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的康復鍛煉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盆底肌的康復鍛煉,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盆底肌的康復鍛煉

篇1

[關鍵詞]盆底肌鍛煉;產后;尿潴留;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1-112-03

盆底功能障礙疾病防治是女性健康的一項重要內容。產后尿潴留是常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之一,由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胎頭對膀胱的壓迫,使膀胱黏膜水腫,使膀胱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影響了產后排尿。傳統的治療方法為:常規健康指導后進行誘導排尿(不成功者予以留置尿管。臨床實踐結果表明,在上述傳統治療方法基礎上,同步使用盆底康復儀治療,并指導進行膀胱和尿道括約肌的功能鍛煉,有助于產婦身心康復。本研究針對我院住院分娩的產后尿潴留患者,開展了盆底肌鍛煉康復護理療效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2013年在我院采用傳統方法康復護理的陰道分娩后發生產后尿潴留的5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2015年在傳統康復方法護理的基礎上配以盆底康復儀聯合功能鍛煉進行治療的26例產后尿潴留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年齡21~38歲,平均(27.9±6.5)歲,孕周39~42周,平均(39.79±3.08)周,平均產程(15.79±1.57)h;觀察組患者年齡23~37歲,平均(27.5±6.8)歲,孕周39~42周,平均(38.89±3.02)周,平均產程(15.48±1.75)h。患者入選標準:初產婦;產前檢查符合順產相應指標;在我院產科生產;住院期間產后6~8h不能自解小便者;產后2日自覺(或醫護人員巡房,體檢時發現)小便未解盡者;超聲檢查膀胱殘留尿量超過100mL者;同意并積極配合本項研究者。排除標準:同時合并有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產程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康復護理。耐心同產婦進行交流,使產婦產生對尿潴留的初步認識,安慰產婦,幫助產婦消除恐懼;產婦子宮收縮時,指導產婦進行自我放松鍛煉;按照有序步驟進行有意識排尿訓練,增強排尿反射,直至產婦順利排尿;平均2h鼓勵產婦排尿1次;講解模范案例,增強產婦信心,盡量減少依賴導尿;產婦出現排尿障礙初期,采用常規方法進行及時治療,例如腹部熱敷、聽流水聲、注射藥物、留置導尿等。產后6~8h未能自解小便后遵醫囑給予留置尿管48h,拔管后行自尿試驗,測排尿量、膀胱殘余尿量及排尿時間長短。

觀察組采用傳統方法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每日二次。采用從加拿大引進的MYOTRAC INFINITI生物刺激反饋儀(盆底康復治療儀)治療的同時,指導產婦進行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功能鍛煉,每日三次,每次10~15min,收縮時間5~10s(以產婦不感覺疲勞為宜)。指導產婦取舒適,溫和地做深呼吸,收縮和陰道,留置尿管48小時后進行自尿試驗,測量排尿量和殘余尿量,殘余尿量≤50mL為臨床治愈,殘余尿量在50~100mL之間可進行臨床觀察,鼓勵再次自解小便,觀察排尿情況,第二次自解小便殘余量≤50mL者也可判定為臨床治愈,否則將再次留置尿管,繼續治療。

兩組患者在臨床診斷為產后尿潴留后,予以留置尿管48h后拔管,按照本院方法檢測產婦的自排尿量、膀胱的尿殘余量,并于患者排尿后10min內由患者使用視覺分級法VRS自主評價產后尿道口疼痛程度。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護理效果評價 分為以下兩個等級,有效和無效。有效一產婦留置尿管48h拔管后排尿情況恢復正常,且尿量也在正常范圍內;無效一產婦留置尿管48h拔管后未見排尿或排尿量不正常(膀胱殘余量≥50mL,或≥100mL第二次測試仍不成功)。

1.3.2疼痛程度評價 視覺分級法-VRS,于患者排尿后10min內由患者自主評價,分為以下三個等級,0級:無疼痛;Ⅰ級:輕度疼痛;Ⅱ~Ⅲ級:疼痛明顯。

1.4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Wilcoxon兩樣本比較法)進行,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7.36%,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1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產后尿道口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患者產后尿道口疼痛程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產后尿潴留對產婦有諸多不良的影響,短期出現尿痛、尿不盡,腹脹不適,產后體虛等,長期影響有持續性尿道括約肌功能不穩定,壓力性尿失禁等,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有報道顯示,在傳統的治療方法上,加以盆底功能康復治療訓練,通過控制電極的震動頻率、波形,用不斷變化的脈沖電流,刺激膀胱肌,產生規律的節律運動,收縮膀胱逼尿肌的同時,可以松馳尿道括約肌,協同幫助尿道通暢,康復儀中逐漸輸出的電磁波形,輻射到腰骶部深層組織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膀胱肌疼痛,從而使膀胱恢復自主排尿功能。此治療方法對產婦無創、無痛,在臨床治療時能降低產婦負面、低落情緒,促進子宮復舊,加快排出宮腔殘余積血,從而減少產后陰道出血。本研究針對我院分娩的產后尿潴留患者使用盆底肌鍛煉的護理效果進行了研究。

篇2

關鍵詞 產后 盆底康復綜合治療 盆底功能障礙

女性的盆底主要是由肌肉和筋膜組成,妊娠和分娩可使盆底肌肉的過度拉伸及會陰損傷,導致盆底肌力下降,出現盆腔臟器脫垂(POP)、尿失禁(SUI)等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盆底康復綜合治療是采用法國PHENIX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通過不同強度的電刺激和生物反饋,配合Kegel鍛煉和盆底肌肉康復器進行盆底肌肉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和改善盆底肌肉強度,提高女性生活質量。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7月來我院產后門診正常分娩42天復查的產婦,選擇自愿配合調查和治療的180名產婦,建立盆底康復病歷,記錄年齡、產次、胎兒體重等。根據患者意愿,入選90名為治療組,90名為對照組,分別進行盆底肌力測試,盆腔臟器脫垂(POP-Q)分度,填寫國際尿失禁標準問卷。兩組在年齡、產次、胎兒體重及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給予盆底康復綜合治療,對照組給予一般的健康教育。兩組5個月后回訪,再次進行盆底肌肉測試,檢測盆腔臟器脫垂恢復情況,調查尿失禁發病率。

方法:盆底肌力測定:按國際通用的會陰肌力測試法(GRRUG),將盆底肌力分為0~5級,采用法國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PHENIX,法國VIVALNS公司)測定盆底肌力。當患者陰道肌肉收縮持續0s肌力為0級,持續1s肌力為Ⅰ級,持續2s肌力Ⅱ級,持續3s肌力為Ⅲ級,持續4s肌力為Ⅳ級,持續5s或>5s肌力為Ⅴ級。Ⅲ級以上為正常。

對照組:指導患者樹立健康觀念,掌握衛生保健知識,采納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積極參加產后運動并適當進行室外鍛煉,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避免便秘。5個月后回訪,檢測自然恢復情況。

治療組:①向患者交代生物反饋盆底肌肉訓練治療的目的、療效和優點,治療期間積極康復鍛煉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有關疾病的發病原因及功能鍛煉知識,消除顧慮,樹立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治療過程包括電刺激療法和生物反饋療法。將盆底肌肉治療頭輕輕放入陰道,針對患者的癥狀采用不同治療方案,適當調節電刺激,調整電流強度15~70mA,頻率5~85Hz,脈寬20~740μs,以產婦自覺盆底肌肉有收縮感而無疼痛為準,依據肌電壓設定電刺激及生物反饋訓練模塊,依次對患者實施Ⅰ類肌纖維和Ⅱ類肌纖維的電刺激以及生物反饋訓練、A3反射以及場景生物反饋。生物反饋能有效的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縮,并對這種收縮活動進行改進或糾正。指導正確的盆底肌活動,并形成條件反射,協助婦女避免腹肌、臀肌等不該用力的肌肉收縮,以達到主動、正確收縮骨盆底肌肉的目的。當肌力提高后著重A3反射的生物反饋作用和尿急情況下的生物反饋下訓練。每周2次,每次20~30分鐘,10~15次1個療程,治療結束后再次進行盆底肌肉評估。②盆底肌肉訓練:從第1次電刺激療法后開始在家中配合盆底肌肉訓練,即Kegel鍛煉。可選坐位及臥位時進行,排空膀胱后開始收縮陰道、和會陰3~6秒后放松,間隔3~6秒重復上述動作,收縮肌肉時吸氣,放松時呼氣,連續15分鐘,2次/日。以后逐漸增加肌肉收縮次數、增加收縮強度。③療程結束后,配合使用盆底肌肉康復器進行家庭鍛煉,以鞏固治療效果。康復器根據重量不同分為5個重量級,訓練時先將最輕的1號康復器開始放入陰道內,保持10~15分鐘,1~2次/日,如在咳嗽、大笑、跑步情況下仍不會脫出,1周后更換2號康復器,直至最重的康復器不會脫出。每次15分鐘,1~2次/日,持續3個月后來院再次進行盆底肌肉評估,隨訪治療效果。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X2檢驗。

