實有效的情景,使枯燥難懂的語法知識轉為形象生動的感知與體驗。

4.通過生活情景再現或者一定的情景任務,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語法知識點。這種創設情景的方法可以用在課堂拓展或者課后作業,讓學生參與到情境中會有更好的效果。

六、研究的成效

1.教師方面:

(1)增強了自己的研究意識和科研能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水平。

(2)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師素養。

(3)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我總結出了“情景交際語法教學”的幾點教學策略。

(4)再次擔任一年級英語教學,讓我有機會總結出了(2012年版)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上冊的語法知識點并進行了情境法破解。

2.學生方面:

(1)學生對英語語法學習有了很大的興趣,對英語語法在英語運用中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通過游戲、多媒體、實物情景和生活情景再現等策略,部分學生開始具備自主學習英語語法知識的能力,在課前,部分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就能抽繭剝絲,找到語法重點,并能進行大膽猜測與嘗試理解。

(2)英語語法運用的能力提高帶動了英語學體成績的提高。英語語法不是一個單一的環節,它的靈活掌握能夠間接無形地影響到學生對英語單詞、句型和段落的理解與掌握。

(3)情景語法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素質。我校學生的英語整體素質在不斷提高。

七、存在的問題和對未來的展望

1.存在的問題:

(1)平時工作量加大,備課時間變長,備課要嚴把質量關。

(2)情景語法教學的方法陷入瓶頸

2.對未來的展望:

(1)進一步細化、深化研究主題,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和需要拓寬研究途徑與思路。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指導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

(2)重點加強備課的實用性與有效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創設具體有效的教學情境。

(3)做好課題研究階段性記錄與反思,并進行提煉和升華。

研究不止于某階段的成績與效果,也不止于某階段的困惑與不解。課題研究未止,我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參考文獻:

篇6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新授英語課時,如果有一個好的引入,一定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引用趣味性教學,既能激發興趣,也能讓英語教學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Wellbe-gunishalfdone)。”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因此,利用圖片或實物進行導入學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在教“football”時,我拿出一個足球的圖片說道:“what’sthis?”學生通過實物圖的展示很快就說出:“it’safootball.”我讓學生對著實物圖重復多次地進行朗讀“football,foot-ball”,足球的音形意會深深地印在學生腦海里。此后,學生再看到足球時就會脫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由此,也可以引申出籃球(basketball),排球(volleyball)的讀法和拼寫,而不需要去死記硬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增強學習動力,達成師生間的雙向理解,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做到教學相長。

2.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當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Trya-gain,Don’tworry,Takeiteasy.”“Ithinkyoucandoitwillnexttime.”這樣能使學生都體驗成功喜悅和自身價值,給學生樹立所有人都能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因此,只要學生都熱愛英語,教師的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英語最基礎的學習———語音和詞匯

眾所周知,要學好英語,語音是基礎,詞匯是關鍵。語音學習又是一個潛移默化、逐步積累、不斷進步的過程,正確的語音、語調必須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及有效地使用現代化的輔助手段等途徑才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此外,課堂語音和詞匯的有效教學既體現在教師“教”的有效性上,也體現在學生“學”的有效性上。只有將兩者合理地相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如果語音基礎沒有打扎實的話,單獨的語言學習就無法矗立,很難清晰地表達思想。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要注意英語基礎的牢固性。例如,我在教授字母p時,采用視頻播放,分兩個主要的環節進行學習。Pointandsay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跟著重復一些常見的單詞進行學習,同時視頻也有相應的動畫,比較生動活潑,這樣學習起來就會很容易地記住。讓學生在練習中糾正語音的發音錯誤,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進行擴展練習,然后再結合具體的單詞進行記憶。讓學生自己觀察歸納總結語音規律并多舉例子,盡量做到舉一反三。當然,我們在詞匯教學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反復地梳理,當然也不要指望他們會一次性掌握。

2.解決單詞問題,打牢基礎。詞匯維系著語音和語法,是語言的建筑基石。在學習音節的時候,引進一些相關發音的單詞進行同時記憶,讓學生在學會讀音的同時,記住相關的單詞,加深對此知識的印象。

三、結合具體情境,進行英語學習,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受傳統英語教學的影響,我們現階段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一直采用的教學模式是“語法教學”“語言知識點的學習”,大多數英語教師只注重語法和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忽視了語言運用的具體情境和語境,這是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的,脫離了具體的情境學習,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記憶。因此,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學生的情感體驗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使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篇7

