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6 17:2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質疏松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治療方法

骨質疏松其定義為單位體積內骨組織(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的絕對減少,從而導致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的而一種北京301醫院骨科唐佩福疾病。其患病后的危害很大,可導致患者意識消沉、失眠、慢性背痛,甚至生活難以自理。本文探討了一些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方法,具體見下文。

1 藥物治療

目前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主要有:抗骨重吸收藥物、促骨形成藥物、骨礦化藥物。

1.1 抗骨重吸收藥物:抗骨重吸收藥物主要包括雌激素、降鈣素、二磷鹽等。雌激素主要抑制骨重吸收,它通過直接刺激骨組織中的雌激素受體或間接抑制某些細胞因子類產物而發揮治療作用,適用于老年婦女絕經后的骨質疏松。降鈣素適用于治療椎骨骨折引起的疼痛,它是通過提高體內啡肽的水平,使神經肽的釋放減少而發揮治療作用。二磷鹽不同以上兩種藥物,它既可以抑制破骨細胞的吸收,又可以使骨的更替減慢,主要適用于骨密度低的患者。

1.2 促骨形成藥物:氟化物是促骨形成藥物的代表,它通過刺激骨細胞的活化而發揮作用。近些年來,據不完全統計,使用氟化物治療后椎骨骨折發生率降低,提高了脊柱和股骨頸骨量。

1.3 骨礦化藥物:該類藥物主要是各種鈣劑及VitD等。鈣劑和VitD需要共同使用,VitD可以促進骨的形成和腸道內鈣的吸收,利于鈣的平衡。

2 局部治療

針對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目前采用的局部治療主要是保守治療,也稱姑息性手段。主要包括:臥床休息、支架支撐等。然而,長時間臥床易導致骨流失嚴重、肌肉萎縮,進而加劇疼痛。

3 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脊柱功能和緩解痛苦。并不是所有的骨質疏松患者都考慮手術的,只有當病人保守治療無效、病情不太嚴重時才考慮采用手術治療。治療骨質疏松的手術很復雜,還存在一定的危險。

4 中醫治療

中醫理論認為骨質疏松是涉及多臟腑的病變,主要以腎虛為主,肝失疏泄為關鍵,脾虛為輔,血瘀是促進因素。中醫根據辨證分型的特點,標本兼治,通過調理各臟腑,達到治療骨質疏松的目的。

5 經皮椎體成形術(PVP)

經皮椎體成形術又稱注入骨水泥椎體成形技術,它作為一種新的脊柱外科微創技術,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目前在歐美已廣泛使用,是向患者疏松的骨組織注入骨水泥。將其應用在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具有小的創傷面、高的疼痛緩解率和高的功能改善率等特點。2005年-2009年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對32例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患者進行了經皮椎體成形術,患者的椎體硬度和強度明顯增加,防止了椎體的塌陷,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并發癥少,有很高的臨床價值,但在適應癥方面要尤為注意。經皮椎體成形手術后患者住院時間短,一般為2-3天,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到門診復查,并且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多吃鈣、磷、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如奶類、豆類、魚蝦等海產品。再堅持每日飲一杯牛奶的同時,要戒煙、戒酒、忌濃茶、咖啡等,多曬太陽和多做室外活動,促進鈣的吸收。

6 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

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是1994由美國的Rriley等人設計的。它是一種通過球囊擴張來糾正后凸畸形的技術,于1998年得到FDA的批準并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它是將穿刺針注入體內后將其內芯抽出,注入導針,然后把帶芯的骨水泥推入管核,實椎體前緣皮質未破裂前,放入可擴張氣囊。當囊內壓力達到50psi時,將氣囊內芯導絲取出,再將氣囊的壓力增加到滿意程度。當球囊的擴張達到終板或預計的椎體復位時,抽出囊內液體,灌入骨水泥。通過此項技術可以恢復壓縮椎體高度,從而緩解疼痛,可稱之為安全、有效、簡單的方法。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7 結論

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可使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嚴重的可導致癱瘓,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本文探討了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的主要方法,總體治療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降低了病人的疾病痛苦,提高病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余偉楊;何登偉.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對比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 2010(22)):4110-4111.

[2]楊惠林;陸儉;陳亮;倪才方;唐天駟. 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22(4)):406-408.

[3] 徐建成;白靖平;錫林寶勒日;何祖勝;江仁兵;黃衛民. 注入骨水泥椎體成形與非手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1,15(13):2367-2370.

篇2

[關鍵詞] 內固定;老年人;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5(c)-161-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日益升高,成為老年患者常見的骨折類型。以往采取的保守治療方式,不僅臥床時間較長,還容易引起壓瘡、肺炎等并發癥,死亡率極高[1]。目前,除非患者有嚴重的手術禁忌證,一般情況下多采用內固定的手術治療方法。因此,為了探討三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差異,現將本院近年來收治的臨床資料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4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145例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男68例,女77例,年齡61~89歲,平均75.6歲;患者入院時,經X線片或骨密度檢查均可見有明顯的骨質疏松,依照Singh指數,Ⅳ度以下定為骨質疏松癥[2]。根據內固定方法不同,將患者隨機分為3組,動力髖螺釘DHS組48例,Gamma釘組50例,PFNA組47例,3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入院時生命體征平穩,無手術禁忌證。

1.2 方法

3組患者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平臥于牽引床上,牽引患肢至骨折復位滿意,對于復位不滿意的患者,可采用小切口協助操作。DHS組48例患者,于大粗隆外側作直切口,C型臂機引導下,向股骨頸、頭插入導針,擰入動力髖螺釘,安裝帶套筒鋼板,螺釘固定,常規放置負壓引流,逐層關閉切口。Gamma釘組50例患者,取大粗隆上方5 cm直切口,大轉子頂點稍偏外側作為進針點插入帶連接器的主針,再次透視見骨折復位滿意后,通過導向器向股骨頸內打入導針,擰入拉力螺釘,然后經導向器打入遠端鎖釘。PFNA組47例患者,取大粗隆上方5 cm直切口,選擇合適直徑PFN-A主釘插入髓腔,C型臂透視機監視下置入螺旋刀片的螺紋導針,測量所需螺旋刀片的長度,選擇相應的螺旋刀片敲入,鎖定刀片,據瞄準器操作擰入遠端固定螺釘,最后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記錄患者手術時間(從手術開始到手術結束,包括術中透視時間)、出血量、創口大小及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術后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法評分,療效標準:優>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均在SPSS 11.0統計軟件上進行,以P

