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外部技巧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2: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配音的外部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配音的外部技巧

篇1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解說;節奏;美學意蘊

電視紀錄片,以其“記錄真實”的文獻記錄價值、社會認知價值、歷史文化傳承價值、藝術審美體驗價值,擁有了其他影視作品無可比擬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在電視紀錄片中,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是不可缺少的兩個基本要素。除同期聲外,聽覺語言主要表現為解說。它的主要功能是延伸畫面信息量、增加作品意蘊、渲染烘托氣氛、提煉升華主題、表現畫面未盡之意蘊。

“解說這種手段在電視節目中的主要功能是延伸畫面,擴大信息含量,補充畫面不足,挖掘畫面內涵,渲染烘托氣氛,提煉升華主題,連接畫面實現語言蒙太奇,順利過渡轉場,協調電視片的轉化藝術效果?!盵1]紀錄片解說是將創作者的一度創作成果——解說詞,通過配音員的二度創作以有聲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每個配音員的生活閱歷、對作品的理解程度、情感的生成表達、內外部技巧的運用以及用氣發聲時的音質、音強、音高、氣息控制、語速等具有特殊性,這種獨特的個性特征在形成語流時構成了藝術的律動,具有美感。而在眾多的有聲語言表達技巧中,“節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解說詞的寫作風格、紀錄片的立意、音樂的節奏制約著解說的節奏。對于“節奏”掌握的優劣,直接影響配音乃至整部紀錄片的藝術表達效果和美感。本文擬就這一技巧對紀錄片配音的美學意蘊進行闡釋。

一、“節奏”在古典美學中的本源表現

.“節奏”這一概念在中國最早屬于音樂范疇?!盾髯印氛摗分刑岬剑骸跋韧鯋浩鋪y也,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以樂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禮記·樂記》里也提到:“文采節奏,聲之飾也?!韧鯋u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痹谶@里,“曲直是指轉折、平敘;繁瘠是華麗、簡約的意思;廉肉則指的是高亢、柔婉。”[2]82有聲語言和音樂在節奏上有相似之處,也有本質區別。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音樂講究旋律,有聲語言講究韻律,這個韻律就體現在節奏上。

六朝時期的劉勰在他的著作《文心雕龍·定勢》中將“節奏”命名為“勢”?!笆裁唇袆?,弩機發射的箭自然是直的,溪身是陡曲的,溪水自然是曲折而湍急,這是自然的趨勢……說明道理的文章自然要求明白確切,即景抒情的文章自然要求在景中含情,即含蓄不露。命意淺露的,談不上蘊藉;措辭明斷的,用不著繁彩;情緒激昂的,自然發言慷慨,風格剛勁;情思曲折的,自然吐詞婉轉,風格柔婉?!瓌③恼J為‘辭已盡而勢有余’就是話說完了,這種氣勢還留在聽眾的印象里,余音繞梁?!盵3]作為有聲語言的美學范疇,“勢”反映著一種形諸于外,表現為具有審美意味的動態語勢結構,指示著話語的心理和生理趨向。在古人那里,“節奏”具有的這些特點,體現了紀錄片解說中豐富的美學意蘊。

二、“節奏”——富于美感的樂音之美

紀錄片解說是聲音的藝術,是訴諸聽覺的藝術,在為畫面及內容服務的前提下,解說語言自身也應具有豐富的美感,這對于提高有聲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美感的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形式便是“樂音節奏”。徐世榮在《漢語語詞結構的音樂性》中提出“音樂性”是漢語造詞的一條規律。他認為:“音樂性增強表演效果,這不僅僅是修辭的問題,也是造詞的一條規律,這條規律實際是存在的,歷史上已按這條規律造成若干語詞,而成為語言中表情達意的好材料?!盵4]但凡聽起來入耳流暢、具有美感的解說詞往往在遣詞造句上下了一番工夫。往往通過平仄、對偶、排比、反復、諧音等多種形式構成聽覺上的抑揚頓挫,形成美感。

中國電視紀錄片在經歷了政治教化階段(1958—1977)以及隨之產生的“高調門”“強控制”“重修飾”的解說風格后,新時期的電視紀錄片解說越來越回歸到真實、樸質、大氣、自然的特色上。在具體的解說實踐中,起點、落點、起勢、落勢在依據文字稿件的基礎上應該做到抑揚頓挫、起伏跌宕,在對比度、起伏度和明暗度上富于變化,形成樂音美感。

如紀錄片《的誘惑》片段:(女)的誘惑,是一次次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縱馬高山,是因為高原的生命這般頑強。

(男)的誘惑,是一次次在大山的懷抱里露宿長河,是因為遙遠的天邊,有過往日的輝煌。阿里曠野的荒城啊,古格王國的遺址,你是歷史古道的風,你是千載流沙的浪……

開始出現的“的誘惑”五個字起聲不必著力,只用平緩的語調引入,讓受眾進入紀錄片營造的氛圍即可。緊接著的“一次次”是平仄仄,配音時應注意控制好氣口,聲音狀態做到上行的態勢,“古老”是仄仄,且內涵滄桑之意,故應用下行且松弛的聲音狀態,“神奇”是兩個平平,含有探究之意,配音時可表現出積極的上行態勢?!翱v馬高山”給人感覺節奏急速且極具力量感,在配音時聲音形式應貼合這一特點。“是因為”為過渡性語詞,不必著力,一氣帶過即可。最后的“頑強”二字有堅定之意,在配音時可采用欲揚先抑的技巧。

三、“節奏”——合節推進的回環之美

“節,是節拍、節律、節制、節度的意思。既有段落分合的關聯問題,又有控縱制約的分寸問題;既有時間的長短問題,又有空間的大小問題。……無節不斷,無節不通。朗讀時,必須把中斷處加以留白,把銜接處給以填充?!盵2]82在配音時,要善于找準語流中的地點和時機,使之不生硬、不平淡,從而達到“停中有連、若即若離、意在言外”的藝術表達效果?!白?,是推進的意思。單獨的、單個的某種聲音,突兀的、孤立的某個聲音,不能稱其為奏,它必須是一連串地、一段時間里的聲音,而且要有變化,顯示出某種走向、某種態勢?!盵2]85“節”和“奏”的融合造就了解說的“抑揚頓挫”“回環往復”的流動美感。即劉勰在《文心雕龍·定勢》中闡釋的弩機發射的直與溪水的結合。也就是紀錄片配音中有聲語言推進態勢的過程。

在解說時,當思想感情噴涌而出、奔騰而下時,“節奏”就需要發揮“統領全局”的作用。它與有聲語言的另一技巧“語氣”緊密相連。在解說中,“語氣”確定“這一句”的聲音形式,而“節奏”則要駕馭由許多“這一句”構成的“這一部”。語氣的跌宕起伏,造就了節奏的抑揚頓挫;節奏的回環往復貫通了語氣的輕重緩急,形成了合節推進的回環之美。這種回環往復一定是在某一個段落中,基本的語氣和格式雖不能完全是同樣的語流速度和樣態,但卻有大致相同的語氣和語勢。

如下面這段解說:

還記得那和著沂蒙小調的紡車嗎?曾搖出多少情和愛?

還記得那日日夜夜轉動的石磨嗎?曾磨出多少支前的軍糧?

還記得這彎彎曲曲的山路嗎?子弟兵從這里開進城市,走向勝利。

這段解說在排比句的運用上達到了極致,解說效果一吟三嘆,一氣呵成,辭已盡而勢有余,聽之令人蕩氣回腸,如余音繞梁,不絕于耳。運用了三個“還記得……嗎?”和兩個“曾……出”造成聽覺上的一種積累和情感上的延續。在解說時,要掌握好停連、區分開重音。即重音不能在同一起點和落點上,停連也不能用在同一位置,要控制好咬字力度、用娓娓道來的語氣表達出這種回環往復的節奏之美。

此外,在給紀錄片配音時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聲音有中斷的地方,也有銜接的地方。在配音時,要在中斷處做到“音斷氣不斷”,在銜接處做到“一氣呵成”。

如:紀錄片《再說長江——生生不息》中有這樣一段解說:

茂密的森林是建設者眼中的棟梁;

林立的煙囪是高速發展的標志;

魚躍歌飛的場景是豐收的喜悅;

大片的濕地更是成了耕種最好的選擇。

這是母親河20年的給予,長江流域以不到中國1/5的面積養育了中國1/3的人口,生產了中國1/3的糧食,創造了中國1/3的財富。長江三角洲成為世界上正在形成的第六大城市群,長江經濟帶更是中國最寬廣、最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帶。

在這一段的配音中,配音員李易在體現總編導整體配音風格平實、平和的基礎上,對“節奏”的把握與前后段落又有所區別,創造出了較強的審美性。李易一反一般配音員在同一段落中運用相同起點和落點的特點,從內容出發,將解說詞中深厚的文化積淀用有聲語言的形式很好地表現了出來。他的處理大致如下:

“茂密……的森林—是建設者眼中的—棟梁;林—立的煙囪是—高速發展的標志;魚躍歌飛的場景—是豐收的喜悅;大片……的濕地—更是成了耕種最好的選擇?!本o接著后面的一段解說詞中出現了許多數據,這是配音員較為頭疼的東西,因為配得不好容易給受眾造成平淡無味的感覺。但這些數據往往又是撰稿人千篩萬選后留下的,對于這種平淡中的“勢”的把握則更顯功力。此外,在看到這些宏大的敘事語言后,配音員心中往往會升騰起一種熱血,語音語調會不由自主的拔高,但李易卻沒有這樣做,他總是含著,用“欲揚先抑”的對比的技巧體現出“勢”的美感。

在紀錄片配音中,要想突出節奏的美感,還必須做到從整體出發,造就有聲語言的“抑揚頓挫、回環往復”之感。在此,需要強調的是,有的配音者認為在配音中語氣和節奏是相同的內容,節奏表達的優劣也就是語氣的優劣,這種想法是值得商榷的。在有聲語言表達體系中,“語氣”是一句話的聲音形式,而“節奏”則是從全篇稿件出發的抑揚頓挫、回環往復的聲音形式。就像樹干和樹枝的關系一樣,抓住了語氣,節奏才有了根基,統住了節奏,語氣才有了歸宿。“語氣的跌宕起伏,造就了節奏的抑揚頓挫;節奏的回環往復,貫通了語氣的輕重緩急。反過來,節奏的回環往復,是由語氣的跌宕起伏的同一和統一形成的,節奏的抑揚頓挫,是由語氣的輕重緩急的對立和并比形成的?!盵2]88

[參考文獻]

[1] 徐舫州.電視解說:安排與處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9:122.

