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區域經濟學分析

時間:2022-10-30 08:50:02

導語:返鄉創業區域經濟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返鄉創業區域經濟學分析

[摘要]在經濟上擺脫低水平均衡陷阱,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崛起,是每一個經濟貧困縣的政府和人民的夢想。如果能夠制定科學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選擇恰當的先導產業作為縣域經濟增長的突破口,全力培養縣域經濟增長極,待時機成熟時再順勢制定并實施縣域經濟發展的點軸開發戰略,那么貧困縣不但能夠甩掉貧困的帽子,而且能夠實現縣域經濟的逆勢崛起,加快貧困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關鍵詞]貧困縣;返鄉創業;逆勢崛起;區域經濟學

依照區域經濟學的不平衡增長理論,由于地處經濟高梯度地區縣域及城市經濟的極化效應,地處經濟低梯度地區的縣域經濟(貧困縣),在經濟發展中必然會處于越來越不利的地位。但是近十幾年來,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莘縣經濟卻成功實現了逆勢崛起,一躍成為“中國蔬菜第一縣”,經濟農業、旅游農業、植物蛋白萃取、腸衣制造、塑框編藝、鹽化工程、特鋼生產等全面開花。從2004~2016年的12年里,莘縣的GDP翻了4.93倍,成功實現了縣域經濟的逆勢崛起。

1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

莘縣位于山東省西部,處于冀、魯、豫三省交界點,縣域的總面積1423km2,可耕地面積9.44萬hm2,下轄24個鎮(街道),1154個行政村,縣域總人口約有123萬。莘縣屬于革命老區,地處三省交界處,屬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帶,交通運輸不暢,信息閉塞,經濟文化長期落后。在產業結構上,莘縣長期以糧棉種植業為主,傳統農業占到縣域GDP總量的90%,貧窮落后是當時莘縣經濟社會最突出的特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在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莘縣貧困人口占到縣域人口總數的72.5%,八年后的1985年,莘縣還有51.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到1995年,雖然貧困人口僅僅占總人口的20.3%,但是因為人口基數大,就絕對人數來說,依然超過了20萬人。