2 結果

2.1 3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比較分析

表1結果表明:3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等臨床觀察指標,經統計學進行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3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分析

表2結果表明:3組患者的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導致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病因可分為骨性因素與非骨性因素,其中,骨性因素即患者受到低能量損傷引起的骨折占主要方面,以粉碎性不穩定骨折為主,易發生髖內翻及下肢短縮、畸形,且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死亡率較高,10%~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內死亡[4]。采取骨牽引的傳統非手術治療方法,由于移位骨折難以滿意復位,導致的并發癥和死亡率均很高。而目前采用的內固定方法不需要剝離軟組織,降低了手術創傷、失血、術后感染及發生切口并發癥的危險[5]。本組資料中,通過對三種內固定方式臨床療效的比較分析發現,對于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但是PFN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最短,出血量最少,切口長度最小。可見,PFNA內固定方式更為理想,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文良元,許多良,蔡恒江,等.骨質疏松與老年髖部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02,22(9):542-545.

[2]黃俊,紀方,曹磊,等.DHS、Gamma釘和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8,29(10):1261-1263.

[3]Strauss E,Frank J,Lee J,et a1.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screw for Ireatmenl of unstable intertroehanterie hip fractures:a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2):984-989.

[4]鄧玉海,王序全.動力髖螺釘治療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02,5(3):227-228.

[5]周青,沈云.股骨轉子間骨折兩種髓內固定方法的比較[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5,7(8):730-733.

篇3

運動療法的原則

適合老年人的生理變化 絕經后5~10年的婦女一般年齡在55~60歲左右,進入了老年前期。在運動時要以此為依據合理安排運動量。練習者為確保安全,要嚴格掌握自身健康狀況,運動前必須進行身體檢查。

運動療法的禁忌證 絕對禁忌證有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多源性早搏;不穩定型、增劇型心絞痛;近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室壁瘤、主動脈瘤、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等器質性心臟病;嚴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壓,超過210/110 mm Hg;全身性急性炎癥、傳染病。相對禁忌證有主動脈瓣狹窄或嚴重阻塞性心肌病、肺動脈高壓:心肝明顯擴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及高度竇房阻滯;頻發室性早搏呈二三聯律、預激綜合征;嚴重肝腎疾病、貧血及未控制的糖尿病、甲亢:嚴重的骨關節病。

合理安排運動量 老年人運動要適合自身的生理特點、健康狀況、運動習慣和掌握適宜的運動量,并進行有氧運動。用心率來掌握控制運動量是簡便穩妥的方法。一般老年人的運動適宜心率為最大心率的60%~80%為宜。最大心率=220-年齡。每周運動3~5天,每次有氧運動20~60分鐘,每周2次。但是對于這個運動方案能否預防骨質疏松癥目前還未見系統報告。

運動的頻度、持續時間及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強調循序漸進,一般以能夠耐受、不出現疲勞、運動前后的脈搏變化不超過30次為宜。

運動量的標準以運動中出現身體發熱出汗,輕度疲乏,肌肉有酸脹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復,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等為宜:若運動時出虛汗、胸悶氣喘,非常疲勞不想再練,食欲不振,睡眠失常等等表明運動量過大;若運動時脈搏變化不大,身體沒有發熱,表明運動量明顯不足。

運動前必須做準備活動,運動后要做整理運動:老年人進行一次健身鍛煉,應包括準備活動、有氧運動和整理運動。運動后的整理運動是消除疲勞的有效方法。運動后不可立即坐下轉入安靜狀態,要進行一些輕量的運動,使運動中持續亢進的機體生理功能慢慢恢復到基礎水準。其方法可采取較緩慢的走步或跑步,動作柔和的體操或自我抖動肌肉的放松練習等。

運動能力的評價

經運動療法具有很強的科學與技術性。為了減少因盲目訓練而導致的并發癥,擬定骨質疏松的運動處方時,首先要判定骨質疏松的程度,測定骨密度和是否有運動障礙及障礙程度。然后與患者共同研究,提出通過訓練可能達到的標準和合理的方案。由于骨質疏松大多是高齡者,所以評價不僅要測量骨密度,拍攝脊柱、胸部x線片,而且要對四肢關節,特別是髖關節、膝關節、心肺功能等進行全面檢查,條件允許的還可做動態心電圖和呼吸功能檢查,并且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設計運動負荷。在進行運動能力評價的同時,亦應注意以下問題:①由于慢性殘廢的病人很多,應事先了解病情,避免加重原來的病情。②應該了解老年人的用藥情況,注意用藥與鍛煉方案可能有相互影響,如利尿藥可引起低血鉀、心律失常、橫紋肌溶解及體液丟失,從而摔倒或暈厥等。③飲食情況。飲食充足可補充運動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并且可使骨骼的鈣質充分增加。④檢查感覺減退和肌肉骨骼異常的情況,并檢查心血管病以防止摔倒。

