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康復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1: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質疏松的康復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骨質疏松對老年患者轉子間骨折愈合的影響,為采取有效措施治愈骨質疏松提供啟示。方法:對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轉子間骨折95例進行隨訪,分析骨折愈合時間,內固定失敗率,髖部再骨折情況,病死率。結果:患者順利完成手術,并活動下肢。抗骨質疏松組骨折愈合時間2―3個月,內固定失敗率5.2%,病死率6.5%,隨訪評分平均為89.5。非抗組愈合時間3―7個月,內固定失敗率11.1%,病死率11.1%,隨訪評分平均為83.0,兩組都沒有出現髖部再骨折情況。結論:轉子間骨折愈合后,為了促進患者更好康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對患者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不僅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而且內固定失敗率和病死率都比較低,能夠讓患者取得滿意的效果,今后在臨實踐中需要重視該方法的運用。
【關鍵詞】骨質疏松 轉子間骨折愈合 術后處理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551-02
1.引言
骨質疏松的發生不僅給患者日常行動帶來不便,還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該疾病在老年人群體中容易發生,調查顯示,大部分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并且這類患者容易發生髖部骨折,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嚴重的會引起患者病死。因此,根據這種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患者轉子間骨折愈合是臨床實踐面臨的重要問題。下面將對該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希望能夠為臨床實踐提供指導。
2.一般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對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轉子間骨折95例進行隨訪,其中男性17例,女性78例,年齡在71―93歲之間,平均年齡85.8歲。
2.2手術方式。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結合醫學治療實際需要,對患者采用適當手術方式。其中,57例運用動力髖螺釘+空心釘內固定術,20例運用解剖鋼板內固定術,18例運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通過對這些患者采取相應的手術方式,并且所有患者都順利完成手術。
2.3術后處理。手術后患者傷口都得到有效愈合,并對患者復查,沒有出現內固定失效患者。術后第2天患者在床上做踝關節主動、被動屈伸練習,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有利于傷口愈合,避免下肢出現深靜脈血栓。術后3―5天雙下肢坐在床邊,進行屈髖、屈膝練習。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77例,非抗骨質疏松治療18例,所有患者術后12h后給予低分子肝素。
3.結果
手術后6―16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平均隨訪時間為9個月,內固定失敗6例,死亡7例。同時對比分析抗骨質疏松治療組和非抗骨質疏松治療組的基本情況,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分析該表格可以得知,抗骨質疏松治療組在髖部功能Harris評分、愈合時間、固定失敗例、死亡例等方面都比非抗骨質疏松治療組要低,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4討論
通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今后在臨床實踐中需要以此為指導,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對骨質疏松患者的有效治療,促進患者更好的康復。
4.1不能忽視術后治療工作。在老年性骨折中,髖部骨折占有很大的比重,髖部骨折又有一半是轉子間骨折。目前針對該癥狀的治療首選手術治療法,及時發現和盡早開展手術有利于患者治愈。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往往會帶來嚴重后果。骨折愈合需要較長的時間,整個治愈過程需要細致料理。除了對患者進行手術固定之外,不能忽視術后護理工作,藥物治療等,這樣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復速度。
4.2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效果更好。根據上述對比研究和分析,抗骨質疏松治療組在髖部功能Harris評分、愈合時間、固定失敗例、死亡例等方面都比非抗骨質疏松治療組要低,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是在臨床實踐需要重視的問題。抗骨質疏松治療時間明顯縮短,愈合平均時間為2.6個月,遠低于非抗組的4.1個月。因此,抗骨質疏松治療可縮短患者治療時間,促進患者盡快康復,盡快讓患者擺脫骨折帶來的不便,對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還能夠降低手術后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對患者正常生活具有積極意義。
4.3應該重視抗骨質疏松治療方法運用。總之,通過上述研究分析,盡管患者手術方式不同,骨折類型不同,但應該盡早運用抗骨質疏松治療方式,這對患者治愈具有重要作用。
篇2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 骨密度治療儀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簡稱OP)是骨量減少、骨顯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1]。隨著人口壽命的不斷增長及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骨質疏松癥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備受老年病學者的關注。WHO已把骨質疏松癥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公眾健康問題。人們對傳統的治療方法如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雙磷酸鹽、雌激素替代療法等所產生種種不良反應感到不滿,不斷尋求新型的非藥物治療方法,電磁場無毒副作用的顯著優點而在骨質疏松癥的防治中受到人們的重視。我院采用骨密度治療儀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所有樣本選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太和縣中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的64例門診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選擇標準:①對于64例患者中的36例患者治療前后測定平均腰椎腰2~4(均值)、股骨頸、髖部Ward三角區的骨密度。②對于64例患者中的54例患者治療前測定平均腰椎腰2~4(均值)、股骨頸、髖部Ward三角區的骨密度,并在治療后3個月隨訪上述部位骨密度。③對于64例患者中伴有疼痛的43例患者通過專人詢問,了解治療前、后疼痛的改善情況。④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測定血總AKP(堿性磷酸酶)、血清BGP(骨鈣素)、PINP(I型原骨膠原氨基端前肽)、ICTP(I型膠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聯肽)。⑤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測定血鈣、血磷。
1.2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1994年10月第三屆全國骨質疏松研討會制定的骨質疏松癥綜合診斷方法[2],結合2000 年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3]。臨床表現為: 全身無力或疼痛,疼痛進行性加重,可伴有關節腫脹和晨僵;X 線檢查示:骨質密度減低,骨小梁變細、減少、呈縱行柵欄狀排列,或有壓縮性骨折,椎體呈魚尾狀、雙凹狀改變,椎間隙增寬; BMD 減低。同時檢查血清鈣、磷及堿性磷酸酶(ALP)含量, 以除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1.3 排除標準
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排除由糖尿病、甲亢、血液性疾病、營養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腎性疾病等疾患所致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除外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原發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儀器
PEMFs治療儀器為江蘇天馬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TM―OTS―02骨質疏松治療康復系統;骨密度測定:用美國NORLAN 生產的XR―36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
1.4.2 治療方法
每例患者每天接受1次PEMFs治療,20分鐘/次,30次為1個療程。強度5mT,頻率50Hz;同時每日補充元素鈣500mg和維生素D800U以上,從治療開始至治療后3個月。
1.5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98 年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顯效: 骨密度檢測較前有所提高, 主要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好轉;有效:骨密度檢查無明顯增加或改變,主要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無效: 骨密度檢測與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相比均無改善。
1.6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治療結果
經統計學處理, 治療前、后具有明顯差異性。隨訪中發現患者依從性較好,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具體見表1、2、3、4和表5。
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5
3 討論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原因,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大于形成,骨量減少,重建呈負平衡,骨的微觀結構破壞,脆性增加,極易因壓縮變形,而產生脊柱失穩,支撐作用減低,導致腰背疼痛及骨折的發生[4]。我國約有骨質疏松癥患者8000~9000萬。調查資料顯示,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女性患病率尤為突出,隨著年齡增長,患病幾率上升,其終身患病危險度超過40%[5]。骨質疏松目前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西醫主要采用雌激素、抗骨吸收藥、促骨生成藥、鈣劑等治療藥物,雖有一定療效,但有較大的副反應,且遠期療效不滿意,有一定的局限性。自1977年bassett證實電刺激能促進骨組織生長,此后進行的不少脈沖電磁場對骨代謝影響的研究得出低頻脈沖電磁場(PEMFs)通過磁電效應改變人體生物電與改善生物磁場這一原理,抑制破骨細胞、促進成骨細胞,影響骨的代謝和骨重建來治療骨質疏松癥;同時,利用磁場鎮靜止痛、抗炎消腫的治療作用,迅速緩解患者腰背疼痛等臨床癥狀。現代研究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可以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生物體的生理功能,其主要效應有:(1)通過釋放內啡肽和復合胺調整疼痛的敏感性;(2)通過對鉀、鈉元素的調整,再平衡細胞膜的功能;(3)對基本的新陳代謝過程的影響;(4)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和組織修復功能;(5)增加膠原質合成;(6)活血和促進骨骼生長。低頻脈沖電磁場上述作用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提供了一種非藥物治療的可能途徑[6]。本研究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能促進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的骨轉換,使骨的形成作用大于骨吸收,從而增加骨量,改善骨密度;同時,本研究也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對緩解骨質疏松性疼痛有較好的療效,但對于遠期療效,特別是能否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性尚待觀察。
目前雖然對于低頻脈沖電磁場作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機制還不是完全清楚,但通過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已經證實它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治療骨質疏松方法,而且相對藥物療法來說。它具有見效快、維持時間長、無副作用等優點,并有顯著增加骨密度的能力。但是目前治療骨質疏松所用的參數,諸如治療強度、頻率、脈沖、療程等缺乏合理的標準,到目前還沒有證明哪種參數配置為最佳配置,如何使治療規范化,以求發揮最大的療效,是值得今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隨著電力事業和電子技術的發展,超低頻磁場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國外學者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觀察指標、進行了大量的在體和離體實驗研究,分別在信號轉導、基因表達、細胞間通訊等多個細胞水平層面開展研究,但迄今尚無定論。因此就目前的認識來說低頻脈沖電磁場(PEMF)仍不失為一種安全有效的骨質疏松癥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傅祖植.骨質疏松癥. 內科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85.
