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給排水設計特點試析論文

時間:2022-11-05 03:51:00

導語:室外給排水設計特點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室外給排水設計特點試析論文

摘要:建筑小區的給排水工藝由于小區位置、作用不同而與建筑內給排水工藝、城市給排水工藝均不同,有其獨特之處,故稱為城市與建筑的交界處。本文介紹了廣州大學城中大教學區室外給排水設計基本情況,重點介紹綜合管線設計和室外給排水管材選用及施工特點

關鍵詞:綜合管溝覆土厚度建筑小區

0前言

小區給排水的設計既要與大市政給排水管銜接好,又要與建筑單體進戶管銜接好,同時要處理好一期和二期工程的設計深度。可以參考的設計規范有《室外給水設計規范》、《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居住小區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等,在設計中要準確運用規范,知道其適用條件。筆者完成了此次廣州大學城中大教學區室外給排水工程的規劃、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一系列工作,對小區給排水的設計程序比較了解,現和廣大讀者交流一下小區給排水的設計經驗,以期共同提高。

1工程概況

廣州大學城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鄰長州島。與琶州島舉目相望,規劃研究范圍43.3km2。距廣州中心約17km,距市橋約13km,距廣州新城約17km。

2001年,廣州市編制完成了《廣州市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規劃確定東、南部為中心城區發展的主要方向。確定中心城空間布局的基本取向為:北優、南拓、西進、東聯。

廣州大學城是廣州市南拓軸上的重要節點,是廣州信息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養基地、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以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型技術產業基地之一,是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的面向21世紀的信息化生態型城市新功能區。

廣州大學城的設計共分為五個組團,中山大學屬于第一組團,而中山大學的設計又分為教學區和生活區兩個區。教學區室外給排水的設計主要是室外給排水管道和附件的設計,其中給水管線4條(兩條生活、兩條消防),排水管線2條。生活管線從大市政給水管網上引入,消防管線從圖書管的小區消防加壓泵房中引出,為保證供水安全性,給水管線均沿教學區環路環狀布置。污水管網收集教學區污水后分散排入大市政污水管網,雨水經雨水管網就近排入教學區內水體。此次設計積極響應了廣州大學城“一流的規劃、一流的設計、一流的建設、一流的質量”的建設要求。

2管線綜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線也日益復雜。為減少道路二次開挖現象,維持人們的正常日常生活,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在專業管線設計前要宏觀控制好市政管線。

國外及國內某些城市利用綜合管溝來解決這一難題。這種做法對交通特別繁忙、不允許隨時開挖及地下空間特別狹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綜合管溝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資大,各管線的主管單位不同而很難協調,管溝內部的通風、防火、排水等問題很難妥善處理且其斷面尺寸也很難預測。鑒于以上問題及結合南方城市的特點,作者認為在一般道路下可不設管溝,而是通過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線標高、性質類同管線做成小管溝等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2.1道路上管位布置

教學區內主環路寬16m,只有車行道和人行道,無快、慢車道之分,在道路兩邊為綠化帶。根據《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以下簡稱《規范》)規定,此道路只需在單側配管,管位布置如圖1所示。

圖1中大教學區道路管位布置

由于雨、污水管管徑較大且埋深較深,故將其布置于車行道下。給水管管徑小、埋深淺且是壓力管道,檢修頻率高,一般設于人行道下,因此在兩邊人行道上分別設置兩條給水管且靠近道路中心線一側。電力、電信管分設在兩側人行道遠離道路中心線一側。

2.2管線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線平面位置后還應合理控制各管線高程。一般來說,從上至下管線順序依次為電力管(溝)、電訊管(溝)、煤氣管、給水管、熱力管、雨水管、污水管。此次設計電力管(溝)一般深為1.2m左右,電訊管溝深為1.3m,將煤氣管控制在1.4m左右,給水管覆土控制在1.0m左右,而將雨、污水管起點覆土控制在1.5m左右,在高程上使各管線基本相互錯開。若管線在高程上相碰,則遵守“壓力管讓重力管、小管徑讓大管徑、支管讓干管”的原則。

2.3管線間距控制

《規范》規定,一般市政管線之間的最小垂直凈距為0.15m,個別管線如電力管溝與其他管線最小垂直凈距為0.50m,這在實際工程操作時很難做到。一般管線凈距>0時即可施工,《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圖》在排水管道之間凈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礎厚度的情況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線綜合規劃時,除電力管線同熱力及燃氣管交叉時最小垂直凈距爭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線綜合規劃時的管線最小垂直凈距>0即可。此次設計中有部分管線很難避開則做成交叉井形式,將污水管線直接穿過交叉井,而雨水管線在井中斷開(見圖2)。