運動的手段及方法

體育鍛煉:運動療法有提高持久性的耗氧運動和對身體應激很大的無氧運動兩類,為維持、增加骨密度,應在體育項目中發揮這兩方面的優點。

目前認為,最適宜的體育鍛煉是大量肌群的規律運動,主要方法如下幾類。

第一類:耗氧運動 ①步行訓練:每日步行5 000~10 000步為宜(2~3km),主要用于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質疏松癥。②游泳:游泳是一項全身運動,運動時可通過全身的肌肉活動和水的壓力產生對骨骼的壓力,從而刺激骨的形成。它可以改善機體生物力學和全身情況,對于增加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的骨形成是有效的,是預防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減低骨折率的一項簡便、可行的方式。③跑步:這主要針對爆發力運動和耐力運動而言。一般來說,爆發力運動以短跑為主要方式,每日50~100 m,適合中青年人;耐力運動以慢跑為主要方式,每日2 000~5 000 m,主要適合老年人。

第二類:肌力訓練(提高效率)①握力訓練:每日堅持適度握力訓練,能防治橈骨遠端、肱骨近端骨質疏松癥,適用于中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②伸展或等長運動:本運動的最大作用是增加肌力和耐力,從而使相關部位的應力負荷增加,血液循環改善,骨密度增加。常用的方法有:上肢外展等長收縮,每日1~2次,用于防治肱骨及橈骨骨質疏松癥。下肢的等長收縮,每日1次,用于防治股骨近端的骨質疏松癥。軀干伸肌過伸等長運動訓練,可在站位或臥位下進行軀干伸肌群、臀大肌與腰部伸肌群的肌力增強運動,每周3次,每次10~30分鐘。對重度骨質疏松癥患者,為避免引起疼痛,可在坐位進行訓練。同時,要少做屈曲和等張運動,特別是對脊柱骨質疏松癥患者。

第三類:日常靜力性訓練由于重力(引力)和耐力的雙重原因,會加重坐、立、臥等姿勢不正確時的骨質疏松癥的癥狀,因此要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日常生活的靜力性訓練。其方法如下:坐或立位時應伸直腰背,收縮腹肌或臀肌,增加腹壓,吸氣時擴胸伸背,接著收頜和向前壓肩,或背靠椅坐直;臥位時應平仰。低枕,盡量使背部伸直,堅持臥硬板床。

運動的持續時間、頻度、強度等要因人而異,一般以能夠耐受、不出現疲勞為準。

篇4

【關鍵詞】臨床效果;骨質疏松;椎體;骨折

近年來關于伴椎體裂隙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病理學研究以及流行病學相對比較少,從而造成 該疾病容易出現漏診、錯誤診斷情況[1,2]。為了進一步研究該骨折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我院針對68例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患者進行研究,采用椎體成形方法進行治療,獲得治療效果良好,現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病例共有68例,其中女患者42例,男患者26例,年齡均為58~70歲,平均(65.5±2.3)歲。其中因摔傷而造成骨折者48例,因車禍導致骨折者11例,因其它原因造成骨折者9例。68例患者中包括4例三個椎體骨折,14例兩個椎體骨折,50例單個椎體骨折。將伴隨椎體內裂隙變化患者歸為觀察組病人(34例),并姜不伴隨椎體內裂變患者劃分為對照組(34例)。兩組患者均采用同一種治療方法,即椎體成形治療方法。

1.2治療方法

1.2.1醫療器械及藥物準備

準備椎體成形無菌包裝器械(一次性使用),其中包括有手鉆工具、擴張器組件工具、穿刺針以及擴張套手術工具等,并準備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1.2.2治療方法

采用椎體成形方法治療,病人呈俯臥姿勢,將軟枕放置在病人髖部和胸部下方,以便幫助腹部處于懸空狀態。在手術前使病人雙手扶住手術臺的前頭。在進行手術前,結合不同病人體征情況、檢查資料、透視圖像等影像資料來幫助調節球管所處角度,從而方便觀察患者病變椎體投影情況,并在體表幫助標記清楚治療穿刺點具置。對穿刺點及附近位置進行消毒處理之后,利用利多卡因濃度為1%的藥物通過穿刺點幫助麻醉需要進行穿刺的通道。配合使用DSA機幫助進行透視,通過病變椎體的雙側椎弓根投影或者單側椎弓跟投影位置所對的外上象限進行穿刺作為入口,慢慢推進,在推進過程中盡可能確保骨穿針沿椎弓根走向趨勢進行穿刺,直至患者體內壓縮椎體裂隙內部或者是前中部位的三分之一處。從而方便透視患者椎體結構的正側位置,幫助明確骨穿針尖端部位處于良好位置。在進行置入工作通道過程中,等到骨水泥達到拉絲狀態時,將骨水泥低壓注入到患者發生病變的椎體中。待骨水泥注滿達到椎體裂隙或者達到椎體后緣時,通過透視查看椎體結構正側位影像情況,達到滿意效果后立即停止推注操作。完成手術治療后病人需要在病床上平臥一個小時,在病床上休息達到12小時之后可以下床進行適當活動,另外腰圍保護需要維持一個月的時間。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情況。

1.2.3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腰背疼痛目測類得分對比情況;(2)治療后傷椎體高度恢復狀況;(3)對比觀察治療前后Oswesty 功能障礙指數值。

2.結果

經過治療之后,兩組患者腰背疼痛情況均有顯著緩解,觀察組目測類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Oswesty功能障礙指數值對比情況

對比內容 觀察組 對照組

腰背疼痛評分

治療前 8.32±0.74 7.27±0.85

治療后 2.25±0.32* 2.22±0.18*

功能障礙指數值

治療前 81.22±2.44 76.23±4.16

治療后 21.33±3.13* 21.76±4.26*

注:*與各組治療前數值相比,存在顯著差異,即P

3.討論

本文研究采用椎體成形方法治療伴椎體裂隙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疾病,獲得治療效果較好,其能幫助患者有效止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礙情況。經過治療之后,在恢復過程中,患者能比較早的進行適當活動鍛煉,從而能進一步幫助提高患者恢復情況。治療后經過回訪了解到,68例患中65例日常生活能力均有顯著改善。這表明,椎體成形治療方法能幫助有效提高患者治療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幾年也有相關研究表明[3,4],椎體成形治療方法對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疾病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并且能幫助提高患者日常活動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伴椎體裂隙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采用椎體成形方法進行治療能獲得比較的療效,其安全性較高,因此可以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推廣采用。

【參考文獻】

[1]侯增濤, 陳伯華.椎體成形治療伴椎體裂隙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3):2077-2081.