關鍵詞:高中;英語;自主學習;“三四七”模式;效果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當前新課改的重要目標和特色,同時積極倡導學生進行自覺主動的學習,逐步培養起學生進行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改變學習方式的重要要求。現如今高中英語教學課程中,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逐步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發揮學生自身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W習英語的方法,并且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三四七”模式是目前高中學生在進行英語自主學習中的常用模式,具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1“三四七”模式的情況概述

“三四七”模式是逐漸形成的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在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實用性,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并且對于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逐步提高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三四七”模式主要包括三大特點、四個模塊和七個環節。“三四七”模式通常情況下有較強的針對性,從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況出發,切合了高中英語語言的學習目標,且具有較強的系統性。

2“三四七”模式的三大特點

“三四七”模式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分別是立體式、自主型和生成性。“立體式”主要是指“三四七”模式需要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進行,針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培養起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們需要進行分組能夠完成三維立體式的學習任務,這樣能夠全面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在不同的層次和角度進行思考和學習。“自主型”主要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的地位,并且對他人提供的信息做出較為積極的反應,同時學生自行制定出階段性的學習目標,使用英語的學習策略對自身的應用學習行為進行調整和監控。“生成性”的特點,主要是指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教學情況,滿足自身進行自主學習的要求,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每節課中都收獲到相應的知識。

3“三四七”模式的四個模塊

高中英語自主學習中的“三四七”模式主要包括預習、展示、反饋和跟進四個模塊。“三四七”模式中“預習模塊”主要是指學生進行自主的預習,針對每節課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自主劃分,并為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充分運用自身已有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策略,有針對性的對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單詞、短語和語法進行解決,了解教材文章的基本內容,并從自己劃分的重難點出發,和小組內部成員進行深入的探討,從而逐步實現預設的學習目標。在“展示模塊”中,學生需要用英語進行展示和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當前在這個模塊中,通常都是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對英語知識進行回顧,在全組和全班范圍內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展示,這樣能夠全面增強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在對學習內容進行展示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不同形式的活動和任務型的表演,為學生們創造更多的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如此一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和交際能力。“反饋模塊”當前針對新課標對于英語語言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的要求,學生可以從預習和展示的模塊進行有效的反饋和總結,這樣能夠對英語學習的目標進行檢測和考察。學生進行自主反饋和評價,能夠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學生從反饋的情況出發,能夠及時發現自身知識掌握不夠充分的地方,并采用有效措施進行改進。“跟進模塊”主要是指學生根據教師的點撥情況,對重難點進行全方位的掌握,實現對教學目標的鞏固。學生在經過對前面三個模塊的學習之后,需要進行一定的評價和總結,根據反饋出來的結果,對自身學習的優勢和不足進行總結,設立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需要保證反饋結果能夠有效落實到行動之上。

4“三四七”模式的七個環節

“三四七”模式中的七個環節主要包括了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自主評價以及自我完善。在“預習交流和明確目標”的環節中,學生能夠主動對英語教學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預習,從而對重難點的相關情況進行充分掌握。“分組合作”的環節,主要是學生們根據自身的學習方法、英語能力和性格特點等分成一定的小組,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在“展現提升”環節中,主要是學生需要對自己分配到的學習任務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并在課堂上使用英語對學習成果進行全面有效的展示,這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應用語言應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實際效果。“穿插鞏固”環節,主要是學生在對其他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觀看和了解之后,有針對性的改進自身的學習方式。在“自主評價和自我完善”環節中,學生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

5結語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英語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從“三四七”模式的三大特點、四個模塊和七個環節入手,能夠對“三四七”模式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從而為高中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郭小江.高中英語課堂自主學習模式探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3):157-158.

[2]魏彩玲.初探高中英語課堂自主學習模式[J].才智,2015(5):122.

[3]王天天.高中英語課堂自主學習模式的建構及相關闡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4):125.

篇8

關鍵字: 新課標 “以學生為中心” 英語教學模式

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這就要求現在的英語教學以學生發展為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新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現新課改下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課改就必須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內容上,不再著眼于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傳授;在角色上,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學生學習中遇到問題的分析者和解答者。基于以上陳述,我就英語教學的課前導入、新課教授、知識總結三個環節的教學模式談談看法。

1.課前導入環節

以往大多數課前導入環節都比較簡單、機械,像“Good morning.”“How are you?”“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之類的日常用語,多數情況都是老師問學生答,然后一兩句話提到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種形式的課前導入單調,死板無味,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筆者從不同的角度精心設計。

