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折病人護理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69-02
由于車禍或外傷,特別是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骨關節病、肌肉萎縮、生理功能發生各種衰退,反應遲鈍等原因,極易發生各種類型骨折,特別是老年人又因各項機能的減退,骨折愈合緩慢,給病人及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為了減少或防止骨折并發癥的發生,使骨折患者早日愈合,除了及時合理的治療外,護理工作也很重要,特別是功能鍛煉,極為重要。
1 心理護理
創傷、住院與手術易造成患者恐懼、多疑、擔憂等精神癥狀。如生活上不能自理,需長期臥床需要他人照顧,擔心拖累家庭及子子易出現情緒低落,易產生抑郁。對治療和護理缺乏正確的理解和配合:如手術后不敢活動,擔心切口裂開、出血、關節脫位、疼痛等。護士在做每一項操作時應細致而耐心解釋,不可了管制。關心并尊重病人,經常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多問候,注重細節,幫助解決一些問題,消除病人的疑慮,讓病人感覺親切溫暖,調適好心理狀態,穩定病人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以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2 飲食護理
2.1 骨折早期:傷后1周內,飲食以清淡為主,配以蔬菜、豆類、蛋類、水果、瘦肉等,給病人補充一些粗纖維食物,如白菜、芹菜、燕麥等,食物應軟質易消化,忌食酸辣、油膩食物,不宜過早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母雞湯等,否則會導致腫脹消退減慢,影響骨痂生長,延遲骨折愈合。
2.2 骨折中期:傷后2至3周,應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優質蛋白來源主要是魚蝦、瘦肉、蛋類、奶類和豆制品等,充足的蛋白質可增加鈣的吸收和儲存,對防止和延緩骨質疏松有利,同時也要補充維生素A、D,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和骨折的愈合,指導病人吃一些蝦皮、海帶、動物內臟,以供給機體礦物質,有利于骨折的恢復。
2.3 骨折后期:傷后3至5周,飲食上可解除禁忌,可給予骨頭湯、母雞湯等,也可配以辛辣調味品,以增進食欲,刺激胃液分泌,有利于病人營養及能量的補充,滿足骨折生長期的重要。對于特殊病人,如合并糖尿病、肝腎疾患、有特殊及特殊飲食習慣的病人,飲食上應注意搭配合理,既要滿足機體營養的需要,又要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3 易發并發癥的護理
3.1 預防壓瘡的護理:骨折病人不能活動,皮膚抵抗力低,易在受壓部壓如骶骨尾部、肩胛部,足部出現壓瘡,應經常按摩受壓部位,每2小時翻身一次,對于牽引病人應教會用健肢做支撐抬起臀部,受壓部位勢以軟枕,股骨骨折病人如無特殊情況術后第一天即可向健側翻身,下腿屈曲,上腿伸直,兩腿間墊以軟枕,骨盆骨折病人應利用牽引床抬起上半身,按摩骶骨尾部。脊柱病人在翻身時,肢體應在同一軸線上,避免扭曲、旋轉,以免引起繼發性損傷,護士應經常檢查受壓處皮膚情況,保持病人皮膚清潔。
3.2 預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患,骨折后臥床時間長,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導致墜積性肺炎的發生,應指導病人做深呼吸,定時翻身叩背,做有效咳嗽,將呼吸道內分泌物咳出,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3.3 預防泌尿系感染:由于臥床、不習慣床上排尿,易發生尿潴留,加之膀胱功能減退的老年病人,排尿后殘余尿增多而導致泌尿系感染,護理過程中應鼓勵病人多飲水,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每天飲水量在1500-2000ml,每日用溫水清洗會,對于留置導尿人病人每天應做好尿道口的護理。
3.4 預防深靜脈血栓:由于長期臥床,活動量少,易發生靜脈血栓,應指導病人做足的背伸、跖屈及踝關節的運動。骨折固定或手術后,做肌肉的等長收縮,配合功能鍛煉,循序漸進,如出現肢體遠端向近心端發展的凹陷性水腫并伴淺靜脈充盈,皮膚青紫及潮紅,多為靜脈淤滯所在,做好交接班記錄,必要時以同一平面周徑,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4 功能鍛煉
4.1 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病人早期做握拳及時和腕關節屈伸練習。外展型限制肩外展活動,內收型限制肩內收活動。肱骨干骨折病人固定2周內,練習指、掌、腕關節活動,禁止做上臂旋轉活動,固定2-3周后,練習肩肘關節活動,伸屈肩肘關節。尺橈骨干雙骨折復位固定后即可開始功能鍛煉。初期可練習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縮活動,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動作,2周后開始練習肩、時、腕關節活動,禁忌做前臂旋活動。4周后練習前臂旋轉及手推墻動作,7-9周后,X線顯示骨折愈合,即可拆除外固定,充分練習腕關節活動。
4.2 下肘骨折: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病人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床上做下肢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活動,髖關節及膝關節的主動屈伸活動。2天后可扶病人床上坐起;5-7天后,可做輪椅下床活動,3-4周后可扶雙拐下地,患肢不負重行走。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或全髖置換術病人應鼓勵早期床上功能鍛煉。在床上練習股四頭肌及臀肌的收縮運動,足的背伸、跖屈運動,2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負重;6周后可棄拐行走。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應指導有計劃地進行踝關節背伸、跖屈運動、足趾的屈伸運動,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運動。去掉牽引及外固定后,教會病人用雙拐,患肢不負重下地行走,保護病人謹防跌倒。
4.3 脊柱骨折:為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應進行肌肉的按摩,方法是用雙手魚際輕輕按摩受壓部位,反復滑動。禁忌脊柱前屈、旋轉活動,指導患者肢體處于功能位,做下肢關節的內收,外展運動,踝關節的背伸、跖屈和旋轉活動,練習手指的伸、屈、握拳、捏、握等動作。
5 出院指導
由于骨折愈合需較長時間,而有些老年病人由于骨折質疏松,恢復緩慢,有很多康復治療都在家中完成,應注意病人出院指導,教會病人鍛煉方法,復查時間,根據X線攝片檢查骨折愈合情況,決定肢體負重,對于手術病人,應告訴骨折臨床愈合后何時取內固定物。另外,還要指導用藥、飲食及皮膚護理情況。指導注意事項,以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呂瓊香.淺談老年人骨折的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5(16)
篇2
1 一般資料
自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齡68~86歲,平均年齡75.06歲。
2 基礎護理中的循證護理
2.1心理護理的循證及護理