[2]高萬旭,宓士軍,高景春.單側入路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伴裂隙樣變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2,26(11):1130-1133.

篇5

[關鍵詞] 密固達;骨質疏松癥;療效;骨密度

[中圖分類號] R58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b)-0128-02

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趨于老齡化,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嚴重影響著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1]。如何治療老年患者骨質疏松癥,并積極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成為目前臨床熱點研究話題。密固達作為第三代雙磷酸鹽藥物,具有較強的骨組織結合力,被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2]。為探討密固達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該研究2011年1―5月期間該院診治的骨質疏松癥患者,給予密固達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診治的66例骨質疏松癥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平衡鹽溶液、活性維生素D、鈣劑)和觀察組(密固達、活性維生素D、鈣劑),每組各3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骨質疏松癥。33例對照組患者中,均為絕經后女性,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66.0±5.0)歲;33例觀察組患者中,均為絕經后女性,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65.0±5.5)歲。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每年靜滴1次100 mL平衡鹽溶液,同時口服活性維生素D、鈣劑,治療12個月。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 每年靜滴1次5 mg密固達,溶入100 mL平衡鹽溶液,同時口服活性維生素D、鈣劑,治療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應用骨密度測定儀,于治療6個月、12個月,對兩組患者腰椎前后位,進行骨密度測量和比較,并對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觀察和比較。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6個月、12個月骨密度變化情況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3 討論

密固達作為目前最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劑,R2側鏈具有獨特含雙氮咪唑雜環,使密固達與骨表面具有更強的結合力,優先運送至骨質破壞部位,維持一定的血藥濃度,藥物不降解,直接從腎臟排除,通過抑制甲羥戊酸通路,發揮對破骨細胞具有較強的抑制骨吸收作用,密固達使破骨前體細胞不能到達骨基質,無法形成成熟的破骨細胞,從而減少破骨細胞數量,從而抑制破骨過程,增加骨密度,有效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3]。該研究中,治療6個月觀察組骨密度有所增加,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12個月觀察組骨密度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密固達治療的常見并發癥為不同程度的發熱、肌肉痛、流感癥狀、頭痛、關節痛等癥狀,但是該研究中沒有出現腎功能障礙、嚴重心律失常、血管壞死等嚴重并發癥,所以,密固達治療骨質疏松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4]。

總而言之,密固達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顯著,明顯增加骨密度,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明顯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但是密固達的價格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臨床應用范圍,并且需要患者嚴格根據醫囑定時服藥,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確保較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趙方.密固達(zoledronic)治療女性絕經后及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療效分析[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0):915.

[2] 周丕琪.密固達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1,19(6):36.

[3] 桂程麗.密固達治療骨質疏松癥臨床分析[J]. 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11):760.

篇6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骨質疏松對老年患者轉子間骨折愈合的影響,為采取有效措施治愈骨質疏松提供啟示。方法:對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轉子間骨折95例進行隨訪,分析骨折愈合時間,內固定失敗率,髖部再骨折情況,病死率。結果:患者順利完成手術,并活動下肢。抗骨質疏松組骨折愈合時間2―3個月,內固定失敗率5.2%,病死率6.5%,隨訪評分平均為89.5。非抗組愈合時間3―7個月,內固定失敗率11.1%,病死率11.1%,隨訪評分平均為83.0,兩組都沒有出現髖部再骨折情況。結論:轉子間骨折愈合后,為了促進患者更好康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對患者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不僅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而且內固定失敗率和病死率都比較低,能夠讓患者取得滿意的效果,今后在臨實踐中需要重視該方法的運用。

【關鍵詞】骨質疏松 轉子間骨折愈合 術后處理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551-02

1.引言

骨質疏松的發生不僅給患者日常行動帶來不便,還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該疾病在老年人群體中容易發生,調查顯示,大部分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并且這類患者容易發生髖部骨折,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嚴重的會引起患者病死。因此,根據這種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患者轉子間骨折愈合是臨床實踐面臨的重要問題。下面將對該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希望能夠為臨床實踐提供指導。

2.一般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對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轉子間骨折95例進行隨訪,其中男性17例,女性78例,年齡在71―93歲之間,平均年齡85.8歲。

2.2手術方式。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結合醫學治療實際需要,對患者采用適當手術方式。其中,57例運用動力髖螺釘+空心釘內固定術,20例運用解剖鋼板內固定術,18例運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通過對這些患者采取相應的手術方式,并且所有患者都順利完成手術。

2.3術后處理。手術后患者傷口都得到有效愈合,并對患者復查,沒有出現內固定失效患者。術后第2天患者在床上做踝關節主動、被動屈伸練習,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有利于傷口愈合,避免下肢出現深靜脈血栓。術后3―5天雙下肢坐在床邊,進行屈髖、屈膝練習。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77例,非抗骨質疏松治療18例,所有患者術后12h后給予低分子肝素。

3.結果

手術后6―16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平均隨訪時間為9個月,內固定失敗6例,死亡7例。同時對比分析抗骨質疏松治療組和非抗骨質疏松治療組的基本情況,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分析該表格可以得知,抗骨質疏松治療組在髖部功能Harris評分、愈合時間、固定失敗例、死亡例等方面都比非抗骨質疏松治療組要低,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4討論

通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今后在臨床實踐中需要以此為指導,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對骨質疏松患者的有效治療,促進患者更好的康復。

4.1不能忽視術后治療工作。在老年性骨折中,髖部骨折占有很大的比重,髖部骨折又有一半是轉子間骨折。目前針對該癥狀的治療首選手術治療法,及時發現和盡早開展手術有利于患者治愈。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往往會帶來嚴重后果。骨折愈合需要較長的時間,整個治愈過程需要細致料理。除了對患者進行手術固定之外,不能忽視術后護理工作,藥物治療等,這樣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復速度。