[2] 劉忠厚.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和篩選[J].中國老年學雜志, 1995,15(1):53-55.
[3]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 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第二稿) [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0, 6(1):1-3.
[4]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 實用骨科學[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 : 1085.
篇3
【關鍵詞】骨質疏松; 云克治療; 低頻脈沖電磁場治療; 治療效果; 護理
【中圖分類號】R5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2-0189-01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少和骨的微結構退化為特征的致骨的脆性增加以易于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進展性骨骼疾病[1]。現將我們應用云克聯合低頻脈沖電磁場治療骨質疏松的療效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經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確診為骨質疏松癥的患者,男性56例,女性144例,年齡40-85歲,隨訪時間為至少6個月,主要觀察疼痛有無緩解,緩解程度。骨密度檢測,結果對比。
1.2治療方法
云克16.5mg用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稀釋緩慢靜脈滴注,1次/天,10天。同時采用重慶奧特思醫療設備有限公司ZH-21骨質疏松治療系統對20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治療,磁場頻率,強度采用自動程序,治療老年骨質疏松,10天為一療程,每次30分鐘,間隔1月再次同步治療,連續3次療程。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疼痛癥狀比較,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對比。
2 結果
2.1 療效:
200例患者接受云克聯合脈沖電磁場治療,顯著好轉134例,占67%;有效,45例,占22.5%;無效21例,占10.5%;總有效率89.5%。疼痛緩解最早出現在治療的第4天,1個療程結束療效明顯,患者均在1個月后進行第二個療程治療,共治療3個療程。
2.2 骨密度:
治療3個療程后復查骨密度有明顯上升,治療前為22.86±0.836,治療后22.565±0.655前后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
2.3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生命體征變化,無心慌氣悶,無惡心嘔吐等身體不適,無皮疹和水腫,2例患者穿刺部位有紅腫,熱痛,靜脈有條索狀,休息后緩解。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骨質疏松癥給老年患者帶來極大不便和痛苦,治療時間長,收效慢,一旦骨折有時可危及生命,且老年患者,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喪失,有的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對一切漠不關心,有的表現煩躁、焦慮、恐懼、易激動、多語、失眠等,上述心理狀態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為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使之積極配合治療,醫護人員與之親切交談,最容易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我們根據患者的經歷、文化素質、專業愛好、生活習慣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通過交談 使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有所認識,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
3.2 云克治療的護理
遵照醫囑進行云克液體的配制,從2-8℃冰箱取出藥物,放置20min后進行配制,取A劑5ml加入B劑中充分振蕩,靜置5min,再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治療時要選擇粗直、彈性好的血管,防止藥物外滲,控制在30-50滴/min左右,4h內輸完。輸液過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有無心慌氣悶,有無惡心嘔吐等身體不適,并注意患者有無皮疹和水腫。由于云克亞甲基二磷酸鹽,其PH偏弱酸性,對血管會產生刺激,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熱痛,靜脈有無條索狀,每天應該更換穿刺部位,如有盡早硫酸鎂濕熱敷。每天至少飲水3000ml,排除體內多余的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放射性損傷[2]。
3.3 低頻電磁場治療的護理
護士要熟練掌握脈沖電磁場治療儀的操作步驟,囑患者平臥于治療床上,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設定參數。對第一次治療的患者,應耐心的解釋治療儀的原理、作用和方法,告知患者勿帶金屬物品如鑰匙、手機等。
3.4飲食的護理
應鼓勵患者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多喝牛,羊,豬的骨頭湯高鈣牛奶,吃蝦補充鈣質,以易消化清淡為主,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
4 討論
云克為新型的二磷酸鹽制劑,對骨組織有良好的靶向性,增加骨密度的機制是抑制了破骨細胞活性,將提高成骨細胞的功能。脈沖電磁場是通過對鈣調節激素及細胞因子的影響,抑制破骨細胞作用,促進成骨細胞作用,有效抑制甚至逆 轉骨質疏松的效果,使骨量增加而不破壞骨的重建過程[3]。脈沖電磁場可改變局部的血液供應,緩解肌肉痙攣,促進局部水腫吸收及細胞損傷的修復,并增加了骨密度,從而鎮痛作用好且持久[3]。本資料顯示同時運用云克和脈沖電磁場治療骨質疏松總有效率89.5%,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嚴衛.淺談骨質疏松癥的診斷與治療[J].中外醫療,2009,7(21):179.
篇4
[關鍵詞] 骨質疏松;髖部骨折;Singh指數;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0(a)-0030-04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質疏松癥已成為人類重要的健康問題。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估計有1.73億,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骨質疏松的嚴重后果是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常見部位是脊椎、髖部和前臂遠端。髖部骨折在骨質疏松性骨折中的程度較重,骨折不愈合率高,康復緩慢,病殘率高,死亡率高,是骨科醫生面臨的重大難題。2005年1月~2012年2月,筆者共收治因骨質疏松導的致髖部骨折患者119例,獲隨訪108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8例患者,男31例,女77例;年齡60~97歲,平均78歲;致傷原因為行走時扭傷或滑跌等低能量損傷;均為閉合性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71例,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14例,Ⅲ型23例,Ⅳ型19例,Ⅴ型10例。股骨頸骨折37例,按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8例,Ⅲ型20例,Ⅳ型8例。股骨近端Singh分級:Ⅰ級11例,Ⅱ級27例,Ⅲ級38例,Ⅳ級25例,Ⅴ級7例,Ⅵ級0例。48例有高血壓病,25例有慢性支氣管炎,26例有糖尿病,19例有冠心病。高能量致傷(如車禍或高處墜落傷)、內分泌及骨代謝性疾病、拒絕手術治療者、失訪者均不納入本組。
1.2 治療方法
108例患者經過中立位或內旋位皮膚牽引,完善各項檢查及術前準備,積極治療內科疾病,在評估患者能耐受手術的情況下,于入院后3~7 d進行手術。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或氣管插管全麻。根據股骨近端Singh分級分為兩組:Ⅲ~Ⅵ級者均施行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其中,股骨近端髓內釘(PFN)28例,股骨近端旋轉髓內釘(PFNA)5例,動力髖螺釘(DHS)16例,動力髁螺釘(DCS)11例,鎖定加壓鋼板(LCP)10例;Singh分級為Ⅰ~Ⅱ級者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其中,人工股骨頭置換21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17例。
1.3 術后處理
術后放置引流管,于24~48 h拔除。內科疾病對癥治療。術后常規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當天即開始進行患肢股四頭肌收縮功能練習及踝、足的背伸與跖屈功能鍛煉。關節置換者,股骨假體為骨水泥型的術后3~5 d下地扶助步器行走;非骨水泥型股骨假體術后2周下地扶助步器行走。
1.4 抗生素使用
在原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開展之前,87例患者術后使用二聯抗生素,如頭孢類+克林霉素,或頭孢類+奧硝唑,使用5~10 d,平均6.9 d。2011年以后,逐漸地縮短抗生素使用天數,并杜絕使用二聯抗生素來預防感染。目前筆者用法為:切開皮膚前2 h內使用一次抗生素,一般為頭孢替安或頭孢孟多酯,手術時間超過3 h的,術中加用一次抗生素,術后第1天繼續使用,術后48 h停止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干預后的患者21例,術后預防性使用一種抗生素,頭孢替安或頭孢孟多酯,使用1~2 d,平均1.7 d。
1.5 抗骨質疏松治療