[2] 張頌.朗讀美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3]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277.

篇2

關鍵詞:Authorware;多媒體課件;制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TP3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3-0000-01

Some Tips of Courseware Making with Authorware

Jin Zhimin,Chen Xi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icians,Weifang 261053,China)

Abstract:Today under the trend of popular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the ability of desig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essential.Some experience and skills in design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will be mentioned as follows,which would much improve our ability and shorten our period in design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Keywords:Authorware;Multimedia courseware;Design skills

隨著多媒體教學越來越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廣大教師自己設計和制作課件已成為普遍現象。在眾多課件制作軟件中,Authorware因其操作交互性強、邏輯結構清晰等優點而備受廣大教師的青睞。在此,筆者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談幾點使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技巧。

一、課件制作的前期準備

(一)選題。不是任何學科的每個單元內容都適合制作課件,這也應考慮效益。對于那些用常規教法能夠較好實現教學目標的內容,就沒有必要大量浪費人力、物力,用課件輔助教學。那些用常規教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而用多媒體課件能更好地突破重難點的內容就應該是一個正確的選題。

(二)設計流程。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體課件,事先一定要進行總體設計,編制出總流程和分支流程,根據每一個分支的主要功能來設計流程的具體內容,然后將設計圖標拖動到流程線上,排列和設計每一個圖標的內容。

(三)腳本語言。腳本語言的編寫既要全面,又要言簡意賅,避免制作過程中或制作完成后才發現問題,導致“返工”。

(四)素材。多媒體素材一般是指文字、圖片、動畫、音頻和視頻。準備素材是制作流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素材準備不充分,會延長課件制作周期。

二、素材的處理技巧

收集和制作的多媒體素材并非都是拿來就能用的,有些必須先經過處理才能在Authorware中運用。下面就來談談素材的處理。

(一)圖片處理。多媒體課件的頁面少不了圖片,為了使頁面更加美觀,可以使用Photoshop等軟件對素材圖片進行處理。Photoshop是當今最流行、功能最強大的圖像處理軟件,可以制作出各種絢麗的特效。將使用Photoshop處理過的圖片應用到Authorware中,可以增加頁面的美感。采用JPEG壓縮格式可以減小課件的大小。

(二)音頻處理。音頻來源主要有三種:錄制的外部聲音源、MIDI聲音和CD-Audio,分別被稱為波形音頻、MIDI音頻和CD音頻。在Authorware中,我們通常采用WAV作解說詞,MIDI作背景音樂。為了減小音頻文件,可在Authorware中將WAV格式轉換成SWA格式。

(三)視頻處理。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對視頻素材的編輯處理是提高課件質量的重要環節。比較專業的視頻編輯軟件有: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dio Pro 6和Ulead Video Studio(會聲會影)等。其中,Adobe Premiere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數字視頻非線性編輯軟件,比較常用。它有豐富的剪輯剪裁、特效應用、場景切換、字幕疊加、配音配樂等功能,能滿足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需求。經Premiere處理過的視頻具有較好的視覺效果,但缺點是輸出的AVI文件太大,為了減小視頻文件,可使用“格式工廠”或“視頻轉換大師”等視頻轉換軟件對AVI文件進行適當壓縮和格式轉換。

三、怎樣將演示窗口之外的屏幕變成黑屏

有時為了獲得更好的播放視覺效果,需要將演示窗口之外的屏幕變成黑屏。那么如何制作這種效果呢?其實就是使用了兩個函數:cover和uncover。具體方法是:首先從網上下載Authorware的外部UCD函數―cover.u32,然后將cover.u32所包含的兩個函數cover和uncover加載到“函數”面板中,就可以通過計算圖標調用這兩個函數來制作黑屏背景效果了。要注意的是要在流程線開始處使用cover函數進入黑屏,在流程線的結束處使用uncover函數退出黑屏,如圖1所示。

圖1:將演示窗口之外的屏幕變成黑屏的流程設計圖

四、其他技巧

除了以上談到的技巧,還要注意:如果課件中使用了Camtasia錄制的視頻文件,還需將TSCC視頻解碼插件復制到.exe程序所在目錄,以供用戶安裝;如果有各種壓縮格式的AVI視頻或其它格式視頻,則可以將一個幾乎是萬能的視頻解碼器ffdshow復制到.exe程序所在目錄,以供用戶安裝。同時應編寫一個Readme.txt的使用說明文件,對以上情況予以說明并給出播放該課件所需的其它信息。

總之,只要我們善于摸索和研究,就一定能總結出更多的技巧,而運用這些技巧,能使我們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水平大大提高,制作周期大大縮短。

參考文獻:

[1]孫全黨,張云杰,趙琰等編著.Authorware 6多媒體課件制作實例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8

[2]張磊編著.Authorware 7.0多媒體制作白金案例[M].濟南: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0

篇3

關鍵詞:威力導演;視頻編輯;影片剪輯;校園電視臺

中圖分類號:TN94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2-0369-04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制作軟件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己制作視頻或對已有的視頻進行加工處理,傳載到網絡上。校園電視臺作為展現校園風采的媒介,同樣需要制作屬于自己的校園節目。

在校園電視臺中運用威力導演軟件的視頻編輯技術,以校園電視臺真實制作流程和學生在校園電視臺中崗位的職業能力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學校和地方電視臺共建為途徑,通過工學結合、學做一體的運作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1 威力導演簡介

PowerDirector的中文名字譯作威力導演,它由訊連科技公司(CyberLink)制作發行,是一套制作CD、DVD電影作品的完全解決方案,可讓使用者進行采集、編輯、選單制作、及刻錄視頻作品于DVD、VCD、SVCD及MiniDVD光盤,輕松擷取影像及編輯影片,同時還擁有獨特的光盤制作,能快速簡易地執行視頻影片制作及刻錄。

威力導演是一個數字視頻編輯程序,是一款影視后期編輯軟件,它集成簡易的操作環境與完整的工具組,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快速掌握軟件功能,根據設計的步驟,能對視頻、聲音、動畫、圖片、文本進行編輯加工,制作出具有專業效果的影片作品,是校園電視臺使用較多的視頻編輯軟件之一。影視后期處理過程中,使用威力導演軟件可讓校園電視臺將DV數碼攝像機和數碼相機、甚至手機拍攝的作品進行加工,對錄制的視頻文件進行任意剪輯、拼接,融合其他數碼照片、音樂等;可以添加字幕、制作片頭、配樂、配音、快慢鏡頭處理、音視頻特殊效果處理、轉場特效及其它更多效果,創建具有專業外觀的視頻和照片幻燈,讓校園的電視節目至臻完美。運用威力導演媒體編輯技術將電視節目和視頻項目輸出到文件、攝像機、便攜式設備、將其直接上傳到各種在線視頻共享網站或將其刻錄到光盤,并帶有精美樣式的菜單。

作為影視后期處理軟件,其功能與會聲會影、Adobe Premiere、EDIUS等軟件相類似,威力導演軟件在國內并不很流行,但近年來,威力導演軟件在不斷改進中,在音視頻編輯、剪輯制作、特效應用等方面有了較大改進,使用戶盡情施展自己的創作才華,這款軟件可以讓用戶實現標題制作、視頻轉場和視頻特效應用和濾鏡使用,配合音樂后,生成一個比較專業的視頻作品。威力導演軟件界面直觀,步驟簡潔,符合初學者和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即使以前沒有接觸過影視編輯軟件,使用威力導演軟件上手也會比較快,短時間內也能制作出一些專業的作品,所以比較適合在校園電視臺中推廣使用。

2 威力導演軟件的基本制作步驟

從原始的視頻畫面開始到完成電視電影項目制作結束,整個數字媒體制作過程涉及到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威力導演軟件提供了最簡便的方法,當制作完成的電影或照片幻燈影片后,將其到所選的媒體中。

威力導演軟件的工作界面包括了工作室(分別是媒體室、效果室、畫中畫對象室、炫粒室、標題室、轉場室、混音室、配音錄制室、章節室、字幕室)、媒體庫窗口、擴展工作區、預覽窗口和編輯工作區。

根據校園電視臺的制作目的,制作過程可能會包含以下的部分或全部步驟:

1)前期制作。導入媒體,捕捉媒體,檢測場景并提取音頻。

2)將情節組合在一起。將媒體添加到工作區,添加效果、轉場和標題,編輯和改善視頻,潤色照片,使用魔術工具并修改效果,錄制配音并混音,設置章節并添加字幕。

3)制作并上傳作品。制作渲染成計算機可播放的視頻文件,制作串流視頻文件,上傳到 Internet。

4)完成作品并刻錄到光盤。創建光盤菜單,將作品刻錄到光盤。

3.1 將媒體導入到威力導演

可將各種各樣格式的媒體通過很多不同的方法導入到威力導演中。不管是需要從外部來源捕捉媒體,導入已經在計算機硬盤上的媒體,還是從 Internet下載,威力導演都可輕松地將所有媒體快速加入程序,這樣就可以開始創作視頻作品了。

如果在計算機的硬盤中已經有想要在制作中使用的視頻、音頻和圖像文件,可以直接將文件導入威力導演媒體室的媒體庫中。要將媒體導入到威力導演中,選擇下列選項之一:

1)導入媒體文件:導入單個媒體文件。

2)導入媒體文件夾:導入含有要用于當前項目的媒體文件的文件夾的整個內容。

3)可以通過將媒體拖放到威力導演窗口來將其導入到程序當中。

威力導演允許將不同來源的媒體直接捕捉到媒體庫中。單擊捕捉按鈕進入捕捉模塊。從 DV 攝像機捕捉,可以捕捉使用 DV 攝像機錄制的視頻內容,只有使用 IEEE 1394(火線)電纜將攝像機連接到計算機才能使用從 DV 攝像機捕捉選項,可從攝像機中捕捉單個場景或批量捕捉多個場景。還可以從數字電視信號、網絡攝像機、麥克風、CD 等介質中捕捉媒體。還可以從Internet上下載各種媒體導入到威力導演中。