結 果

兩組治療前盆底肌力≥Ⅲ級的例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X2=0.5296(P>0.05),治療后治療組盆底肌力≥Ⅲ級的由8例增加到63例,有統計學差異X2=70.3579(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盆腔臟器脫垂(包括陰道壁膨出和子宮脫垂)、尿失禁例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X2=0.3332(P>0.05),治療后治療組盆腔臟器脫垂由治療前56例減少到12例有統計學差異X2=17.8762(P

討 論

女性盆底肌由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多是由于患者的盆底支持結構發生損傷或缺損,或者由各種原因導致功能障礙,從而導致疾病,該疾病存在許多類型,其中較為主要的是盆腔器官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這兩種類型均與妊娠分娩有著密切的關系,多是由于患者分娩時引起盆底功能受損而導致[1]。這些患者在分娩時,由于對盆底組織造成較嚴重的影響,從而對其結構及功能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使得盆底組織在患者分娩的時候受到過度牽拉[2],可造成盆底支持結構損傷,導致盆底肌力下降而發生尿失禁。PFD的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結構損傷。有研究顯示,一些產科因素,如分娩次數的增加、第二產程的延長、胎兒體質量偏大、產鉗助產等均可導致盆底肌部分肌纖維及神經損傷[3]。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與分娩受損不能及時恢復,隨著年齡增長,生理功能的下降,相應并發癥會越來越重。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PFD已成為影響女性生活質量的5種最常見慢性疾病之一[4]。盆底康復綜合治療是采用不同頻率的電刺激,提高肌肉纖維數量,提高肌肉本體感受器敏感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縮、改善肌肉盆腔組織內環境(血液循環)加速受損肌肉及神經細胞恢復改善尿道及括約肌功能、修復并改善神經肌肉反射、放松肌肉的緊張性、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使患者恢復陰道緊縮、提高盆底肌力、預防及治療盆腔器管脫垂、提高性生活質量。Wilson等通過研究發現,產婦進行產后盆底肌鍛煉即Kegel鍛煉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強度[5]。由美國Kegel博士于1948年發明的運動,是一種主動盆底康復的方法。患者通過自主的、反復的有節律的收縮陰道、尿道口、周圍的肌肉,增加盆底肌的緊張度和收縮力,增強支持尿道、膀胱、子宮和直腸的盆底肌張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復松弛的盆底肌。女性妊娠期及產后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對防治尿失禁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認同,盆底肌鍛煉1個月后,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排尿癥狀,減輕患者排尿時緊迫感程度、頻數和溢尿量。配合盆底肌肉康復器訓練進一步鞏固療效,達到提高盆底肌力、預防和治療女性尿失禁和生殖器官脫垂的目的。盆底康復綜合治療具有修復并改善神經肌肉反射、改善組織營養、改善并提高盆底肌張力功能的作用。我院兩年以來,通過對產后女性患者實施上述綜合治療和護理措施,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解決了患者的難言之隱,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產后及時進行盆底康復綜合治療可恢復陰道緊縮、提高盆底肌力,減少或延緩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亦可對產后尿失禁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因此我們認為盆底康復治療是保障產后女性健康的首選。

參考文獻

1 郎景和.重視盆底康復治療,提高女性生活質量[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8):563.

2 王雅賢.劉穎琳,陳少清,等.產后盆底肌肉訓練對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4):293-295.

3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41-346.

4 裴曉光,黃醒華,等.《中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防治項目培訓教材》.中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防治項目組,2009,12.

篇3

關鍵詞:盆底功能障礙;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政策的不斷完善,人們已不僅對胎兒,嬰兒生長發育重視,對產婦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成為社會,醫院,家庭關注的問題,近年來,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已引起廣泛關注。產婦在妊娠期,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加上子宮 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處于持續受壓中而逐漸松弛。加上孕激素水平的變化導致盆底支持結構減弱,產婦進入分娩期后胎兒先露部對盆底的擠壓,使盆底韌帶和肌肉過度擴張,引起盆底神經結締組織連接分離等導致盆腔臟器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及障礙等盆底功能障礙[1],為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已成為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于2013年2月-2013年6月我院婦產科對180例足月妊娠產后6周的產婦進入研究。

1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妊娠產后6周的產婦,年齡22-35歲,產婦均為第一胎,無中孕引產史,隨機分成兩組。盆底康復治療組90例,對照組90例。于產后42天對肌力進行評價,排除急性生殖系統炎癥,泌尿系統感染,兩組患者在年齡,孕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50mA,頻率15-85Hz,波寬200-500us,電極大小:陰道電極直徑2cm,長11-13cm。治療組患者均無陰道電極使用禁忌癥,以患者產生刺激感覺不引起疼痛為準,治療時依據反饋信號主動調整收縮部位和力度根據患者盆底肌力情況不同增加時間和強度治療時間為15-20min,每周1次,連續15周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盆底收縮肌力情況。兩組分別于產后6周,6個月,12個月評估盆底功能康復治療的康復效果。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肌力的變化 兩組在治療前肌力無差異(P>0.05),康復治療后治療組盆底肌力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組別例數

0級

Ⅰ級

Ⅱ級

Ⅲ級

Ⅳ級

V級

治療組90

治療前

15(16.67%)

11(12.22%)

45(50%)

19(21.11%)

治療后

16(17.78%)

64(71.11%)

10(11.11%)

對照組90

治療前

15(16.67%)

11(12.22%)

46(51.11%)

18(20%)

治療后

3(3.33%)

20(22.22%)

32(35.56%)

35(8.89%)

0 2.2 兩組發生尿失禁的情況 兩組發生尿失禁在產后42天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產后6,12個月尿失禁的發生率治療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發生尿失禁的情況比較【例(%)】

組 別

例 數

產后6周

產后6個月

產后12個月

治療組

90

11(12.2%)

3(3.3%)

對照組

90

11(12.2%)

8(8.9%)

4(4.4%)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婦女產后常見病,多發病,女性骨盆作為重要組織,不僅支持著眾多的盆腔臟器,還參與許多生理功能活動,婦女在妊娠和分娩會使盆底肌力和陰道壓力下降,肌肉疲勞度增加,出現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因此應早期引起重視,產后盡早行盆底康復治療對于預防和治療盆底障礙性疾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加強孕期健康教育能滿足孕婦對產后盆底肌康復保健知識的需求,提供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預防、治療盆底肌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本研究主要采用電刺激生物反饋-盆底肌鍛煉聯合治療,根據個體化治療原則進行盆底肌肉輔助生殖反饋和點刺激,本組資料研究結果顯示康復治療后治療組盆底肌力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在產后6,12月后尿失禁,子宮脫垂的發生率治療組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積極主動的盆底康復治療可提高產后女性盆底肌力和肌電壓,改善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預防遠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2]。

篇4

摘要目的:探討產后盆底肌綜合康復治療對盆底神經肌電生理的影響,評估盆底肌功能的康復情況。方法:將162例經陰道分娩的初產婦采用擲幣方法分為對照組80例和治療組82例。治療組于產后24 h進行盆底肌綜合訓練,產后42 d進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對照組僅在產后給予一般性康復指導。產后3個月分別測量兩組產婦的盆底肌Ⅰ類、Ⅱ類肌纖維電壓,盆底肌收縮力及盆底器官脫垂情況,從而評估盆底肌功能的康復情況。結果:產后3個月治療組產婦Ⅰ類、Ⅱ類肌纖維肌電壓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盆底肌收縮力、盆底器官脫垂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后早期進行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綜合訓練對產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復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 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訓練;產婦;肌電位