從入院后的第一天計算,前4周使用如下三種藥物:①鮭魚降鈣素針(湘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90201,90903,90913,100902,110301,110502,110601,110 604),5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2~3周;②阿法骨化醇(昆明貝克諾頓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A49016,A49017,A49022),1 μg,口服,每日1次,共4周;③碳酸鈣(汕頭金石制藥總廠生產,批號:100912,101104,101106,101202, 101203,110102,110108,110306,110503,110507,110608,110614,110706,110803,110812,110915,111112),0.2 g,口服,每日3次,共4周。第5周開始使用阿侖膦酸鈉(商品名福善美,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10092),70 mg,口服,每周1次;阿法骨化醇,1 μg,口服,每日1次;碳酸鈣,0.2 g,口服,每日3次。根據血鈣的情況調整用藥。
1.6 測量Singh指數
對于髖部骨折病例,測量健側髖部Singh指數。攝標準骨盆后前位X線片,健側下肢內旋15°,DR數字X線片能清晰顯示并滿足測量Singh分級的要求,由同一組醫師(3名高年資醫師)以相同標準測量健側髖部Singh指數。Singh指數分級標準見表1。
1.7 髖關節功能評定
按Harris評分[1]進行髖關節功能評定,其中,髖關節有無疼痛及其程度占44分,跛行有無及程度占11分,助行裝置占11分,行走距離占11分,上下樓梯的功能狀態占4分,穿鞋襪功能占4分,端坐功能占5分,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占1分,畸形占4分,活動范圍占5分。滿分為100分,得分愈高,髖關節功能愈好。結果判定標準為: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69分以下為差。
1.8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對數據進行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對符合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P
2 結果
2.1 隨訪結果
本組108例患者,隨訪時間為12~48個月,平均23個月。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肺炎3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16 d出現髖關節脫位1例,拉力螺釘切割股骨頭3例,髖內翻2例,骨折不愈合1例(表2)。本組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定為優39例,良51例,可12例,差6例,優良率為83.3%。
2.2 Singh分級情況
本組108例患者,Singh分級:Ⅰ級11例,Ⅱ級27例,Ⅲ級38例,Ⅳ級25例,Ⅴ級7例,Ⅵ級0例。以Ⅳ級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閾值,骨質疏松病例數為101例,占本組總例數的93.5%。Ⅲ~Ⅵ級者均施行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如本組某患者74歲,滑跌致左股骨粗隆間骨折,Tronzo Evans Ⅲ型,Singh Ⅳ級(圖1a),行股骨近端旋轉髓內釘(PFNA)內固定,術后18 d左髖正位X線片示骨折對位對線及內固定物位置均良好(圖1b),經配合抗骨質疏松治療,術后10個月正位X線片,Singh分級仍為Ⅳ級,骨折已愈合(圖1c)。Singh分級為Ⅰ~Ⅱ級者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如本組某患者85歲,滑跌致左股骨頸骨折,頭下型,Garden Ⅲ型,Singh分級Ⅱ級(圖2a),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后4 d正位X線片顯示假置良好(圖2b),經配合抗骨質疏松治療,術后5個月X線片示假置良好,Singh分級仍為Ⅱ級(圖2c)。
102例在術后6個月普通X光片上未見明顯的進一步骨量丟失,Singh分級與術前一致,另6例Singh分級各下降一級(拉力螺釘切割股骨頭3例,髖內翻2例,骨折不愈合1例)。
2.3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本組108例患者,限制使用抗生素之前,全部87例術后均二聯使用抗生素,使用天數為5~10 d,平均6.9 d,術后無感染患者。限制使用抗生素之后,全部21例均預防性使用一種抗生素,使用天數為1~2 d,平均1.7 d,術后也未出現感染患者,但兩組抗生素使用時間差異顯著(t=1.99,P
3 討論
3.1 Singh指數在基層醫院應用的意義
20世紀70年代,Singh提出根據股骨近端骨小梁形態的排列變化來評估骨質疏松的程度,依據股骨近端壓力骨小梁、張力骨小梁、股骨大粗隆骨小梁的變化將骨量分為Ⅰ~Ⅵ級,這種分級對骨質疏松的意義得到了國內外許多學者的肯定[2-3],許多學者將Singh指數Ⅳ級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的閾值[3-4]。本組108例低能量損傷所導致的髖部脆性骨折病例,以Singh指數Ⅳ級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閾值,骨質疏松病例數為101例,占本組總例數的93.5%,也佐證了Singh指數對診斷骨質疏松的指導意義。Singh指數是基于股骨近端骨小梁的多少及形態作為分級的依據,不代表骨礦含量的數值,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以椎體作為檢查部位的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難以反映股骨近端的骨質疏松程度。但Singh指數符合股骨近端骨小梁吸收的規律,可從一張骨盆X線片測量,費用較低,可重復性強。X線檢查在基層醫院普及,故對尚無雙能X線骨密度儀的基層醫院,Singh指數不失為一種了解患者股骨近端骨質疏松程度的方法。
3.2 脆性骨折內固定失效的風險
有學者報道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失效率達16%[5]。筆者在另一組研究中,報道了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失效率為6.3%[6]。影響股骨頸骨折內固定牢靠度的主要因素是骨的質量,即是否存在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程度。Okuyama對骨密度與螺釘軸向拔出力進行研究,證實骨密度每降低10 mg/cm3,其拔出力減少60 N。Halvorson等[7]用雙光子骨密度測定儀測定標本椎體骨密度,發現正常骨密度組平均軸向拔出力為(1540±361)N,而骨質疏松組軸向拔出力為(206±159)N,顯示螺釘軸向拔出力與椎體骨密度呈正相關。本組內固定患者70例,出現內固定失效5例,占7.1%,另有1例出現骨折不愈合。說明以Singh指數Ⅳ級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閾值,Ⅲ~Ⅵ級者均施行骨折復位內固定術的手術選擇方式仍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是Singh指數為Ⅲ級者,選擇內固定治療方式時,要充分考慮到出現內固定失效的風險。筆者認為,Singh指數為Ⅲ級者,年齡在65歲以上、有明顯移位、頭下型的股骨頸骨折,以及粗隆間粉碎嚴重、全身狀態差、肥胖的患者,建議選擇關節置換術。
3.3髖部脆性骨折治療的難點
髖部脆性骨折的治療對骨科醫師來說仍存在不小的挑戰,需要認真對待。2010年老年髖部骨折診治指南指出,髖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見骨折之一,死亡率高,而在幸存者中,只有1/3的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可以恢復至傷前水平,50%不能獨立行走,25%日常生活需要他人長期照顧[8]。有學者報道,半髖置換治療高齡患者髖部骨折是一種較好的方法[9]。也有學者認為,高齡且骨質疏松不明顯者可考慮行微創動力髖螺釘固定,而骨質疏松明顯者主張行關節置換術[10]。本研究70例內固定患者中,出現并發癥8例,占11.4%;38例人工關節置換患者中,出現并發癥3例,占7.9%,兩種治療方法并發癥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齡髖部脆性骨折患者,無論是選擇內固定手術,還是采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都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應引起臨床重視。
3.4 阿侖膦酸鈉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
阿侖膦酸鈉可以降低脊柱骨折和非脊柱骨折(包括髖部骨折)的風險[11-12],因此被認為是預防絕經期后骨質疏松一線用藥。有學者提出,多個骨質疏松藥物對比研究結果顯示,提高骨密度最快速有效的藥物為阿侖膦酸鈉(福善美)[13]。在治療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的同時還要治療骨質疏松癥,以改善骨質,減少再次骨折的風險[14]。有研究報道,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術后使用阿侖膦酸鈉治療骨質疏松癥,能有效增加骨密度,預防再次骨折,從而提高假體的使用壽命[15]。本研究,脆性骨折患者口服阿侖膦酸鈉5個月后,102例患者在術后6個月普通X線片上未見明顯的進一步骨量丟失,Singh分級與術前一致,占總例數的94.4%,也提示阿侖膦酸鈉具有防止骨質疏松的作用。口服雙膦酸鹽必須空腹,同時飲水一杯,然后保持直立,或站或坐,且60 min內不得進食或飲水,以減少其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
3.5 限制使用抗生素對術后感染的影響
2010年老年髖部骨折診治指南指出,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時,并沒有證據支持延長抗生素應用時間能預防傷口感染[8]。預防切口感染的措施包括術前良好的皮膚清潔準備,手術室空氣環境達標,內植物和手術器械的滅菌條件,術中無菌操作,術中微創技術和組織血運保護等。本組108例患者,預防使用抗生素的時間由干預之前平均6.9 d,減少為平均1.7 d,但術后均未見感染出現,說明對于骨科Ⅰ類切口,盡管有內植物,預防使用抗生素仍可使用二代頭孢,使用時間不超過48 h,不會導致術后感染率的增加。同時,這利于減少細菌耐藥性,減少二重感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節約抗生素資源,減少抗生素的副作用,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3.6 制訂個性化的術后康復訓練計劃
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復治療既要遵循一般骨折術后康復規律,又要考慮到該類患者骨質量差、內固定不牢固及骨折愈合緩慢的特點,強調安置內植物時規范操作,早期進行肌肉的主動和被動鍛煉,盡早活動未固定的關節,盡量減少臥床時間。對于內固定患者,根據骨折的類型、患者年齡與身體狀況、骨質疏松Singh分級、手術質量及X線顯示的骨痂生長情況等制訂個性化的術后康復計劃,綜合考慮決定患肢部分負重和完全負重的時間。
[參考文獻]
[1] Harris WH,Barrack RL.Contemporary algorithms for evaluation of the painful total hip replacement[J].Orthop Rev,1993,22(5):531-539.