2逆勢崛起的莘縣縣域經濟

雖然莘縣經濟的基礎差、底子薄,但是最近20多年,莘縣經濟一直處于發展的快車道。在1993年時,莘縣的GDP只有19.46億元,到2004年增長到65.5億元,11年翻了3.37倍。2016年,莘縣的GDP達到322.8億元,12年翻了4.93倍。莘縣經濟的快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的因素,即返鄉創業、縣域空間區位的變換和正確的先導產業戰略。2.1返鄉創業,點燃了縣域經濟崛起的火炬?!案F則思變”,所以改革開放伊始,莘縣就有個別有膽識、有門路的農民開始外出打工,到21世紀初,包括農民、下崗職工、當初的待業青年在內,莘縣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已經超過了30萬。1985年前后,陸續有零星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到城里練攤、租房開店。1989~1991年國家對城市治理整頓,部分被迫返鄉的農民工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活動。1998年國企改革,部分下崗職工加入了外出打工的大軍,幾年后也開始了返鄉創業活動。這些陸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等相關人員除了為莘縣縣域經濟帶來了產業結構的變革之外,還帶來了新經濟模式、新的氣息、新科技和新的思想,是縣域經濟崛起的火種。第一代農民工的返鄉創業大大沖擊了長久閉塞的縣域社會和經濟,打碎了聽天由命隨遇而安的自然經濟文化,減少了政府在推進縣域產業結構調整中所遇到的阻力。同時,“出去看看”、“見見世面”、“出去掙大錢,回鄉創業”的想法成為每一個莘縣年輕人的夢想,“外出打工”成為莘縣最時髦的詞。進入21世紀以后,莘縣常年在外打工者已經突破了三十幾萬人。更多的農民外出打工,必然伴隨著更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尤其是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來臨時,約有2.3萬農民工返鄉,其中創業者超過了0.7萬,創業比例超過返鄉農民工的30.43%。隨后幾年,返鄉農民工人數基本上穩定在1.7萬人左右,創業人數基本上穩定在0.8萬人左右(見表2)。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2008~2012年,連續五年的返鄉農民工創業情況依次為30.43%、39.10%、50%、56.25%、44.44%,平均每年創業率為44.40%。這些返鄉農民工無論是在掌握的技能、專業知識、經濟資源、社會資源,還是在眼界和膽識上,都遠遠超過足不出戶的農民。正是這些源源不斷的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給莘縣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一股股創新的血液,返鄉農民工創業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蔓延,成為縣域經濟逆勢崛起的先導和重要支柱。2.2縣域空間位置的變換,為縣域經濟的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規劃的國道、省道先后穿越莘縣縣域,京九鐵路聊城站也毗鄰莘縣縣域。進入20世紀后,濟館高速、德商高速先后穿越莘縣縣域。交通運輸業的跨越式發展使莘縣由交通閉塞的“三不管”地區變為能夠“上通下聯,左顧右盼”的交通樞紐,莘縣的區位劣勢一躍變為區位優勢。隨著規劃中的莘南高速、青蘭高速、范輝高速和鄭濟城際鐵路的開通,未來莘縣的區位優勢將會更加突出。2.3確立了正確的先導產業,為縣域經濟聯動發展提供了前提。莘縣地處黃河下游平原,土壤肥沃,屬溫帶季風大陸氣候,很適宜于發展農業經濟作物。受農民自發種植經濟農業的啟示,縣政府確立了以經濟農業為先導產業的區域戰略規劃。1992年初,縣委書記白志剛親自率團到中國蔬菜第一鄉--山東壽光取經學習。隨后,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干部大會,在全縣范圍內動員農民種植大棚瓜菜。但是,由于大棚蔬菜成本昂貴,農民的小生產者保守天性和長期的思想文化落后,使得當時的動員工作相當艱巨。盡管縣政府給予每一個蔬菜大棚8000元無息貸款,鄉鎮干部、村干部輪流到村民家里做工作,仍然收效甚微。曾經的縣多經辦主任回想起當時情形還感慨地說:“真是跑斷腿、磨破嘴,求著他們來種菜”。最后,縣政府要求鄉鎮干部和村干部帶頭種植大棚瓜菜,讓農民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大棚瓜菜才開始大規模發展,經濟作物的集群效應逐漸顯現出來。隨著經濟大農業的發展,為農業產前產后服務的各類產業如農資、農藥、農產品收購等也快速發展起來。有了經濟初步發展積累的資金,莘縣縣域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3貧困縣逆勢崛起的區域經濟學分析