病人住院期間常出現緊張、焦慮、恐懼多疑,孤獨無助、老而無用 、絕望等心理改變,缺乏治愈的自信心,擔心愈后生活不能自理。循證:由于老年人年齡大,病情較重,骨折后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對治療的配合及影響愈后。護士應在護理病人時耐心、細致,仔細觀察病人的心理變化,幫助病人掌握正確的應對機制,提高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發揮最大的潛能,讓病人和家屬參與護理計劃的制定,幫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統,包括親屬、朋友、醫務人員等,使病人積極改善其病態心理,保持良好、樂觀的情緒,在最佳狀態下接受治療。
2.2飲食護理
髖部骨折的老年人常發生骨折部位的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循證:老年人消化機能減弱,腸胃功能發生紊亂,營養吸收往往較差。所以調劑飲食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骨折早期,由于局部壞死組織的吸收造成吸收熱和肢體的疼痛給病人帶來身體不適,加之創傷后擔心愈合后的心理壓力,往往導致病人食欲下降,這是宜給病人進食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米粥之類,而忌食酸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注意給予充足的水分和一定量的粗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骨折中期,隨著腫脹的機化,橋梁骨痂的形成,需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磷和鈣質,可食用牛奶、雞蛋、豆制品、海產品等以滿足骨折愈合的需要。骨折后期,骨折愈合而尚未牢固,肢體功能尚未恢復,此時應多食滋補肝腎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腎、排骨、紅刺湯、龍眼肉等,以滋補氣血,強筋壯骨⑴。
2.3壓瘡的預防及護理
髖部骨折的老年人,極易發生壓瘡。循證:由于骨折和疼痛的原因,常需長期臥床,而且老年人有以下生理解剖特點:①皮膚干燥角化,皮下脂肪及血管數量減少;②汗腺萎縮,表面小動脈硬化;③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退行性變,結締組織再生能力減弱,以致皮膚皺紋增多,彈性及再生能力降低,加之軀體局部組織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所以極易發生壓瘡⑴。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預防壓瘡的護理要點,做到①勤擦洗,有效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干燥,并保持床鋪整潔無潮濕,無褶皺;②勤翻身改變,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翻身同時進行按摩,注意減輕骨突出部位的壓力,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對翻身次數做合理計劃,翻身后及記錄,并做好交接班⑵;③增強高蛋白飲食。
2.4二便護理
2.4.1小便的護理 骨折早期,易發生尿潴留的癥狀。循證:由于不習慣床上排便、疼痛刺激、不愿給子女添麻煩等因素影響,患者易導致尿潴留。護士應注意觀察膀胱有無脹滿,可給予留置導尿,或人工手法排尿,方法:當膀胱脹滿時,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內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待膀胱縮成球狀,緊按膀胱底向后下方擠壓,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手背上加壓,待尿不在流出時,可松手再次加壓,將尿排盡⑶。
2.4.2預防便秘 老年髖部骨折病人發生便秘的循證:①長期臥床,活動減少;②骨折疼痛,造成病人不敢排便;③老年人腸胃功能差,排便動力不足⑵。觀察病人有無腹脹,腸鳴音降低或喪失等表現,鼓勵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水,指導或協助病人在餐后30min作腹部按摩,從右到左,沿大腸行走的方向,以刺激腸蠕動。對頑固性便秘的病人,可根據醫囑給予灌腸或緩瀉藥物。
2.5預防并發癥
由于老年病人修復能力差,骨折愈合慢,需要長時間的臥床休養,往往出現以下并發癥:墜積性肺炎、壓瘡、肺栓塞、血管栓塞、泌尿結石、肌肉廢用性萎縮等,詢證:與骨折后期長期臥床活動減少有關。護士應采取各種措施,如鼓勵病人咳嗽,協助病人翻身、拍背,正確指導病人功能鍛煉,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密切觀察體溫、呼吸、脈搏、血壓、面色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3 專科護理的循證護理
3.1患肢制動
活動及翻身易造成髖關節外旋或脫位。護士應在護理過程中高度關注患肢的髖關節的制動情況,向患者強調關節制動的重要性,教會患者翻身的正確方法,并按時協助患者翻身,指導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欄更換。盡量避免搬運或移動病人,必須搬運移動時,注意將髖關節與患者整個托起,以避免造成關節脫位。
3.2功能鍛煉
長期臥床及疼痛因素,易造成局部血循環障礙、下肢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等問題。循證:功能鍛煉能改善上述問題。護士應注意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膝關節及踝關節的適當運動,以及患肢肌肉的等長舒縮,每日數次,每次5~20min。評估患者是否需要輔助器械完成日常活動,指導病人進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鍛煉。
循證護理又稱為實證護理或求證護理,其實質是針對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實踐和理論問題,通過權威的資料來源收集實證資料,考慮當時的臨床環境,根據個人經驗,最后做出最合適病人的護理決策⑶。循證護理程序是整體護理程序的深化和補充⑷。我院在老年髖部骨折護理中,積極運用循證護理模式,降低老年髖部骨折病人的并發癥,促進骨折愈合,腱鞘疼痛,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芬琴,陳彩霞,靳雪玲,等。老年股骨頸和股骨隆間骨折的護理 (j)中醫正骨,1993,12.:48
[2]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57
[3]雎美珍,神經內科病人便秘的原因與護理.家庭護士.
2008,2008.6(ic)234
篇3
關鍵詞:手術病人 安全隱患 安全管理
手術室是為病人施行手術解除痛苦的場所,每一位手術病人都渴望手術順利,平安返回病房,因而接送手術病人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現對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手術病人接送中的常見安全隱患進行分析,2012年1月特制定出相應的對策,極大地減少了病人的痛苦,節約了醫療費,也避免了醫療事故的發生。
1 臨床資料
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有手術9120臺,其中門診手術有1850臺次,住院病人手術約7270臺次,接送手術病人中常見安全隱患有:病人術前準備不充分接入手術室、接送病人途中發生病情變化、手術病人放錯手術間或送錯病室、走錯手術室及手術床、推車上有異物或針頭、術畢搬運病人時胸腔引流管脫出、骨折病人行開放復位內固定后再移位、送病人途中推車車輪松動滑脫、接送病人貴重物品帶入室或用物遺漏.
