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術后恢復室安全防護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02 05:08:00
導語:全麻術后恢復室安全防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全麻患者麻醉恢復期的安全護理問題。方法對1075例全麻術后患者實施相關安全防護措施,并對其恢復期潛在的安全問題進行總結。結果所有患者恢復順利,并平安返回病房,無護理并發癥發生。結論重視術后恢復室護理安全,并采取恰當防護措施,是確?;颊甙踩年P鍵。
[關鍵詞]全麻;麻醉術后恢復室;安全;護理
Explorationofsafetyprotectioninpostanesthesiacareunit
CHENYongqiong,FANYuzhou.
TheAnesthesiaDepartment,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Chongqing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Chongqing40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safetyproblemspatientswhowascaredinthe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Methods1075caseswerecaredwithrelatedpreventivemeasuresandpotentialsafetynursingproblemsweresummarizedinPACU.ResultsAllthepatientsrecoveredstablyandreturnedtothewardssafely,nonursingcomplicationproblemsoccurred.ConclusionPayattentiontoPACUnursingsafetyandtakeappropriatepreventivemeasuresarethekeypointsofthesafetyofthepatients.
[Keywords]generalanesthesia;postanesthesiacareunit;safety;nursing
全麻患者術后蘇醒期間,由于麻醉藥物殘余、傷口疼痛、各種管道的刺激、強迫體位等影響因素,常出現意識模糊、躁動不安、掙扎,相應地帶來許多安全隱患,如發生墜床、自行拔除氣管導管、引流管脫出、靜脈輸液外滲等[1],給患者造成痛苦或增加經濟負擔,甚至危及生命。這些安全隱患多是可預測和防范的,并可通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將其危險性降低到最低程度,極大地提高麻醉恢復的安全性[2]。我科術后恢復室采取了相關措施,取得較好效果,現闡述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2006年4~6月共恢復全麻患者1075例,男580例,女495例,年齡6個月~88歲,平均39.5歲。其中外科503例,骨科90例,神經外科52例,耳鼻喉科73例,口腔科56例,泌尿外科67例,婦產科213例,眼科21例。麻醉方法為靜吸復合麻醉,經口腔或鼻腔氣管插管。除手術時間短的小兒外,所有全麻患者均留置尿管。
1.2人員安排由一名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和2名工作5年以上的護師或主管護師擔任恢復室工作。
1.3方法按下列恢復室護理常規對1075例患者進行護理,并對患者術后恢復過程進行觀察和總結:(1)調節室溫22℃~24℃,濕度50%~60%。檢查各種儀器設備,確保搶救用物齊全并處于備用狀態。(2)嚴格的床旁交接班:患者被送回恢復室時,恢復室護理人員向手術室護士及麻醉師詳盡了解術中情況,及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其呼吸頻率及深度,檢查輸液、腹部傷口、各種管道的情況:認真做好床邊交班,詳盡記錄觀察資料。(3)連接呼吸機,確保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或窒息。嚴密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度和血氧飽和度。備好吸引器、口咽通氣道、氣管導管或喉鏡。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和氣管內分泌物。嚴格把握拔管指征。(4)體位:全麻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去枕平臥,頭側向一旁,稍墊高一側肩胸;全髖術后置外旋外展位,兩腿之間放一軟枕,頸椎術后患者頭部置于正中位,兩側放沙袋固定。(5)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每15min記錄1次,發現問題,采取相關護理措施。(6)恰當使用約束工具:常規用約束帶約束患者腕部和膝關節上方10cm處,以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為限度。必要時用四頭帶固定胸腹部,松緊適度[3]。(7)確保各種引流管道通暢,嚴密觀察引流量和性質,發現異常,及時與手術醫師聯系。(8)根據醫囑,對疼痛患者采取相關的緩解疼痛的措施。
2結果
1075例患者中發生2例患者自行拔除氣管導管,1例患者靜脈留置針拔出,2例患者導尿管與集尿袋連接處脫落,所有患者經觀察處理均安全返回病房,無護理并發癥發生。觀察過程中評估總結出的術后恢復室患者常見護理問題:(1)有誤吸或窒息的危險;(2)有生命體征異常的危險;(3)疼痛;(4)舒適的改變;(5)有意外傷害的危險;(6)語言溝通障礙;(7)有感染的危險;(8)有體溫異常的危險。
- 上一篇: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下一篇:市教育局民主評議學校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