[2] 王晨光,賈寧陽,彭迪田,等.Singh指數對股骨上段骨密度的定量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4,10(3):187-190.
[3] 曹立,雍宜民,沈惠良,等.老年股骨頸骨折骨密度、Singh指數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1,7(2):103-107.
[4] 任翔,謝芳,張聰,等.Singh指數在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22):1929-1931.
[5] Gundle R,Gargan MF,Simpson AH.How to minimize failure of fixation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jury,1995,26(7):611-614.
[6] 楊冬發,侯之啟,彭昌貴,等.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失效的原因與預防[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18):1518-1522.
[7] Halvorson TL,Kelley LA,Thoma KA,et al.Effect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o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J].Spine,1994,19(21):2415.
[8] Mak JC,Cameron ID,March LM.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older persons:an update[J].Med J Aust,2010,192(1):37-41.
[9] 李澗,徐又佳,董啟榕,等.半髖關節置換治療75歲以上患者髖部脆性骨折[J].中華創傷雜志,2012,28(11):1001-1005.
[10] 丁紅,許曉躍,許昕,等.不同方法治療伴骨質疏松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傷雜志,2012,28(8):718-721.
[11] Mclung MR,Geusens P,Miller PD,et al.Effect of risedronate on the risk of hip fracture in elderly women.Hip Intervention Program Study Group[J].N Engl J Med ,2001,344(5):333-340.
[12] Reginster JY,Minne H,Sorensen O,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risedronate on vertebral fractures in women with established postmenopausal osteporosis[J].Osteoporos Int,2000,11(1):83-91.
[13] 袁玉.骨密度與骨折風險的評估[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7,26(9):717-718.
[14]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質疏松骨折治療指南[J].中華骨科雜志,2008,46(10):875-878.
篇5
[關鍵詞] 骨質疏松性骨折;危險因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3-142-02
The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 aged patients
OU Xiaoming CHEN Lihua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Heshan 529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 aged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 were studied as research models from May. 2010 to Sep.2012 in our hospital,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30 in each.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therapy compliance and total effect ra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4 weeks`treatment. Results The therapy compliance and total effect rat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statistic difference(P
[Key words] Osteoporotic fracture;Risk factors;Nursing intervention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患有骨質疏松癥后,造成骨密度下降、骨強度減低,受到輕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動中即可發生的骨折。這種骨折屬于脆性骨折,也是一種病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為嚴重的后果。據有關調查[1-2],骨質疏松性骨折以女性居多,60歲以上人群多發。常見的骨折部位為脊柱、髖部、橈骨遠端和肱骨近端等。在骨質疏松性骨折治療期間給予干預性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因素及干預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經骨密度儀檢測,結果骨密度低于正常同性別峰值骨量2.0標準差,確診為骨質疏松性骨折。干預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62~85歲,平均(69.7±9.2)歲;骨折部位脊柱13例、髖部9例、橈骨5例,其他3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9例,女21例;年齡61~87歲,平均(70.2±8.4)歲;骨折部位脊柱9例、髖部12例、橈骨7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同時給予補充鈣劑和相關護理措施。
1.3 護理方法
篇6
【摘要】目的: 比較全髖關節置換術、動力髖螺釘(DHS)及Gamma釘三種治療方式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探討合理手術方式的選擇標準。方法: 對我院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Evans分型III、Ⅳ型的118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全髖關節置換術47例,動力髖螺釘(DHS)19例,Gamma釘42例。結果:Evans III、IV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行全髖置換術,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明顯優于內固定組,術后并發癥少,術后臥床時間短。結論: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方式的選擇與骨折粉碎程度、穩定性及骨質疏松程度有一定相關性;對于粉碎性、不穩定性患者Gamma釘療效明顯優于DHS,不應首選DHS。同時粉碎性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合并嚴重骨質疏松患者選擇全髖置換術可獲得滿意療效。
【關鍵詞】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全髖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6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149-02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發生于髖關節囊線以外至小轉子下方區域內的骨折,好發于6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病人年齡較大,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內科疾患,骨折創傷較重,骨折后失血量大。同時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難度較大,由于骨折引起髖關節病殘率較高,治療方法不當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骨折后患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康復及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根據患者骨盆X線片及患側髖關節側位X線片,按Evans法進行骨折分型,選擇Evans III、IV型為研究對象,共118例,男66例,女52例,年齡66―88歲,平均74歲。隨訪時間1~5年,平均隨訪3年。
1.2手術方法:
1.2.1 DHS組: 使用牽引床,患肢輕度外展內旋位,C臂機透視復位滿意后,自大粗隆上2cm向下作外側直切口,長12~14cm,顯露大粗隆及股骨上段,C臂機透視下于大粗隆下1.5~2.0cm打入導針,導針應位于頭頸中心或稍下方,達股骨頭軟骨面下。絲攻,安裝螺釘,DHS鋼板,安裝加壓螺釘應適當。
1.2.2 Gamma釘組: 使用牽引床,患肢輕度內收內旋位,作股骨大粗隆上5~8cm縱切口,分開肌肉,顯露股骨大粗隆頂點,C臂機透視下在其頂點偏內側用開口器鉆透骨皮質,導針插入髓腔,擴髓后放入髓內釘先后擰入股骨頸螺釘及防旋釘和遠端螺釘。
1.2.3 全髖置換組:患者側臥位,患肢位于上部,采用后外側入路,按層切開各層,顯露大轉子和臀中肌。復位鉗臨時固定大轉子骨折塊,內旋髖關節,沿大轉子后緣緊貼骨面依次切斷短外旋肌群。充分顯露大、小轉子的骨折線和股骨頸,切除股骨頭頸,于小轉子平面修整股骨近端,鋼絲捆扎固定大、小轉子骨折塊。按術前準備,安裝骨水泥全髖人工關節。手術結束時大轉子尖應于頭臼中心在同一高度,以保證雙下肢等長。轉子間各骨折碎片盡量恢復其解剖位置,以縫合線固定于假體上端。術中常規應用抗生素1次。
1.2.4 術后處理: DHS組及全髖置換術組患者術后均放置半管或負壓引流,Gamma釘組患者術后不需放置引流。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索3~5d,低分子肝素7d。術后輔以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鼓勵患者傷肢主、被動的膝踝關節活動及肌肉收縮等。DHS組及Gamma釘組患者3個月內患肢不完全負重,在床上進行髖膝關節功能鍛煉,3個月后逐漸扶拐下地行走,患肢逐漸負重,完全負重必須待x線片復查確認有一定量的骨痂生長后開始。
1.3 觀察指標及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價標準
1.3.1 觀察指標:記錄各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術后髖關節主動功能鍛煉開始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髖關節功能評價參照Harris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價。
1.3.2統計學分析:數據以x±s表示,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3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見表 。
3組患者術中及術后觀察指標(X±s)
注: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三組手術時間比較,Gamma釘組與DHS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87,P