1.1溫故導入法。

“溫故而知新”,即教師傳授新知識前先復習已學過的知識和內容,有利于前后知識間的銜接。如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教師可以采用“連珠炮似的提問”(question bombardment)、“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等方式分組搶答,讓學生在激烈的比賽中既鞏固知識又獲得樂趣,并將新知識有邏輯地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網圖中。

1.2任務導入法。

新《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時候是需要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和交流合作,完成活動任務。因此教師上課伊始便單刀直入地向學生指出這節課的任務,如“通過調查設計一份生日派對的購物清單”、“設計一張英文名片”、“調查同學最喜歡的學科”等,這樣的導入學生從一開始就已明確學習目的,更增強學習這堂課的責任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1.3角色扮演導入。

通過讓學生角色扮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活力與興趣,更可以輕松導入新課。比如,在七年級下冊中,有一個關于找人修廚房中的排氣扇的話題,在導入新課環節時,教師可以找兩個同學,扮演類似角色,用中文進行對話,然后引導學生試著用英文,順利導入新課。

1.4游戲導入。

在上一些枯燥又比較難懂的課題時,教師不妨采用游戲導入法,這里再以七年級英語下冊中的問路話題為例進行闡述。教師可以按照課本上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將班級分為九個小組,每組就代表一個建筑物,然后讓一個同學站在一個位置,另外一個同學指揮其前往某一個地方,再試著用英語來說,導入新課。

1.5借助教學媒體導入。

教師可以運用掛圖、幻燈、VCD、視頻或音頻等教學媒體導入新課,創設一種新的教學情境,營造“新鮮”的教學氣氛,一改多年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相信學生會很感興趣。例如學習現在進行時態時,給學生播放熟悉的Flash歌曲“Lemon Tree”,提問學生“歌曲中描寫了哪些動態畫面?”“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么心境?”“動詞形式有什么不同?”學生會很興致地參與討論,自然而然地進入接下來的教學。

2.新課教授環節

課改以前,學習過程就是老師教學生記,而現在教學過程則是豐富多彩的。這里介紹的是英語新課教授流程。第一步,預習任務展示。學習朗讀新單詞或對話,可以讓大家集體讀一下,也可以找個別同學分角色讀。學生朗讀,學生點評,教師補充,教師帶讀。第二步,展示交流。多媒體展示語言現象,學生交流探究、教師引導。給幾分鐘討論時間,讓小組成員討論、總結本課知識點,然后找人將其寫在黑板上,老師再將黑板上的知識點具體講解、舉例,并為小組打分。第三步,布置活動任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布置小組活動任務,由組長組織組內交流合作,并在班內展示合作成果。整個過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且課堂從頭到尾都是充滿活力的,具體說來,要用到以下幾個理念。

2.1營造課堂輕松的氛圍,引起學生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單元才會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才會敏捷;而在壓抑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就會受抑制。只有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才能加快學習的進程,所學知識才能得以鞏固并快速轉化為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營造一種相對寬松的教學氛圍,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時安安靜靜未必就是好事,因為它很可能是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壓抑的標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一些輕松感,其手段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因課而異。

老師在以上提到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并沒有起到主導作用,而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動力,讓他們體會到學習不再是一種簡單、枯燥的被動接受的過程。這樣的課堂,生動活潑又充滿求知欲。

2.2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師生配合完成“任務型語言教學”。

在新《英語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新教材推出了“任務型語言教學”這一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是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目標語言,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在活動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引導教學進程,引導學生認真完成每一個環節任務。教師要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的任務,向學生說明完成的交際任務,有序地組織和引導學生為完成任務進行語言交際活動,適時提供語言幫助,并對學生的表現做出恰當的評價。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與其心交心,積極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比、學、幫的課堂氛圍。比如在找學生回答問題或上黑板寫知識點時,不要固定在幾位同學身上,而要給其他同學一些機會。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肯定有同學不太愿意,可能因為不懂知識點或不確定答案,老師就要留心其表情或動作,然后做出正確的判斷。如學生回答不順利時,可以給些恰當的提示等,不愿意配合時,要及時活躍氣氛、積極鼓勵等。

2.3建立評分激勵機制

老師自己會有個成績記錄冊,學生的每一次發言都會記錄在案,并有相應的分數。一道問題可同時讓三四位同學發表看法,根據他發言的句子數量和質量評定分數。

在課堂中,教師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分加分。根據回答問題、朗讀課文、翻譯的質量和人數進行評分,在黑板上寫的知識點,則以數量、質量和書寫為基礎來打分,而后在本周末,將會統計每組得分,選出第一、第二,最后會宣布勝出的小組將會得到什么獎勵。若每組表現都很好,為不打擊同學們的積極性,就可以獎勵集體看一次英文電影等。