為了協助處理編輯過程,威力導演可以檢測視頻片段中的場景或從中提取音頻。這些新的片段會與原始片段分開,單獨顯示在媒體庫中。場景檢測功能基于視頻片段所含的單個場景(或預先編輯的照片)自動創建單個片段,檢測到的場景并不從原始片段分割,但可像其它媒體片段那樣被添加到工作區中。如果在創作中想僅使用視頻片段中的音頻,可以選擇提取音頻從媒體庫進行提取,音頻和視頻是分隔開來的,保存在媒體庫中,可以像使用其他音頻文件一樣將其用于創作的項目。

在編輯工作區的時間線中放入視頻片段、音頻文件和圖像后就可以開始在對其進行編輯。編輯的含意廣泛,涵蓋了許多不同的功能,其中包括分割、裁剪、應用修復等內容。

每次開始新的制作時,都會創建一個新項目,保存為PDS文件,專供威力導演使用。在威力導演中對媒體所作的修改不會對導入到程序中的原媒體造成影響。由于所有的設置都保存在項目文件中,因此裁剪、編輯或刪除片段,都不會影響到硬盤中的原始文件,讓創作者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如果感覺修改不理想,可隨時從頭再來。

在編輯工作區的時間線中添加媒體和效果,將最終作品組合在一起。如果沒有太多時間,還可以使用 Magic Movie向導或“幻燈片設計器”快速創建和制作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媒體片段只能添加到特定軌道上,選擇媒體片段時,可添加的軌道會呈高亮顯示,例如,標題添加到“標題軌”,視頻添加到“視頻軌”,音頻添加到“聲音軌”或“音樂軌”。

3.2.2 分割片段

一般在攝像機錄制的過程中連續拍攝了全部的內容,這時就要將每個場景片段分割開來。將時間線中任何軌道上的媒體片段快速分割為兩個單獨的片段,就將時間線滑塊 (或使用播放器控件) 移動到要分割片段的位置,然后單擊分割按鈕將其分為兩個片段,就能將這兩個片段相互之間單獨移來移去。

3.2.3 裁剪視頻和音頻片段

捕捉的視頻和音頻片段的開頭、中間或末尾處有時包含不需要的部分,這些不需要的部分可在威力導演中使用裁剪功能方便地刪除。使用單次裁剪功能裁剪掉視頻片段的開始或結束部分,使用多次裁剪功能一次性刪除多個部分。裁剪音頻的功能是通過其波形以可見的方式進行裁剪。當裁剪媒體片段時,程序不會刪除任何原始源媒體內容,其僅標記片段上要求的編輯,然后在創作過程中其輸出最終視頻時應用編輯。

3.2.4 設置媒體片段持續時間

在向時間線軌道添加圖片、色板和背景時,就需要設置其在視頻作品中顯示多長時間。與具有固定時間的視頻和音頻片段不同,這些媒體片段可以具有任何所需要的持續時間。在時間線上,單擊時長按鈕(或右鍵單擊片段,選擇設置時長)設置圖片、色板、背景、標題特效和畫中畫媒體顯示的持續時間,或顯示轉場所需的時間。也可以通過單擊片段,將片段末尾拖動到所需時長來更改上述媒體片段的時長。

3.2.5 修復和增強視頻

當拍攝的時候不注意防抖,或者帶入了很大的風聲,導致拍攝的視頻媒體有很多的缺陷,這時可以通過威力導演中的修復與增強功能對視頻作品的圖像和視頻應用即時修復,例如光線調節、視頻穩定、視頻與音頻去噪及修復旋轉時的攝像機抖動。也可通過調整顏色、白平衡或應用TrueTheater 視頻高清技術增強視頻效果。

3.2.6 威力工具的使用

在威力導演軟件中,有些不常用的的工具,但這些工具在一定的情節環境中可以起到增強視頻效果的作用。威力工具如下:

1)倒放視頻或音頻。如果在所選視頻片段上啟用,則視頻會倒著播放。

2)視頻裁切。此選項可對視頻片段的特定部位進行裁切或放大,選擇視頻裁切按鈕定義需要放大(裁切)的區域,還可以自定義視頻裁切區域的動作。

3)視頻或音頻速度調整。慢動作或快動作效果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也可以改變電影的節奏。此選項更改視頻或音頻片段的速度,要應用高級慢鏡頭效果,選擇采用幀插值技術的慢鏡頭視頻選項,選擇拉伸音頻使其與新的視頻長度相匹配。取消選擇此選項設置音頻靜音,還可以在新視頻長度字段中輸入一個新的持續時間來手動增加或減小視頻片段的速度。

4)視頻或照片旋轉。使用旋轉視頻或圖像進行兩個方向上的360 度旋轉,還可以在提供的字段中輸入自定義的旋轉角度。

3.2.7 將音頻設置為靜音

在視頻片段中,有時只需要視頻信號,再另加一個背景音樂構成一個影片,這就要去掉視頻源的音頻信號。這時只需在時間線中右擊視頻片段中的音頻或時間線上的任何音頻片段,然后選擇“片段靜音”即可將其設置為靜音。要恢復片段的聲音,右擊該片段然后取消選擇片段靜音。如果想要將整個軌道的音頻設置為靜音,右擊軌道,然后選擇“靜音軌”。如果在畫中畫軌道上有視頻且不想該視頻的音頻出現在最終作品中,該選項是很有用的。

3.3 添加效果

根據作品創作的需要,可以將很多不同類型的效果加入到視頻作品中,其中包括應用到整個媒體片段或其一部分的視頻效果。

3.3.1 添加視頻效果

在威力導演軟件中,打開效果室,有100 多種可添加到圖片和視頻片段中的效果。每種效果都有其獨特屬性,根據需要可自定義這些屬性,如強度、位置等,幫助在視頻作品中實現想要的效果。

要將視頻效果插入到時間線中片段的某一部分,在效果室中選擇一個效果,然后將其添加到時間線滑塊當前位置的效果軌上。效果軌中的視頻效果會應用到時間線中位于其上方的所有視頻軌中。

3.3.2 使用Magic Motion效果

威力導演的 Magic Motion工具可以在圖像中添加全景或縮放效果,為最終視頻創建動畫效果。從多個動畫模板中為項目中的每張照片進行選擇,并使用Magic Motion設計器定義自己喜歡的動畫。

3.3.3 使用停幀效果

停幀效果就是延長某一幀的播放時間,一般用在片尾的停頓畫面。右擊時間線上的視頻片段,選擇“編輯視頻/照片”,然后選擇“停幀”立即制造停幀效果。威力導演會拍攝視頻當前幀的快照,然后將其插入時間線,還會拍攝視頻和標題效果來制造停幀效果。另外要按作品的規格編輯圖像和效果,以保證該停幀效果滿足作品創作的要求。

3.3.4 創建畫中畫效果

威力導演中有很多可供在視頻作品中創建和使用的畫中畫效果。畫中畫效果不僅包括使用畫中畫對象,還包括在時間線中任何軌道上添加動畫或修改媒體片段的屬性、在繪圖設計器中創建自定義手繪動畫對象、使用色度鍵效果等。

打開畫中畫對象室,以訪問包含可添加到視頻軌的視頻或圖像頂部的畫中畫對象或圖形庫。要將畫中畫對象或繪制動畫對象插入到時間線,使用時間線滑塊設置需要放置畫中畫或繪制動畫對象的位置,右擊庫中的對象,然后添加到時間線并將其添加到所選的視頻軌上。也可手動將畫中畫或繪制動畫對象拖放到視頻軌上需要的位置,從而將其添加到時間線。添加到時間線上后,選擇畫中畫對象,然后單擊修改按鈕在畫中畫設計器中編輯對象的放置、動畫等效果。

3.3.5 添加炫粒效果

炫粒室的使用有點像畫中畫室的加強版,可以制作出飄舞的雪花,飛舞的花瓣雨,讓創作的視頻更絢麗。打開炫粒效果室以訪問一個效果庫,手動將炫粒效果拖放到視頻軌上需要的位置,從而在視頻或圖像上添加了炫粒效果(如雪花、云層和火焰效果等)。

添加炫粒效果后,在炫粒設計器中修改炫粒效果。選擇時間線上的炫粒效果,然后點擊修改按鈕。在炫粒設計器中,可以縮放炫粒效果的大小,每種炫粒效果模板可添加一個或多個炫粒對象,或創建所需效果的屬性,修改炫粒對象范圍和位置,為炫粒對象添加動作,也可添加炫粒的背景圖像。

3.3.6 添加標題效果

使用標題效果為視頻作品添加文字,作為影片的開始部分的標題、影片情節中的元素,或影片的結尾鳴謝字幕。除了更改文字本身的外觀,還可以讓文字按照特定路線滑過屏幕。標題效果僅對出現在標題持續時間內 “主視頻軌”中的片段產生影響。

在 “標題設計器”中找到標題效果的設置,包含字符預設、動畫和背景選項,修改到最適合電影的效果。對于漫畫標題效果,在 “標題設計器”中修改文字和文字泡,包括它的大小、邊框、位置、陰影效果、動畫效果、背景圖像等。

3.3.7 使用轉場效果

轉場效果是指兩個場景或兩段素材之間,采用一定的技巧如劃像、疊變、卷頁、淡入淡出等,實現場景或情節之間的平滑過渡,達到豐富畫面吸引觀眾的效果。

在單獨片段中添加轉場就可以控制片段在作品中出現或消失的方式。打開轉場室的轉場庫文件,選擇一個轉場效果并將其拖動至視頻軌的某個片段開始處 (前綴轉場) 或結束處(后綴轉場)。在畫中畫視頻(包括圖像、視頻片段、色板、畫中畫對象、繪制動畫對象、標題效果和炫粒效果)添加轉場并完全控制其在最終視頻中的外觀。

在視頻軌上的兩個圖像和視頻片段之間或任何與音頻(音頻、聲音或音樂)相關的軌道上兩個音頻片段之間添加轉場。選擇一個轉場效果,然后將其拖動到視頻軌的兩個片段之間。在兩個片段之間添加轉場后,可以設置其交疊轉場行為或重疊轉場行為等。