與Gamma釘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54,P>0.05),全髖關節置換組與DHS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45,P>0.05),三組術中出血量比較,Gamma釘組與DHS組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6.55,P>0.05),全髖關節置換組與Gamma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98,P0.05)。
三組臥床時間比較,全髖關節置換組與DHS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2,P
3 討論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股骨轉子間骨折發病率逐漸增高,正確的治療方式的選擇對于老年患者的術后恢復及生活自理有重要意義[1]。老年人常伴有骨質疏松,并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疏松程度逐漸加重,輕微外力就有可能導致股骨轉子間骨折,且傷殘率較高。對于穩定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治療多能取得良好療效。對于不穩定型和粉碎型骨折以及嚴重骨質疏松的骨折患者,內固定治療的并發癥及傷殘率逐漸增高。EvanslII型及Ⅳ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后內側骨皮質多有缺損,內固定難以達到穩定的復位及堅強的固定,術后易出現內固定松動、髖內翻畸形、股骨頭切割、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2]。髓外固定系統DHS是用一枚較粗的螺釘代替三翼釘,通過髓內拉力螺釘的滑動加壓作用和有側方套筒的鋼板使股骨頭頸段與股骨干固定為一體,能有效防止髓內翻。其最大特點是結構堅固,且具有加壓和滑動雙重功能。套筒與股骨頭頸螺釘之間動力固定的設計允許骨折處的接觸。髓外固定系統DHS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被認為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方法,它的靜力及動力加壓作用符合股骨上段生物力學特點。對于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其優點顯著:1.固定牢固,可有效抵抗順轉子間骨折的剪切應力和內翻應力;2.套筒式連接,具有動力加壓及靜力加壓雙重功能,這種動力及靜力加壓的結合有一定的抗旋轉作用;3.DHS的動力及靜力加壓雙重作用非常有利于早期負重和骨折愈合。但對于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及嚴重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其缺點是由于股骨頸及后內側骨量丟失過多,不能有效防止旋轉,易發生斷釘及出現一定程度的肢體短縮[3]。全髖關節置換目前主要應用于治療各種髖關節疾患,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類風濕等。某些學者認為在有嚴重骨質疏松而骨折明顯粉碎時,可考慮行假體置換,但對于預期壽命不長活動要求不高的老年人,這種手術顯的沒有必要[4]。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醫療技術及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對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治療有了新的認識及理念。認為其治療的目的不在于骨折采以何種方式、復位、固定,而在于如何能使患者及早下床,減少臥床引起的并發癥,降低病死率。人工假體置換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粉碎型骨折,能迅速恢復患肢功能,減少了髖內翻畸形、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及因長期臥床而導致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并且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但應用人工假體置換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應嚴格掌握適應證:患有嚴重骨質疏松癥,不穩定、粉碎性的粗隆間骨折可考慮行全髖關節置換。
參考文獻
[1] 葉韶輝,陳鴻輝,梁偉國等,動力髁螺釘在股骨轉子周圍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10(7),964-966
[2] 梁雨田,郭義柱,陶笙等。老年患者非穩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J],軍醫進修學學報,2005,2(1):4-5
[3] 張春林,曾炳芳,羅從風等。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近端骨折療效分析[J] ,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4,19(7),597-599.
篇7
[關鍵詞] 絕經后骨質疏松;伊班膦酸;骨密度;鮭魚降鈣素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b)-0054-02
絕經后骨質疏松屬于中老年女性的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骨密度(BMD)下降和骨微結構的破壞,最終導致骨折危險性的增加[1]。中國目前婦女的平均壽命大大延長,這也使絕經后骨質疏松更加引起重視。因此,怎樣在早期診斷和治療骨質疏松,并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以改善絕經后婦女的生存質量,是醫療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該研究通過對目前常用的治療絕經期后骨質疏松方法進行,并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以探討和分析在不同時期的骨質疏松的科學治療方案,從而達到遏制病情進展和改善生活質量以及有效預防遠期并發癥的目的。現以2008年7月―2011年6月的141例骨疏松的約經期后婦女患者的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搜集從來該院治療的被診斷為骨質疏松的絕經期后婦女病人共141例,并將其分成三組,其中A組病人共46例,平均年齡為54歲;B組病人共42例,平均年齡為52歲;C組病人共53例,平均年齡為55歲。全部病人經診斷均符合WHO標準,所有入選病例在入院前都沒有進行過治療。并且都排除了軟骨病、惡性腫瘤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病人。
1.2 治療方法
該研究對A、B、C三組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對A組的46例病人給予600 mg鈣爾奇D3片與0.25 μg的骨化三醇膠丸,口服次/d;對于B組的42例在鈣爾奇D3與骨化三醇治療基礎之上再給予50 IU的鮭魚降鈣素,每隔1 d服用1次,直到疼痛有明顯的緩解,之后改成服用1次/周;C組病人53例在鈣爾奇D3與骨化三醇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3 mg的伊班膦酸鈉進行靜脈滴注,每隔3個月使用1次。
1.3 評價指標
采用影像學評價進行骨密度(BMD)的測定,對于生活質量評價采用SF-36量表(即健康調查簡表),一般在基線狀態與12月時實施評分評價。疼痛評價VAS量表于基線狀態在12個月時讓病人自己進行評分。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運用SPSS15.0的統計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并使用均數±標準差(x±s)的方法開展描述統計。各研究組在治療前后的對比均采用配對t檢驗,對于各組之間的治療效果比較均運用單因素方差進行分析。
2 結果
該研究A組病人在經過治療以后,骨密度出現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和基線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病人與C組病人在經過治療以后,在隨訪終點時,其骨密度和基線值進行比較有了明顯的改善(P0.05);而B組病人與C組病人在治療12個月時的疼痛有了明顯的改善(P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屬于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它的最大危險性是骨質的脆性增加,造成骨折的風險上升,特別是在絕經以后的婦女。伴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其絕經后骨質疏松的各種問題更加突出。WHO所推薦的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案措施主要包括補充鈣質和活性維生素D3、降鈣素、雙膦酸鹽和雷諾昔芬(即雌激素替代治療)等,從國外相關研究表明,降鈣素與雙膦酸鹽都可以降低病人骨折的發生率[3],但是多種藥物聯用卻并沒有能表現出協同的綜合效應,此項研究主要研究和對比國內目前比較常用的3種治療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方法。常規的方法是鈣質進行和活性維生素D3的補充,并在此治療基礎上,增加使用伊班膦酸鈉與鮭魚降鈣素,然后初步觀察它的治療效果。并分析上述幾種藥物對于提高絕經后骨質疏松病人的骨密度和生活質量等方面的效果和作用。通過該項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每天進行鈣質與活性維生素D3的補充,做為進行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最經典方案,并且被大部分病人所接受[4]。但是經過隨訪發現,僅僅采用以上兩類藥物,骨痛和BMD雖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卻無法讓更多病人滿意,并且在統計學上與基線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以很有必要在這個基礎上,另外加用其它的抗骨質疏松類藥物;而鮭魚降鈣素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骨密度,在臨床觀察的短期以內甚至使數天內就能達到止痛的效果,屬于比較理想的治療藥物[5]。可是因為其依從性不是很高,所以有部分病人不能做到堅持用藥而致使治療中斷;對于伊班膦酸鈉,它可以減小破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骨質的吸收,不管是在止痛和增加BMD或者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并且其增加BMD的程度非常顯著,每隔3個月進行1次注射,在臨床上使用比較方便,可以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鮭魚降鈣素一般通過對于骨與鈣的平衡作用去影響甲狀旁腺素發揮作用,進而實現減少骨鈣的丟失,并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并刺激成骨細胞的形成。而鮭魚降鈣素和受體的親和力明顯要高于人工合成的降鈣素,所以能夠較好地發揮其作用。通過該研究我們發現,鮭魚降鈣素針對嚴重的骨質疏松病人能夠迅速止痛,僅僅在數天內其疼痛就能得到明顯緩解,這很可能是由于它能作用到中樞神經系統的降鈣素的受體[6]。伊班膦酸鈉屬于第3代的雙膦酸鹽類抗骨吸收劑。骨羥磷灰石和雙膦酸鹽有著較強的親合力,能夠抑制骨內的羥磷灰石的溶解與形成,并發揮抗骨吸收的作用。且能夠通過降低破骨細胞的形成和減少活性促使其滅亡來發揮治療效果。并且,伊班膦酸鈉有效克服傳統雙膦酸鹽類有可能導致腎損害的缺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對于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治療,應當聯合使用藥物,僅僅依靠補充鈣劑與活性維生素D3無法有效地增加骨密度;藥物鮭魚降鈣素的止痛效果非常迅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骨密度和提高生活質量;而伊班膦酸鈉靜脈注射由于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其增加骨密度的效果也非常好,并且療效比較持久,所以屬于當前治療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最為理想的藥物。
[參考文獻]
[1] 曾廣吾.抗骨質疏松治療的研究進展[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1):22.