2 安全隱患原因分析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未進行術前訪視制度,巡回護士術晨接病人缺乏對病人情況的全面評估,缺乏對術中病情變化的預見性,各手術科室未很好的做好銜接工作。
2.2 管理制度雖已制定,但未真正落實。對急診病人管理存在盲區,以至手術病人走錯手術間。
2.3 護士責任心不強,查對不仔細或不全面。交接班不清,接班護士對病人基本情況不清楚,對病情不能很好的全面評估。讓實習進修人員單獨操作等,導致病人接錯手術間或送錯病房。
2.4 工作經驗不足,對病人病情評估缺乏預見性,缺乏對危重病人的急救能力。接送病人途中搶救器材設備不足。
2.5 工作不夠仔細,考慮欠周密。在搶救危急重病人時未及時處理好用物,將針頭或留置針針芯或外套等遺留在推車或手術床上;麻醉師操作完后未處理,巡回護士未檢查等。
2.6 搬運病人時未協調好,導致管道脫落。骨科病人搬運時缺乏經驗,用力過猛,未保護好骨折處肢體。
2.7 推車、手術床質量性能差,車輪老化,使用者檢查不夠仔細,未進行層層把關,未嚴格檢修、保養等。
3 干預對策
3.1 建立健全手術病人接送制度,規范接送病人工作流程,責任到人。
3.2 加強理論培訓,首先進行臨床專科專業理論、人文關懷理論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培訓。例如,我們在實施頸椎病人術前訪視前,首先請脊柱科專家到手術室作專題講座,講解頸椎前后路組織解剖、手術標志、術中注意事項、配合要點及手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請骨科護士長講授術前準備工作與術后護理的具體內容、要點、意義和注意事項,提高大家業務水平,不定期進行護理查房,嚴格把好護理質量關。
3.3 開展術前訪視。由術前班護士擔任,于術前ld下午到病房探望病人,手術護士全面評估病人情況,嚴格查對各項術前準備,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開展術前訪視,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手術治療的基本情況、圍手術期注意事項、手術環境,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減輕手術治療給其帶來的思想顧慮和恐懼,指導病人主動配合麻醉和手術等;另一方面與醫生進行及時的溝通,提高對手術過程中風險的預見性,以減少病人的痛苦。術后對病人進行回訪。
3.4 選擇性能良好的推車、手術床。推車必須有護欄、約束帶和制動裝置。定人管理,定期維修保養,并請專業人員定期檢修,防接送病人途中車輪滑脫。接送病人必須上好護欄或約束帶,出入門或電梯應注意保護病人頭部及手足,防碰傷,保持車身平穩。如為清醒病人告知一些安全防護的措施和防護的必要性;特殊病人如神志不清、嚴重外傷、休克、心衰等病人須有醫護人員陪同入室。全麻或特殊大手術病人要與麻醉師、醫生一起送病人回病房。等待手術或術畢回病房的病人,特別是小孩和神智不清的病人,護士應在旁照看,防止墜床。
3.5 按照醫院質量管理的要求,規范接送病人制度。手術病人經四遍查對:術前訪視,巡回護士與洗手護士仔細查對病人術前準備情況;接病人時巡回護士與術前準備室護士查對交接并簽名,術前準備不完善不能接入手術室;入手術間,巡回護士和麻醉師查對,安置時,巡回護士與手術醫生再次查對;術畢送病人由巡回護士再次查對。為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不讓護工和實習生單獨接送病人,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換班,交接班時必須全面、仔細,防止因疏忽而產生不良后果。
3.6 術畢全麻病人帶麻醉管回病房者,必須預先通知病房準備好呼吸機及其搶救器材,派專人等候電梯等,同時準備好手動呼吸囊、氧氣袋及必要的搶救藥等(以防途中急需),并與手術醫生、麻醉師一起送病人回病房,遇到病情變化以便及時搶救。
3.7 術畢搬動病人至推車上時,車輪要制動,防車輪滾動,使用節力的原則,并與麻醉師、醫生協同完成。輸液瓶要遠離病人頭部,側臥位病人搬動是要防止靜脈輸液管及引流管脫落,妥善固定好,動作宜輕巧穩妥。移動病人后要注意輸液速度及病人血壓、心率變化,并檢查各管道是否通暢。骨折病人行開放復位內固定術后需行床旁照片,搬動時要專人保護好骨折肢體。
4 小結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手術室制度健全,護士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防范意識得到了強化和明顯提高。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接送手術病人中安全隱患例數與同期相比減少了45例,從未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無醫療糾紛,全面提高了護理質量,確保了手術病人的安全。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老年患者;骨折;并發癥;護理
由于老年人機體功能日益退化,代謝水平逐漸下降,組織再生能力差,骨質疏松明顯,反應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為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殘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臥床時間長,極易出現危及患者生命的并發癥,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礎疾病,需要醫護人員采取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措施[2]。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發生的原因,并制定相關干預措施,做好正確的臨床護理,對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點
老年人常見的骨折有橈骨遠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頸骨折、胸及腰椎壓縮性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等。老年人機體功能日益退化,組織再生能力差,骨折手術的重創會使病人長期臥床而引起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壓瘡、血管栓塞等并發癥。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腦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臨床對癥護理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是病人康復的關鍵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質疏松為基礎的,骨質疏松是骨折的危險因素。現階段,我國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質疏松病,造成骨的強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種低能量的沖擊如:跌倒、汽車顛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會發展成為嚴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降低,肌肉的力量與柔軟性也大不如從前,身體的協調性與平衡性都在不斷下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與反應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會由于重心不穩而導致扭傷、摔傷、跌倒等而發生骨折。
二 、老年人骨折的治療原則
老年人骨折的治療原則是最大限度地恢復病人骨骼,肌肉神經的正常功能,盡快地使骨折處復位,給予牢固有效地內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離床活動并進行康復訓練。治療老年人骨折必須全面考慮,選擇對全身影響小、安全性大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老年人骨折的治療極力主張早期手術內固定,以減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發癥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護理
1心理護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現情緒不安、焦慮、煩躁、驚恐、易怒、情緒低落甚至抑郁、悲觀、絕望等各種心理變化,對治療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應。作為護理人員,應主動走近患者,針對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導工作,及時給予耐心細致的解釋和安慰,語言要親切、體貼。談病人最感興趣的話題,多為患者介紹成功的案例,從而使患者能夠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在精神上給予安慰,生活上給予照顧,建立良好的護患氛圍,可極大促進骨折愈合以達到早日康復。
2皮膚護理
骨折老人由于長期臥床, 機體退行性改變加快,患者血液循環不好,皮膚長期受壓,極易發生褥瘡等并發癥,褥瘡嚴重時甚至可因繼發性感染引起敗血癥危及生命,因此護理人員應特別注意加強對患者的皮膚護理。為預防皮膚感染和褥瘡的發生,應每隔2~3小時協助老人翻身1 次,被單要勤更換,每日為患者擦身,保持皮膚清潔、保持床單干凈、整潔,按摩受壓處皮膚,做好褥瘡護理。
3飲食護理
老年人因骨質疏松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臥床的病人胃腸蠕動減慢,應鼓勵病人多食用粗纖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應多吃一些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 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現代醫學認為骨折后應攝人均衡營養,特別要注意蛋白質與鈣、磷的補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適當攝入活性鈣制劑。
四、老年人骨折后并發癥的預防
1肺部感染的預防
老年骨折患者會因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時會經常保持平臥位,這樣會使其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與繼發感染。另外,由于長期臥床,會導致肺活量進一步減小,造成咳嗽反射減弱、咳嗽無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氣管分泌物墜積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則將引起墜積性肺炎。因此在護理骨折老人時,應指導患者正確的咳痰方法,鼓勵自行咳痰,鼓勵患者作深呼吸鍛煉,有痰應咳吐出來;對低效咳痰者要經常幫助其變換、還要經常輕輕拍打其胸背部,刺激咳痰,以利于其排痰。為病人輕輕拍胸部時,應從胸部下方開始向上拍,拍出振動感,囑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痰液黏稠者可服蛇膽陳皮末、氯化胺等藥物稀釋痰液,以稀釋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炎發生。
2褥瘡的預防
骨折患者因長期臥床,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容易使受壓處的皮膚發生潰破,形成褥瘡。特別是局部組織如骶尾部、后枕部、踝關節、足跟部各骨突處容易發生褥瘡。褥瘡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面積會不斷擴大、創面可逐漸加深,甚至會引發敗血癥等。為了防止老年患者發生褥瘡,其床鋪要保持清潔、平整柔軟干爽,以減少皮膚的摩擦。為預防褥瘡發生,其身體要經常保持清潔和干燥,勤用溫水擦洗,洗后擦干并在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膚的清潔與干燥。勤翻身,在易受壓的部位經常輕柔按摩,以促進受壓部位血液循環,預防褥瘡發生。
3泌尿系統感染的預防
長期臥床、個人衛生不潔、飲水過少是尿路感染的誘因,注意做好生活護理,清潔會陰,鼓勵病人多飲水,促進膀胱自潔。老年人的生理條件導致尿道黏膜發生退行性改變,難以抑制局部細菌生長,細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另外由于長時間臥床,大小便需要別人照顧,患者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勵病人多喝水,從而增加尿量。告知病人要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4便秘的預防
老年人機體功能日益退化,代謝水平逐漸下降,而老年人在骨折后活動減少,腸蠕動減弱,又不習慣在床上排便,因而很容易造成便秘。同時食物發酵所產生的氣體使腸道膨脹,很易發生腹脹。護理人員應注意給患者吃些行氣、消食、潤腸的食物和藥物,如山楂、陳皮、蜂蜜等,也可進行適當的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由里往外做環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鐘;或做腹式呼吸、熱敷等,促進腸蠕動,消除便秘。
5下肢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預防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長期臥床不能運動,手術使血流變得緩慢,創傷引起血管壁損傷和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容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所以,在老人骨折康復期間,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血管擴張劑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藥物,并練習床上坐起,盡量早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參考文獻
[1] 劉敏,張秉姝.老年人的骨折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0, 8(6): 117.