近年較多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獨立危險因素[1],而盆底康復技術可預防和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為此,我們在產后早期應用物理方法,刺激盆底肌使其主動和被動收縮,促進盆底肌功能的恢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8月陰道分娩的初產婦162例,依從性好。排除標準:妊娠合并嚴重病史、盆腔手術史、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者。用擲幣方法分為對照組80例和治療組82例。對照組年齡(29.1±0.41)歲;體重(71.32±5.48)kg;孕周(38.64±1.50)周;新生兒體重(3.41±0.24)kg。治療組年齡(27.80±1.07)歲;體重(69.89±6.37)歲;孕周(38.35±1.52)周;新生兒體重(3.35±0.26)kg。兩組產婦在年齡、體重、孕周、新生兒體重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療組產婦于產后24 h進行盆底肌綜合訓練,早晚各1次。盆底肌綜合訓練方法:(1)凱格爾運動[2],又稱為盆底肌肉鍛煉,即指導患者有意識地對以恥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群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盆底肌收縮時要集中注意力,呼吸保持深而緩,吸氣時先收縮,再收縮尿道,產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覺,應持續收縮約3~5 s,呼氣時放松,每次訓練15~20 min。(2)骨盆康復運動。①呼吸運動。產婦取平臥位,雙腿伸直,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并放松,吸氣時下腹部、會肌肉盡力收縮并屏氣堅持5 s;呼氣時盡量松弛下腹部, 每次做20個動作。②骨盆運動。取平臥位,雙膝屈曲、并攏,由雙膝帶動大、小腿左、右擺動反復5次。然后,雙腿伸直,彎曲右膝蓋,右手握住右膝蓋,左手握住右腳踝,將右膝蓋彎曲至胸部,慢慢放松右手的壓力,右手握住右膝蓋做輕輕的左右搖擺動作。按此方法,左、右替進行,每側做5下。以上動作每天做2~3次,堅持訓練到產后3個月;同時產后42 d進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應用不同程序指導產婦根據圖形做收縮、放松或持續收縮陰道,結合產婦個體情況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每周2次,每次15~30 min,10~15次為1個療程。對照組進行一般康復指導。

1.3評定方法兩組產婦分別于產后3個月檢測Ⅰ類、Ⅱ類肌纖維的肌電位、盆底肌力、盆底器官脫垂情況,均由同一位醫師進行檢查。(1)機測肌力。采用PHENIS生物反饋治療儀,通過放置陰道探頭,在儀器中獲得盆底Ⅰ類、Ⅱ類肌纖維的肌電圖,肌電位的數值用平均肌電壓(UV)表示。(2)手測肌力。進行盆底肌力手測分級[3](采用Oxford評分法),分為0~5級,將示指和中指放在陰道后穹窿,被檢者根據指令做收縮陰道、放松陰道、咳嗽來評估盆底肌力、陰道前后壁脫垂情況。標準見表1。(3)盆底器官脫垂情況。應用POP-Q分度評價盆腔器官脫垂程度[4]。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進行t或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進行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盆底肌電情況比較(表2)

2.2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盆底器官脫垂程度比較(表3)

3討論

肛提肌是盆底最重要的支持結構[5],陰道分娩時對盆底肌肉的損傷,包括肌源性損傷和神經源性損傷。肌源性損傷主要表現在對肛提肌產生巨大的牽拉和剪切力,以恥骨尾骨肌受損最大[6],易導致盆腔臟器下移。神經源性損傷主要是神經傳導延遲,減弱了肛提肌收縮強度,降低了持續收縮時間,可致肌張力下降,盆底組織松弛[7]。而Petros[8]認為PFD的發生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盆底結締組織變弱,繼而引起韌帶和筋膜的松弛,破壞了原先的力學平衡,在力學支持的薄弱部位發生結構和功能的缺陷。這是日后發生盆腔器官脫垂的解剖基礎。盆底肌肉纖維分為Ⅰ類肌纖維和Ⅱ類肌纖維。其中Ⅰ類肌纖維屬于盆腹腔支持系統,是慢收縮纖維,為強直收縮,Ⅱ類肌纖維屬于盆腹腔運動系統,是快收縮纖維,為階段性收縮。

采用盆底肌綜合訓練法,可有意識地對肛提肌肌群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活躍盆底血液循環,鍛煉、腹肌、髖部肌肉,增強子宮韌帶、膀胱宮頸韌帶、盆底筋膜的張力,促進子宮平滑肌的縮復作用,增加尿道、陰道及的阻力,預防產后并發癥的發生[9]。但因盆底肌訓練過程乏味,多數產婦不能很好地堅持鍛煉,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生物反饋是通過陰道內放置的治療頭來檢測盆底肌肉的電信號活動,并通過模擬的視覺信號反饋給產婦,幫助產婦正確地識別盆底肌肉收縮,通過不同場景模塊訓練產婦Ⅰ類和Ⅱ類肌纖維的協調收縮,并形成條件反射。隨著妊娠期子宮重量逐漸增加,妊娠晚期宮頸擴張胎頭下降壓迫盆底可導致盆底神經去神經化,盆底結構和組織的松弛可以導致盆底神經肌肉接頭撕脫,均可對盆底功能造成損傷,從而改變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導致產后PFD的發生[10]。電刺激是通過陰道內的電極產生不同強度電流刺激盆底肌肉,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 喚醒部分因受壓而功能暫停的神經細胞,加速神經軸突再生速度,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縮短肌肉失神經支配時間,促進神經興奮和傳導功能的恢復,促進肌纖維代償性增生和終末運動單位增加[11]。

近年來,隨著對盆底解剖學認識的深入,盆底修補與重建手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手術治療仍存在許多問題。陸葉等[12]報道,補片侵蝕發生率平均為25.17%,而且補片侵蝕以陰道頂端和前壁多見。相比手術治療的缺陷和諸多并發癥,一般輕、中度PFD的患者首選非手術治療方案。盆底康復治療則是一種更理想的途徑,也是當前預防和治療PFD最有前景的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盆底肌電位、盆底肌力、盆底器官脫垂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綜合訓練能有效改善盆底肌電生理情況,提高盆底肌力,防治產后PFD的發生。且兩者相互完善互為補充,有協同效應。同時,建議在產前及產后檢查時常規進行盆底肌力評估,及早發現盆底缺陷,指導孕產婦行盆底功能鍛煉,從而提高產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珂,賀晶.產后盆底功能重建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1, 38(1):24-28.

[2]張麗瀅.盆底肌肉鍛煉預防及治療孕期及產后尿失禁的系統評價[D].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10.

[3]Laycock J,Patient assessment,In Laycock J,et al.Ther-apeutic Managem ent of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pain[J].London:Sqringer Vartag,2002:45-49.

[4]劉穎琳.孕期行盆底肌肉鍛煉對盆底功能的保護作用[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3,34(5):777-781.

[5]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1.

[6]Lien K,Mooney B,Delancey JO.On the biomechanics of vaginal birth and common sequelae[J].Obstet Gynecol,2004,103:31-40.

[7]陳娟,郎景和,朱蘭,等.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陰道黏膜的神經表達[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4):254-257.

[8]Petros PP,羅來敏.女性骨盆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1-11.

[9]易念華,劉海意,喬福元,等.武漢市初產婦盆底肌力調查及產后早期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0,24(5):361-363.

[10]郎景和,朱蘭.關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手術的幾個問題[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5):321-322.

[11]王曉光,裴兆輝.女性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7):575-576.

[12]陸葉,楊欣,姚海蓉,等.利用移植物的盆底重建手術并發癥分析及處理[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0,11(1):5-8.