[2] 郭華平,郁嫣嫣,陳文華,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5):116.
[3] 張惠英,馬立旭,馮秀娟.絕經后婦女營養狀況與骨質疏松[J].中國婦幼保健,2010(6):153.
[4] 楊惠光,唐天駟,李忠澤,等.鮭魚降鈣素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0):47.
[5] 賈冰,孫祖鳳,張曉樂,等.伊班膦酸鈉與阿侖膦酸鈉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療效的比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59.
篇8
[關鍵詞]小針刀;骨質疏松治療儀;脊椎壓縮性骨折;骨密度;疼痛
[中圖分類號] R68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b)-006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mall needle-knife therapy combining with osteoporosis therapy apparatus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spine fracture.Methods 5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spine fracture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 random,25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small needle-knife therapy was add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osteoporosis therapy apparatus was adopted.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Small-knife therapy;Osteoporosis therapy apparatus;Compression spine fracture;Bone mineral density;Pain
隨著我國社會進入老年化進程,老年骨質松患者不斷增多,骨質疏松增加了骨的脆性,使我國老年患者發生骨質疏松性脊椎壓縮性骨折(OVCF)的概率不斷升高[1]。由于傳統的手術治療對于患者造成的創傷大,而老年患者的手術耐受性低,因此傳統手術治療臨床一般不采用,保守的藥物治療效果慢,需要患者的長期臥床,從而加重了患者的骨質疏松,也不作為臨床治療的首選。小針刀治療是介于手術和非手術之間的封閉性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有研究表明小針刀治療OVCF同時配合骨質疏松治療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以我院的OVCF患者為例,分析小針刀聯合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OVCF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OVCF患者中選取5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中男10例,女15例;年齡51~78歲,平均(64.0±2.5)歲;其中單椎骨折20例,雙椎體骨折5例。觀察組中男9例,女16例;年齡51~77歲,平均(65.0±3.0)歲;其中單椎骨折19例,雙椎體骨折6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骨折數)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為原發性OVCF,患者均經脊柱及股骨頸骨密度檢查證實為骨質疏松;②患者年齡均>50歲;③患者對于本研究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排除標準
①排除繼發性骨質疏松患者;②排除肝功能障礙患者及ZH-21型骨質疏松治療系統的禁忌證中提及的帶有植入式心臟起搏器或植入式大腦神經刺激器、腫瘤、心絞痛、高熱等禁止使用的患者;③排除相關藥物過敏患者;④近3個月內未服用過糖皮質激素類藥。
1.4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抗骨質疏松的常規治療。
常規治療:服用碳酸鈣D3片(商品名:鈣爾奇 D,美國惠氏制藥公司,生產批號:20130110)600 mg/次,1次/d,連續服用6個月,期間中斷服用20 d;鮭魚降鈣素(銀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20131011)肌內注射,第1周肌內注射1次/d,50 U/次,從第2周開始,肌內注射2次/周,50 U/次,連續治療6個月。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小針刀治療:患者進入小針刀治療室后,采取俯臥位,主治醫生檢查患者腰背部的壓痛點(胸腰椎的小關節、棘間韌帶與棘上韌帶、腰3椎橫突尖、骶髂關節等)并進行標記,常規皮膚消毒之后,使用小針刀刀刃沿豎脊肌纖維走向平行方向從標記點快速刺入,沿縱軸提插切割,沿橫軸擺動,感手下有松動感為止。小針刀取出后,予以無菌棉球壓迫止血片刻,后在進針處貼上創可貼。根據患者疼痛變化情況,3~5 d 1次小針刀治療,3~4次為1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予以小針刀聯合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OVCF,小針刀治療方法同對照組,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使用ZH-21型骨質疏松治療儀(重慶奧特思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鎮痛頻率設置在32~37 Hz,最大垂直移動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疼痛緩解時間為VAS評分降到2分以下的天數)及兩組治療前后的骨密度變化。
1.4評價指標
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2],顯效:患者局部無疼痛,壓痛點消失,活動良好;有效:患者疼痛癥狀較治療前好轉;無效: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無變化,甚至加重。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疼痛情況[3]參照使用VAS疼痛視覺評分法評價患者的疼痛情況,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使用美國通用電氣醫療系統Lunar(型號:Prodigy)骨密度儀測量患者腰椎和左側股骨頸的骨密度。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治療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0%,高于對照組的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05,P
2.2兩組治療后VAS疼痛評分的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VAS疼痛評分下降到2分以下天數為(22.4±3.5)d;對照組為(32.0±5.0)d,觀察組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563,P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及左側股骨頸骨密度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骨密度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對照組的骨密度水平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骨密度水平較治療前有所提高,但是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腰椎密度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在骨質疏松患者中以絕經后的女性多發,且年齡愈大,骨密度越差,骨質疏松使患者的骨組織微結構遭到破壞,骨皮質脆性增加,使患者的椎體力學強度降低[4],另外導致患者受到輕微的外力作用或正常的生理載荷下即可發生OVCF[5],OVCF患者由于受到椎體骨折的影響,使患者的腰背部疼痛[6],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小針刀療法是介于手術和非手術之間的一種閉合性松懈術,在中醫針刺方法基礎上聯合切開性的手術方法形成[6-7],在所選治療部位深入進針到達病變部位,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進行提插、切割等刺激,改善患者骨折處軟組織的痙攣、緩解疼痛、改善骨質血液的供應[8-10],為骨折處骨折的愈合創造良好的條件,解除了患者腰背部的疼痛,使患者可盡快進行功能鍛煉,減少了長時間臥床帶來的壓瘡、便秘、肺炎等并發癥[10-12]。小針刀的操作過程簡單,不受環境和條件限制,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小,更容易使患者接受。而骨質疏松治療儀是利用磁場的磁-電效應產生感生電勢和感生電流,改善患者骨的代謝和重建,可抑制破骨細胞,促進成骨的活性,減少骨量的丟失,提升患者的骨密度[13-14],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及骨質松性骨折的目的。另外再配合基礎的抗骨質疏松治療,有效地減緩或阻止了骨質疏松的繼續,防止OVCF的再次發生[15]。
綜上所述,小針刀聯合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椎壓縮性骨折效果良好,可有效、快速減輕患者疼痛,大大減少患者臥床時間,促進骨折處快速恢復,阻止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質疏松性的再次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劉保新,王力平,徐敏,等.小針刀治療80歲以上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0(31):3811-3812.
[2]甘航.護理干預配合經皮椎體形成術與小針刀聯合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疼痛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4,11(7):162-163.
[3]田和炳,李興勇,蔣曉明,等.小針刀治療重癥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腰背痛120例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13,31(10):66-67.
[4]郭旗,田和炳,李興勇,等.小針刀治療重癥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腰背痛30例臨床初步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 49(12):30-31.
[5]許峰,楊小龍.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局部封閉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12, 34(9):1213-1214.
[6]劉東斌,李輝,程志安,等.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鮭魚降鈣素治療骨質松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1):36-39.
[7]秦泗鋒.老年骨質松疏松性胸腰椎體壓縮性骨折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觀察[J].中醫藥臨床研究,2014,6(26):10-11.
[8]李少華.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患者型微創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63-64.
[9]趙嫦瑩.針灸治療骨質疏松致脊柱壓縮性骨折臨床效果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8,8(51):150-152.
[10]劉仲宇,戎利民.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的微創治療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28(4):522-523.
[11]仝向陽.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2):19-21.
[12]呂良慶,韋向東,蒙世遠,等.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進展[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5(11):1123-1128.
[13]羅緋,張珊珊,王倩,等.低頻脈沖電磁療法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swestry功能評分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31):3448-3450.
