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職工生殖道感染思考

時間:2022-09-01 03:35:00

導語:女職工生殖道感染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職工生殖道感染思考

[摘要]目的:了解城市女職工生殖道感染現狀及其相關因素。方法:我們于2001年3月---12月對轄區內所有企事業單位的8569例女職工進行了查體,查體分為問卷調查、婦科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三部分。結果:轄區內女職工生殖道感染率的檢出率為37.97%,其中宮頸炎的檢出率為20.20%,細菌性陰道炎的檢出率為10.48%,霉菌性陰道炎的檢出率為3.12%,滴蟲性陰道炎、外陰炎、盆腔炎、支原體感染、淋球菌感染的檢出率分別為1.90%、1.02%、0.76%、0.33%、0.18%生殖道感染與年齡、職業、是否有人工流產史、就醫行為有關。結論:對女職工加大衛生、保健、避孕等宣傳,定期進行普查普治,可降低生殖道感染率,促進生殖健康。

[關鍵詞]女職工生殖道感染現狀相關因素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RTI)是威脅人類生殖健康、特別是婦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隨著人們對生殖健康越來越多的關注,對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方面的認識也日益深入。生殖道感染是由于受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霉菌、滴蟲等多種病原體的侵襲,主要引起育齡夫婦生殖道感染的一大類傳染病的總稱⑴。生殖道感染除生殖道感染疾病外,還包括一些通過生殖道部位感染,但病灶不在生殖道的疾病⑴。婦女是生殖道感染的弱勢人群,對婦女的身心健康可造成嚴重的傷害,對育齡婦女而言,這種危害不僅限于婦女本身,其下一代的健康也受到威脅,并造成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為了解我市女職工生殖道感染的現狀及其相關因素,我們對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的8569名女職工進行了全面查體,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轄區內所有企事業單位女職工8569名為研究對象

1.1.2調查內容

1.2.1使用統一的自填式問卷對每一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生育史、職業、生殖道感染病史、自覺陰道分泌物變化等。

1.2.2檢查方法

1.對每一個婦女進行常規的婦科檢查;2.取陰道分泌物用懸滴法檢查滴蟲;3.用陰道分泌物涂片檢查霉菌;4.用刮板自陰道口內4CM處采取分泌物,并用PH試紙直接侵入分泌物0.5S,讀PH值;5.取分泌物作0.1%美蘭濕片,在顯微鏡下檢查陰道清潔度和線索細胞;6.在分泌物上加2滴10%KOH,檢查有無胺味;7.對陰道分泌物涂片進行革蘭氏染色檢查細菌形態及數量。8.宮頸刮片巴氏分級。9.支原體分離培養方法(1,2)。

1.2.3質量控制

選擇有經驗的婦保大夫進行檢查,使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臨床檢查、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查。資料由專人錄入。

1.2.4資料處理

全部資料應用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

2.結果

表18569例女工查體結果

2.1一般人口學特征

本次研究共檢查女職工8569例,其中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23歲,平均年齡37.45歲,均為已婚者。

2.2生殖道感染的檢出情況

在調查對象中,生殖道感染的檢出率為37.97%,滴蟲性陰道炎的檢出率為1.90%,霉菌性陰道炎的檢出率為3.12%,細菌性陰道病的檢出率為10.48%,淋病的檢出率為0.18%,支原體感染的檢出率為0.33%,宮頸炎的檢出率為20.20%,盆腔炎的檢出率為0.76%,外陰炎檢出率為1.02%。

2.3生殖道感染的臨床表現

在生殖道感染的婦女中,白帶增多者1068例,占38.14%,白帶有異味者196例,占7%,外陰瘙癢者250例,占8.92%,經常下腹部疼痛或腰痛的165例占5.89%,陰道異常出血者29例,占1.04%。性交時疼痛5例,占0.18%,小便有燒灼感者2例,占0.07%。

2.4生殖道感染的相關因素

2.4.1年齡不同年齡組婦女的檢出率有所不同,以30歲組和40歲組的檢出率最高分別為36.14%和38.67%,50歲以上組檢出率最低為25.19%,30歲以下組為28.31%,經檢驗30、40年齡組分別與20、50歲年齡組差異均具有顯著意義(P<0.01)

2.4.2工作環境在查體總數中,工人有6683人,其中患病人數為2681例,占40.12%,干部有1886人,患病人數為573例,占30.38%,二者差異顯著(u=8.72,u>2.58,p<0.01)。

2.4.3人工流產史在8569例查體對象中,其中有5236人自稱有人工流產史,有3333例自稱無人工流產史。有人工流產史的婦女生殖道感染的檢出率為45.17%,無人工流產史的婦女生殖道感染的檢出率為26.94%。經檢驗差異有顯著意義(u=21.68,u>2.58,p<0.01)即有人工流產史的感染率高于無人工流產的感染率。

2.4.4既往治療史經詢問,既往下身不適者共有4253例,其中有2365人及時就醫,他們中生殖道感染的檢出率為22.62%,而未就醫的1888例中檢出率為51.11%,兩者比較差異顯著(u=25.90,u>2.58,p<0.01)。