圖2雨、污水管交叉井的做法

對于小管徑壓力管線與重力管線交叉無法避開時,可采用4個45°彎頭繞開(見圖3)。

圖3壓、重力管交叉時的做法

若該壓力管為給水管且從重力管上方走行而覆土厚度不夠時,可從排水管下方走,但給水管須做鋼套管以免水質污染。

3管材選用

國內近幾年對管道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嚴,對管材及配件技術的發展相當重視,并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開發和研究工作。而管道本體材料對管內水質的二次污染影響很大,管材選擇是技術經濟比較的結果,對于水中碳酸鈣(鎂)的結垢,水中溶解性鐵離子氧化對管道的腐蝕、結垢,以及一些生物性的堵塞等狀態,往往是選擇管材另一方面重要因素。而埋地管道長年累月承受輸送液體內壓、泥土及地面荷載的外壓、高溫變化引起的拉伸應力以及地基的不均勻沉降等產生的綜合應力,還要承受水錘沖擊力,因此管材首先應有足夠強度。

目前在我國許多省市如大連、上海、廣東、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建設部門已通知禁止給排水管道采用鍍鋅管和排水鑄鐵管,推廣使用UPVC硬聚氯乙烯給水管和UPVC塑料排水管。各種管材特性如下:

預應力鋼筋砼管

此管的管徑基本都在Φ300mm以上,大多數都用于大流量的排水工程中。特點是價格較其它材料的大口徑管要低,而強度較高。在一般水質情況下不需防腐,但彎頭、三通等配件的生產仍是空白。

聚乙烯管(PE)

PE管材以密度區分,有低密度聚乙烯管(LDPE)、中密度聚乙烯管(MPVC)、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

LDPE管材的柔性、伸長率、耐沖擊性能較好,耐化學穩定性和抗高頻絕緣性能良好,主要用于農田排灌。HDPE管具有較高的強度及剛度,MDPE管還具有良好的柔性和抗蠕變性能。

鋁塑復合管(PAP)

鋁塑復合管是通過擠出成型工藝而制造出的新型復合管材,它由聚乙烯層(或交聯聚乙烯)——膠粘劑層——鋁層——膠粘劑層—聚乙烯層(或交聯聚乙烯)五層結構構成。其中鋁層分搭接焊、對接焊成型工藝。

孔網鋼帶塑料復合管

它類同鋁塑復合管,只是以多孔鋼帶焊接卷管替代薄鋁帶焊接卷管,它是以高密度聚乙烯為基體,以沖孔后的冷軋鋼帶焊接而成的網狀鋼管為增強體,經擠出成型連續復合而成,內外壁塑料通過金屬骨架上的孔形成一體。這種管材具有三層結構,塑料與金屬在管壁內相互包容,可避免塑料與金屬骨架的分離與剝落。管道連接可采用套管件電熔焊連接,也可用膠圈管件快裝連接,它具有鋼管的機械強度,又具有塑料管的耐腐蝕性,可適用于DN≤200mm的配水管道及室內冷水主立管道上使用。

鍍鋅鋼管襯塑復合管

鍍鋅鋼管襯塑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內噴襯聚乙烯,另一種是熱鍍鋅鋼管內經特殊過盈級配合工藝,復合擠壓聚乙烯、聚丙烯管,目前國內均有此兩種方式的產品,前種襯涂層不易粘牢,不易襯勻,容易分層;后一種方式效果較好,而管件釆取內噴襯聚乙烯。

管材組裝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常壁厚的熱鍍鋅鋼管及管件,內擠壓聚乙烯管或噴襯聚乙烯層后,仍套絲連接,價格較貴;另一種是薄壁熱鍍鋅鋼管及管件,內經特殊過盈級配合工藝,復合擠壓聚乙烯管或噴襯聚乙烯層,管材不套絲,采用快速接頭工藝,管道裝拆快捷,價格低廉,綜合價格類同鍍鋅鋼管,有良好的適用前景,但管外壁及管端面的防腐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此次廣州大學城建設指揮部要求大學城的設計以經濟、適用為主,而教學區內埋地生活給水管管徑較小,消防給水管承受水壓較大,雨水管管徑比較大。綜合比較上述管材的特性后,室外給排水選用管材分別為:

生活給水管采用孔網鋼帶塑料復合管

消防給水管采用內涂塑熱鍍鋅鋼管

污水管采用高品質的HDPE管

雨水管當DN≤400時采用高品質的HDPE管,DN>400時采用承插式鋼筋砼管

后經過專家組評審認為管材選用比較經濟、合理,故作為施工用管材。

4HDPE管的施工

室外排水塑料管環剛度不應小于8KN/m2。HDPE排水管敷設應在回填土夯實后重新開挖進行,管溝底鋪100mm厚中砂墊層(也可用石粉代替,下同),平整及夯實后才放管,管兩側應回填中砂至管面平,不得留有空隙,管面上回填土不允許夾雜尖硬物。當管道敷設在道路下且覆土厚≥0.5m,除兩側回填中砂外,管面還應先回填不少于100mm厚中砂,然后回填無尖硬物的原土,且分層夯實(每層不大于0.15m)。

5結語

城市與建筑的結合點——這是對建筑小區特點的精辟概括,要做好建筑小區的設計,必須綜合城市與建筑的特點做好充分的規劃,而在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過程中,也要隨時調整小區的設計,使之和城市與建筑都能很好的銜接。小區在城市的建設中越來越重要,我們廣大設計人員也將面臨一個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