3.3.8 添加混音和配音效果

作品的音頻可以決定創作的成功與否。使用混音室自定義作品的音頻音量或在配音室錄制旁白為視頻作品添加旁白。

首先要調整音頻片段音量。視頻作品可能包含其中一個音頻軌道、音樂軌或聲音軌的音頻。由于音頻可能以不同的音量錄制,結果會產生過于紛繁復雜的聲軌。打開混音室,將所有音頻音量混合為更和諧的聲軌或使用音量鍵設置各個片段中軌道的音量。其次,在一些對話情節作品中要錄制配音。“配音錄制室”包含有在觀看電影作品預覽時通過麥克風為電影錄制旁白的控制器,當捕捉旁白時,音軌自動與視頻部分同步。

3.3.9 添加字幕效果

字幕指以文字形式顯示電視、電影、舞臺作品里面的對話等非影像內容,也泛指影視作品后期加工的文字。為視頻作品添加字幕,既可以用于光盤也可以印制到視頻文件上,還可以從文本文件中導入字幕或在 “字幕室”手動添加字幕。作為校園電視作品,一般都是印制在視頻文件上的。

將字幕添加到視頻作品中,使用播放控制器定位與字幕相對應的對話的每一段的點位,然后添加字幕條目,字幕條目將會加載到字幕窗口。在視頻作品中編輯字幕,雙擊時間線或 “字幕”列表視圖中的字幕標記,然后輸入所需的文字。為確保視頻作品中的字幕與視頻對話同步,可以設置字幕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3.4 完成制作項目

項目編輯完成之后就可以開始制作了。制作項就是將項目中所有各自獨立的元素編制輸出成一個可播放的文件。將作品輸出成為在計算機上可以觀看或日后刻錄到光盤的視頻文件。選擇一種輸出格式:AVI、MPEG-2、H.264 AVC、(WMV)Windows Media Video、MPEG-4、QuickTime(MOV)、Matroska(MKV)、音頻文件(WMA、WAV、M4A),選擇輸出文件的大小:1920×1080、1280×720、1024×768等,同時選擇碼率:2Mbps、4Mbps、8Mbps等,如果計算機能支持硬件加速(支持CUDA的NVIDIA顯卡、支持AMD Accelerated Parallel Processing的AMD顯卡或具有Intel Core Processor Family technology的計算機)并且使用H.264或MPEG-4文件格式輸出,可以啟用SVRT 選項和硬件視頻編碼器選項,可以減少制作輸出的時間。最后點擊“制作項目”就可以渲染輸出視頻文件。

4 威力導演軟件在校園電視臺中的運用技巧

運用威力導演中多機位剪輯設計的技術,當使用攝像機、數碼單反、數碼相機以及智能手機,同步捕捉精采畫面后,即可自行剪輯和選擇最佳運鏡安排,模擬現場4部攝像機切換。再根據聲音內容、時間編碼記錄,點擊熱鍵同步各機拍攝片段,快速完成多重攝影片段錄制。

運用創意主題設計來制作各種樣式的電子相冊。使用簡易上手的幻燈片創建器,可以將視頻和相片轉換為風格獨具的3D動態幻燈視頻。從30多種內建動態設計模板中選擇一種模板,將影像媒體素材拖拉至模板中,就可以完成制作電子相冊的視頻了。

靈活運用威力導演中的視頻特效和轉場特效,包含移軸攝影、光暈、放大鏡和水中倒影效果等。另外,通過導入PowerPoint文檔(*.ppt和*.pptx格式)至威力導演中,再添加畫中畫來創作各種課件視頻節目。

5 結束語

影視制作是一門學問,要想掌握它,首先要熱愛這項工作,有一種勇敢的鉆研精神,同時自身修養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理論與實踐基礎、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審美知識、有一定的英語知識、對電影和電視節目有一定的研究經驗,只有具備這些才能學習掌握好這門技術,才能制作出較為出色的作品。通過在校園電視臺中運用威力導演軟件的媒體編輯技術,讓學生學習相關的編輯技術知識,制作出較為復雜、感染力強的校園電視節目短片、音樂電視和電子相冊等作品。更深層次研究別人成功的影視制作經驗,如虛擬演播,后期配音等技術,學習掌握劇本創作與導演經驗,會運用蒙太奇手法完成具有特色的影視作品。實踐證明,讓學生參與校園電視臺自制節目的過程,是一條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為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和舞臺,起著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芳.利用校園電視臺自制節目拓展學生能力[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9).

[2] 李昱,周進,編著.數字影視后期制作高級教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3] 陳明勇.基于會聲會影的視頻編輯與制作[J].硅谷,2012(19).

[4] 許桂齡.中職《會聲會影視頻編輯》教學探討[J].成才之路,2012(19).

[5] 張洪靜,王永固.數字視頻編輯軟件教學的整體思路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1(3).

[6] 陳麗敏,劉金平.會聲會影在電子相冊制作中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27).

[7] 孟華.非編軟件Edius pro與Adobe Premiere Pro的比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5).

篇4

一、 教學環境――開放的前提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币虼耍囵B中學生音樂興趣的首要方法就是為他們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廣義上說,它包括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及社會環境。而從音樂教學環境的審美特點又可細分為:聽覺環境和視覺環境,這是創造良好音樂教學氣氛和情境的外部條件。

1. 學校環境布置優雅、藝術化的教室及美的校園環境。如:座位可以擺成五個半圓型,每組地面上畫“Do、Re、Mi、Sol、La”卡通畫,成為“宮組、商組、角組、徵組、羽組”,利于民族音樂創作課;墻上懸掛音樂家畫像;歷次音樂比賽獲獎的錦旗;在鋼琴上擺束花;展板上有學生“《黃河大合唱》聽后感”、“常用民族管弦樂隊排列彩圖”的作業展。最主要的是學生上下課的鈴聲都是教師精心挑選的音響資料(日積月累,課間幾分鐘音樂聆聽“潛效應”是久遠的)。校園音樂生活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一部分。音樂教師要學會利用學校的廣播站、閉路電視、網站等媒體播放音樂的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形成良好的校園的文化氛圍。原來課間刺耳的鈴聲,早已用美妙的音樂替代,音樂已是學校一日生活的中軸線。

2. 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它們對形成學生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及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影響很大。所以,為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統一的、互為補充的學校、家庭、社會音樂環境就顯得尤為必要。當代中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方面的,他們所接受的音樂教育的廣度與深度較大地影響著其他素質的提高與音樂能力的發展。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開放的環境。

二、 思維能力――開放的關鍵

有人說:“誰能掌握探究的鑰匙,誰就能夠打開教學改革的大門?!敝匾晫W生的探究心理需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好學生進行“嘗試”的引導,并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鼓勵學生嘗試探索,去發現音樂、感知音樂、創造音樂。和傳統的音樂教學相比,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歐美教育非常重視強調學生“ have a try”。學生如果能把“學、思、疑、問”連結在一起,就能發揮其自主性,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要點就是要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切實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比較,自主獲取了知識(結果并不重要),在“主動”中得到發展,開放的思維能力使他們更加自主、自信。例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面對同一音樂作品時,常會自主建構具有各種不確定性、多義性和朦朧性的藝術形象。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結果的評價上就該持一種開放性的態度。

三、 個性發展――開放的途徑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就是說要注重個性的發展,注重自信心的培養。

1. “一堂課”的啟示筆者在瑞士生活多年,聽了許多課,的確感到歐美的學生比中國學生更具個性、創造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例如《為電影畫面配音樂》一課,至今記憶猶新。當時一個鏡頭是“打斗的場面”,幾位學生為配何種音響爭論不休,高大的瑞籍男老師,微笑著傾聽學生的“辯論”,最后,一位黃頭發的學生化解僵局,建議把每種音響都為畫面試試,讓實踐去檢驗“視聽結合”的藝術效果,教師這時給予了激勵性的評價,“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誘導學生總結出“為電影鏡頭配音樂”的理論依據。倡導個性化教學,就應該從標準答案中走出來。這節課學生體驗到了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成功中既發現了自身的能力價值又激起了個性的形成、創造思維的發展,對學習也就更加充滿自信。

2. 面向全體,關注個性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幫助學生能夠動用自身的優點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例如:合唱排練中,既要注意聲音和諧美好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面向全體。因為關注個性,可以激勵全體,帶動全體,其他的學生就會效仿和努力追求尖子生的那種演唱技巧和境界,即個性的發展帶動了全體。

四、 實踐活動――開放的重點

美國《零點計劃》研究揭示:幾乎所有的領域中,個體的感知或理解能力都比創作能力發展得早。但是,藝術領域內的情形卻要復雜得多,至少某些藝術領域內,理解能力要落后于表演能力和創作能力等。這一發現表示,給學生充分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表演或者“行動”來進行學習的重要性。

1. 在“活動”中學習表現音樂是再創作,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探究事物本質的能力。筆者曾帶“口琴樂團”學生去韓國參加“第三屆亞太國際口琴大賽”,結果部分學生獲“銀獎、銅獎、優秀獎”,而未獲獎的某生,飯都不吃,大哭一場……平靜下來,他說:老師我現在懂了什么叫“藝高人膽大”,比賽讓我學到外國同學的長處,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2. 在“合作”中增長知識集體性音樂活動,尤其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與人交往的能力,活動中不僅有機會為集體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還能獲得知識,體會到合作的美妙,讓學生能夠有“我們”一起感受、表達和表現音樂的感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共同成為學習的主人,共同成長。如:近期學生“藝術團”慰問社區的演出,受到了社會各屆的好評,音樂教育回歸了本真;特長生有了“考級”之外展示的舞臺;終身學習、可持續學習音樂,學生認知上有了一種渴求?!耙粋€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是不可想像的”(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社區需要學生的音樂,學生需要展示才藝的舞臺,為什么我們不大力倡導這種開放的藝術實踐活動呢?其實在國外學校的“藝術團”,這樣的活動每年都會有,只不過他們還多了個家長自愿“捐款箱”,資金用于藝術團的再建設。