3.1確立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模式。所謂外向型發展戰略模式,就是指制定成套的經濟政策,在充分開發區域內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區域外市場,包括國際市場,以促進區域內經濟的發展。國內不同縣域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單元,它可以獨立地制定經濟發展戰略,組織區域內的經濟活動及其與區域外的經濟聯系。貧困縣一般都是經濟基礎薄,人均收入長期在低水平徘徊的“老少邊窮”縣域,雖然有大量人口,但是其內部消費能力極其有限。要實現經濟騰飛,必須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戰略,實施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所謂走出去,一方面是把人(主要是農民工)輸送到經濟發達地區,在打工賺錢的同時,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的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獲取發達地區的信息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另一方面是把本地產品銷售到發達地區,甚至銷出國門,賺取本縣域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資金。所謂引進來,就是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尤其是回流的創業農民工和具有專業技術和專門技能的農民工。從莘縣經濟來看,以1995年年收入低于530元的貧困標準,尚有20.3%的人處于貧困線以下,超過50%的人口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屬于典型的市場消費能力不足的貧困縣域。莘縣立足自身實際,鼓勵農民工外出打工,對在北京、天津、青島、深圳、東莞等地打工的農民工提供勞動力市場信息,進行跟蹤服務,鼓勵他們學習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支持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為打開縣域外市場,縣政府確立了“南跨、北上、西拓、東展”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產品,如香瓜、雙孢菇、有機韭菜、特色西瓜等。莘縣常年在外開拓農產品市場的人員超過100多人,這些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山東半島城市、長三角城市和珠三角城市的農產品市場。到2001年的時候,莘縣就擁有2.93萬hm2瓜菜基地,瓜果蔬菜暢銷全國80多個大中城市,80%的大白菜、雙孢菇銷往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外向型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此外,縣政府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注重吸引外來資本投資農產品加工工業和鹽化、石油、薄膜、特鋼等產品生產,以帶動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3.2緊抓先導產業,強力沖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不發達區域經濟的痼疾就是人均收入長期處于低水平的均衡狀態,要打破這種均衡,走出低水平陷阱,就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使國民經濟都得到發展,恒大集團在貴州大方縣一次性無償投資30億元就屬于典型的解決方案。但是全國有792個貧困縣,要想讓所有的貧困縣都像貴州大方縣那樣得到大企業的巨額無償投資是不現實的。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使貧困縣沖出低水平均衡陷阱最好的捷徑就是找到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動員一切力量發展主導產業,利用主導產業的聯動效應帶動產業鏈和相關產業發展,才可能使縣域經濟逐步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莘縣氣候上講,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很適合于發展經濟農業。從其空間位置來看,處于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山東的省會經濟圈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區的鏈接點上,交通上有德商高速,在建的有青蘭高速、莘南高速,再加上原有的京九鐵路,在建的鄭濟高鐵,交通非常便利。莘縣領導從這一客觀事實出發,確定了農業經濟作物為縣域的主導產業,并致力于把經濟農業做強做優,走規?;?、標準化、綠色化、科技化和品牌化之路。截止到2016年年底,莘縣瓜果蔬菜和食用菌生產面積達到6.53萬hm2,年出欄生豬120萬頭,家禽3億只,建立了標準化農業生產基地130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41個,農業合作社1328家,家庭農場142家,“三品一標”品牌112個,農業國民生產總值達到72.6億元。3.3著力培育縣域經濟增長極,以極化效應打造縣域經濟。高地農業經濟具有分散性、高風險性和低附加值性,一個貧困縣不可能完全依靠農業實現縣域經濟的騰飛。增長極理論認為,要使這類地區(落后的農業區域)經濟加快發展,關鍵是要實施不平衡發展戰略,配置和培育一兩個規模較大的區域增長極,創造和產生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胡佛也認為,要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每個區域必須“包含至少由一個中心城市所組成的核心”。所以,對于貧困縣來說,培育縣域經濟增長極,形成縣域聚集經濟,是縣域經濟騰飛的前提和基礎。莘縣縣域領導在綜合考慮域內外形勢的基礎上,規劃了縣城和古云鎮兩個縣域經濟中心,其中縣城是綜合經濟中心,古云鎮是工業商貿物流中心。溫州商貿城、生態谷物流園、諾德貿物流園、電子商務中心等高端物流園在縣城拔地而起,嘉華保健品、冠華腸衣、冠華蛋白、義和玻璃、弘亞數控、舜源特鋼和中能桿塔等現代工業在古云鎮相繼建立。兩個縣域經濟增長極的形成,形成了縣域經濟的集群效應,降低了企業的邊際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更多的企業投資,包括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兩個核心動力。依照增長極理論,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內生力量的推動,這種內生力量主要是指內生的科技進步。因此,如果沒有科技進步的支撐,人為培育的縣域經濟增長極是很難在市場經濟的中屹立持久的。