4.2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效果更好。根據上述對比研究和分析,抗骨質疏松治療組在髖部功能Harris評分、愈合時間、固定失敗例、死亡例等方面都比非抗骨質疏松治療組要低,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是在臨床實踐需要重視的問題。抗骨質疏松治療時間明顯縮短,愈合平均時間為2.6個月,遠低于非抗組的4.1個月。因此,抗骨質疏松治療可縮短患者治療時間,促進患者盡快康復,盡快讓患者擺脫骨折帶來的不便,對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還能夠降低手術后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對患者正常生活具有積極意義。

4.3應該重視抗骨質疏松治療方法運用。總之,通過上述研究分析,盡管患者手術方式不同,骨折類型不同,但應該盡早運用抗骨質疏松治療方式,這對患者治愈具有重要作用。

篇7

【關鍵詞】 經皮椎體成形術;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療效

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被譽為是“微創革命”的杰出代表之一。經皮椎體成形術相比于傳統的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方法, 具有簡單安全、快速止痛、便于推廣且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1]。而且對于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患者來說, 經皮椎體成形術還可以將患者身體和精神的傷害降到最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老齡化的不斷加劇, 人們對醫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經皮椎體成形術已經成為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首選[2]。本研究對36例老年患者行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 并對療效結果進行總結, 探討該療法應用于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中的臨床療效及技術優勢, 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的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36例, 男21例, 女15例, 年齡62~76歲, 平均年齡69.5歲。36例患者中, 有輕微外傷史的患者15例, 有明顯外傷史的患者5例, 無明顯外傷史的患者16例。36例患者的骨折節段:T8 3例, T9 1例, T10 2例, T11 1例, T12 13例, L1 11例, L2 3例, L3 2例。36例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背部有明顯疼痛, 翻身轉側明顯困難。36例患者均為新鮮骨折, 沒有發現脊髓和神經根的損傷情況。經CT掃描后發現椎體后壁沒有損傷, 保持完好, 沒有發現椎管內占位的情況。

1. 2 治療方法 手術取患者俯臥位, 腹部懸空。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C型臂X線機透視精確定位。龍膽紫標記常規消毒鋪巾, 穿刺點皮膚做一約2 mm小切口。在透視監視下確定椎弓根所處的位置并確定穿刺點及穿刺方向。之后將穿刺針經椎弓根穿刺進入傷椎, 將針尖一直刺入至椎體前1/3處, 抽出穿刺針內芯。抽出穿刺針后, 開始注射入大約5~10 ml Onimpague造影劑, 注入后觀察造影劑在錐體內的分布情況, 確定是否出現缺損性外漏或者是否發生靜脈交通異常。觀察完畢后骨水泥加壓勻速注入椎體。注射骨水泥時, 要在側位透視觀察下進行, 當骨水泥影擴散接近椎體后壁或剛出現向椎體外滲漏時應立即停止注射。所有進行PVP術的患者均采用, 在骨折壓縮較明顯側, 即單側椎弓根穿刺。一般每個椎體注入骨水泥的量為2~8 ml。

1. 3 觀察指標

1. 3. 1 視覺模擬量表(VAS) 采用VAS對疼痛程度的進行測量, VAS是目前用于測量疼痛的首選工具, 在臨床和研究工作中已被廣泛應用。輕度疼痛平均值為(2.57±1.04)分;中度疼痛平均值為(5.18±1.41)分;重度疼痛平均值為(8.41±1.35)分。

1. 3. 2 LAS評價 采用LAS對日常活動功能障礙進行評價, 評分標準:行動無明顯困難為1分;行走困難為2分;需要使用輪椅或只能坐立為3分;不能進行日常基本活動且只能被迫臥床為4分。

1. 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36例患者中2例術后鎮痛效果不理想, 其原因為骨水泥滲漏造成, 且均滲透入椎體旁軟組織中。患者術前與術后VAS和L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患者術前與術后VAS和LAS分值的比較( x-±s, 分)

觀察指標 術前 術后24 h 術后6個月

VAS 6.95±1.02 1.86±1.69a 1.65±1.59b

LAS 26.00±1.09 18.00±1.52c 15.00±1.31d

注:與術前比較, at=5.21, bt=5.76, ct=4.43, dt=4.41, P

3 討論

3. 1 經皮椎體成形術目前已成為臨床上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首選的治療方法。經皮椎體成形術主要適用于①經正規保守治療4周后疼痛仍不能緩解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②椎體壓縮程度在胸椎

3. 2 經皮椎體成形術是目前治療骨質疏松癥椎體壓縮骨折常用且療效較顯著的方法。其主臨床效果主要體現:將骨水泥填充到疏松壓縮的椎體內, 凝固后可對傷椎起支撐和保護作用, 增加椎體的剛度;另一方面可有效緩解疼痛。在本研究中的36例患者, 在手術后第1天, 90%的患者疼痛得到明顯緩解, 部分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 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僅有2例術后鎮痛效果不理想, 其原因為骨水泥滲漏造成, 且均滲透入椎體旁軟組織中。全部36例患者進行了1年的隨訪工作, 均沒有發現神經受損以及并發癥的出現。

隨著“微創時代”的不斷推進, 經皮椎體成形術將會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骨質疏松癥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經皮椎體成形術與傳統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治療方法相比存在著許多優點, 諸如手術開口小、創口愈合快、術后并發癥少等。但是, 在進行經皮椎體成形術之前, 醫生應首先觀察患者的自身情況, 尊重患者的意愿, 讓治療過程最合理, 治療效果最有效[4]。同時, 穿刺方法應盡量選擇俯臥位, 經椎弓根穿刺的方法。這樣從單側穿刺填充的方法, 可以有效避免術后的疼痛, 將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圍。并且, 骨水泥注入量的控制對經皮椎體成形術后也是有一定的影響[5]。雖然還沒有報道證明骨水泥的注入量與術后疼痛的相關性, 但注入過量容易使其滲漏到椎旁軟組織、椎間隙甚至椎管內造成醫源性神經損傷, 因此, 操作者應熟悉椎弓根的解剖, 術中結合X線透視實時了解穿刺部位骨水泥彌散情況, 最大限度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金大地, 瞿東濱.脊柱椎間關節成形術.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4:95-97, 103.