篇5

[關鍵詞] 壓力性尿失禁;女性;康復治療策略

[中圖分類號] R694+.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1(b)-015-03

壓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女性平時無尿失禁,當腹壓增加時(如大笑、咳嗽等)尿液不隨意地自尿道溢出[1]。導致SUI的主要原因是婦女妊娠、分娩、盆腔手術等損傷了盆底組織;老年婦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尿道及周圍組織萎縮,失去支托或支托功能降低而造成SUI。國際衛生控尿學會(ICS)將其定義為構成社會和衛生的問題,目前患病率報道不一,10%~80%的婦女有尿失禁癥狀,3%~10%在重度尿失禁婦女中持續存在[2]。由于SUI屬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因此,注重保護盆底結構、避免損傷、及時診治、進行盆底訓練與康復是防治SUI的綜合措施。目前有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其他類型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療等;而患者期望選擇非手術治療,因其既無風險,又能治愈或減輕癥狀,依從性好。本文主要介紹非手術康復的策略,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預、盆底肌肉鍛煉、陰道康復器(陰道啞鈴)、盆底電刺激、膀胱訓練、針刺、子宮托及藥物治療等方法。醫師根據診斷結果,制訂個體化康復方案,包括健康方法及設備參數、時機、療程、療效和注意事項。

1 生活方式干預

向患者分析發病原因,制訂體現規范化、個體化、人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如常采用臥位或臀部下放置枕頭進行鍛煉,這種方式下收縮,無需對抗重力。在康復治療過程中,避免增加腹壓的運動、體力勞動及積極治療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同時治療師初期應密切關注,耐心指導,多鼓勵,給患者設計恰當的訓練模式,避免出現急躁或沮喪心理,加強依從性疏導,這一階段最能體現訓練效果。盆底肌肉鍛煉(PFME)治療SUI還需要更多的關注,如婦科、產科、泌尿科、肛腸科、物理醫學康復科等的共同協作,同時公共教育與健康基本法普及也十分重要。生活方式強調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樂、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的攝入,都應納入盆底康復治療中來。

2 PFME

2.1 PFME治療SUI的理念

PFME又稱為凱格爾運動(Kegel excercises),是美國醫生Arnold Kegel于1948年提出的[3],指患者有意識地對以恥骨-尾骨肌肉群(pubococcygeus muscle,即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群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以增強盆底支持張力,進而增加尿道的阻力,達到腹壓增加時的控尿能力。PFME是以恥骨-尾骨肌肉群為主的盆底的肌肉鍛煉。肛提肌是盆底最重要的支持結構,按纖維起止和排列的不同可分為四部,由前內向后外依次為恥骨陰道肌、恥骨直腸肌、恥尾肌、髂尾肌。肛提肌功能正常時,盆腔器官保持在肛提肌板之上,肛提肌是橫紋肌,其收縮和緊張度可以抵抗腹壓增加,從而支撐盆腔臟器。若包含尿道括約肌、肛提肌及其神經的盆底支持結構的損傷或減弱,是SUI的主要原因。當收縮緩慢及收縮力下降,導致膀胱內壓大于尿道壓力,尿道關閉壓呈負值而出現尿失禁。通常腹肌與盆底肌是協同收縮的,腹肌收縮可激發盆底肌收縮。Sapsford等[4]報道盆底肌在以下3種狀態下會激活:空腹時、屏住呼吸時和腹肌收縮時,激活盆底肌恢復正常功能是治療SUI的重要環節。

美國婦產學院(ACOG)委員會認為,在沒有禁忌證情況下,應鼓勵孕婦參加規律性盆底肌肉鍛煉[3],因盆底肌肉鍛煉對孕婦身體和心理都有益,可以促進盆底血液循環,加強盆底肌肉張力,防止因妊娠或分娩、手術等過程中由于肛提肌及神經損傷而致的SUI。

2.2 SUI患者PFME的適應證及暫不適應證

適應證:①SUI患者對手術恐懼或拒絕手術,非手術依從性較強者。②SUI屬于輕、中度患者。③作為SUI患者,可為手術前后的輔助治療。④圍經期、高齡體弱婦女,不能耐受手術者。

暫不適應證:①陰道出血(如產后出血、月經期等);泌尿生殖系統的急性炎癥(如急性膀胱炎、急性盆腔炎等)。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植入心臟起博器、腦卒中等);精神病患者(如精神病、癲癇病等)。③患有婦科盆腔惡性腫瘤者。

2.3 患者PFME方法

患者仰臥于床上,雙下肢屈曲做緊縮和放松動作,類似于小便時中途故意中斷尿流的動作,每次收緊不少于3 s,然后放松,連續15~20 min,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進行3個療程。

3 陰道康復器(陰道啞鈴)治療

方法:女性取蹲臥姿勢,選20 g陰道啞鈴,外涂專用導電膏,把圓頭朝上插入陰道,直至一個指頭深度。要求患者站立行走不讓陰道啞鈴從陰道脫出,這就需要患者一定要收縮陰道肌肉,使陰道啞鈴停留在患者陰道內持續10~20 min,每天1次,當感覺使用20 g的啞鈴能控制在陰道內時,可以逐步增加啞鈴的重量,直至70 g啞鈴練習。陰道康復器訓練可以喚醒患者深層和淺層肌肉收縮的本能感覺,增強會陰與腹部的收縮能力,增加深層和淺層肌肉Ⅰ類肌纖維和Ⅱ類肌纖維收縮力的綜合力量,在醫院醫生的指導下,可以在家練習,SUI患者通過在不同反射性收縮盆底肌肉,達到治療陰道松弛和尿失禁的目的。由于陰道啞鈴不是一次性用品,故取出后一定消毒保存。

4 盆底肌肉電刺激治療

能提高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喚醒部分受損或受壓神經細胞暫停的功能。電刺激肛提肌收縮,通過神經回路,進一步增強括約肌收縮,加強控尿,電刺激神經和肌肉,興奮交感神經通路,抑制膀胱收縮能力,降低逼尿肌代謝水平,增加膀胱容量,加強儲尿能力[5]。方法是電磁波通過體內(刺激骶神經根)、體外(置于陰道或直腸內作用于會組織)刺激治療,每次20 min,每周2次,6周為一療程,適用于SUI和骨盆肌薄弱者,原發性括約肌不全者為絕對禁忌范圍。

5 盆底生物反饋治療

通過肌電圖、壓力曲線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動的信息轉化成聽覺和視覺信號反饋給患者,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訓練,并形成條件反射[6-7]。它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縮,并對這種收縮活動進行改進和糾正。生物反饋方法包括肌肉生物反饋、膀胱生物反饋、A3反射、場景反射。目前,較多地應用陰道直腸壓力球囊、陰道直腸肌電圖探測儀和針性肌電圖探針等,檢測盆底肌肉的收縮力。

6 膀胱訓練治療方案

膀胱訓練又稱行為治療,是指導患者記錄每日的飲水和排尿情況,填寫膀胱功能訓練表,有意識地延長排尿間隔,最后達到每2.5~3.0小時排尿 1次,使患者學會通過抑制尿急而延遲排尿。患者如需延緩排尿,按預定排尿時間排尿時,一般借助于收縮括約肌的方法。患者重新獲得對膀胱的控制,往往需要8~12周的收縮括約肌鍛煉 。此方法要求患者無精神障礙,對有SUI和逼尿肌不穩定的混合性尿失禁有一定的療效。據文獻報道,膀胱訓練及PFME應作為女性尿失禁的一線治療,并且提出尿失禁的檢查應作為女性健康體檢的一部分。美國Buxgio等對影響膀胱訓練效果的因素進行了分析,258例尿失禁患者接受了治療,結果發現,病情的嚴重程度和膀胱訓練前的治療對訓練效果有一定影響;而患者的年齡、種族、尿失禁的類型、產科病史、盆腔檢查、體重指數、尿動力學檢查結果及有無精神壓抑等,對膀胱訓練的結果無明顯影響。

7 子宮托

目前國外約有20余種子宮托在使用,SUI患者放置子宮托后的尿動力學改變與SUI手術后的改變相似。有學者指出,年輕的、有多次生育史的婦女,在運動或體力勞動時經常發生SUI,此時可以使用子宮托[8-9]。子宮托的放置合適與否取決于體格檢查和盆底肌凱格爾法收縮的評估及選擇子宮托的類型,放置后定期復查,如無不良反應9~12個月更換子宮托[10]。以橡膠為原料的子宮托,國內外體內置入為禁用物。當前國內無子宮托生產,未見臨床應用報道,而國外相關子宮托治療SUI經驗值得國內同行借鑒。

8 針刺和中醫藥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此病系腎氣虧虛、開合失職、固攝無權所致,治以補腎益氣,升舉固脫,可用針刺聯合中藥治療。取穴:百會、關元、足三里、氣海、命門、提托、三陰交、太沖、大敦等。因關元乃足三陰與任脈之會、針之升陽固脫。提托乃經外奇穴,有升舉之功。足三里、三陰交則補脾益腎,扶正固本,有益氣固脫之力。大敦、太沖乃肝經井穴與原穴,由于肝經繞陰器,針刺可疏肝理氣、加之針此兩穴極痛,取其痛則收引;中藥可用右歸飲加味:柴胡15 g、黃芪30 g、升麻15 g、熟地10 g、山茱萸10 g、山藥15 g、枸杞10 g、菟絲子10 g、益智仁12 g、炮附子10 g、桂枝10 g、烏藥10 g、覆盆子15 g,金櫻子15 g,補骨脂15 g,水煎溫服,每日1劑,分3次,10 d為1個療程。右歸飲乃補腎之要方,佐以黃芪、柴胡、升麻升舉之力、共湊補腎固脫之功;針刺與中藥并用有理有據,療效顯著。