縣域經濟的增長極要想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就必須培育自己的科技創新體系。正是基于對縣域經濟增長極可持續性發展的考量,莘縣政府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科技創新體系。2013年10月,莘縣政府與聊城當代集團、聊城職業技術學院三方合作創建了融實業、創業孵化、技能培訓、科技創新和職業教育于一體的中原現代農業商學院。中原現代農業商學院、農業科技博物館、中原農業嘉年華等一系列創新基地的建立,為增強莘縣縣域經濟的創新能力,實現“東融西借、跨越趕超,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的戰略定位提供了縣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源。3.4創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貧困縣插上逆勢崛起的翅膀。創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貧困縣縣域經濟實現逆勢崛起的關鍵所在,同時也為返鄉農民工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業空間。創新鄉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并非簡單地把工業、第三產業搬到鄉村,而是在堅持以“農”為核心的基礎上,把工業的生產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嫁接到農業,把農源加工工業比如食品加工、以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化妝品、洗滌活性劑、酶化工程、植物蛋白萃取、生物制藥嵌入縣域經濟,把農源文化、裝飾裝潢、現代交通、現代物流、全息模擬技術、旅游、休閑娛樂、教育等嫁接到農業,推動縣域經濟六產融合,實現縣域經濟騰飛。在莘縣,屬于農源加工企業的有宏利達腸衣、中嘉蛋白、嘉華蛋白、玉顏疤痕膏等,屬于六產融合的有中原農業嘉年華、西瓜博物館、香瓜博物館、現代農業科技館和中原現代農業商學院等。其中,農業嘉年華是創新農村六產融合的典范。2017年4月26日,莘縣中原農業嘉年華正式開幕,它包括8個主題場館,1個育苗溫室,1個高效栽培溫室,占地面積達140hm2的。莘縣農業嘉年華緊緊圍繞山東省的主導產業,貫穿生態、綠色理念,以食用菌、養殖、農耕、蔬菜、花卉等當地農資源為主題進行場館設計,融入伊尹文化、養生文化、農耕文化、燕塔文化、運河文化、謎社文化、回族文化、紅色文化等,屬于莘縣特色的品牌創意農業。2017年12月27日,中原農業嘉年華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這又為莘縣經濟的六產融合增添了一筆重彩。3.5積極實施點軸開發,推動縣域經濟全面崛起。點軸開發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極對周圍區域經濟具有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但是由于路徑依賴、成本因素和門檻效應,擴散效應遠遠小于極化效應。所以,在形成經濟增長極的基礎上,要實現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由政府發力,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選擇若干資源較好、具有開發潛力的重要交通干線經過的地帶,作為發展軸予以重點開發。到2013年年底,莘縣政府著力打造的“兩城”,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兩城”產品和服務范圍輻射到冀魯豫和京津地區,部分產品遠銷韓國、日本和歐美地區,推動莘縣經濟點軸開發的時機已經成熟。2014年,莘縣在“兩城”成功發展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兩帶”開發戰略,即沿齊南路、莘范路兩線規劃建設工商產業帶,沿丈櫻路一線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帶?!皟沙莾蓭А钡狞c軸開發,有效推進了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為縣域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h域經濟的科學規劃和有效實施推動了莘縣經濟的快速增長。2016年年底,莘縣的GDP達到322.7億元,年均增長9.4%。就三產中的農業而言,截止到2016年底,莘縣的瓜果種植面積已經達到6.53萬hm2,食用菌栽培面積659萬m2,瓜菜菌總產487.5萬t,產值超過30億元,標準化農業生產基地130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41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8個。從工業來說,近五年來先后有投資過億的企業102個開始投產,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收入830億元,利稅79.5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超過25.4%?,F代服務業迅速發展,電子商務、高端物流、金融保險、家政服務、文化創意、生態旅游業等迅速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已經達到121.7億元。

4結論

貧困縣要擺脫長期以來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實現經濟的逆勢增長,首先必須在確立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結合縣域的地理空間、資源分布、資源稟賦、交通運輸條件等,尋找可以鏈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集中全力發展主導產業,以主導產業的先導效應、聯動效應和集群效應為動力,著力培育縣域經濟增長極和縣域規模經濟,以打破縣域經濟貧困的惡性循環,實現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等到時機成熟,順勢實施點軸開發戰略,以點帶線,開發縣域經濟增長帶,以帶帶面,推動縣域經濟全面增長,從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參考文獻]

[1]從貧困縣到蔬菜名牌縣-山東莘縣農業結構調整的經驗[N].光明日報2001-6-6.

[2]張秀生.區域經濟理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3]安虎森.新區域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4]梁吉義.區域經濟通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5]欒貴勤.區域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渠章才 李潔萍 單位: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