篇9
1 應用解剖特點及分型
1.1肱骨近端分為肱骨頭、解剖頸、大小結節、外科頸4個部分組成,大小結節的間溝結構是骨折整復的標志之一,肱骨頸干角為130°,肱骨頭相對骨干后傾19°~22°,外科頸位于解剖頸與大小結節下2~3cm,該部位管徑變細骨質結構薄弱,易發生骨折,岡上肌、岡下肌及小圓肌附著于大結節,肩胛下肌對小結節骨塊造成牽拉,血管解剖復雜,旋肱后動脈對于保持肱骨頭的血供提供了足夠地供應。
Neer分型與AO/ASIF分型仍是常用的分類方法。Neer分型[3]是基于骨折塊的數量(移位>1mm,成角>45°),優點是著重考慮移位方向和關節面受累的程度相關,在臨床使用中簡單而實用。
AO/ASIF分類系統基于關節受累程度和血管損傷的可能,對肱骨近端骨折進行的更廣泛的骨折分組。盡管分型復雜,但它的3個基本分型比Neer分型更受被廣泛接受。
2 治療
包括手術與非手術治療。
2.1非手術治療 包括閉合手法復位、懸吊牽引復位技術加外用中醫中藥等措施,80%~85%肱骨近端骨折為無移位或輕微移位骨折,采用保守治療能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4]。采用熏蒸及手法推拿按摩等中醫中藥治療對患者的骨折愈合、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關節僵化等得到提早的恢復[5]。
因肩關節具有廣泛的活動范圍和代償功能,不會造成明顯的功能障礙,對于兒童肱骨近端簡單骨折和嚴重骨質疏松者并存有嚴重基礎疾病的老人,一般先行保守治療,優點是無手術治療的風險,對骨折塊、肱骨頭血運破壞小,無傷口感染等手術并發癥之慮。
2.2手術治療 包括縫合固定技術、經皮穿針固定技術、髓內釘固定及釘板固定術、骨移植、半及全關節成形技術等 ,解剖復位及穩定的內固定治療仍優于非手術治療,這是大多數學者認為應該手術治療的主要原因,基于手術治療的有效性給大多醫師帶來治療信心,但應注意:①大小結節和肩袖完整修復關鍵是使肱骨近端骨折接近正常肩關節,也是早期功能鍛煉的基礎;②盡量減少軟組織剝離,保護旋肱前動脈前外側支及其吻合支免受損傷,減少肱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率。常山等[8]強調血供的重要性,不能為達到解剖復位而過多剝離軟組織;③肱骨近端骨折的不穩定因素主要與骨的壓縮和缺損有關,特別對骨質疏松患者更加嚴重,術中應采用骨移植的方法填充其骨缺損;④按照AO原則進行的功能鍛練分為三個階段,是骨折后肩關節功能恢復重要的治療措施。
2.2.1入路選擇 胸大肌三角肌間入路是傳統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入路,能很好的暴露盂肱關節,前側肱骨頭周圍組織暴露清晰;缺點:該入路不能充分暴露肱骨近端的側方,對于置入固定選擇存在局限性,其次存在損傷旋肱前動脈的風險;肩峰前外側入路可以直視下進入肩峰下區域,具有復位和固定雙重優勢,然而該手術入路對軟組織的廣泛剝離,出血較多,影響周圍組織的血運勢必影響骨折愈合,同時注意腋神經及旋肱后血管要時刻保護,無論選用哪種手術入路,均應盡可能的減少醫源性損傷
2.2.2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固定技術 屬于微創技術,適用于兒童 、不穩定的簡單的兩部分外科頸骨折,對于更為復雜的三部分骨折或外展插的四部分骨折,該選擇可能是較好的手術方案[6]。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固定術需要在C臂機透視下進行,采用經皮克氏針、螺釘,附帶外固定架維持固定等。此種手術方法對骨折周圍血運干擾小,對骨骺生長、發育影響小,放置和取出方便,但存在固定不牢,軟組織可能嵌插于骨折端影響骨折愈合、針道感染、走針等問題,一般用于開放性骨折、污染嚴重或局部軟組織損傷重的患者
2.2.3切開復位、張力帶鋼絲固定技術 張力帶鋼絲固定簡單、治療費用低[7],能對多數Ⅲ型以下的骨折進行復位固定,允許較早地進行關節功能鍛煉,但它的強度低,對于活動量大的患者有斷絲、脫針的風險。
2.2.4關節鏡輔助下經皮內固定術 應用關節鏡輔助下經皮內固定技術, 關節鏡手術損傷小,術后粘連、肱骨頭缺血發生可能性小,為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提供新思路。
2.2.5髓內釘固定技術 髓內固定在理論上具有更好的力學強度,設計具有多角度穩定固定、解剖型結構、多角度螺釘固定的特點,是一種比較堅強、穩定、持久的固定方法,同時該術式切開范圍小,對周圍軟組織損傷小,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斷端血供,對于Ⅱ、Ⅲ、Ⅳ型骨折,特別是伴有肱骨干骨折提供了有效方法。技術要求:①必須保證進釘點位于肱二頭肌后方肱骨頭頂點;②近端螺釘盡可能貼近堅硬的軟骨下骨 ,約軟骨下 2~3mm;③近端的螺釘需要進行埋頭處理,以避免肩關節外展時出現肩峰下撞擊;④應用縫線穿過肩袖前上方和后方將其固定在鎖定螺釘頭部或周圍。
2.2.6釘板系統固定技術 采用切開復位、釘板系統內固定技術治療仍然是肱骨近端骨折治療常用方法,包括T型、角形穩定鋼板,管型鋼板,鎖定鋼板、三葉草鋼板等解剖型鋼板等
解剖型鋼板符合肱骨近端的解剖結構,可緊貼骨面,固定方便,上段多孔設計,可多方向內固定,比較適合肱骨近端松質骨的粉碎骨折。對于二、三或四部分骨折的患者,特別是年輕患者,能提供很大的穩定性,并能允許早期肩關節活動,缺點是:術中需剝離較多的骨膜及軟組織,其次鋼板的“貼附作用”容易造成肱二頭肌腱和對肱骨頭營養血管壓迫,易產生肩峰撞擊危險,抗拔出力差,固定欠可靠,對于肱骨近端粉碎嚴重的骨折,如Neer四部分骨折,無法達到牢固固定。
鎖定鋼板固定系統: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有更好的穩定性和抗彎抗旋轉能力,是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特別是伴有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的首選方法,力學特點:①帶螺紋的螺釘頭可鎖入帶螺紋的鋼板孔以防止切割、滑動及拔出,降低了骨折復位失敗的可能,肱骨頭部多角度鎖定固定螺釘設計,螺釘具有較好的錨和力和抗拉力,尤其適合骨質疏松患者;②經三角肌間隙入路完成鋼板置入,向下延伸距離肱骨頭端不超過6cm避免損傷腋神經;③采用小切口間接復位的微創理念,使得該固定方法得到更進一步提高;④近端縫合孔設計,有利于肩袖的修復和大小結節骨折的復位固定;⑤經皮微創鎖定鋼板治療技術(采用MIPPO技術原則)應用:間接復位技術、減少了對骨膜及軟組織的剝離,技術要求[9]:①骨折的間接復位技術理念的充分理解,盡量保護軟組織及骨折的血運;②鋼板置入理想點在大結節最高點以遠0.5cm,即肩袖附著點的位置,位置過高,會增加肩峰撞擊綜合征的風險;位置過低,會使近端鎖定螺釘在肱骨頭上的位置欠佳,降低螺釘的把持力,影響固定效果;③鋼板與骨干的貼附距離,一般應不多于2 mm才能保持有效的固定;④鎖定接骨板為彈性固定,缺乏橋形接骨板及其他內固定鋼板的彈性,干骺端粉碎骨折處缺損較大,骨折遠近端鎖定過多,會出現骨折周圍固定過強而引起的鋼板斷裂,勿追求過于堅強的固定;⑤注意對骨折內側柱有效支撐與鋼板固定有機結合理念的認識[10]。
該技術缺點是頭部螺釘方向單一,不允許螺釘任意方向擰入,對一些粉碎的骨塊使用明顯受限,骨折的愈合過程中鎖釘易對頭部形成剪切,經常出現取釘困難,有研究表明肱骨近端骨折類型可影響鎖定鋼板內固定預后[11]。
2.2.7骨移植 對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往往存在骨折嚴重的塌陷及缺損,對于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復值得憂慮,尤其骨質疏松明顯的老年患者,一般采用骨移植可作為促進骨折愈合的一種輔助方法,盡管沒有明確界定其適應癥,對于改善骨折愈合、避免畸形愈合,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醫生的治療信心,對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由于老齡骨質疏松患者的髂骨取骨的數量和質量都很有限,常需要更大的手術暴露,增加了其附加手術部位并發癥的風險,有學者采用將骨水泥注入骨折缺損區域填塞的加強技術,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但是在注射骨水泥的過程中需要保證不能將骨水泥進入關節腔內,否則功能恢復受到影響,作為異體移植材料,也存在多種風險,包括不可預知的性質和可能傳播疾病等。
2.2.8肩關節置換 包括:半肩關節置換術、全肩關節置換術和反式肩關節置換,半肩關節置換術又稱肱骨頭置換術,全肩關節置換術只有在并發肩關節退行性變、關節盂磨損或發育不良等特殊情況下才考慮應用,手術的適應證主要取決于骨折的類型、粉碎程度和預期發生肱骨頭缺血壞死的概率。公認手術適應癥是[12]:老年肱骨頭粉碎骨折;Neer四部分骨折并脫位;部分有骨質疏松和小的肱骨頭骨折片的老年三部分骨折并脫位;老年關節面骨折累及40%~50%;部分解剖頸骨折內固定無法使用。對于骨折復雜無法進行內固定治療的患者,當骨折不愈合、內固定失敗時,關節置換僅僅是一種補救治療,目前肩關節置換術還不像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術那樣成熟,且存在很多并發癥,一旦手術失敗無很好的補救措施。
對醫生和患者來說,肱骨近端骨折后期康復理療非常關鍵,目前由于患者的隨訪依從性很差,如何規范的康復治療,仍是遠期治療不可忽略的范疇,但是無論患者采用何種治療方法,物理治療通常都是貫穿治療過程中,能幫助患者獲得最佳的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肱骨近端骨折類型復雜,治療方法眾多,各有其優缺點,尋求操作簡便、創傷小、固定堅強、關節功能佳的治療方法需要我們更科學、更深入地研究。
參考文獻:
[1]袁松柏.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4,01(15):116,118.