9 藥物治療

9.1 α腎上腺素能激動劑

尿道主要受腎上腺素交感神經系統支配,α腎上腺素能激動劑可以刺激尿道和膀胱頸部的平滑肌收縮,增強尿道出口阻力,改善控制排尿(控尿)能力。腎上腺素能激動劑的原型是苯丙醇胺,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有19%~60%的患者主觀癥狀緩解[11],并且主觀癥狀緩解率穩定,副作用少,代表性藥物為鹽酸米多君,但高血壓、哮喘患者不宜使用。那彥群等[12]報道,鹽酸米多君可使平均尿失禁量有所減少,客觀有效率及主觀有效率分別為66.7%和80.3%,治療女性SUI效果明顯。

9.2 雌激素替代治療

關于絕經后SUI患者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目前看法不一,從臨床經驗看,這種替代治療在一定時期內會有一定的療效。雌激素可使尿道黏膜、黏膜下血管叢及結締組織增厚,增強尿道的閉合壓力,并增加尿道長度,從而加強尿道的封閉機制,如無禁忌證,絕經后婦女單用雌激素治療可以將 SUI癥狀緩解10%~30%,還可以減輕尿急、尿頻等其他泌尿系統癥狀。因此,對于不適宜手術的患者或輕度SUI患者,在PFME的同時應用雌激素治療,可能療效更好。Makinen等[13]也認為雌激素可作為絕經后尿失禁患者手術、物理及藥物的補充治療,能夠提高絕經后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雌激素的選擇中,由于利維愛是組織選擇性雌激素活性調節劑,對泌尿生殖系統呈雌激素樣作用,且不刺激乳腺和子宮內膜增生,有較好的優勢。應用雌激素聯合周期性甲羥孕酮治療中、重度SUI患者,76%的患者主觀癥狀有所改善,因此認為雌激素是治療絕經后中、重度SUI患者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

總之,SUI患者的PFME應遵循個體化康復策略,根據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肌電圖的改變制訂因人而宜的治療方案,故其設備參數、時機、療程因人而異,加以正確的思想疏導,筆者經過臨床觀察及研究后認為,孕婦盆底肌肉鍛煉是減少和預防妊娠、分娩及盆腔手術前后并發癥,是低風險、低痛苦、低成本,盡早消除癥狀,更是預防、治療SUI的最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郎景和.重視盆底康復治療 提高女性生存質量[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8):563-564.

[2]Nygaad I, Turvey C, Burms T, et al.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depression in middel-aged United States women [J]. Obstet GynecoI,2003,101:149-156.

[3]Melennan MT, Melick CF, Alten B, et al. Patients knowledge of potential pelvie floor changes assocaten with pregnancy and delivery [J]. Int Urogynecol J Pelve Floor Dysfunct,2006,17(1):22-26.

[4]Sapsford RR, Hodges PW. Contracting of the pelvic floor muscles during abdominal maneuvers [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1,82:1081-1088.

[5]McClurg D, Ashe RG, Lowe-Strong AS.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a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Neurourol Urodyn,2008,27(3):231-237.

[6]朱鏞連.神經康復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151-153.

[7]張曉紅,王建六,崔垣,等.生物反饋盆底肌肉訓練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4,5(1):12-14.

[8]Nygaard IE, Zinsmeister AR. Treatment of exercise incontinence with a vaginal pessary study [J]. Int Urogynecol J,1993,4(3):133-137.

[9]Nygaard IE, DE Lancey JOL, Arnsdorf L, et al. Exercise and in-continence [J]. Obstel Gynecol,1990,75:848-851.

[10]Thakar R, Stanton S. Management of genital prolapse [J]. BMJ,2002, 324(7348):1258-1262.

[11]Huggins ME, Bhatia NN, Ostcrgard DR. Urinary incontinence newer pham acotbe rapeutic trends [J]. Curt Opin Obsete Gynecol,2003,15(5):491.

[12]那彥群,吳士良,楊勇,等.受體激動劑鹽酸米多君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3,24(5):351-353.

篇6

【關鍵詞】 盆底肌; 盆底功能障礙;肌力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結構缺陷、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疾患,是嚴重影響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見病,目前國內外尚對該病缺乏統一的定義,國外在該領域醫學研究近30年的時間,我國研究該病起步較晚,沿海發達城市近幾年引進開展該項技術,據相關報道顯示FPFD疾病發病率約47%,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可上升到70%,致使FPFD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5月在我院婦科門診、計劃生育門診和產科門診常規婦科檢查患者200例,年齡22~55歲,產后42天~1年的患者為重點篩查對象,余為常規婦檢時一并篩查,去除肥胖、體力虛弱及先天發育因素,用以觀察由于年齡逐年增加盆底肌的變化。

1.2 方法

詢問患者病史,發病癥狀、時間,生活方式和衛生方式。并和患者進行良好溝通,說明在常規檢查基礎上再行盆底肌檢查。先行常規婦科檢查,先觀察腹部有無妊娠紋,瘢痕,再觀察外陰,有無紅腫、硬結、觸痛、壓痛、會陰體彈性是否良好,陰道口是否閉合,手診除注意宮頸、子宮和附件情況外還要注意盆腔臟器脫垂情況和漏尿,觀察分泌物是否異常。盆底肌檢查:在婦科內診基礎上采用中、食指鉤掛在陰道后壁和上提肌接觸,囑患者進行陰道收縮,在腹肌和臀肌不參與的情況下,讓患者盡最大力量收縮,看能否達到10s,中途不要停頓,否則重新測定,或者收縮3s,停頓3s,重復3次,或用廣州山杉公司生產的儀表型盆底肌力測試儀進行測試,以確定盆底肌肌力和疲勞度,符合條件盆底肌力正常。

1.3 觀察指標

目前國內尚未在女性盆底肌檢查上有一個統一的指標,在歐洲由于對盆底肌障礙研究已近30年,而且制定了盆底肌肌力手法測定標準,能否適用于我國尚待進一步探討,參考值為盆底肌力達3級以上為正常。見表1。表1 會陰肌肉的測試

1.4 處理

盆底功能障礙的手法初篩患者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征和檢查,很容易診斷。其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治療前應該通過肌電圖和誘發電位等手段對盆底功能進行全面評估,然后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治療方法。盆底功能障礙的保守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建議、強調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樂、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的攝入等,都納入到盆底康復及治療中來。包括盆底肌肉訓練、生物反饋、盆底生物電刺激治療等方法。 對重度盆底肌功能障礙患者根據情況建議手術治療。

2 結果

在婦科常規檢查輔以盆底肌篩查200例患者中,盆底肌力手法測定接近3級的有70例,未達到3級的130例;其中有泌尿癥狀的39例,便秘12例,子宮脫垂11例,陰道壁膨出20例,陰道松弛48例。患者盆底肌力小于3級的檢出率為65%。這些患者均有盆底肌功能障礙的各種臨床癥狀。

3 討論[1~3]

女性盆底肌障礙業已成為嚴重影響婦女健康及生活質量的醫療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 產后盆底肌肉損傷,是婦女在懷孕時,隨著胎兒增大和子宮重量增加,長期壓迫骨盆底部,造成肌纖維變形,肌張力減退。在通過陰道分娩的過程中,胎頭的壓迫使盆底肌肉和筋膜擴張、伸展,產后如不及時恢復,就會造成盆底肌肉筋膜的彈性降低,造成產后各種盆腔問題。特別是生育后的婦女,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對盆底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盆底功能障礙的病因:(1)與分娩有關。分娩時,肛提肌過度伸張甚至撕裂,尤其是在急產、自產和器械助產時。此時,肌纖維被拉長,甚至斷裂受損,如產后恢復不佳,未得到及時修復,就會為日后的盆底功能障礙埋下隱患。(2)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消失。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漸減退,雌激素水平也隨之下降或缺乏,導致盆底支持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出現盆底松弛、萎縮,再加上年齡增大引起的肌張力下降,使盆底組織較為薄弱,容易出現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等臨床癥狀的發生。(3)腹壓增加。如咳嗽、大笑、嘔吐、排便和負重時,腹壓可增高。以及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和有慢性咳嗽或習慣性便秘的人,腹壓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容易出現盆底功能障礙。(4)營養缺乏。由于體力衰弱、肌肉松弛和萎縮,就容易出現盆底功能障礙。(5)盆底結構先天發育不良。