篇5

一、政策理論關

廣播電視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播音員、主持人在某種程度上承擔著黨和政府代言人、形象使者的職責和作用。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鮮明的是非標準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要有將黨性原則、群眾觀點、務實作用、社會效益等基本要求貫穿于播音主持工作全過程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形成,需要播音員、主持人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才能深刻領會節目內容的目的性、針對性和思想內涵,充分理解節目所要表達的初衷,準確把握傳播基調,弘揚新聞主旋律,更好地完成繁重的播音主持任務。

二、知識廣度關

播音員、主持人每天要播出的節目涉及面極其廣泛,絕非照本宣科就行。知識的廣博度決定了播音員、主持人表達作品的內涵、深度。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職業的需要使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成為一個“雜家”。平常要注重學習,用心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三、普通話關

擁有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并不容易,很多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播音員、主持人的普通話帶有方言腔。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素有語系之分,就算是同語系之下的方言之間也是千差萬別。如何克服方言腔,使自己的普通話字正腔圓?這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努力學習現代漢語知識,勤學苦練。在日常訓練中,使聲、韻、調發音到位,熟練掌握輕聲、兒話、輕重格式,正確運用停連、重音、語氣等外部技巧,掌握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使受眾更快更好地接受自己。

四、角色轉換關

在基層由于編制所限,播音員、主持人往往身兼數職,集采訪、撰稿、編輯、配音、主持、制作于一身。同時,由于主持人少,很多播音員、主持人常常是廣播電視節目同時上,有時還要為幾個節目串場。這種工作狀態,往往會對播音員、主持人造成一定的困擾,比如,主持有播音腔、不夠靈活、反應不夠敏捷;播音又太過隨便,不夠字正腔圓、缺乏力度。而人才短缺問題,目前尚不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這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從提高自身素質,苦練基本功,總結積累經驗做起,加強藝術修養,多了解社會,豐富閱歷,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各個工作角色中自如轉換,形成獨特的播音主持個性和風格。

五、職業形象關

篇6

【關鍵詞】播音主持 教師 教學能力

新媒體的發展,媒體的范圍也逐步擴大,媒體的宣傳渠道也逐步增強,這也為播音主持專業提供新的發展道路,同時也為播音主持專業創設多元化的內容。外部條件的逐步改變,讓社會對媒體從業者的素質有著更高要求。

一、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

一些專業教師雖然也在專業的傳媒大學受過系統訓練,但是時代不同,播音專業也產生變化,所以很對專業知識也發生變化,教師如果還是一味“吃老本”不去創新求變,自己怎么學就怎么教學生,沒有在更新中求得變化,也沒有努力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方面很多時候教材都是一成不變,所以為了應對媒體的多樣化,學校和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受到教師知識水平的局限性,惡很多方面依舊是換湯不換藥,教的東西依然是原來的東西,很多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僵化,沒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初步,所以不能真正的培養綜合性的播音主持人員,很多教師教學不夠靈活,完全按照大綱要求進行教學活動,所以不能適應現實教學的需求,另外在教學方法上面,無論學生的能力、個性如何,都按照一種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因而整個教學缺乏新意,也缺失學生個性化的能力體現,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多項能力。

(二)教師的科研能力止步不前

很多高校開設相關的播音主持專業,但是專業教師沒有配備齊全,很多教師是從中文和新聞等相關專業調來,其單方面能力較強,但是對播音主持的整體掌握程度一般。高校為應對這一情況,組織教師進行短期培訓,這樣可以讓教師在專業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但是短暫的培訓只能解決燃眉之急,不能從根本上切實解決問題,因而很多教學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結算。另外部分高校播音主持教師缺乏,所以部分教師需要一人身兼數門課程,所以沒有時間考慮人身學歷提升和開展科研。如果教師的責任心比較強,在上課過程中感覺面臨知識更新,有一種身心俱疲之感,但是對于責任心不強的教師而言,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學校當前都沒有精力應對正常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有較大難度。

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增強教師只是儲備和知識結構

播音主持專業對教授的知識儲存提出較高的要求,現在面臨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所以信息會呈現快速擴張的局面,知識獲取量的缺乏不利于知識存儲。因而播音主持專業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言傳身教給學生,未來教學中,沒有階段性教學,需要終生學習,終身受到教育,要求播音專業教師和播音員一樣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知識含量。單項傳遞的師生交流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展需求,新型的師生關系是雙向互動交流。單純會播音主持已經不是當前播音專業學生必備的素質,一個合格的播音專業學生需要綜合采、編、播于一體,那么專業教師更是要熟悉掌握這些能力,這類轉化形式不能單純的看成量的轉化,可以看成是整體知識的跨越以及結構性變化。

現在一個行業中單項知識掌握已經不足為奇,關鍵是需要多項知識的綜合掌握情況,其中自然科學、社會可續、任務科學的高度統一,讓教育改革也要借鑒這一改革發展新形勢,作為一名播音主持專業教師,知識結構的掌握情況應該是復雜和多樣等,所以播音主持專業教師也要成為一個掌握全面知識型人才。

(二)明確教學培養目標

學校的類型和層次不同,帶來培養目標的不同,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培養。從表面上看,每年播音主持專業招生持續增多,并且畢業生也在逐年增多;但是畢業以后能真正從事本行業并在本行業有所作為的人鳳毛麟角,真正能夠勝任工作的綜合性人才明顯缺失。對于一些比較偏僻的二本院校來說,不應該也是按照統一的教學目標培養人才,應該轉變培養思路,培養一些適應縣鎮一級播音素養的主持人,或者網絡主持禮儀方面的人才。

(三)改進教學方式

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偏向于藝術類學生,都有比較好的藝術天分,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調動學生身上的這些特性,因材施教開展教學活動,比如要了解到學生的特殊性體現在,學生整體文化基礎較差,加之不少學生在上學時期是班級和學校的文藝骨干,因而性格比較張揚,思維異常的活躍和敏捷,雖然常規的管理方式不適用于這類學生,但是其身上的創新意識和創作能力,還是值得推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主張寓教于樂,改革教學方式。比如,不要單純的教學學生播音主持技巧,可以給學生開展動畫配音的活動,讓學生自己下載一段動畫或者漫畫,然后自己對照當時人物的動作和環境,創設一段培養,但是要求內容改動,語音、語調盡量模仿原作中的聲音,讓學生鍛煉自己的創造和模仿能力,并且這個有趣活動也提升課堂氣氛。比如主持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加大實踐教學環境,可以開展“說新聞”的訓練活動,與社交類密切的活動要貼近日常生活,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法律和財經類相關內容,這對學生今后都有較大的幫助,訓練學生主持娛樂節目,要求語言搞笑但是不低俗,有一定的文化品位。訓練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長處,培養學生個性化的主持能力。

(四)完善激勵體制

教學過程中也是要避免“大鍋飯”,不要出現干或者不干是一樣,干多和干少也相同的局面,讓教師有消極怠工的情緒,因而高校需要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比如說學生評價教師,對教師的真實客觀評價學生發言權最大,每年的教師評價都是給教師打分,學生為了省事都會各個教師都寫優,這樣的教師測評就沒有任何意義,其實可以建立教師信箱,如果學生喜歡那個教師可以投給教師一封感謝信,對教師做真實客觀的評價,并且配合同行業的評議,以及專業聽課的考評形式,對教學能力強,教學責任心好的教師進行政策和資金獎勵,真正的顧慮教師積極上進。

篇7

論文摘要:在影視制作發展中,影視的后期制作同前期制作一樣重要。要注意正確運用傳統的線性編輯和非線性編輯,在后期編輯制作中運用兩者進行要想做好影視節目的后期編輯,必須根據影視節目的制作要求和兩種編輯方式的特點,選用合適的編輯方式。

影視后期制作是融文字、聲音、畫面等多種視聽手段于一體的高度綜合創作, 是影視節目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 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節目的質量, 以下就起發展的歷程、特點、注意的地方來談談影視的后期制作。

一、影視后期制作中編輯技術的發展

20 世紀90 年代初期, 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與影視制作相結合, 最終取得成功,推出了桌面編輯演播室, 即今天的視音頻非線性編輯工作站。非線性編輯(nonlinear edit) 是傳統設備同計算機技術結合的產物, 它利用計算機數字化記錄所有存儲的數字化文件反復更新和編輯視頻節目。使得任何片斷都可以立即觀看并隨時任意修改, 用這種方法可以盡可能高效率的完成“原始編輯”, 如剪輯、切換、鏡頭特技轉換等, 再由計算機完成數字視頻的編輯, 并將生成的完整視頻回放到視頻監視設備或轉移到錄像帶上。從本質上講, 這種技術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高效的電視編輯方法。

今天, 非線性編輯已經成為電影電視制作后期編輯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樣, 線性編輯也是另一種重要的編輯方式。所謂線性編輯, 實際上就是通過錄像機一對一或者二隊一的臺式編輯, 錄像機將母帶上的素材通過電———電復制在另一臺錄像機上完成第二版復制, 這中間完成的諸如出入點設置、轉場等都是模擬信號轉模擬信號, 由于一旦轉換完成就記錄成為了磁跡, 所以無法隨意修改, 一旦需要中間插入新的素材或改變某個鏡頭的長度, 整個后面的內容就全得重新制作。非線性編輯是相對于線性編輯而言的。他們兩者都是影視制作后期編輯的重要手段。在非線性編輯沒有出現以前, 線性編輯在影視制作后期編輯中起著絕對重要的作用, 而現在形成了兩者共同在影視制作后期編輯中交相輝映, 它們兩者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優勢。線性編輯和非線性編輯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線性編輯可以說是非線性編輯的前身, 首先, 在基本觀念和藝術理念上, 線性編輯和非線性編輯是一模一樣的, 而這正是后期制作的核心所在。其次, 許多專業概念和專業術語, 兩者也相同。比如著名的非線性編輯軟件speed razor pro (快刀)的用戶手冊中全市“色鍵”、“亮鍵”、“下游鍵”等線性編輯的概念, 甚至整本手冊就是按線性編輯中高級特技機的功能來寫的。由此就能看出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