[2]Chowday U,Prasad H,subramanyam PK,et al.outcome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ing fou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study[J].J Orthop Surg(hongkong),2014,22(1):4-8.
[3]Muth J Laflamme GY,Hagemeisiter N ,et al A new morphologiacal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Bon Joint J,2014,96(5):646-651.
[4]田偉.積水潭實用骨科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83-389.
[5]徐光鈞.中醫骨科康復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4,13:121-122.
[6]祥水.三種內固定方法治療大齡兒童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4,35(1):6-10.
[7]張繼東.鋼板附加張力帶技術在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9):866-867.
[8]常山,劉戰立,嚴小虎,等.肱骨近端復雜骨折的治療策略[J].實用骨科雜志,2009,15(1):23-26.
[9]Huang YG,chang SM.Double crush syndrome due to plating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J].Indian J Orthop,2014,48(2):223-225.
[10]徐丁,季烈峰.內側柱有效支撐與肱骨近端骨折與鎖定鋼板固定術后療效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3,33(11):1091-1096.
篇10
【關鍵詞】 股骨轉子間骨折; PFNA; DHS; 髖關節功能
doi:10.14033/ki.cfmr.2016.33.0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3-0035-02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骨科常見的骨折類型,高發群體為50歲以上,在所有髖部骨折患者中占比60%以上[1]。從生理解剖角度來看,股骨轉子間具有良好的血運,骨折后愈合率高,其中保守治療不僅恢復時間長,而且并發癥和死亡率高,因此手術方案應用廣泛,表現出疼痛輕、恢復時間短、并發癥少的優點[2]。但是,不同的手術方法各具優缺點,會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不同影響。本文對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56例患者進行研究,探討了PFNA手術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56例。按照數字隨機法將所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28例。對照組中,男17例(60.7%),女11例(39.3%);年齡60~84歲,平均(71.5±1.3)歲;Evans分型: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6例。試驗組中,男15例(53.6%),女13例(46.4%);年齡61~85歲,平均(72.0±1.7)歲;Evans分型:Ⅱ型9例、Ⅲ型13例、Ⅳ型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依據《骨與關節損傷》[3],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經X線片、CT檢查后確診,滿足手術指征;本次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且自愿參與。(2)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等。
1.3 治療方法
1.3.1 試驗組 行PFNA手術方案,患者取仰臥位,首先對患肢進行牽引復位,輔助應用C型臂X線機,復位滿意后在股骨大粗隆切口,分離至粗隆頂端中后處,在透視條件下插入導針,使用開口器向股骨近端開口,并擴髓操作,完成后置入合適的髓內釘,確保尾端和大轉子頂端水平。然后安裝鎖釘瞄準器,經近端鎖孔向股骨頸插入導針,調整導針位置。最后向股骨頸內鉆孔,置入螺旋刀片,選擇動力型或靜力型鎖釘,安裝髓內釘的尾帽。
1.3.2 對照組 行DHS手術方案,首先對患肢進行牽引復位,操作方法同試驗組。在股骨近端外側切口,充分暴露出股骨近端、大轉子,于大轉子頂點下方2 cm左右放置定位器,在股骨頭關節面下方穿入導針。透視調整導針位置,確保處于股骨頸中下方,鉆孔并選擇合適的DHS主釘置入,釘尾和套筒鋼板相連接,最后擰緊加壓螺釘完成固定。
1.3.3 術后處理 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在術后24~72 h拔除引流管,預防性使用抗生素2~3 d,同時選用抗凝藥物治療。一般術后3 d對患肢進行制動處理,同時指導患者開展肌肉收縮訓練;3 d后主動活動踝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關節功能康復鍛煉;術后1周鼓勵患者在保護狀態下下床活動。術后1、2個月應用X線片進行復查,根據骨折愈合情況適當增加患肢負重,并叮囑骨折愈合前不盤腿、不側臥,積極防治相關并發癥。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和恢復時間,觀察術后并發癥,常見如固定松動、髖內翻、骨不連等,做好相關記錄。(2)術后隨訪1年,采用Harris量表評估髖關節功能[4],包括疼痛、功能、下肢畸形、關節活動4大條目,滿分為100分。其中90分以上為優,80~90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以下為差。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18.0對本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及恢復時間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手術、下床行走、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試驗組、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7.1%、17.9%,差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髖關節功能比較
術后隨訪1年,試驗組患者Harris評分優良率為89.3%,對照組患者優良率為6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針對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研究表明,發病率在骨質疏松性骨折中居于首位,患者發病年齡較大,因此多為低能量損傷,常見如跌倒。考慮到老年患者體質差,常合并基礎疾病,保守治療會增加感染、靜脈血栓等并發癥風險,且長期臥床會減少早期功能鍛煉的機會,可能導致原有病情加重、惡化,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因此,臨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方案,其中早期內固定術的應用比較普遍。相關研究稱,保守治療死亡率是手術治療的4~5倍[5]。
在骨質疏松的影響下,內固定物和骨質之間的把持力降低,要求固定物兼具抗內翻、抗骨塊旋轉的作用。DHS固定屬于偏心固定,抗旋能力不足,針對嚴重骨質疏松患者,螺釘會切割股骨頭,頭釘拔出率明顯提高[6]。相比之下,PFNA內固定的頭釘使用螺旋刀片進行固定,不僅抗旋轉能力強,而且具有成角穩定性。寬大的刀面和骨質接觸面積增大,有利于提高抗切能力;未鎖定的刀片則能夠對骨折施加壓力,增強疏松骨質的穩定性,避免發生旋轉或內翻畸形[7]。該技術醫師在學習掌握時比較簡單,手術操作具有時間短、出血量少的優點,能夠對骨質起到應力集中作用,即使骨質疏松的患者,也可以獲得穩定的固定力。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和試驗組分別采用DHS固定術、PFNA固定g,結果顯示試驗組手術、下床行走、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髖關節功能優良率達到89.3%,高于對照組的64.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PFNA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優于DHS,表現在恢復時間短,有利于改善髖關節功能,推薦優先選用。
參考文獻
[1]徐耀增.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與第三代Gamma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11,27(1):33-37.
[2] Wu Yu, Duan parison of PFNA and DHS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J].Journal of Trauma Surgery,2013,15(1):41-44.
[3]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69.
[4]王春輝.三種不同金屬植入物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99例的隨機對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39):7323-7326.
[5]朱定川,劉雷,高峰.DHS與PFNA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比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1):18-20.
[6]李慧武,孫月華.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112例[J].中華創傷雜志,2011,27(11):99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