[2] 袁海燕.老年人骨折的護理體會[J].中國療養醫學, 2011, 20(1): 43.
篇5
明確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轉歸康復,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促進護患諒解,密切護患關系,促進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達到盡快恢復健康的目的。
制定健康教育計劃,抓住適當時機進行健康教育
為了保證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到位、提高教育質量,將教育的項目及內容制定成標準的健康教育計劃,以便更好地選擇時機加以實施。對健康教育的內容必須規范化,在充分了解病人對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查閱資料和專科醫生指導,制定成標準的骨科建康教育計劃:①骨科各種疾病相關知識的指導,骨科病人功能鍛煉的時間和方法。②骨科各類手術病人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③骨科小常識:石膏,牽引,夾板的護理要點,注意事項。④出院指導。
入院教育:病人入院后責任護士要及時完成入院評估,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告知病區環境,介紹規章制度、主管醫師等,使病人盡快適應住院環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正確認識疾病,接受治療。因骨科病人多為急診,由于疼痛、緊張等原因,對宣教的接受能力差,所以急診入院時,入院宣教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并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
住院期間教育:病人在住院的1周內,病人迫切了解與病情有關的知識,對醫護人員的囑咐和要求特別重視。護士要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指導。保守治療的病人根據健康教育計劃發放骨科常識手冊,講解用藥知識,針對病人的健康需求進行教育。①術前教育:手術是骨科治療的主要手段。術前病人多焦慮、恐懼,擔心手術后的疼痛及療效,術前護士應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幫助病人了解疾病的全過程和手術預后,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前完善各項化驗及功能檢查,從心理狀態幫助病人樹立治療信心,幫助有效咳嗽,床上練小便,飲食等方面的健康教育。②術后教育:病人術畢回病房后,根據病人麻醉情況指導病人臥位;四肢手術術后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各種管道給予妥善固定,并注意保持各個管道的通暢。指導病人飲食,攝入含鈣高、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如牛奶、瘦肉、雞蛋等,促進骨折愈合。為了防止便秘,還要指導病人多食粗纖維食物和蔬菜水果,多飲水,多做腹部順時針按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在訓練過程中由被動到主動,由簡單到復雜,強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持之以恒。③出院教育:由于骨折病人病程長,大部分康復工作必須在家中進行,在醫院治療僅是病程中的一部分。因此,應根據病情,詳細指導病人出院后的功能鍛煉計劃,且循序漸進,并強化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幫助其提高自我護理的能力,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確的健康行為和觀念,并設立骨科咨詢電話,為出院病人服務,以早日康復。
教育方式
集體教育:采取集中講授的方式,向病人及家屬講解骨科疾病特點及康復護理方法。護士與病人一起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并進行示范操作,使病人獲得感性認識。
書面教育:在醫院走廊的墻壁上制作宣傳欄,向病人及其家屬發放醫院自編的宣傳材料等,宣傳骨科疾病的防治要點,介紹骨科疾病的康復知識,骨科病人功能鍛煉的方法,將比較重要或難懂的內容制成圖文并配以通俗易懂的宣傳卡片或手冊,供病人及家屬閱讀。
個性教育: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進行個性化教育,對知識層次高理解能力強的要簡明扼要,一語中的;對知識層次低的,要通俗易懂,反復講解說理充分;對高齡記憶力減退者,要把健康教育的內容制成小冊子,讓患者反復閱讀,加深記憶;對滿不在乎即所謂角色缺如者,要講明疾病的嚴重性和后果,予以警示;對憂慮過重,即角色強化者要輕描淡寫,以鼓勵為主,點到為止;個別無法接受文字教育的病人,護士將教育內容講解給病人及家屬。采用雙向互動式溝通模式,有針對性的強化,對患者進行考評,看掌握情況,激勵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調動其積極性;圍繞患者最關心、最擔心、最需要醫護人員解決的問題進行教育。
出院隨訪以加強出院后健康教育
篇6
(1)培養護士具有良好的職業態度,濃厚的專業興趣,高昂的工作熱情,激發護理人員熱愛崗位,熱愛本職工作。
(2)掌握各項常規護理和部分專科疾病護理知識,逐步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
(3)規范各項護理操作規程,提高護士的操作技能。
(4)能正確、規范、清晰地書寫護理病歷。
(5)掌握護理工作規章制度,做好安全護理,嚴格三查七對,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6)基本掌握危重病人的搶救配合工作。
(7)逐步培養護士的臨床觀察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及在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時的工作能力。
二、培訓方法
(1)集中講小課,業務學習和疾病查房。
(2)示范培訓。
(3)臨床實踐中討論交流互動形式。
(4)書面資料發給自學形式。
(5)早會提問形式。
三、培訓內容
(1)基本理論
1)科室相關制度及規定、各班職責(見分冊)
2)掌握各項護理管理制度的具體內容及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如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輸血制度、搶救制度等。
3)講解護理病歷書寫的規范要求。
(2)基本知識掌握科室各種疾病的護理要點。
(3)基本技能靜脈穿刺;鋪床法;呼吸皮囊的使用;心肺復蘇;床邊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吸氧、吸痰;無菌技術、輸液;各種標本采集法;進出入院病人的處理;背部護理(預防壓瘡護理);臥床病人更換床單;骨折病人的搬運,軸線翻身;備皮、導尿
具體做法:
1.護理部培訓
1.1崗前專業思想教育為減輕上崗前緊張情緒,熟悉環境,指導做一名合格護士,護理部協同醫院人事部門及相關科室安排一周左右的崗前教育。主要內容包括院史、專業思想及醫學道德教育,醫院的創業宗旨,各組織部門的情況介紹,護士行為規范,崗位紀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要求,明確質量標準,醫院內、外環境特點和市場競爭的壓力等。使她們對醫院的經營活動和服務目標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從而激發護士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在市場經濟浪潮沖擊下獻身護理事業的決心。
1.2護理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她們學會尊重病人,學會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始終以理智的態度抑制非理性的沖動,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同情心,接待每位病人。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相關的醫療規范,以增強法制觀念,掌握遵照法律程序處理護患矛盾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處理護患糾紛,學習病歷書寫標準,使每一位護士都知曉護理記錄單在醫療糾紛舉證中的重要作用。認真執行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學會在保證病人的利益不受損害的同時保護自己,從細微之處做起,力求服務于病人開口前,讓病人稱心,讓家屬放心。