3.討論

3.1由于調查生殖道感染資料和方法不同,其發病率和患病率變化很大。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在發展中和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⑵。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一年中至少有3.3億人患生殖道感染,并且這些病例大多數分布在發展中國家⑶。在印度、埃及進行的婦女調查中發現,生殖道感染的發病率在52%~92%之間⑷。在中國,最近的數據顯示,臨床診斷的生殖道感染發病率很高,有些地方達到了69%⑸。本次調查的是所在轄區女職工,生殖道感染的檢出率為37.97%,其中宮頸炎發病率最高為20.20%,其次是細菌性陰道病、霉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外陰炎、盆腔炎、支原體感染;其臨床表現多為白帶增多、外陰瘙癢、腰酸、下腹部疼痛、性交痛,而一部分人無任何不適。

3.2從查體結果可以看出:首先,生殖道感染與年齡有密切關系,以30歲至50歲之間患病率最高,而30歲以下和50歲以上患病率較低。30~50歲患病率之所以最高,原因為此年齡段婦女來自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較大,不但要相夫教子、照顧老人,而且要承受競爭壓力,忽視自身健康。20歲年齡組生殖道感染率較低,但支原體和淋球菌檢出率高,與年輕性活躍、性伴侶多、思想開放、性交不用避孕套有關。其次,生殖道感染與工作環境有關,工人絕大多數在車間上班,環境中塵埃彌漫,洗浴條件差,尤其是幾個人公用一個浴盆甚至毛巾,內衣褲陰干,均可導致交叉感染,細菌滋生,增加了感染的流行,在工人中間加大衛生宣傳力度、開展普查普治、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生殖道感染率有希望明顯下降。第三,生殖道感染在有人工流產史的婦女中發病較高,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之一,人工流產系宮腔操作,宮腔操作增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逆行感染機會增多,是引起生殖道炎癥的主要原因。第四,生殖道感染與就醫行為相關聯,及時治療的婦女再次患病率明顯下降。此外,在問卷中還了解到生殖道感染與不潔的性生活有關,因不潔性生活將各種病原微生物帶入陰道內,影響陰道微生物的組成,引起感染;還有濫用抗生素,使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導致感染發生。

3.3生殖道感染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它可造成不孕、流產、盆腔炎癥、宮頸癌、死胎、嬰兒失明、新生兒肺炎以及智力低下等。而這些生殖道感染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另外,可以導致她們產生焦慮、擔心和其他的一些心理癥狀,并對社會經濟造成影響,如使婦女在單位和家庭里的生產力下降,并且要花錢去治療。生殖道感染還可造成家庭破裂、被遺棄、離婚以及由于小兒先天性疾病而致殘疾的長遠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很多情況下,生殖道感染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盆腔炎等疾病本身所帶來的痛苦。研究表明,陰道滴蟲的感染是不孕的因素之一⑹,念珠菌感染是導致宮內節育器致突發性子宮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⑺。

3.4婦女生殖道感染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危害嚴重的重要傳染病之一。采取有效干預措施預防和控制RTI的發生和流行,減少RTI的損失已成為全球的共識。而制定生殖道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除了需要加大衛生宣傳力度、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婦女地位、增加就業機會、減輕經濟負擔、取得家庭、單位、社會的支持外,更需要我們婦幼保健人員走到他們的中間去,傾聽她們的心聲,定期進行普查普治,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降低生殖道感染率,促進生殖健康。

3.5我所轄區內女工生殖道感染率明顯低于國內水平,這與我所采取的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息息相關。首先,建立女工健康檔案,實行電腦化管理,每年系統查體一次,有異常者詳細記錄并及時治療,跟蹤隨訪。其次,走入工廠,深入車間,進行健康宣教,提供各種婦女保健咨詢。第三,建立監督員制度,每月召開會議,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便于我們更完善地為女工服務。第四,積極與各單位領導密切聯系,改善女工的工作生活條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工健康水平。第五,與我市各層次醫院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方便患病女工的及時治療。建議在我國推廣女工生殖健康社區服務模式,讓健康走入社區,走入千家萬戶。

參考文獻

1張洪杰婦女生殖道感染極其危害中國計劃生育雜志,2001,9(6):372~374.

2BrunhamRCandJEEmbree.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s;GlobalImpactandPrioritiesforWoman''''sPeproductiveHealth.NewYork:PleumPress1992

3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ProgramonAIDS.WHOEstimateofHIVInfectionTops19Million.PressReleaseWHO/30.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ProgramonAIDS.Geneva,Switzerland,1995b

4SinghV,GupaMM,SatyanarayanaL.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1995,22:25~30

5郭素芳,張文坤等。婦女生殖道感染的控制。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1;12(1):3~5

6李淑紅,王成忠,韓淑梅等。陰道滴蟲感染與不孕癥關系研究。中國婦幼保健,1999;14(6):374

7龐傳超,何為公,夏召等。宮內節育器致突發性出血與宮內念珠菌感染關系的研究。中國婦幼保健,1997;12(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