3.知識總結環節

此過程比較簡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是通過以下過程實現的。先讓學生試著和老師總結一下本節課學習了幾個知識點,其中哪些是比較重要的,然后將其分條寫在黑板上,找同學試著講解并造句,鞏固知識,也可以讓同學互相提問、回答,最后老師再重新簡單梳理一下,布置課后習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9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的進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學習中出現一些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的知識和能力也只有在不斷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才能得到豐富和提高。英語學科單詞繁多、語法豐富、知識點零散,加上農村英語語言環境較差等因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一些錯誤。同時,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的學習需要多交流多展示,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不能因容易出錯而妨礙了學生的交流。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能正確對待學生在交流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發現、適時引導并采取正確的方法糾正,以保護學生進行交流的積極性。面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犯的錯誤,特別是屢次強調還會犯的錯誤,如果只是嚴厲地批評學生,然后令其改正,方法過于簡單,效果往往也不理想,有時還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那么如何能讓學生輕松地認識錯誤,正確地改正錯誤,深刻地記住錯誤而不再重蹈覆轍呢?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當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以后,教師要善于營造一種平等、輕松甚至幽默的氛圍,在這種氛圍的啟發下讓他自己認識到自己犯錯了。學生出錯時,自己很少能夠意識到,有時是不經意的,有時是知識點沒記牢或記錯,有時是沒能活學活用,不論是哪種錯誤,絕不能簡單橫加指責,甚至諷刺挖苦,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挫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學生進一步的交流。在這種情況下,營造一種“認錯”的氛圍就尤為重要了。在任教七年級的時候,ship和sheep這兩個單詞在強調很多次后,還是有同學在學習詞組“乘船by ”中用錯了,并且渾然不知。面對這種情景,我認為生氣還不如幽默一下,便說道:“人們通常乘坐輪船周游世界,如果誰能夠騎著綿羊周游世界那可真正是節能環保了”。同學們聽完哈哈大笑,那些做錯的同學也情不自禁地笑了,好像是認識到不應該鬧出這種笑話了。沒想到我這一說,效果很好,從那以后再也沒有“騎著綿羊周游世界”的情況了。這一點對我啟發很大,認識到良好的氛圍有益于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對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是完全可以“和平解決”的。

其次,當學生在交流展示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以后,教師要善于引導,不妨讓他“錯下去”,然后順藤摸瓜,找出“病根”,通過對知識點的分析進行對癥下藥,這樣就能標本兼治了,而不能一味地“堵”和“截”,治標不治本。在學習中,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往往只是表現在一兩個知識點上,我們要做的絕不僅僅是糾正這一兩個點,而是要善于比較、辨別、總結,要以點帶面,能夠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如在學習in the front of 和in front of的區別時,一個小組展示了一個例子:一個男子坐在公共汽車的前排。結果有的學生寫成了The man is in front of the bus.我點撥道,這個男子是坐車的還是要攔車的呢?然后我又請了一位同學“將錯就錯”地把這句英語翻譯成了漢語:一個男子站在公共汽車的前方。一個是坐車的,一個是攔車的,這樣我們就把兩個詞組區分開了。接著我和同學們一起回顧總結了很多相似的用法,如,in hospital和in the hospital;in future 和 in the future;take place和 take the place等,還與同學們總結了定冠詞the的一些用法,并讓學生對它們進行了練習,進一步鞏固。那一堂課,我感覺那位學生的錯誤有價值,通過一個錯,成就了更多的對,極大地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我經常會想:做錯題本身是一件壞事,教師要是再生氣,再來一味地批評學生的話,那么就變成兩件壞事了,何不與學生一起去發現挖掘它的價值,吸取它的教訓,把一個個錯誤當做通向成功的一道道階梯呢。

再次,雖然學生在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我們可以讓學生增強“免疫”能力,提高自身水平,學會自我檢驗,盡可能地減少錯誤,增強自己的探究分析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防患于未然”這是我們分析錯誤、糾正錯誤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錯誤檔案”、同學之間互查互糾、評選“糾錯之星”等,我告訴學生,只有自己的基礎扎實了,知識掌握牢固并會靈活運用了,才能在交流中減少錯誤,并及時發現他人的錯誤。同時為了避免學生因為怕出錯而不敢大膽交流的情況,我又鼓勵學生“出錯”:誰在靈活運用知識點上出錯而被糾了,如果他當時能知錯就改,就不算“錯”了;如果他當時不但知錯能改,還能讓大家一起舉一反三,那么就是“錯得有道理”了;如果他的錯能引起全班同學的大討論,那就是“錯得精彩”了,這可是很高的榮譽啊。我一方面,盡量使學生減少在交流中的錯誤,另一方面,又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去“出錯”,看似矛盾的兩方面,實際上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