1.3禮教愛心教育組織安排外出參加禮儀學習的護士長對合同護士的進行禮教愛心教育,進行日常禮儀、電話禮儀、上崗禮儀、交接班規范等嚴格訓練,并將這些行為融入各項護理工作中,納入護理質控標準,使護士的形象工程、愛心意識得到了強化,護士的人文素質得以不斷提高。
1.4護理部按照全院護理人員培訓計劃把合同護士納入初級職稱護理人員培訓中,每2個月組織一次業務學習,每季度組織一次護理大查房,要求合同護士人人參加,并根據學習內容定期抽查學習筆記,考核檢查學習效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并把考核成績記入護士技術檔案,作為年終考核、末位淘汰的依據。
2.科室培訓
2.1崗位職責培訓合同護士分配到具體科室后,由科護士長安排年資的護師根據個人特點進行1~2個月的帶教指導,首先讓她們熟悉科室環境及各類物品的放置,講解科室的發展及特色,各種規章制度,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護理質量標準等,并培養她們與其他醫護人員之間的協同服務精神,循序漸進地適應護士角色的轉變。
2.2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科護士長根據具體情況,親自帶教或由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培訓,在日常工作實踐中,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逐步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3個月內試用期護士由護理部直接考核,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后,每月由科護士長考核,護理部不定時抽考,成績與績效工資掛鉤。
2.3溝通能力培訓指派年資高有一定溝通經驗的護師,通過入院評估、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護理操作、特殊治療、出院指導等環節,與病人交談,向病人解釋操作和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保健知識等通過實際訓練可提高與病人的交流能力,讓他們知道該與病人交談什么,如何去與病人交談,最終達到交談時輕松自如和充滿自信。
四、考核方法
(1)基本素質考核包括德、能、勤、績四項內容,結合病人的滿意滿意度調查結果,有無表揚,有無糾紛投訴等,由護士長記錄的平時成績。
(2)理論和操作考試護理部負責組織考核,理論和操作成績各占50%。
篇7
【摘要】:目的 探討適合骨科護理臨床實習帶教的方法,為臨床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方法選取2009年9月—2011年6月在骨科實習的護生57人,對照組采用傳統模式的帶教方法,實驗組采用注重專業能力培養的帶教方法,比較兩組護生的出科考試成績及帶教滿意度。結果試驗組護生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對帶教的滿意度也較高。結論骨科護理臨床帶教中采用注重專業能力培養的帶教法,可有效提高帶教質量。
【關鍵詞】:骨科護理;實習;專業能力培養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骨科護理作為護理學的一門專科護理,其護理概念已從單純的“護理疾病”發展為“保障人類健康”。[1]對骨科護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骨科護士不僅要熟練掌握各項護理基本操作技術,而且必須掌握骨科專科操作技能、疾病相關知識、學會觀察疾病癥狀、幫助病人及家屬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使病人得到盡快康復。如何讓實習護生盡快掌握骨科疾病知識、專業操作技能及圍手術期的護理提高護生臨床工作能力,成為臨床骨科護理教學中的重要問題。為了提高護生臨床工作能力,滿足社會需要,我科對臨床護生進行注重臨床護理專業能力培養的帶教方法,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將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骨科實習的護生27人作為對照組,將2010年9月—2011年6月在骨科實習的護生30人作為實驗組,實習周期均為1個月。出科時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考核,考核分為優、良、一般,發放問卷調查,比較兩組實習護生的出科考試成績及帶教滿意度。
1.2 臨床帶教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模式的帶教方法。主要以帶教老師為中心,采用老師講授方式帶教。學生進入骨科實習的第一天,由護士長介紹骨科的特點、規章制度、常見病種及實習期間的注意事項,然后由帶教老師帶教,在實習過程中針對學生在臨床中遇到及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及示范。第四周出科前進行綜合素質考核。
1.2.2 實驗組 采用注重專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帶教模式,主要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圍繞問題展開講授和討論,運用臨床實例加以引導,改變以往的以帶教老師為中心,使之成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做到技術立體化,內容綜合化,具體方法如下。
1.2.2.1 分期施教 培訓計劃清晰 實習護生進入科室時,護士長、帶教老師首先對她們的到來表示歡迎,讓其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和尊重,消除其緊張心理;接著護士長、帶教老師和學生均要做簡單的自我介紹,讓實習學生清楚地知道將由哪位老師帶她完成骨科的實習,必要時把自己的聯系方式留給學生,以備隨時解答她們初到新環境的困惑;熱情、耐心地介紹科室環境、搶救設備以及各種物品、常用藥品的放置位置,本科室所收病人的病種特點。第一天安排一位帶教老師集中骨科所有實習護生一起授課,介紹骨科常見病例如股骨頸骨折、骨盆骨折、脛腓骨骨折、腰椎間盤突出等病人病情觀察的重點和觀察方法,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及處理,使病人得到及時的救治。規范輸液程序,規定對于嚴重多發傷病人應立即建立雙靜脈通道,快速補液,并注意靜脈通道的選擇:四肢骨折病人輸液不宜選患肢,骨盆骨折、腹腔和盆腔臟器損傷病人輸液不宜選下肢,搶救時靜脈注射藥物盡量選擇上肢靜脈,頸靜脈不作為靜脈注射藥物途徑,靜脈輸液通道不作為抽血途徑。[2]對骨科的共性知識,如石膏固定術后護理、牽引病人護理等也進行介紹。以此提高學生對骨科專科病種的認識,為盡快適應骨科臨床實習工作做好準備。
1.2.2.2 用心施教 培訓細節到位 帶教中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問題為基礎,培養護生的專業能力。①第1周明確護理內容:科室的作息時間,每班次的職責,所有常用物品、藥品搶救用物的放置位置,急救藥品的劑量及作用。掌握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皮試等基本護理操作技術。熟悉本病區內現有骨科病人的種類,做到心中有數。達到目標:熟悉各班次職責,各種物品、藥品、搶救儀器的位置及如何使用,在帶教老師的帶領下,能獨立完成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等基本護理操作。完成能體現其基本專業能力的實習內容:進病區及晨間護理、新病人的接待、處理和執行醫囑、發藥、配藥、測量生命體征、巡視病房、床頭交接班、出院護理等。帶教老師示范操作各種重要的儀器,如心電監護儀、除顫儀、呼吸機、微量泵、CPM、骨折治療儀等。實習護生觀察帶教老師整個操作流程,然后進行強化操作演練,使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操作各種儀器,即采取帶教老師示范實習護生觀察具體再實踐的方式,多提供實踐機會,使實習護生在實踐操作中完成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準確實施操作的過程。帶教老師要為其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以備各實習護生強化記憶,帶教老師每天檢查各實習護生的掌握進度,加強講解及培訓。②第2、3周鞏固加強第1周所學,同時帶教老師指導學生完成一份整體護理病例的書寫。選取病區內一位有代表性的股骨頸骨折欲行閉合復位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術,先行脛骨結節牽引的病人作為整體護理對象。