女性的盆底主要是由三層肌肉和筋膜組成,它像吊床一樣托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維持多項生理功能。正常人在妊娠、肥胖、咳嗽、便秘、泌尿生殖感染、孕期和分娩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的障礙。輕者表現為陰道松弛、性生活不滿意、小腹墜脹、尿頻、便秘等輕度不適,重者出現尿失禁、子宮脫垂、膀胱脫垂、直腸脫垂等疾病。盆底肌障礙的康復較早的Kegel描述,是一種主動盆底康復的方法。患者通過自主的、反復的盆底肌肉群收縮和舒張,增強支持尿道、膀胱、子宮和直腸的盆底肌張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復松弛的盆底肌,達到預防和治療女性尿失禁和生殖器官脫垂的目的。目前我國已將“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臨床診治研究”納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之一。采用先進治療盆底肌康復理念,率先運用電刺激法、生物反饋法和盆底肌肉鍛煉法綜合康復治療產后盆底肌肉損傷,可以改善盆底血液循環,增強盆底肌收縮力,獲得良好臨床效果。鼓勵患者要加強體育鍛煉,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疾病,如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肥胖等,應積極治療這些慢性疾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按醫生要求堅持經常鍛煉盆底肌群。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做生物反饋治療,提高治療效果。要清淡飲食,多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壓增高。如果發現陰道有堵塞感,大小便或用力時有塊狀物突出外陰,或尿頻、尿失禁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研究建立一套經濟、實用、有效、合理的盆底康復機制,對于預防產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擺在廣大婦產科臨床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 宋巖峰.女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381.

篇7

【關鍵詞】電刺激;Kegel盆底肌鍛煉;盆底肌檢測

靜息狀態下,盆底支持前盆的膀胱和尿道、中盆的子宮和陰道以及后盆的直腸和。盆底整體支持功能取決于肌肉的解剖位置、靜息狀態的張力和盆底筋膜的完整性。肌肉的張力隨激素水平而變化,妊娠期由于性激素的變化,使盆底韌帶松弛,盆底支持力量減弱;同時,伴隨著子宮的增大,盆底組織承受的壓力增大,極易使肌纖維受壓變形,破壞盆底功能,產時會陰側切也會影響和破壞盆底肌肉張力,產后若不能及時進行干預,極易導致產后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慢性盆腔疼痛及障礙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的發生。我院通過指導產婦進行Kegel盆底肌鍛煉和實施電刺激對產后盆底肌力低于Ⅳ級者進行干預,幫助產婦產后盆底功能的恢復,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與分組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門診做產后訪視經陰道分娩初產婦,選取順產后42天惡露已凈,會陰切口愈合良好者,采用PHENIX(法國VIVALNS公司生產)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盆底肌力測定,分為0、I、Ⅱ、Ⅲ、Ⅳ、Ⅴ共6級。檢測時將肌電位探頭放進患者陰道內,另一端連接于PHENIX肌肉刺激治療儀上,檢測患者肌力變化。當患者陰道肌肉收縮持續0秒肌力為0級,持續1秒肌力為I級,持續2秒肌力為Ⅱ級,持續3秒肌力為Ⅲ級,持續4秒肌力為Ⅳ級,持續>15秒肌力為V級。選取盆底肌檢測結果提示肌力小于Ⅳ級者共120例,年齡23至33歲,平均年齡28歲,將120人隨機分為2組:研究組60例,對照組60例。

1.2方法研究組60例給予排除陰道炎,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給予盆底電刺激,一次20分鐘,隔日一次,持續15次;同時給予指導進行Kegel盆底肌鍛煉:排空膀胱后盡力收緊、提起、會陰及尿道,持續3至5秒,然后放松肌肉5秒,15至30分鐘為一次治療,3次每天,持續3個月[1]。對照組自行提肛運動鍛煉3個月。三個月后分別采用PHENIX(法國VIVALNS公司生產)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盆底肌力測定。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肌力的變化,分析各組肌力提升的例數。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P

2結果

順產后婦女經Kegel盆底肌鍛煉合電刺激治療后盆底肌肌力變化明顯,盆底I類肌、Ⅱ類肌肌力均恢復顯著,恢復至Ⅲ級以上的例數顯著增加,與對照組治療后肌力相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女性對自身的生活質量也更加的關注,影響女性生活質量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也日益成為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在經濟發達國家的資料表明,尿失禁已成為威脅婦女健康的5種常見慢性病之一。PFD雖然不至于威脅人們的生命,卻影響著病人的生活與人際交往,使其產生自卑與情緒沮喪、食欲、低下等身心障礙,嚴重影響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特別妨礙女性的工作和社會活動[2]。1948年美國醫生ArnolldKegel就提出了盆底肌肉鍛煉,通過患者有意識地對盆底肌肉群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喚醒被損傷的盆底神經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彈性,使盆底肌肉功能恢復正常。電刺激治療是通過放置在陰道內的電極給予不同參數的電刺激,使盆底肌肉被動收縮,喚醒肌肉本體感受器,達到鍛煉盆底肌力的目的。盆底肌電刺激康復治療對產后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順產后通過Kegel盆底肌鍛煉合電刺激治療可以顯著提高女性盆底肌力,對產后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慢性盆腔疼痛及障礙療效顯著,可減少PFD的發生,并有利于促進產婦產后康復,提高女性產后生活質量,減少產婦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產婦的自信心。Kegel盆底肌鍛煉合盆底電刺激作為經濟、無創而又有效的治療PFD的方法,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妍,黃麗,白淑秋,等.Kegel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4(12):144-145.

篇8

【關鍵詞】 產后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生物反饋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060

女性的盆底由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 承擔和保持盆腔臟器處于正常位置的功能。PFD是由于女性盆底支持組織因退化、創傷等因素導致其支持薄弱的一類疾病。它表現為盆腔臟器脫垂、壓力下尿失禁、糞失禁、產后障礙等。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主要誘因為妊娠、分娩、慢性咳嗽等原因, 其中分娩已被列為導致PFD的獨立且第一位危險因素[1], 妊娠與分娩是導致盆底功能異常和盆腔臟器脫垂的一個重要原因。生物反饋治療是非手術方式治療盆底障礙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為了得到盆底功能康復鍛煉對PFD治療效果的評估, 選擇遼寧省大連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進行數據統計, 并將初步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6~12月遼寧省大連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條件:有PFD癥狀, 并且由專業盆底醫師診斷為PFD的患者、足月單胎初產婦、分娩方式全部為陰道分娩、無陰道側切史、陰道裂傷情況為沒有或Ⅰ度、胎兒體重為2600~3700 g。排除標準:排除慢性便秘等可以造成慢性腹壓增高疾病、產前盆腔臟器脫垂疾病、本次分娩前有壓力性尿失禁或糞失禁。

1. 2 方法 60例患者由生物反饋治療進行產后盆底康復鍛煉。在生物反饋治療前由盆底醫師診斷, 確定診斷為PFD, 并且行盆底肌力測定, 記錄治療前和治療后盆底肌力變化。所有患者接受PHENIX U4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為期5周(10次)的干預治療。

1. 3 盆底肌力測定評判標準[2] 盆底肌肉Ⅰ類肌纖維:收縮持續 0 s肌力為 0級, 持續 1 s肌力為Ⅰ級, 依次類推, 持續≥5 s肌力為Ⅴ級;正常肌力為Ⅴ級。盆底肌肉Ⅱ類肌纖維:收縮持續0次肌力為0級, 持續1次肌力為Ⅰ級, 依次類推, 持續≥5次肌力為Ⅴ級;正常肌力為Ⅴ級。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

2 結果

2. 1 臨床資料及治療效果 60例PFD患者中有10例存在尿失禁, 全部為壓力性尿失禁, Ⅰ級尿失禁8例, Ⅱ級尿失禁2例;沒有糞失禁病例;5例產后42 d診斷為盆腔臟器脫垂, POP-Q分級全部為Ⅰ級。治療后Ⅰ級尿失禁6例, 尿失禁癥狀消失4例;盆腔臟器脫垂改善2例。