巧妙應對學生在“交流”中的錯誤,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們要有善于發現錯誤的眼睛和變腐朽為神奇的智慧,同時它也讓英語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可以大膽嘗試、盡情展示,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敢于挑戰權威,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篇10

習題教學 英語學習 解題規律

習題課不僅是老師一個人講解的事,教師事先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句話,精心設計每一問題,精心設計每一教學環節,竭力避免教育時間資源的浪費。通過讓學生先思考、解答;教師的分析、探解讓學生對自己的思路有所評價,突破自己的難關。學生通過聽講,理解正確的解題過程,掌握關鍵點,抓住主要問題,使思維條理化,清晰明了,對其思維的快速形成有不可忽略的幫助。而教師通過聽學生的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掌握學生的思維動態,抓住薄弱環節,更快更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解題規律,建立良好的解題思路。

一、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動機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性、積極性的心理狀態。有動機的學習,其效果較好,無動機的學習往往敷衍了事。因此,習題課的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引起動機,激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愿意表現自我。而通過習題課,不僅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充實自我的平臺,教師也正好利用習題課提問、評價的途徑,使學生的好勝心、競爭欲、求贊許的動機得到滿足,以引起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并逐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比如,在上反身代詞這一講時,首先明確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七個反身代詞和作主語同位語的主要用法,然后根據學生平時所接受的程度來確定教法。在“聯舊引新”這個環節中,可讓英語成績較差的一男生和一女生上黑板寫:“I――my”“you――your”“he――his”“she――her”“we―our”“you――your”“they――their”七對作主格和作形容詞用的人稱代詞,給他們一個表現機會,老師指著那位男生對全班說(并提醒全班在聽的過程別注意最后一個單詞,分析其構詞法)。“He can write these words himself”;然后指著那位女生對全班說“She can write these words herself”(每引出一個反身代詞,都把它寫在學生所寫單詞后面)。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寫“They can write these words_____”,提問學生這個空格該填什么。學生在前面例子的啟發下,有些填“theirself”,有些填“themselves”。英語中沒有這兩個單詞。教師把正確的填法“themselves”告訴他們,此時,正確與錯誤的填法相對照,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接著,教師又提問全班:“Can all of you write these words yourselves?”教師聽到有人回答時用“ourself”“weself”“ourselves”。接著又問:“Can all of us write these words ourselves?”學生回答之后老師再說:“Yes. We can write these words ourselves。”這樣,把正確的反身代“ourselves”告訴了學生。教師又在黑板上邊畫簡筆畫邊說:“I can draw a tree myself.I can draw a car myself.”教師又提問一個學生:“Can you draw a cat yourself?”他在回答時用了“myself”。至此,引出了七個反身代詞。現在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反身代詞的構成規律,特別指出“himself”“themselves”是個例外。此時,指出反身代詞作主語同位語的用法。在引導學生進行鞏固練習上,教師聯系生活實際,提問學生。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背、交換句型練習,創造語言環境,當學生看圖說出“Mike can find his shoes himself under the bed”時,情不自禁地為形象的畫面所感染,這樣就輕松地達到了教學的要求。

二、老師要認真備習題與學生

一些老師認為,上習題課較上課文輕松,其實則不然。習題課要求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自己要深刻掌握,熟練掌握這些知識所需要的策略;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對學生原有的基礎有比較準確的估計,即備課要充分。習題課不僅僅是對答案,老師需先將試題做一遍,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綜觀全卷認真研究,確定重、難點。涉及到某一方面的知識點時,老師應將其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在大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便于取用。這樣老師講解就能有的放矢,講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英語復習課內容涉及概念、語法、詞匯,信息量大,課堂時間安排一定要緊湊,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講評時,教師要少講、精講,真正做到畫龍點睛,不僅要幫助學生解疑糾錯,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探索方法,培養能力。要充分相信學生,注意從學生思維角度去剖析問題,運用設疑、討論、啟發、誘導等方式,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思考、表現、印證、體會和消化,要允許學生反駁質疑,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高度評價并推廣學生創造優秀解法和好的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由被動的接受變為自覺的參與。

四、要注意講練結合,培養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