[2] 倪才方, 陳瓏, 徐寶山.椎體內靜脈造影在經皮椎體成形術中的應用價值.中華骨科雜志, 2006, 26(1):4-5.

[3] 陳健民, 黃炳生, 黃炯峰, 等.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密蓋息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中國醫藥導報, 2010, 7(29):29-31.

[4] 薛鋒, 何志敏, 韓本松, 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廣東醫學, 2009, 30(26):51-52.

篇8

方法:收集自2008年3月—20012年6月的150例髖部骨折資料,比較治療方法。

結果:老年人髖部骨折以女性多見,術后恢復行走功能占90.0%。

結論:手術治療老年人髖部骨折,根據情況具體分析,同時注意骨質疏松的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髖部骨折老年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37-02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骨折日漸增多,其中以髖部骨折最為常見,而老年人口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等各個領域具有深刻的影響,所以關注老年人髖部骨折意義深遠。

本文中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老年代人髖部骨折150例,進行綜合性手術治療,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髖部骨折150例,病例從2008年3月到2012年6月,患者年齡60歲以上。骨折類型:股骨頸骨折91例;股骨粗隆間骨折59例。其中111例有并發癥,依次為高血壓、冠心病或心律失常、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及腦血管病等疾病。

1.2治療方法。保守治療:4例,內固定術:62例,人工股骨頭置換:34例,全髖置換:50例。部分病例同時給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

2結果

2.1老年人股骨頸骨折一般情況。結果顯示: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實施全髖置換手術的患者多于實施人工股骨頭置換和內固定手術的患者,結果顯示如表1。

3討論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骨盆的解剖、生物力學、分類和手術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骨盆骨折內固定有利于恢復骨盆環的解剖和穩定,控制出血和疼痛,允許患者早期活動,避免長期臥床引起的呼吸道和全身并發癥。非手術治療患者晚期慢性腰背痛高達46%~52%,步態異常者高達28%~41%。而早期固定后慢性腰背痛降至5%,步態異常降至10%[1]。

本研究顯示:老年人髖部骨折男女比例為0.65∶1.0;單從股骨頸骨折來看,以女性多見,男女比例0.4∶1.0;而股骨粗隆間骨折以男性較多,男女比例1.3∶1.0。從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比率分析,女性發生股骨頸骨折幾率遠高于股骨粗隆間骨折,兩者之比高達1.0∶0.65,而男性兩者之比0.4∶1.0,這與Baudoin等[2]的結論相吻合,表明老年人髖部骨折以女性多見,這與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密切相關。Cooper[3]認為引起髖部骨折的兩個最主要因素是骨強度下降和容易受傷。80歲以上髖部骨折以女性多見,這與女性平均壽命高于男性,此年齡段的性別比例變化有關。

老年人髖部骨折治療方法選擇:老年人多數伴有心血管系統或呼吸系統疾病,長期臥床,制動對于他們具有致命的威脅。在治療上應盡量減少臥床時間,爭取早期下床活動[4]。因此,對于無手術禁忌癥的病人,宜采用早期積極治療。對于需手術的病人,應根據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及骨折類型綜合考慮采取相應的手術方案。

骨質疏松癥的治療:老年人髖部骨折中,骨質疏松是除外傷以外的最根本原因[5]。資料顯示,骨密度每變化一個標準差,骨折危險性變化2-3倍,絕經后婦女骨折危險性每10年增加1倍[6]。因此在治療老年人髖部骨折的同時,應注意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這不但有利于促進骨折的愈合,而且對減輕骨質疏松癥所致的全身骨痛的癥狀具有明顯效果,此外對防止再骨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彭阿欽,潘進社.髖臼骨折的手術并發癥及預防.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3,18(1):63

[2]Baudoin C,Fardellone P. Effect of sex and age on the ratio of cervical to t rochanteric hip fracture :a meta.-analysis of 16 reports on 36451 cases.Acta Orthop S cand,1993,64:647-6530

[3]Cooper C.The epidemiology of fragility fracture: is there a role for Bone quality Calcif Tissue Int,1993,53(Suppl):23-30

[4]王福漢.談髖部骨折.中華骨科雜志,1994,14(3):131-133

篇9

【關鍵詞】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保守治療;骨質疏松;骨折,壓縮性;護理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將越來越多。椎體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根據我國部分省市統計,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發病率約為59.87%,每年骨質疏松癥并發骨折的發病率約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趨勢[2]。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臥床休息、藥物止痛,容易導致骨質疏松進一步加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微創技術,該方法不僅能很好地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而且能將壓縮的骨折椎體復位到一定的高度,從而可以矯正后凸畸形[3],有研究證實pkp手術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其優點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患者認識和接受[4,5]。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比較兩種治療方法之間的差異,本文將我科85例患者進行回顧性臨床療效及護理對比研究,以便更好地為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方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住院治療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表現為腰背部或季肋部疼痛癥狀,活動后加重,均無脊髓或神經壓迫癥狀。按治療方法分成2組,其中pkp組45例,男15例,女30例;年齡56~92歲,平均年齡73.5歲;其中12例有輕微外傷史,33例無外傷史;傳統保守治療組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2歲;9例有輕微外傷史,31例無外傷史。所有患者均行x線、ct及mri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