病人術前主要癥狀為患肢呈短縮、內收、外旋、屈曲畸形,局部疼痛多不嚴重,但任何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能引起劇烈疼痛,展示病人髖關節正側位X線片。術前主要護理問題是:自理缺陷、有牽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有不當的可能、有發生意外的可能。潛在并發癥:有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等。術后主要護理問題:有傷口感染的危險、缺乏功能鍛煉知識、有焦慮的可能。帶教老師借助具體的臨床病例,設立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查找相關資料,變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主動學習的前提是實習學生想學、愿意學、會學的學習興趣。中國也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些理論告訴我們學習需要主動。這樣實習學生主動地從整體水平上理解了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手術原理,從而對課本上原有的一些護理措施有了較好的理解,進而能有針對性的對現有病人提出新的護理目標和護理措施,給予健康教育。帶教老師進一步給予完善及指導,指導學生如何運用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五個步驟,科學的按護理程序實施骨科專科護理。這樣實習護生就真正地參與了學習護理的過程,提高了實習學生的成就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大大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自己查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實習學生不僅能建立起護理專業的思維模式,而且又加強了學生對骨科疾病整體護理的理解。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者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的獲取知識,并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地構建其知識體系[3]。③第4周 繼續鞏固加強1、2、3周所學內容。出科前對學生進行理論考核及專科操作考核,主要目標是掌握骨科病人護理各種搶救設備、專科儀器及藥物的使用。理論考試主要內容為實習過程中學生所接觸的骨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要點及治療、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技能考核于第4周出科前由帶教老師和護士長給予當面考核,其中一項基礎護理操作,一項專科護理操作。
1.2.2.3 善于施教 培訓目標明確 帶教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實習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臨床實踐中鼓勵學生隨身攜帶小筆記本,將經驗疑問等隨時記錄下來。帶教老師必須抓住機會,見縫插針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講解。如學會觀察患肢血液循環是骨科護理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隨時觀察患肢血運,如發現患肢疼痛、腫脹、肢端麻木,立即檢查,如發現患肢張力增高、觸壓痛明顯、被動牽拉手指(足趾)時,出現劇痛,這時應立即告知主管醫生,協助其解除患者所有外固定物,暴露傷肢,高度警惕發生骨筋膜室綜合癥的可能。處理完畢后,帶教老師要立即跟學生講解及時發現及處理此種情況的重要性,何謂骨筋膜室綜合癥?讓學生明白護理工作隨時觀察病情的重要性,使之在實習過程中養成隨時觀察病情變化的習慣。如更換液體、健康宣教、發放口服藥物時,每一次進入患者病室隨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尤其加強對危重病人的病情觀察,指導學生分析潛在的危險因素,力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快搶救,以此不斷提升護理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鼓勵實習學生寫出有價值的護理心得,即對護理工作中做的好和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加深印象。
2 結果
對兩組實習護生的出科考試成績及帶教滿意度進行評價,其中帶教滿意度由護理部在每季度召開的護生座談會上,向各科護生發放帶教滿意度問卷調查
3 討論
教育和培養學生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現代護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務,在護理臨床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空間。傳統的帶教方法以帶教老師為主,學生為輔,老師講授、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總結來完成整個過程,因而實習學生任務輕,壓力小,無需自行查閱資料和周密準備,而注重專業能力培養的護理帶教方法需要實習護生針對具體病例,拋開傳統的“你教我學”照本宣科的方法,采取互動方式,由帶教老師提出問題,學生需廣泛查閱資料、評估病人、提出護理方案,解決現有病人的實際問題,這樣實習學生不僅對所學知識獲得感性認識,還能通過對比、分析、找出規律。最后帶教老師和實習學生共同研討、分析病例、融會貫通,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這樣實習護生會深感其知識欠缺的壓力,以及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極大的調動了她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實習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了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了護生的自我價值感。對原有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加深了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其護理專業能力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此番過程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其專業能力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將來能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杜克,王守志 骨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3
篇8
查看更多《工企醫刊》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工企醫刊》編輯部
論著
(1)臨床路徑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 劉桂秀
(3)臨床路徑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石玲
(5)淺談臨床路徑在超聲氣壓彈道治療泌尿系結石手術中的應用 王磊 趙琨
(6)腹股溝疝修補術中應用腹直肌前鞘減張切開治療38例臨床體會 徐濟成 伍林松
(7)腹腔鏡闌尾切除術36例臨床體會 吳廣利
(8)20例copd患者開展長期家庭氧療對疾病的作用分析 黃喜
(10)淺析運用動態心電圖檢測起搏器異常 姜紅 于鋒 劉桂芳
(11)不同測定方法對血糖的影響 張愛祥
(12)孕婦對電腦防護意識的調查與分析 韓菊英
(13)口腔衛生宣教和指導對社區老年牙周病患者的影響 徐宗盛 鄭曉云 亓峰
(14)采用一次法根管療法治療牙髓炎的臨床體會 劉一丹 劉曉輝 宋艷萍 宋立疆
(15)替比夫定治療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療效觀察 薛紅 吳叢霞
(17)水痘的護理體會 徐霞
(18)護理干預在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干擾素抗毒治療的影響 胡秀英
(19)奧克噴預防急性放射性皮膚反應的療效觀察 顏志勇