二、影視后期制作與編輯的特點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線性編輯技術已非常成熟, 其使用編放機、編錄機、控制器直接對錄像帶素材進行操作, 操作界面直觀、簡潔、簡單, 使用組合編輯、插入編輯, 圖像和聲音可分別進行編輯, 再配上字幕機、特技器、時基校正器等, 就能充分滿足節目制作的需要, 完成鏡頭的組接、技巧的組接、出入點的設置、字幕和圖形的疊加、音響效果和音樂配加等后期制作。

線性編輯系統是以磁帶為記錄載體, 節目信號按時間線性排列, 在尋找素材時錄像機需要進行卷帶搜索, 只能在一維的時間軸上按照鏡頭的順序一段一段地搜索, 不能跳躍進行, 素材的選擇很費時間。難于進行節目的修改電子編輯方式是以磁帶的線性記錄為基礎的, 一般只能按編輯順序記錄, 雖然插入編輯方式允許替換已錄磁帶上的聲音或圖像,但要求要替換的片斷和磁帶上被替換的片斷時間一致, 而不能進行增刪, 不能改變節目的長度。這樣, 對節目的修改就非常不方便, 因為任何一部電視片、一個電視節目從樣片到定稿往往要經過多次

節目制作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母帶的翻版磨損。線性編輯方式的實質是將原素材復制到另一盤磁帶上的過程。由于線性編輯系統中的信號主要是模擬視頻, 當我們在進行編輯及多帶復制時, 信號在傳輸和編輯過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擾, 造成信號的損失。在前一版的基礎上, 每編輯一版都會引起圖像質量下降, 或每做一次特技就會有一次信號損失。

錄像機磨損嚴重, 磁帶容易受損。編輯一部幾十分鐘的電視片, 要選擇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鏡頭, 錄像機來回搜索反復編輯, 使錄像機機械磨損嚴重, 錄像機操作強度大, 壽命減短。另外記錄磁帶的缺點也不斷暴露出來, 例如拉伸變形、扭曲、變脆、掉磁以及劃傷等都會影響磁帶質量。

系統構成復雜, 可操作性相對降低。線性編輯系統連線復雜, 設備種類繁多, 設備性能參差不齊, 指標各異, 當它們連接在一起時, 會對視頻信號造成較大的衰減。另外, 大量的設備同時使用, 使得操作人員眾多, 操作過程復雜, 可操作性相對降低。正因為如此,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 一種全新的音視頻制作觀念以及相應的硬件設備——非線性編輯應運而生了。

三、影視的后期制作應該處理的關系

1“軟件”與“硬件”的關系。影視節目制作包含電視節目生產過程中的藝術創作和技術處理兩個部分。前者習慣地被稱作“軟件”, 后者則被稱為“硬件”。在制作實踐中。作為節目制作人員, 既要有豐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獨特的藝術審美意識, 又要熟練掌握機器設備的各項性能指標, 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各項功能。二者集于一身, 才能制作出高質量的節目成品。

2主創與協創的關系。一部電視片是集體創作的結晶。成功的高質量的電視節目往往取決于主創(編導) 與協創(節目制作者) 的協同配合。二者既是主從關系, 又是平等關系。主創者要尊重協創者, 吸取和重視協創人員的意見,并在整體構思上發揮協創人員的優勢和創作積極性。協創者則要防止把自己的工作強調到不恰當的位置, 理解和體現主創人員的意圖, 切忌出現相互掣肘現象。

3“前臺”與“后臺”的關系。在電視行業中, 記者被稱“無冕之王”, 主持人是“電視明星”, 作品的成功、節目的獲獎、鮮花、掌聲大多送給了站在前臺的他們, 而終年為他們量體裁衣的制作人員卻處于幕后, 默默無聞地奉獻著,這就需要影視制作人員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素養, 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愛崗敬業精神, 把全部精力用于節目的創新、創優上, 甘守寂寞, 甘做綠葉映紅花。

四、影視制作后期編輯方式的探討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線性編輯和非線性編輯各有特點, 在影視節目的后期編輯中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為了做好影視節目的后期編輯, 需要根據節目的制作要求, 結合兩種編輯方式的特點, 選用合適的編輯方式。

1在影視節目片頭、廣告片及專題片、紀錄片頭的制作中, 選用非線性編輯為主比較合適。因為, 在影視節目片頭和廣告片中, 大量使用多層畫面的運動、疊加、透明, 畫面的快、慢動作, 三維動畫、顏色的特殊處理, 字幕的特殊處理等效果, 在專題片和紀錄片頭中, 除了應用特技效果以外, 還大量使用長于5 秒的鏡頭, 這些要求采用非線性編輯系統實現起來非常容易。

2在新聞片的制作中, 因為電視新聞要求每個鏡頭的長度一般小于5 秒, 以增加信息量, 且在新聞片中較少使用特技效果, 大部分為鏡頭的直接組接, 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聲和后期配音混合, 因此使用傳統的線性編輯比較合適。線性編輯一般采用分量連接, 以減少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損失, 保證節目質量。

篇8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多媒體被廣大教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本文探討了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多媒體、英語教學、課件、學生能力培養

二十一世紀是個信息時代,也是知識經濟時代。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要求人才具有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才的綜合素質的培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多媒體進入各種學科教育已經給現代教育帶來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英語教學中由于采用了多媒體技術,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將英語教學帶進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改變了傳統英語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教師英語教學的得力助手,不僅能輔助教師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主動學習、進行協作,提高認知水平,強化英語能力的培養。

一、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就是把聲、圖、文、視頻等媒體通過計算機集成在一起的技術。即通過計算機把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綜合起來,使之建立起邏輯連接,并對它們進行采樣量化、編碼壓縮、編輯修改、存儲傳輸和重建顯示等處理。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媒體的多樣化和媒體處理方式的多樣化、集成性、交互性、 實時性等特性。多媒體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

1、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常規應用:

(1)、運用電教錄音媒體,培養正確的語音語調。教師可以籍此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讓學生在標準的語音環境中打下良好語音基礎。

(2)、在教學的新授階段,如果借助多媒體,提供色彩鮮艷、圖像清晰的畫面,可以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的對象上,通過仔細觀察幻燈投影放映,可以啟發思考,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理解力??梢宰寣W生反復聽和反復模仿而達到熟練程度,利用放音功能來補充聽力內容,在泛聽的基礎上通過模仿而得到理解,形成感性認識,進而到理性認識。

(3)、在教學的練習階段,制作一些畫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口頭表達訓練。同時,配有習題性的專項訓練,使學生的口頭、筆頭能力均得到提高。

(4)、在教學的復習階段,有效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消化要掌握的材料。比如:教師通過播放多媒體動畫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適應不同語言環境的能力,形成新的刺激,從而牢牢掌握。

(5)、在教學的結束階段,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做小結,可使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結構,鞏固所學知識。在一堂英語課中,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雖然只有3到5分鐘時間,卻對學生的整體把握課堂知識大有好處,因此,做好每節課的小結非常重要。小結實際上是本節課內容的回顧和知識點的重新總結,教師可以制作有效的動畫頁面并配上音樂,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學生就很容易當堂理解、消化、吸收。

2、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延伸應用:

(1)、利用音像效果,實現人機對話,突破課堂教學啟發引入關。在英語的教學中,讓學生學會交際是最終的目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常以Daily Talk作為課前熱身項目,目的是烘托英語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開始進入學習狀態。

(2)、教師也可以通過課件展示:天氣預報、班級情況、英語歌曲、小故事等,我們做一個卡通動畫電腦博士來向學生提出趣味問題,并做出鼓勵性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參與意識,這種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可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啟迪學生廣泛的思維。

(3)、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聲結合,創設意境。如在英語教學中,單詞的學習是相對的枯燥和乏味的,而傳統的教學是學生跟著老師或者錄音機讀,不能全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而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聲像并茂,給學生新感受,如在講單詞apple時,一個大蘋果緩慢的移入,隨著圖片的進入,聲音跟著讀,講plane時,一架飛機飛入視野,聲音跟著讀……,如此講解單詞,直觀形象,學生大腦神經元受到強烈的刺激,他們的興奮點被調動起來,對于單詞的學習也就輕而易舉了(同樣句子句型也是如此學習),這樣就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問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句型和課文掃除了障礙。

(4)、巧用課件,突破語言表達關。英語課堂教學中,課文的理解與掌握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課文,句型,大多數學生會反感,感到頭痛,因為太枯燥乏味了。應用課件解決這個問題就容易了。比如我在講《Can I borrow a pencil?》時候,我設計了一組課件,應用多媒體視頻點播的演示讓學生去感受,先是播放了一段動畫片:在課堂上,一個同學舉手向老師示意,然后老師給他借來一只鉛筆,然后這個同學頻繁舉手示意,老師幾次走到他跟前…。,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片中出現的人物都以較為活潑、親切的形象出現,先是以伴音的形式反復播放,讓學生模仿跟著讀,然后去掉聲音,讓學生為畫中人物配音,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意境,從而掌握了如何借東西這一技巧,課文自然也就被掌握了。針對課文中的重、難點配上不同語調的聲音及恰當的影像資料,學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二、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當代教育科學理論告訴我們,要特別重視人的發展,重視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而,如何適應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的綜合性人才,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加以思考的問題。 媒體電教手段及多媒體CAI的介入,使春意盎然的教改園圃,更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然而,然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重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地培養,是擺在我們面前地又一課題,它需要我們潛心地去探索與研究。下面淺談一下我在英語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1、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小學生具有好奇,易動,樂于參與的特點,計算機這一新科技的成果正適應了他們這個特點,使他們感到興趣盎然,不再是以前所經歷的學英語的那樣枯燥和乏味。不斷變化的屏幕形式,新穎的圖片,動畫和有趣的話題等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另外,兒童強烈的參與意識使他們愿意親自動手操作機器。眾所周知,興趣和愛好是學習的第一要素,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之一。當學生一進入電教室,那些現代化的設備和那桌面上小小的反應器對學生產生的"初態吸引"就足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果老師能將這種興趣引到教學內容上來,那么這種輔助教學的獨特魅力就能顯示出來。例如:我在設計Unit 2。Coming to school(We Love English Book3)時,首先利用Flash自做的動畫A dialog between ET and students,一天,一個外星人Kawawu來到了地球,人類的科技進步強烈吸引了他,他對人類的交通科技發出了由衷的贊嘆……然后在屏幕上提示學生要注意在劇中都提到了那些交通工具,他們用英語怎么說 設置懸念,動畫制作過程中,在對話配音部分請四位同學和一位老師給動畫中的角色配音,這樣可以給聽課學生熟悉感的同時又感到新奇,動畫突出將各種交通工具的畫面及時的出現在他們的談話中,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又給學生以理解,思考對話的啟示,從而達到引入教授新單詞的目的。