1.2 治療方式

1.2.1 pkp組:所有手術均由同一小組操作完成。患者取俯臥位, 墊高胸部及髂前上棘使腹部懸空,根據患者全身情況選擇全麻或局麻,在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下經單側或雙側椎弓根途徑采用美國kyphon公司生產的微創器械及特制球囊行經皮后凸椎體成形術。術中通過c型臂x線機觀測球囊擴張和骨折復位情況,當椎體復位滿意或球囊擴張壓力顯著增大時停止擴張球囊并取出,將調制成牙膏狀態的骨水泥注入椎體。所有患者均完全耐受手術,術中均未發生神經、脊髓損傷以及球囊破裂情況,術后均無特殊不適和神經癥狀,未出現脊髓受壓和肺栓塞等嚴重并發癥。術后平臥6、12 h后坐起,24 h后下地活動。

1.2.2 傳統方法:臥硬板床休息8~12周,對癥止痛藥物治療,紅外理療2次/d,20 min/次。

1.3 觀察指標 (1)觀察2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臥床時間、患者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后恢復正常生活時間;(2)分別于術前及術后隨訪時測量疼痛強度視覺類比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y功能障礙評分,觀察患者的疼痛緩解及功能恢復情況;(3)對患者出院后止痛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隨訪。

1.4 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住院時間、疼痛緩解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滿意度和治療費用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術前2組vas及oswesty功能障礙評分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對患者出院后止痛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隨訪,pkp組使用止痛藥物明顯低于傳統組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表1 2組各項評估指標比較表2 2組治療前及出院時vas評分及oswesty功能障礙評分比較表3 出院后止痛藥物應用的隨訪結果例

3 討論

3.1 疼痛護理 pkp組:疼痛緩解立竿見影,術后24~48 h可下床活動[7],45例中只有1例術后使用止痛泵,出院后僅3例需間斷口服止痛藥物。而傳統組40例中有28例使用止痛藥物,持續2~3周,急性期過后才慢慢緩解。

3.2 并發癥的護理 pkp組中并發癥出現較少,主要由骨水泥滲漏引起[8],護理相對簡單,1例發生了單體肺栓塞,后轉我院呼吸科后治愈出院,且該患者有吸煙病史30年,肺功能差;1例發生急性肺炎,經抗炎、對癥治療后緩解;1例出現過敏性哮喘,經抗炎、抗過敏治療后癥狀緩解,該患者有13年過敏性哮喘病史。而傳統組中,30例患者,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其中最嚴重者由于肺功能惡化而致死亡1例;5例泌尿系感染;3例壓瘡;2例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其中1例發生肺栓塞,搶救治療成功。

3.3 臥床的護理 pkp組臥床時間短,減少了家屬及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而傳統法方法必須臥床8~12周,給家屬和護理人員帶來極大的負擔,是對國家醫療資源的浪費。

3.4 生活質量 pkp組由于住院天數少,下地時間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價值,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的生活。而傳統方法住院時間長,長期臥床,患者情緒低落,無價值感,自覺是家庭的負擔,對患者的精神損害巨大。另外,保守治療不能阻止脊柱后凸畸形的發展[9],有1/3的患者需忍受疼痛和隨之而來的進行性功能下降、活動受限[10]。長期臥床還會導致骨量的繼續丟失,進而導致新的骨折發生。pkp不但能夠迅速緩解疼痛,而且能部分或全部恢復椎體高度[11],重建脊柱的正常力線,避免后凸畸形的發生,從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5 滿意度 pkp組滿意度100%,與醫護關系和諧,融洽。而傳統組治療效果不顯著,滿意度僅30%,由于長期臥床,患者和家屬與醫護關系緊張。

對于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的兩種不同的方法,pkp手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止痛效果確切,能顯著快速且持久地控制癥狀,并發癥發生率低,住院天數短,患者滿意度高,為老年骨質疏松造成椎體壓縮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但對圍手術期護理判定以及患者的配合、經濟狀況要求高。

【參考文獻】

   1 genant hk,cooper c,poor g,et al.interim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sk force for osteoporosis.osteoporos int,1999,10:259264.

2 劉冰,付蕊紅,楚倩,等.過伸下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鼠性壓縮骨折.河北醫藥,2008,30:11821183.

3 ledlie jt,renfro mb.kyphoplasty treatment of vertebral fractures:2year outcomes show sustained benefits.spine,2006,31:5764.

4 berlemann u,franz t,orler r,et al.kyph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eur spine j,2004,13:496501.

5 謝曉勇,李平生,李玉茂,等.骨質疏松性脊柱多發性骨折后凸成形術近期療效分析.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8,16:467468.

6 muijs sp,nieuwenhuijse mj,van erkel ar,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evaluation after 36 months.j bone joint surg br, 2009,91:379384.

7 lieberman ih,dudeney s,reinhardt mk,et al.initial outcome and efficacy of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pine,2002,27:548.

8 ledlie jt,renfro m.balloon kyphoplasty:one-year outcomes in vertebral body height restoration,chronic pain, and activity levels.j neurosurg,2003,98:3642.

9 reginster j,minne hw,sorensen oh,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risedronate on vertebral fractures in women with established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vertebral efficacy with risedronate therapy (vert) study group.osteoporos int,2000,11:8391.

篇10

[關鍵詞] Gamma釘;DHS;PFNA;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a)-0001-03

Efficacy of Gamma Nail, DHS and PFNA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YU Gui-she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Surgery, Heze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amma nail, DHS and PFNA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114 cases with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Gamma nail group, DHS group and PFNA group with 38 cases in 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eatment method. The surgery status, clinical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3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66.58±26.55) mL, (206.52±25.33) mL, and (428.52±26.32) mL, respectively in the PFNA group, Gamma nail group, and DHS group, the PFNA group had much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than the Gamma nail group and the DHS group (P