2. 2 生物反饋治療前后盆底肌力變化比較 治療后, 患者盆底Ⅰ類和Ⅱ類肌纖維肌力較治療前改善明顯,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女性的盆底就像吊床一樣支撐著盆腔臟器的正常位置, 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緊張性、減少外界細菌侵入的功能及增加性等。妊娠時隨著子宮的增大、重力作用的牽拉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損傷;妊娠時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以導致改變盆腔結締組織膠原蛋白的代謝, 導致盆底支持作用減弱;分娩時胎頭的壓迫作用, 盆腔肌肉被極度的牽拉, 造成盆腔肌肉不同程度的斷裂;會陰側切、難產、器械助產等易加重盆腔結締組織、會陰深層肛提肌、尿道周圍組織和會陰淺肌層損傷[3], 以上原因最后導致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有多種治療方法, 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①盆底肌訓練, 是一種主動盆底康復方法, 也是治療PFD疾病的最為普遍的一種方式。盆底肌訓練是由美國婦科醫生ArnoldKegel所提出的, 因此被稱作Kegel鍛煉[4]。盆底肌訓練是引導患者對“恥尾骨肌群”進行自主性收縮, 從而有效的延長患者的排尿時間, 對女性盆腔臟器脫垂現象有很好的抑制作用;②盆底肌電刺激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通過對婦女神經和盆腔神經的反射性刺激從而強化盆底肌肉的伸縮性;③盆底生物反饋技術主要是通過生物工程技術以及生物信息原理, 利用高科技治療儀創建合理的治療方案, 對患者的臨床疾病情況進行觀察, 對其給予對應點刺激。不同的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場景反射訓練模式, 將有效地喚醒已經遭受損傷的盆底肌肉。有效將陰道緊縮程度提高, 促進盆底肌肉的肌力, 并增加肌肉的彈性, 以恢復盆底肌肉功能到正常狀態。最終使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得以有效提高, 同時針對相關患者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恢復表現出顯著的促進作用[5];④子宮托是一種支持陰道壁和子宮維持在陰道內不脫出的工具。手術治療:主要有曼氏手術、陰道前后壁修復術、盆底重建術和尿道懸吊術等改善和恢復盆底解剖結構等。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可以發生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等情況, 對女性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影響,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盆底生物反饋治療在盆底康復鍛煉中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 達到治療的目的,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從而減少日后盆底器官脫垂發生的幾率。很多情況下PFD是可以預防的, 減少可以引起PFD治病因素才是預防PFD的關鍵。孕期保健工作中注意孕婦和胎兒體重增長的情況, 減少巨大兒的出生;助產中合理保護會陰, 減少會陰裂傷;不對所有的孕婦實行會陰切開, 只對有指征或會陰組織彈性差的孕婦行會陰切開術;提高產科質量, 避免困難陰道助娩;預防和治療腹壓增加的疾病;避免重體力勞動, 從源頭上減少PFD的發生。

綜上所述, 生物反饋是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有效非手術療法之一, 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 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Zhu L, Lang J, Liu C, et al. Th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women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China. Menopause, 2009, 16(4):831-836.

[2] 劉娟, 曾潔, 王海蘭, 等. 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分析.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4, 49(10):754-757.

[3] 張曉紅, 王建六, 崔恒. 生物反饋盆底肌肉訓練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04, 5(1):34.

[4] 林忠, 趙軍玲.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進展. 廣西中醫學院學報, 2012, 15(2):90.

篇9

(39.58±1.59)cm H2O]改善更明顯,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訓練;婦女;產后盆底功能康復;影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94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influence by biofeedback electr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training on women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16 women in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ngle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group, with 5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ingle group received pelvic floor train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received biofeedback electr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training. Comparison was made on pelvic floor pressure grading, vaginal muscle force level, grade Ⅰ muscle fiber fatigue index, grade Ⅱ muscle fiber fatigue index, pelvic floor resting pressure and systolic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elvic floor pressure grading, vaginal muscle force level, grade Ⅰ muscle fiber fatigue index, and grade Ⅱ muscle fiber fatigue index than the single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better pelvic floor resting pressure and systolic pressur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in pelvic floor resting pressure and systolic pressure [(57.51±

2.59)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61.24±3.71) cm H2O] than the single group [(43.93±2.34) cm H2O, (39.58±1.59) cm H2O].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Biofeedback electric stimulation; Pelvic floor training; Women;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Influence

分娩可導致盆底支持結構損傷, 功能發生改變, 容易引起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等并發癥[1-5]。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與分娩受損傷不能及時恢復, 隨著年齡的增長, 身體生理功能的下降, 相應并發癥會越來越嚴重, 而最后只能用外科手術治療, 不但醫療費用增加, 而且治療效果也不理想, 所以需及早進行康復訓練與治療。常用的盆底康復技術有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肉訓練、膀胱訓練、功能康復器訓練等, 訓練的要點在于學會和識別并有意識對盆底肌肉進行控制, 掌握正確方法, 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個體化、針對性訓練, 并持之以恒、適時適量[6-10]。本研究對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訓練對婦女產后盆底功能康復的影響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2月~2016年10月來本院進行產后康復治療的婦女116例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綜合組與單一組, 每組58例。綜合組婦女年齡21~35歲, 平均年齡(28.34±2.35)歲。單一組婦女年齡21~34歲, 平均年齡(28.19±2.7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單一組行單純盆底訓練, 采用Kegel訓練。做縮緊陰道動作, 每次收緊≥3 s, 之后放松, 連續做10~15 min, 后每天進行2~3次, 6~8周為1個療程。

綜合組行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訓練。其中, 盆底訓練方法同單一組。生物反饋電刺激方法:給予頻率8~32 Hz脈寬為320~740 μs電刺激和生物反饋, 以促進Ⅰ類肌纖維收縮、腹部和會陰收縮。給予頻率30 Hz脈寬為500 μs電刺激和生物反饋, 以促進Ⅰ類肌纖維肌力的增強。給予頻率20~80 Hz脈寬為20~320 μs電刺激和生物反饋, 以促進Ⅱ類肌纖維收縮和肌纖維肌力的增強。操作過程先將A1通道連接在盆底肌肉治療頭, 涂上導電膏之后放入陰道內, 并將A2通道連接電極片貼在腹部, 骨頭電極片貼在骨頭上, 后選擇所需要的生物反饋方案, 打開開關進行治療。每次治療20~30 min, 2次/周, 共治療6周。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婦女治療后盆底壓力分級情況、陰道肌力水平、Ⅰ級肌纖維疲勞指數、Ⅱ級肌纖維疲勞指數, 以及治療前后婦女盆底靜息和收縮壓力水平的差異。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婦女治療后盆底壓力分級情況比較 治療后, 綜合組婦女盆底壓力分級情況優于單一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婦女治療前后盆底靜息和收縮壓力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盆底靜息和收縮壓力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盆底靜息和收縮壓力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且綜合組盆底靜息和收縮壓力水平[(57.51±

2.59)cm H2O、(61.24±3.71)cm H2O]^單一組[(43.93±2.34)cm H2O、(39.58±1.59)cm H2O]改善更明顯,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兩組婦女治療后陰道肌力水平、Ⅰ級肌纖維疲勞指數、Ⅱ級肌纖維疲勞指數比較 治療后, 綜合組陰道肌力水平、Ⅰ級肌纖維疲勞指數、Ⅱ級肌纖維疲勞指數優于單一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Kegel訓練是有意識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收縮訓練, 以促進盆底肌肉力量和控尿能力增強的訓練方式, 可有效加強盆底肌肉, 促進括約肌和尿道功能的改善, 無并發癥和副作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的原理在于對盆腔神經和神經進行反射性刺激, 或直接刺激神經肌肉促進肌肉強度的增肌, 有助于喚醒本體感受器, 被動鍛煉肌肉, 對膀胱逼尿肌收縮進行抑制, 發揮鎮痛作用, 改善血液循環[11, 12]。

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訓練的特點在于:具有無創性、無痛性, 無需服藥, 安全可靠;有先進性和科學性, 可確保康復治療效果;有趣味性, 訓練過程較為輕松愉快, 患者接受度高[13, 14]。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訓練的優勢在于:對促進產后婦女盆底肌肉功能恢復效果確切;有主語促進陰道緊縮度的提高和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可有效預防尿失禁的發生;對膀胱和子宮、直腸脫垂也有一定治療效果[15, 16]。

本研究中, 單一組行單純盆底訓練, 綜合組行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訓練。結果顯示, 治療后, 綜合組婦女盆底壓力分級情況、陰道肌力水平、Ⅰ級肌纖維疲勞指數、Ⅱ級肌纖維疲勞指數均明顯優于單一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盆底靜息和收縮壓力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且綜合組盆底靜息和收縮壓力水平[(57.51±2.59)cm H2O、(61.24±3.71)cm H2O]較單一組[(43.93±2.34)cm H2O、(39.58±1.59)cm H2O]改善更明顯,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張晉, 李輝, 白楓, 等. 產后盆底肌肉生物反饋訓練加電刺激治療臨床觀察.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5, 23(11):773.