2、動手動腦培養創新能力

看到才能想到,想到才能做得更好。多媒體教學方式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理特點出發,通過圖像,聲音,文字,可全方位高強度地刺激學生的腦,眼,耳,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三感官共同參與認知,由此獲得綜合感受,從而達到快速掌握知識,強化鞏固學習效果的目的,這乃是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最先進的一種學習方式。在上 Unit 9。 A birthday party(We Love English Book3),用Flash動畫做一個同學的虛擬生日Party,每個同學都去給他祝福,送生日卡片,唱生日歌曲。最后用電腦演示如何做生日卡片,然后學生在下面自己做。這些畫面生動,氣氛熱烈,充滿了童趣。教師節前夕,班上一些同學還用電腦或者手繪制做了許多精美的賀卡贈給教師們,并唱Happy Teacher’s day to you!新年來臨之時,他又精心制作了"賀年卡"送給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同學。計算機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進入知識的殿堂,使他們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翱翔,煥發了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3、及時反饋,有利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更有效自我監控,提高英語自學能力

以往學生做英語練習的過程中,很少機會有英語老師在旁邊指導,而且大多數家長的英語水平有待學習和提高,所以學生不能立刻得到回應,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從而影響做練習的信心。如果我在Unit 1。 My age(We Love English Book3)中用課件大師設計的選擇練習,如How old are you 選擇答案有A。How are you! B。How do you do! C。I’m ten。如果學生選中正確的答案C。系統就會出現一個可愛的小老虎,說"你好棒!";如果選錯了,系統會出現一個可愛的小天使,說"再想想!"。而且答對一個系統加10分。用這樣的練習盤做練習,只要學生一做完,學生就立刻知道成績和答案,從而知道自己的學習困難,方便及時向老師提問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且,做對了能獲得表揚,做錯了能及時得到鼓勵,這樣學生的學習英語的信心自然會增強,也會感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使學生有自學精神。但自學最難的地方是沒有監控,因此不容易保持學生的興趣,降級學生的自學能力。但是用很多公司設計的英語軟件進行自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學習進度,學習時間及學習的環境,成為一個人人學習的英語學習課程。甚至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程度,利用軟件做一個校本的自學課程。

4、創設英語交際情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情景是英語教學的一個"小天地",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能創設好一定的情景,使學生進入角色,就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能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景的方法很多,我認為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情景效果尤佳。如在Unit 6。 Shopping(We Love English Book3)中,我先用兩首英語歌曲,水果名稱和食物名稱導入新課,然后用Flash動畫做一個shopping的場面,先動畫示范用英語怎樣買賣水果和食物,然后讓學生分組模仿動畫,進行交際和買賣。并讓學生進行擴展,用他們自己的東西模擬如何用英語買賣,談價錢。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聽說,交際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由此可見,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活化了英語教學,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生超越時空,多維感受,不僅學到了課文的內容,還領路到了外面更廣闊的課外世界,把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且情感上得到了滿足,精神上得到了熏陶,能力上得到了培養,訓練和提高。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正確、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有助于英語教學效果的增強,有利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參考書目: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計算機在現代教育中的運用》魯肖成、周立人著,湖北省中小學繼續教育中心編制

(3) 呂云峰《多媒體教學與課件制作》軍事誼文出版社

(4) 《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學習的革命》、《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概述》

作品創作說明

篇9

關鍵詞:聲樂初學者 聲音觀念 學習 演唱習慣 教學感悟

聲樂教師這個職業,已經伴隨筆者走過了幾個年頭。由于所接觸的大部分學生在聲樂演唱的水平和程度上都比較淺,有些甚至沒有任何聲樂基礎。教學伊始,作為一名年青教師,如何幫助這些學生在大學四年的時間里打好聲樂基礎,這一直是很困擾筆者的問題。在這幾年中,筆者一直在努力地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并在探索中前行。有成功,也有挫折,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成了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對此,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結合自身的體會,談談這幾年教學中的感悟。

一、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

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是初學者們所要學習的第一步。但是,不少人對源自意大利的美聲唱法都有一種誤區,覺得美聲唱法就應該是:演唱時,盡可能地將口腔打開,張得越大越好;聲音要盡量唱得粗壯、響亮。持有這種“裝腔作勢”的演唱觀念的人,在聲樂學習者中大有人在,但這并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我們不應該去做出一個所謂的“美聲”狀態去演唱,而是要運用西方幾百年傳承下來的科學的演唱方法,來開發出每個人自己特有的、優美的、舒服的聲音。學生要學會“自然”地唱,首先要學會正確地說。由于生理結構因人而異,所以每個人的音質和音色也各不相同。筆者認為:所謂演唱,就是伴隨著旋律和節奏、搭著氣息、高位置地說話。所以,在教學中,筆者會采取讓學生在唱之前先運用腹部支持的力量,搭上氣去大聲說(類似朗誦)的辦法,內容可以是單一的母音或是整句歌詞,然后,再加上旋律進行演唱。這種方法很有效,它有助于幫助學生找到歌唱的位置。所以,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建立自然、健康的演唱狀態可以為聲樂學習者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

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對聲樂初學者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作為聲樂教師,只是教會學生去唱好幾首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該幫助和教授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的養成,能讓他們在以后的聲樂學習中事半功倍。

(一)提高讀譜的能力,鞏固正確學習的方法

由于現代網絡、傳媒咨詢的高速發展,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幾乎都能在網上找到。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在學習一首新歌(特別是外國歌曲)時,不是先認真地看譜,而是第一時間通過網絡找到相關的音頻或視頻,然后一遍遍地反復聽,跟著學,置樂譜于不顧。這樣,的確會使學生對新歌曲快速加深印象起到幫助,也相對簡單,省事;但因為古典音樂以嚴謹著稱,對于聲樂初學者來說,認真、規范地讀譜,對建立嚴謹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所以,當拿到新樂譜時,可以先通過視頻音樂對歌曲進行初步的了解,但僅此而已。接下來,筆者就自己的經驗,以一首外國歌曲為例,談一下學習的步驟。首先是學習語言,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正確拼讀歌曲的外語歌詞,并隨著學習的深入,逐步掌握獨立拼讀的能力。其次,就是按照歌曲的節奏和節拍去朗誦歌詞。第三步是學習歌曲的旋律,注意旋律中疑難節奏和變化音的掌握。然后,再將詞曲合成進行演唱。當我們做到以上步驟后,應該說已經能夠初步完成了,但只能說是會唱,如果想要進一步唱好,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學生們常常忽視的環節,那就是曲譜上所顯示的音樂術語。這些音樂術語在速度上、力度上、情緒上提示歌者該如何去演唱,它仿佛是作曲家在面對面地告訴你,該如何去表現他的作品。因此,掌握這些音樂術語可以幫助你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情感。最后,演唱者再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處理,這才能達到詮釋作品的目的。這些學習步驟看似繁瑣,但多加練習,便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考先于演唱,養成想好再唱的習慣

在我們的聲樂學習中,“腦子”比“嗓子”更重要。聲音是抽象的,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好的聲音狀態要靠清晰的頭腦,去支配和協調身體各部位共同合作而建立的。所以,聰明的學習者會在老師的指導下,讓“思考”行于“演唱”之前,多聽、多看、多想,做到先想后唱,想好再唱;并結合自身特點和問題,運用相應方法有的放矢,那他終究會有所成就。所以,筆者認為:好聲音不是唱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

三、建立規范的演唱習慣

(一)養成演唱前,先練聲的習慣

不少初學者認為練聲無關緊要,在演唱前,還要先用幾十分鐘的時間去開聲,既麻煩,又枯燥,直接張嘴就唱,方便省事。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健康的。因為,練聲就是幫助聲帶做熱身運動。舞者在跳舞之前,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為自己預熱,拉伸身體各個部位,從而達到熱身的目的,否則會很容易受傷。我們的聲帶就是兩條韌帶,通過閉合,相互的摩擦發出聲音。它們和身體各部位一樣,也需要預熱,在演唱前,規范地練聲是非常重要的。練聲就是通過各種帶有母音的音階,去調整、加強聲帶閉合和松緊的能力,達到為聲帶熱身的目的。同時,練聲也是聲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很多的聲樂演唱技巧都體現在練聲曲中,并通過訓練來提高和完善演唱能力。為了達到練聲的效果,正確的練聲也很重要。筆者認為要掌握三個原則。一是循序漸進、因人而異原則。練聲曲的安排要從易到難,由簡入深。除了一些常規母音搭配音階的練習外,還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和問題,安排不同的針對性訓練。二是適用原則。練聲曲都要有其作用,比如“哼鳴”是為了鞏固發聲位置,[U]母音練習起到穩定喉頭的作用等等。使學生清楚各條練聲曲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三是適度原則。因為生理結構和演唱習慣的不同,所以個人練聲所需要的時長也各不相同。練聲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而是適度就好。超負荷的練聲,會使聲帶產生疲勞感,如果長期的過度使用,就會積勞成疾,從而引發聲帶疾病。練聲不是一次練習兩三個小時,而要做到“多餐少食”,筆者建議每天可以練習兩到三次,每次時間在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之間。正確的練聲會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演唱狀態,不斷重復的正確練聲會使好的狀態得到鞏固。

(二)掌握自然,規范的演唱姿勢

在課堂上,筆者會要求學生以一名歌唱演員的身份來要求自己。因為作為聲樂學習者,總要面對舞臺,在舞臺上,他就是演員。我們有時會贊賞一名演唱者在臺上很有“份兒”。所謂“份兒”,就是他所流露出來的舞臺氣質。這種氣質是表演者各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其中就包括自然的演唱姿勢。何為正確的演唱姿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1.身體放松直立,兩腳一前一后稍分開(左右腳前后視個人習慣即可),身體稍稍前傾,前腳著力,重心落于雙腳。