[Key words] Gamma nail; DHS; PFNA; Osteoporosi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數量的加劇,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生率也呈顯著上升的趨勢。目前,手術是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多項研究發現,術中不同固定方案對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也有所不同[1-2]。2011年5月―2014年5月,該研究分析對比了Gamma釘、DHS和PFNA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與安全性,旨在為完善臨床治療方案提供有效的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14例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骨密度檢查及X線片檢查確診,且均對該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同意書。根據治療方法將114例患者平均分為Gamma釘組38例、DHS組38例和PFNA組38例。Gamma釘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8.5±5.6)歲;Evan.s骨折分型:Ⅰ類30例,Ⅱ類8例。DHS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60~77歲,平均年齡(68.8±5.5)歲;Evan.s骨折分型:I類29例,II類9例。PFNA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8.6±5.5)歲;Evan.s骨折分型:Ⅰ類30例,Ⅱ類8例。3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分型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給予常規腰硬聯合麻醉,經X線成功復位后再行進一步手術治療。Gamma釘組應用Gamma釘治療,首先通過牽引床進行牽引,取得良好的閉合復位效果后,操作者選擇進針點,通常情況下為大轉子頂點稍外側,在進針點處插入有連接器的主針,針對進針困難者可行擴髓處理;采用X線觀察復位核實后,以導向器向股骨內打入導針,最后擰緊位力螺釘。

DHS組應用DHS治療,選擇髖關節外則作為切口切入點,充分暴露出股骨上端、大粗隆及股骨頸;通過壓力方式將螺釘導針打入,之后置入側方鋼板。

PFNA組應用PFNA治療,首先通過牽引床進行牽引,取得良好的閉合復位效果后,將置有連接器的主針插入進針點,安裝好主釘,將防旋刀片安裝并鎖定在股骨頸部,最后在骨折處安裝遠端鎖針,全面沖洗手術創口并逐層關閉。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對比3組患者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②隨訪1年,參照Harris髖關節評分[3]對比3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該評分包括:功能、疼痛、運動范圍及畸形四個項目,滿分為100分;優:90分,良:80~90分,可70~80分,差:70分以下。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③觀察對比3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方法

數據通過SPSS 15.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來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3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對比

Gamma釘組術中出血量為(206.52±25.33) mL、手術時間為(84.33±10.22) h;DHS組:術中出血量為(428.52±26.32) mL、手術時間為(102.35±10.25) h;PFNA組:術中出血量為(166.58±26.55) mL、手術時間為(66.28±10.50) h。

PFNA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均低于Gamma釘組與DHS組(術中出血量:t=3.514,P

2.2 3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3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注:與DHS組相比,χ2=0.140,P>0.05;與PFNA組相比,χ2=0.140,P>0.05;與PFNA組相比,χ2=0.181,P>0.05。

2.3 3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

Gamma釘組出現骨折不愈合2例,肢體短縮(短縮>2cm)2例,術后再骨折2例,內固定切割1例,內固定物斷裂失效1例,發生率為21.05%(8/38);DHS組出現髖內翻2例,肢體短縮(短縮>2 cm)1例,術后再骨折2例,內固定切割1例,延遲愈合2例,內固定物斷裂失效1例,發生率為23.68%(9/38);PFNA組出現術后再骨折1例,發生率為2.63%(1/38)。

PFNA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Gamma釘組(χ2=4.537,P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屬于骨科臨床常見病之一[4]。由于老年人機體結構與器官功能衰退,所以是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高發群體。有資料研究發現,雖然手術固定對股骨粗隆間骨折具有較佳的療效,但因老年患者常伴發骨質疏松,若固定不牢靠,極易造成手術失敗[5]。

DHS是一種髓外固定措施,它對機體及骨折部位具有較大的創傷性,其固定應力與力臂較大,易出現釘切割股骨頭、內側皮質壓縮、螺釘松動及鋼板斷裂等不良并發癥,且由于缺乏抗旋轉作用,易發生髖內翻[6]。Gamma釘屬于髓內固定措施,相較于DHS,其力臂較短,所以應力作用較小,并具有定位準確、手術快速,對骨折及機體損傷較小等優勢,便于患者早期活動。然而,Gamma釘固定對操作醫師的技術要求較高,其并發癥與骨折處潛在的剪切力與旋轉性有關,特別是骨質疏松者,極易誘發股骨干骨折[7-9]。PFNA是一種改善的髓內固定方法,它有效彌補了傳統Gamma釘固定的缺點,充分發揮彈性固定優勢,避免骨質疏松骨折的塌陷與旋轉;同時,PFNA具有精準的定位裝置,具有創傷小、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等特點[10]。該研究結果發現,PFNA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分別為(166.58±26.55) mL、(66.28±10.50) h 均低于Gamma釘組的(206.52±25.33) mL、(84.33±10.22) h與DHS組的(428.52±26.32) mL、(102.35±10.25) h(P0.05),這與許多報道結果相符[11-12]。結果可見,三種方法的臨床療效相當,但PFNA術中的出血量及手術時間更低。從并發癥來看,PFNA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63%,顯著低于Gamma釘組的21.05%與DHS組的23.68%(P

總之,Gamma釘、DHS和PFNA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相當,但PFNA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較短,且并發癥少,適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辛世樵. PFNA和DHS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40-41.

[2] Patelis N,Koutsoumpelis A,Papoutsis K,et al.Iatrogenic injury of profunda femoris artery branches after intertrochanteric hip screw fixation for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Case Rep Vasc Med,2014,2(12): 235.

[3] 郭永智,桑慶華,于晨,等. PFNA與DHS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Meta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6):537-540.

[4] 張敏,徐執楊. 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S1):26-27.

[5] Huang Y,zhang C,Luo Y.A comparative biomechanical study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InterTAN)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t Orthop,2013,37(12):2465-2473.

[6] 洪漢標,鐘鎮彬,鄭力文. PFNA與DHS治療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3(7):55-56.

[7] 金建強,王昌興. 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9):39-41.

[8] 饒翔. DHS與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照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3):64-65.

[9] 周廣偉. DHS與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7):1348.

[10] Pu JS, Liu L,Wang GL,et al.Results of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J].Int Orthop,2009,33(5):1441-1444.

[11] 李大鵬,黃永輝,沈鐵城,等. DHS與PFNA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3):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