(20)多房囊性腎細胞癌的ct診斷分析 陳瑩 陸健
(21)動態心電圖對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 姜紅 劉桂芳 于鋒
(22)鼻腔疾病手術術后魚腥草沖洗術腔的療效觀察 陳蓉
(23)低出生體重兒59例回顧性分析 肖燕南
(25)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部分血運重建(pci)療效觀察 張衛君
(26)艾滋病孕婦心理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 楊亞紅
(27)喜遼妥與50%硫酸鎂治療靜脈炎的作用比較 張敏
(29)淺談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體會 王靜
(30)高場強mr對肝硬化退變結節與小肝癌鑒別診斷價值研究 丁丁 張濤 陸健
(32)聯合檢測pt、ha和血小板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應用 王健 曹威 劉超
(33)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療效觀察 王晶
(35)股骨粗隆間骨折dhs內固定45例療效分析 沙永濤 錢勇
(36)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hav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恐懼情緒的影響 章紅梅
(37)床旁氧飽和度測定評估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薛建琴 蘇建華 黃慧 林偉
(39)老年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干預分析 李靜
(40)整體護理與個性化護理在剖宮產患者中的應用 張延
(41)西咪替丁聯合鋅硒寶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觀察 呂文麗 孫寧
(42)踝骨骨折合并下脛腓聯分離患者的護理體會 李海麗
(44)1起戊肝死亡病例的調查報告 張飛 杜文軍 劉志君 楊義
(46)原發性肝癌的外科治療 孟令峰
(47)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 吳平
臨床分析
(49)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聯合貝拉普利治療3級高血壓療效觀察 李強
(50)關于放射線防護的幾點注意事項 劉曄 王曼曼 宋立疆
(51)運用x射線與內窺鏡檢查確診慢性食管炎 王曼曼 徐濤 王琮 宋立疆
(52)35例腦梗塞患者康復護理干預的體會 黃曉芳
(53)橈神經深支損傷的手術配合 徐麗杰 苑仁冰 張明 趙淑文
(54)影響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因素 宋偉
(55)托下頜呼吸道通氣操作中對頦舌肌、頦舌骨肌解剖特點的體會 王濤 慕青 孟熙
(57)尼莫地平、卡托普利合用治療老年人高血壓臨床觀察 項偉燕
(58)奧氮平不良反應的臨床案例分析 方向明
(59)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 王瑛
(60)全子宮切除與次全子宮切除術后性生活變化 劉蕾
(61)淺談硝普鈉與硝酸甘油治療重癥心衰的療效對比 項偉燕
(62)癲癇病灶切除術的手術配合 徐洋 趙曉霞 孫紅艷 孟培
(63)比索洛爾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 楊武坤 王宇 王玉琴 李軍
病歷報告
(65)羅伊適應模式在1例癲癇持續狀態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鄧書梅 陳燕霞 蔡文嵐
(66)1例腹瀉、嘔吐、十二指腸多發性潰瘍1+年病例分析 王向陽 秦勇 安莉莉 張文杰
(68)1例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體會 王春燕
中醫、中西醫結合
(69)甘草總黃酮的調脂作用研究進展 吳震寧 王駿
(70)牽引推拿配合藥酒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19例報告 高時發
(71)自擬頭痛逐瘀湯治療三叉神經痛28例 魏茂春
(73)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功能性便秘的中醫辨證護理 王智偉 陳麗彬
護理
(75)門診注射室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及防護措施 趙洋
(76)淺談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 楊宗鳳
(77)15例恙蟲病的護理體會 董小莎
(78)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中的應用 吳曉婷 朱培培
(79)肝性腦病45例護理體會 羅云
(80)臨產婦的心理分析與護理 鄒文璐
&
(81)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 馬梅義
(82)阿爾茨海默病中晚期生活護理 桑田紅 程玉琳
(83)淺談骨折病人的護理體會 鐘愛貞
(84)12例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致顱內出血的護理體會 湯文萍
(85)小兒麻醉的術前心理護理體會 邱曉青 嚴美新
(86)扁桃體炎術后護理 曾海莉
(87)產婦產褥期護理 徐田彥
(88)射頻熱凝靶點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體會 孟祥紅
綜述、講座與調研
(89)孕婦產前健康教育指導 韓菊英
(90)靜脈穿刺的要點及保護方法 郭正萍
(91)淺談護患關系的溝通技巧 張正嵐 姚維玉
(92)淺談年青醫師在臨床實習帶教中的作用 于浩 李莉 劉偉紅
(93)中等衛生學校內科護理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其對策 龔勇
(94)改革中的疾病預防控制發展引發的思考 范晶
(95)老年疑難口腔修復的綜合解決方案 楊秋野
(96)基層兒童牙科宣教體會 董紅波 趙鳳玲 張云英
(98)探討培訓護士軟技能,提升門診優質護理 全蓉蓉 李素英
醫院與衛生技術管理
(99)個性化培養在男護士培訓中的應用 王祝香 環曉峰
(100)淺談男護生在臨床實習的帶教體會 張靜艷
篇9
[關鍵詞]血栓溶解療法;深靜脈血栓;下肢;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臨床常見病,血管壁損傷、血流緩慢及血液高凝狀態是形成血栓的三大因素,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患肢腫脹、疼痛及皮膚溫度改變。急性期可因肺栓塞而猝死。慢性期則引起栓塞后遺癥,經頸靜脈置管溶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經頸靜脈置管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163例,經過精心的治療和周密細致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163例LEDVT患者。年齡17~96歲,平均51歲;男69例,女94例;其中左下肢130例、右下肢22例、雙下肢11例。病因:有骨折病史42例、手術史72例,其中有剖腹產史35例、不明原因的49例。在163例患者中有11例合并肺栓塞。
2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溶栓導管置入術,溶栓導管(cnok公司)管徑為5F,長100cm,有16側孔和8側孔兩種型號。經右頸內靜脈途徑送入Cobra或單彎導管至患側髂總靜脈開口處,在導絲或自制鋼針引導下將Cobra或單彎導管送入患側髂股靜脈內,置入交換導絲,換人溶栓導管,將溶栓導管的側孔段置于血栓的遠心段內。經溶栓導管脈沖式注射尿激酶,60~100萬U/24h,分4~6次給藥。經導管滴注肝素100~150mg/24h或低分子肝素鈉12000~18000u,24小時。溶栓過程中每2~3d查凝血功能,使PT保持在17~25秒(正常參考值為11~14秒)。保留導管溶栓2~3d后造影復查,以便及時調整導管位置。溶栓導管撤除終點:①經溶栓導管造影示血栓完全溶解;⑦經溶栓導管造影復查。7d內血栓無變化。溶栓前根據病情可先置入下腔靜脈濾器;對于累及整個下肢的彌漫性血栓,可經足部靜脈注射少量尿激酶配合溶栓(10~20萬U/24h);溶栓結束后殘余靜脈狹窄或阻塞可行球囊擴張術、支架置入術,介入治療后口服華法林或腸溶阿司匹林抗凝治療12~18個月。
3 結果
溶栓導管留置時間7~19天,平均12天。血栓完全溶解136例,部分溶解27例。下腔靜脈濾器置入91例,取出41例。球囊擴張36例,支架置入6例。并發癥:穿刺點出血4例,穿刺點感染1例,顱內出血2例,腹膜后出血1,肌肉間出血1例,血尿4例。1例因顱內出血死亡外,其余患者經過精心護理,順利通過圍手術期,痊愈出院。