2.眼睛平視前方,牙關放松,自然打開,面部呈微笑狀演唱。所謂打開是指口腔內牙關的打開,而不是外部嘴形的盲目張大(嘴巴的過度張大,恰恰會影響牙關的打開)。下巴自然內收,脖子后壁、背部、腰部成一線,脖子切忌前伸。

3.放松胸部及兩肩,雙手自然垂下,小腹在演唱時保持支持狀態。演唱動作要根據歌曲內容適當表現,切忌手舞足蹈。

聲樂界有一句常用語很好地詮釋了演唱姿勢的重要性:“呼吸是發聲的源泉,而姿勢是呼吸的源泉?!彼?,掌握自然、規范的姿勢直接影響著演唱的優劣。

四、聲樂教學中的三點感悟

(一)師生間的交流溝通,能幫助培養和提高學生主動感知與思考的能力

筆者認為:聲樂教學只靠一味地將技巧灌輸給學生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通過師生間的溝通合作,培養和提高學生主動感知和思考的能力。課堂上,老師要及時與學生交流,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例如:“剛才的演唱,你感覺舒服嗎?如果不好,你覺得哪里需要調整?”或者“剛才很好,你覺得相較于前面一次,自己做了哪方面的調整?”等等。起初,學生的回答可能是:“不知道?!边@很正常,因為他們還不習慣去感知和回憶演唱的感覺。這時,教師不能就此放棄,要堅持提問,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去體會;并通過討論,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演唱感覺,加深印象,從而使好的狀態得到鞏固。同時,學生的反饋也幫助老師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對表達方式和教學方法等作出及時、相應的調整。

(二)解決問題要抓重點,不能“面面俱到”

聲樂課上,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會同時存在幾個問題,例如:身體過于緊張,口腔內狀態不夠積極,演唱脫離氣息,咬字不夠清晰等。如果老師在一堂課上指出所有的問題,并試圖一起去解決。根據筆者這幾年來的教學經驗來看,這是不現實的。這樣會使正處在初學階段的學生感到混亂而不知所措。所以,老師在指正時,要抓重點,指出學生最主要的問題,次要問題可以先放一邊,不惜利用一堂課甚至幾堂課的時間集中精力去解決它。有趣的是,因為演唱機能的相關聯性,有時主要問題的解決,也會讓其它問題迎刃而解。

(三)靈活運用逆向思維法,引導學生轉換思路,學會反向思考

篇10

[關鍵詞]電子白板;高效課堂;創設情境;突破難點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3-0047-02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整合傳統教學媒體諸多優勢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已經悄然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新媒體技術,交互式電子白板可謂一枝獨秀。它有效地集黑板、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功能集于一身,操作方便快捷,正逐步成為課堂教學重要的展示平臺,為語文教學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課程致力于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電子白板可以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使語文課堂更加趣味盎然,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這既符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激起他們對所學內容的強烈關注與期待,又能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呈現一個更為廣闊的探究空間,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無限的活力。下面筆者就蘇教版二年級《美麗的丹頂鶴》的教學為例,談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巧借白板,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情境的創設。合理的情境不僅能調動起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能激發興趣、激活情感等。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充分結合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豐富圖文聲像的表現形式,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為創設情境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在情境渲染下,或激趣導入,或接觸新知,通過師生間、生生間和人機間的互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建構知識。

運用電子白板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創設情境,是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策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教學需要,巧妙運用白板呈現圖片、聲音、動畫、游戲、視頻等多種資源,實現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視聽并用的表現效果,從而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電子白板的聚光燈遮屏等工具將形、色、光、影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使情境創設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本課“情境激趣,引出美”的導入環節,我這樣設計:“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群神秘的動物嘉賓。只給你們看它們身體的某些部位,你們能不能猜出它們是誰呢?”利用Smart電子白板的探照燈、拖拽功能連續聚焦丹頂鶴的頭頂、脖子、翅膀等部位,同時屏蔽其他畫面,突顯事物的局部特征。生動醒目而又略帶神秘的演示,創設懸念神秘的教學情境,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競猜的基礎上,關閉探照燈,揭開“丹頂鶴”的美麗全貌,這是一幅插入白板中Flash的靜止畫面。點擊播放動畫,同時教師事先用白板錄制的一小段配音“丹頂鶴朋友的問候”也隨之響起。欣賞中,孩子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情感的漣漪被激起,興趣十分濃厚。此處巧妙運用了電子白板的探照燈、插入動畫、錄制音頻等功能,使情境創設更加新穎有趣、動感逼真,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同時,這樣的情境便于學生觀察,讓他們初步感知丹頂鶴的外部特征,對丹頂鶴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教學實踐證明,巧借白板創設情境,能使陌生抽象的教學內容清晰化、形象化、直觀化,讓文本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傳播,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起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積極作用。

二、巧借白板,互動參與,彰顯主體

傳統的PPT課件基本以呈現資料、演示播放,輔助教師的“教”為主。電子白板融入語文教學,為課堂的多邊互動提供便利,是最具智能性的交互媒介,為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奠定了技術基礎。

教學本課時,在體會了“鮮紅鮮紅”這種結構的詞語表達效果后,我利用白板活動創建工具設計了一組關于顏色的拓展填空題,讓學生將詞語拖拽到相應的括號里。如果正確答案就會定在括號里,若是錯誤答案就會彈回原位。在體會丹頂鶴高雅的姿態后,我利用模板制作圖文匹配小游戲:把描寫丹頂鶴姿態的詞語拖到相應的圖旁邊。這樣,既考查學生對優雅姿態的認知,又有助于他們積累詞匯。學生完成后提交白板檢驗,對錯一目了然,避免了教師反饋延時、單一的毛病。這些都體現了人機交互的靈活性、智能性和直觀性。

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我還設計了“圖文結合,白板涂色”趣味交互活動:“老師這里有一張丹頂鶴的空白圖片。你能給它穿上美麗的衣裳嗎?”頓時,孩子們興趣大增,紛紛要上臺涂顏色。通過參與互動,學生對丹頂鶴各部位的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記憶。在白板作畫中,他們的思維與文本產生碰撞,再次感受到丹頂鶴顏色的美,加深對它的喜愛之情。接著,我再讓學生看圖復述丹頂鶴的樣子,練習背誦。在畫一畫、說一說、背一背的教學環節中,我指導學生反復梳理文本。利用白板描繪美、表達美、記憶美的系列活動,營造了一個美妙的課堂境界。

白板教學環境便于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推進課堂多邊互動。充分發揮白板交互性、趣味性等優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巧借白板,突破難點,細讀文本

恰當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擴大學生的知識輸入量,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難懂的知識淺顯化,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高效,為突破教學重難點提供有效途徑。

在本課教學中,我用電子白板有效整合課文內容,以“和丹頂鶴交朋友”的虛擬活動為主線貫穿全課,創設充滿情趣的學習氛圍,緊扣題眼“美麗”細讀文本,開啟師生的探美之旅。教學時,我引導質疑:“丹頂鶴到底美在哪兒?”這樣以疑促讀,讓學生在讀中探究。學生先利用白板筆的書寫等功能,畫出關鍵詞句,或做上記號以示強調,吸引同伴的注意力;再站在白板前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電子白板的頁面錄制、錄音、屏幕捕捉等記錄工具,可以隨機、及時地對師生在白板上的操作情況進行記錄,生成課堂教學動態資源,方便今后的教學。這樣既營造了互動式的課堂教學環境,又加深學生對n文知識的理解。同時,我還運用白板適時、靈活地出示與文本內容相吻合的教學資源,如丹頂鶴羽毛黑白分明、體形修長的圖片,丹頂鶴的生活視頻以及文中相關的詞句、段落等,讓學生在饒有趣味中細讀文本。

四、巧借白板,創新板書,夯實基礎

“書法養心”“字如其人”,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每個孩子寫好字,不斷提高書寫水平,夯實語文基礎,激發熱愛漢字的情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在指導寫字的過程中,如果能恰當地運用電子白板創新教學思路,輔助書寫訓練,就能讓學生獲得更多參與展示的機會,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并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課的寫字教學中,為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清晰地感知生字的筆畫和結構,我利用白板的放大功能將田字格和生字放大;同時,將生字按照結構進行拖動分類,讓學生比較。我啟發學生說:“‘卻、論、引、傳、所’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在書寫時有什么不同嗎?”在醒目的比較中,學生很容易發現書寫的細微區別,再白板演示書寫要領:“卻”“所”左右一樣寬,“論”“傳”左窄右寬,“引”左寬右窄。這樣教學,生動有趣,易學易記。

用白板播放漢字的書寫動畫,在講解字的重難點時借用電子白板的批注、擦除、遮蓋等一些特殊應用技巧,更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他們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電子白板對動畫、視頻具有隨時暫停控制及標注功能,這使教師能更加自主地運用現有的多媒體課件,彌補了許多課件交互性不足的缺陷。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來強化漢字的結構疏密、點畫輕重、行筆急緩等一些書寫要點,便于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本課兩個新部首“單耳旁”“虎字頭”時,我利用白板的屏幕捕獲功能,制作課件時先將生字“慮”“卻”分別拆分成兩個部件,再組合成一體。課堂上,教師隨意拖出生字的新部首再組合,新穎有趣,學生印象深刻。我先利用放大鏡聚焦觀察,引導學生說出偏旁書寫的注意要點;接著將拖拽出來的新部首再隨意放回原字中。在通過不同位置的擺放演示后,我提醒學生注意:“‘卻’字要寫得左高右低,字才站得穩;‘慮’字不可寫成上下結構。”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方便、快捷地選擇好所需要的筆,包括筆的粗細、顏色等,或進行范寫,或進行批注,讓所寫的生字變得更美觀,方便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時筆畫的長短、角度等。

在指導學生書寫的基礎上,教師指名學生上臺在白板上練寫。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舉手要求進行書寫演示。教師利用白板的頁面記錄功能錄下學生的寫字過程,再進行回放。此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認真觀察每一個筆畫的出現和走勢,感知字體的間架結構,并主動地提出許多有效的評價意見,直擊書寫重難點。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寫字教學,新穎高效,感染力強。這樣,讓寫字過程變得更有趣、更簡單,學生寫得也會更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