[2] 李一冰. 盆底超聲分析妊娠與分娩對盆底解剖結構的影響. 鄭州大學, 2013.

[3] 李曉燕, 郭歡, 李兆艾, 等. 盆底康復技術對改善盆底功能的臨床研究.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4(6):793-795.

[4] 幸吉娟, 熊曉明, 劉秀芬. 椎管內阻滯分娩鎮痛對女性盆底功能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4):5727-5729.

[5] 王淑靜, 鄧曉嵐, 陳德新, 等. 不同分娩方式對女性盆底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5(20):82-87.

[6] 李明群, 董金菊, 王華, 等.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訓練在產后盆底康復的臨床意義.浙江臨床醫學, 2015, 17(12):2086-2088.

[7] 許曉英, 任紅紅.電刺激結合生物反饋及康復鍛煉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療效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30):4785-4786.

[8] 李曉霞, 夏泳, 鄭琳. 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療法對產后盆底肌功能康復效果觀察.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2(6):442-444.

[9] 柯茹, 汪楊, 夏俊霞. 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配合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功能康復的療效探討. 當代醫學, 2013(2):7-8.

[10] 朱錦容, 楊炎. 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在盆底康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2):237-238.

[11] 玉清, 裴慧慧, 陳蓓, 等.盆底康復訓練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3, 28(3):234-237, 257.

[12] 黃潤強, 趙亞娟, 崔明華, 等.綜合康復訓練聯合電刺激對產婦產后盆底肌功能的影響.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6, 11(2): 177-178.

[13] 姜海燕, 葉麗華, 居紅芳, 等.盆底肌功能訓練、生物反饋加電刺激及陰道圓錐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對比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30):4815-4816.

[14] 李環, 吳瑞芳, 光曉燕, 等.產后盆底康復時間選擇對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響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31):3699-3704.

[15] 楊素勉, 趙桂英, 趙秀娟, 等.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練對產后盆底器官康復的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0): 1419-1421.

篇10

【關鍵詞】 產后;康復治療;盆底功能障礙

Effect assessmen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pelvic floor muscle in postpartum woman ZHANG Li, LIANG Gui-ying, LU Yu-shan. Foshan Sanshui District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Foshan 528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in postpartum woman after speci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rimipar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asic postpartum education and norm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special intervention (including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llow-up was performed in 3 months after delivery, and the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differences of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s of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3 was higher,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exual lif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 postpartum intervention, including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an improve maternal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and prevent futur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Key words】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臨床上盆底功能障礙在經產婦女中較多見, 主要是因為產后盆底的支撐結構受損傷, 表現出子宮脫垂、不同程度尿失禁以及性功能的障礙[1, 2]。有很多報道提出, 婦女產后及時進行系統和專業的盆底康復可改善產后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礙。本文主要評估婦女在產后經過特殊護理干預措施后其盆底肌康復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篩選2013 年8 月~2014年4月來本院待產的初產婦, 年齡25~34 歲, 平均年齡(29.6±4.7)歲, 孕周36~41 周, 平均孕周(38.4±2.8)周, 均為單胎妊娠, 圍生期未患有急性或慢性感染疾病, 且無妊娠相關合并癥以及其他相關疾病。符合以上條件的初產婦共200 例, 按照入院的時間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100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和身體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預方法

1. 2. 1 對照組 每位產婦在待產時均給予圍生期健康教育, 包括定期排便, 減少增加腹壓的運動, 拒絕酒、碳酸飲料、辛辣等刺激性飲食及進行一般康復訓練。

1. 2. 2 觀察組 需額外在產后先評估其盆底肌功能, 包括陰道的收縮壓、盆底肌力大小等。根據產婦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產后護理計劃。本組產婦按照計劃, 需完成鍛煉盆底肌的工作, 方法如下:收縮舒張運動, 單次收縮舒張時間各為3 s, 每次持續20 min, 3次/d。在此基礎上, 按照盆底康復程度制定有效電刺激(盆底肌治療儀, PHENIX-4U)計劃。康復訓練的不同姿勢, 包括嬰兒樣仰臥、腿上升仰臥以及雙腳并緊, 均需一一完成訓練。

1. 3 觀察指標 在產后1、2、3個月隨訪并檢查。產后3個月時檢測各產婦盆底肌肉的張力(0~5 級, ≥說明為有效恢復);同時產婦需完成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有無盆腔器官脫垂(POP-Q 評分), 有無尿失禁, 性生活是否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產后第3個月, 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盆底肌肉的張力, 實驗組盆底肌力≥3 級的比率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差異(χ2=32.013, P<0.05), 見表1。

2. 2 比較產婦盆腔臟器脫垂以及尿失禁、性生活的滿意程度 實驗組產婦出現盆腔臟器脫垂以及尿失禁比率小于對照組, 性生活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骨盆的出口有多層肌肉和筋膜共同組成了女性骨盆[3], 盆底的支撐系統則由盆底各肌肉群、韌帶筋膜完成, 盆底的支撐系統能夠保持盆腔器官(包括子宮、子宮附件、直腸與膀胱等)位置固定。除此之外, 陰道緊縮度和排尿、排便功能也得益于正常的盆底的支撐系統。妊娠時, 隨著胎兒重量增加, 體積增大, 逐漸增大了其對盆底支撐結構的壓力;另外, 分娩時, 胎兒通過產道時, 對骨盆底支撐結構有直接的機械性壓迫[4], 同時盆底神經受到不同程度損傷, 故產后婦女盆底支撐結構功能往往下降。對產后婦女進行系統和規范的盆底康復訓練具有重要意義。電刺激作用是通過刺激神經肌肉, 提高其興奮性, 進而提高神經細胞之間的效能恢復至正常[5]。電刺激強度的確定主要是在產婦耐受的程度以內, 即電刺激時不引起疼痛為佳。

訓練產后婦女盆底肌康復的方法, 包括盆底肌的訓練、電 刺激、生物反饋等。因為這些訓練方法需要的護理器械, 因其費用等問題, 目前在我國的地方基層醫院尚未完全普及, 而本次研究評估婦女在產后經過特殊護理干預(即盆底肌的訓練、電刺激)措施后盆底肌康復的效果。

利用電刺激療法治療產婦產后盆底肌康復, 原理是:通過電刺激誘發盆底肌肉發生被動性收縮, 激活盆底肌內相關活性因子, 能夠提高肌細胞的收縮力, 另外能夠促進局部血液的循環, 減少或者預防盆底肌肉內不斷堆積有害的代謝產物, 因此改變了肌細胞代謝, 最終本體感受器受到激活, 從而促進了盆底肌神經和細胞功能恢復至正常[6]。另一方面, 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受到抑制可以增加膀胱儲存尿液的體積;通過刺激盆底尿道外括約肌發生收縮, 來提高產后婦女的控尿能力。因此可以緩解產后尿失禁至恢復正常。

本次研究在規范評估產后婦女盆底肌力前提下, 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計劃, 輔助電刺激療法, 得到滿意恢復效果。實驗組盆底肌力≥3 級的比率大于對照組, 實驗組產婦出現盆腔臟器脫垂以及尿失禁比率小于對照組, 性生活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孕婦產后特殊干預, 包括專業康復訓練和盆底肌的康復治療, 能夠提高產婦盆底肌力, 預防產婦日后出現盆底功能障礙, 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和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薛竹, 鄭穎.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治療近期療效研究.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32):7823-7825.

[2] 鄧曉云, 于雅, 吳秀娜, 等.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對盆底肌力恢復效果的影響.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20):2393-2395.

[3] 王蓮萍, 闞影, 王芳, 等.1270例產后婦女盆底肌功能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