4 護理
4.1 術前護理
4.1.1 心理護理做好患者及家屬的解釋工作,特別對那些高度緊張的患者,介紹經頸靜脈置管溶栓的優點、手術的過程、術中配合及術后注意事項,用同種疾病同種手術方式的患者現身說教,以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
4.1.2 臥床休息術前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脫落形成肺栓塞;抬高患肢高于心臟平面20~30cm。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下肢腫脹與疼痛。
4.1.3 病情觀察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腫脹程度;觀察患者有無胸痛、呼吸困難等異常情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對合并肺栓塞的患者,應心電監測,嚴密監測脈搏、呼吸、血壓及血氧飽和度。
4.1.4 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進低脂、富含纖維素、易消化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4.1.5 發完善術前準備對吸煙患者說服其戒煙,以防煙草中尼古丁引起血管收縮,影響血液循環;協助醫生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做碘過敏試驗并做好記錄;右頸部備皮;術前6h禁食;備齊器材及藥物。
4.2 術后護理
4.2.1 心理疏導由于術后在右頸部留置溶栓導管及導管鞘,使患者產生不適感及緊張感。護理人員應耐心解釋留置導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項。幫助患者采取比較舒適的。關心體貼患者,使其保持情緒穩定,配合治療及護理。
4.2.2 穿刺部位的觀察由于穿刺部位在頸部,穿刺點的出血或血腫達到一定程度時,影響患者的呼吸甚至引起窒息。應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血腫,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處理。
4.2.3 溶栓導管及導管鞘的護理導管及導管鞘妥善固定,防止脫出、受壓、扭曲和阻塞。每日用0.5%碘伏消毒穿刺處,并根據情況更換敷料,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防止局部感染和菌血癥的發生。遵照醫囑按時執行導管內用藥,一般用生理鹽水20ml+尿激酶10萬單位根據患者病情q4h、q6h、q8h從溶涮(栓)導管推人。推藥時要用脈沖式快速推藥方法。在治療過程中要保持導管的妥善固定,不可用力牽拉。必要時行超聲或造影調整導管位置,以提高血栓內藥物濃度,發揮理想療效。導管部分或完全脫出后根據情況在無菌操作下緩慢送入或者去介入治療室處理。溶栓導管和導管鞘根據醫囑用肝素水封管。由于反復用力推注,溶栓導管尾座處會發生裂開,應及時更換。
4.2.4 抗凝治療與護理LEDVT介入術后常規抗凝治療。根據醫囑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鈉50001UBi或012h。在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口腔黏膜、牙齦、皮膚等處有無出血,穿刺點有無滲血或血腫,觀察小便的顏色,有無腹痛、嘔血,特別要注意病人主訴,有無頭痛、嘔吐等顱內出血情況;監測出凝血時間,根據監測結果調整溶栓藥和抗凝藥物的劑量。
4.2.5 足背靜脈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療的護理對部分患者要聯合足背靜脈推注尿激酶溶栓,一般用生理鹽水20ml+尿激酶10萬單位緩慢推注。具體方法:在踝關節、膝關節上、大腿近髖關節處各扎一根止血帶,目的是阻斷表淺靜脈血流,讓藥物從深靜脈通過。10分鐘推注完畢即記時,每間隔5分鐘從肢體遠端依次去除止血帶。應注意要緩慢推注;扎止血帶松緊應適宜,以阻斷表淺靜脈血流而不能阻斷動脈血流為宜;及時去除止血帶。
4.3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4.3.1 肺栓塞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最嚴重的并發癥在于致命性肺栓塞,是由于栓子脫落堵塞肺動脈所致。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胸痛、咯血等癥狀。為預防肺栓塞的發生,可在插管溶栓時在下腔靜脈內放置濾器,并且在溶栓過程中動作要輕柔,防止栓子脫落。對未放置濾器的
患者,術后應囑患者絕對臥床。床邊有明顯的警示標志,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心電監測與血氣分析。
4.3.2 出血出血是下肢靜脈血栓介入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有文獻報道其發生率平均約8.3%。根據介入學會的標準,出血可分為輕微出血和嚴重出血。輕微出血是指經局部壓迫、更換直徑較大的導管鞘和(或)調整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的劑量就能停止的少量出血;嚴重出血包括大量出血導致死亡、顱內出血,或大量出血需要抗凝溶栓治療,或需要輸血、外科手術治療。一旦發生內臟出血,特別是顱內出血可以導致病人的死亡,應給以高度重視。
4.3.2.1 穿刺點出血本組4例穿刺點出血主要是由于頭部過度活動造成。發生穿刺點出血時,應立即予壓迫止血,更換穿刺點敷料,導管及鞘重新妥善固定。再次交代患者頭頸部避免過度活動,軟質飲食,并嚴密觀察。
4.3.2.2 顱內出血LEDVT治療通常是溶栓和抗凝同時進行,特別是年齡較大。病程較長。尿激酶及肝素用量較大的患者,容易發生出血。在用藥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有無顱內出血傾向,定時檢查凝血功能,重視患者主訴,如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時,應警惕顱內出血的發生。本組病例,有2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精神萎靡等癥狀,其中一例出血量少,經及時搶救治療康復出院。另一例出血量較多壓迫腦干,經搶救無效死亡。
4.3.2.3 肌肉間出血本組病例有1例發生小腿肌肉間出血。該患者男性,71歲,于介人術后第8天突然出現左小腿脹痛明顯,壓之加劇,皮膚溫度稍高于右側,張力增高,彩超檢查發現小腿液性暗區,考慮血腫形成,然后在彩超引導下行血腫穿刺,抽出血性不凝液體250ml,并停用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鈉抗凝治療,局部予硫酸鎂濕敷,血腫逐漸吸收。
4.3.2.4 血尿本組病例中有4例發生肉眼血尿。護士應經常巡視病房,聽取患者主訴,觀察及詢問患者小便的顏色,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該4例患者通過及時調整溶栓及抗凝藥物,血尿消失。
4.3.3 濾器并發癥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后可能發生濾器移位、血栓閉塞或穿孔。護理人員應了解濾器的種類和型號,以便于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判斷。濾器移位多移向近心端,若出現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末梢循環障礙等休克表現及有腹痛、背部疼痛等癥狀,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搶救。對濾器沒有取出的患者,術后1、6、12個月分別攝臥位腹部平片,觀察濾器的形態及位置。本組病例中有1例發生濾器傾斜,1例發生濾器上、下血栓形成,及時給予調整濾器位置及溶栓治療。
4.4 出院指導
為了進一步鞏固療效和防止血栓的再形成,應做好出院指導。
4.4.1 根據醫囑繼續服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再形成并告知患者用藥的注意事項及與食物的相互影響。華法林為強抗凝劑,服用一周后檢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保持在16~25秒為宜。凝血酶原時間小于14秒,提示劑量不足。應加大劑量,每天增加1/4~1/2片,增加藥量一周后,再次復查凝血功能。
4.4.2 觀察抗凝藥物的副作用服藥期間若出現牙齦出血、鼻出血、小便顏色發紅,女病人月經量過多,應停止服藥或減量,并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