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初探
時間:2022-07-16 09:03:17
導語:養殖場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評估指標
評估指標針對養殖戶的養殖場防疫條件、有關防疫制度和其執行情況及飼養畜類的營養狀況等,是技術人員對其進行評估的標準,在對養殖機構進行評估時,需從養殖場的選址、圈舍布置、飼養設施設備配備,養殖管理記錄、已做動物防疫等,一般確定風險評估的類型分為3類,即高、中、低3大風險指標類別[1]。1.1高風險指標類別。在通過對規模養殖區和當地散養及野生動物的免疫抗體進行檢測,實際檢測發現本地重大動物免疫抗體水平均低于全國標準、通過對動物疫病原和疫病原環境監測檢測,其檢測結果均為陽性,再對其他動物的免疫抗體進行測試得到的抗體水平低等綜合因素得出,該地區規模養殖的風險指標為高風險指標。1.2中風險指標。中風險指標需將養殖場進行合理布局,并嚴格分割不同功能區,養殖辦公管理區域、畜類生產區域、疫病出現畜類隔離區域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區分開,保持相對的安全距離。在各個區域設置消毒設施,比如進入場區時應在場區入口安裝紫外線消毒設備,生產區域也必須設置消毒池,消毒池的設計必須按照規定尺寸設置,對廢氣物處理需配備廢棄物無公害處理設施,對外來引進的畜禽類必須出具相關檢疫檢驗合格證明方可入內。養殖場需要獨立設立動物隔離舍區和患病動物隔離舍兩大功能區域,防治應對動物疫病的發生。1.3風險指標的降低。動物養殖場區的選址建設必須要合理,應綜合多種因素來確定。一般動物養殖場的選擇應綜合考慮與居民飲用水源地、畜類集貿交易市場以及學校、村鎮等人口密集活動區域的距離。生產場區應選擇遠離生活區的下風向,且隔離區排列在生產區的下風向,凈到與污道區分開互不相交,在生產區內部,養殖棟舍得距離必須保持5m以上距離,養殖場內要求道路硬化,圈舍內墻面和地面均采用方便衛生清潔的材料,生產區域做好通風和采光工作[2]。各功能區域交通口及廠內、舍內建立完善的消毒設施和消毒制度,完善養殖防疫檔案,有科學的免疫程序和適合疫苗存放的冷藏設施。
2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主要有場地評估、組織專家進行評估、隨機評估、實驗評估及根據風險結果進行評估。風險評估過程中全面評估各方面因素,保證結果的準確性與合理性。開展檢查工作,有利于及時發現動物防疫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正確評估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動物疫病風險,有效保障生態畜牧業健康發展,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安全事故[3]。2.1場地評估。正規的養殖場需要由當地工商局管理部門批準,同時養殖場需要存在法人資格。養殖場根據養殖類型的差異應有一定的參數標準。同時嚴格按照風險評估結果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2.2組織專家進行評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主要負責所在轄區內畜禽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動物疫病風險的評估及養殖場的動態評估工作,及時將評估結果上報領導小組[4]。根據評估結果,市疫病風險評估工作需要借助疫病專家完成風險評估,最終根據專家評定情況與初步確定的評估結果進行確認。2.3隨機采樣評估。為保證評估的準確性,隨機采樣過程中應保證檢測數量在總體數量5%以上,整體采樣數量應該在30個以上,環境采樣數量應該在20個以上。只有保證足夠的采樣數量才能保證評估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后期論述做好鋪墊。2.4進行實驗評估。對規模養殖場進行風險評估時,具體需要根據評估指標對規模場動物疫病的影響情況設定一定的標準。同時根據實際參數與預設參數的對比情況確定風險等級。具體等級應該包括低風險場、中度風險場以及高風險場。通過實驗全面評估,通過實驗評估保證結果準確性。2.5對最終的評估結果打分。在確定規模養殖場動物疫病風險后,需要重點對中度風險場和高風險場做出一定的分析,必要時應再次確認各指標數據,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最終確定規模養殖場的疫病情況。為各項評比工作做好鋪墊。
3評估結果及應用
評估結果應根據養殖場具體情況結合相關指標確定。不同類型的規模場應有不同的評定方式,單在原則內容上應按照相關標準執行[5]。最終確定規模養殖場動物疫病風險評估等級:低風險等級、中度風險等級及高風險等級。風險評估的意義在于通過對現有規模養殖場的深入分析,確定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改善養殖情況。因此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應該建立針對性的管理方式。3.1高風險級的畜禽規模。對于高風險殖場應適當提高監管次數,同時根據養殖場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整改措施。通常需要每月監管一次,并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將風險指數降低。3.2中等風險級的畜禽規模。對于中度風險規模養殖場,需要每個季度監管一次,并在規定時間內將中度風險降低為低風險。3.3低風險級的畜禽規模。對于低風險養殖場,通常需要半年監管一次,同時關注各種情況的變化,做好預防措施。3.4加大扶持力度嚴格執行標準。對于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而言,應根據規模養殖場的具體情況,嚴格執行相關標準進行管理整改,同時應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增加發展規模,加快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對于整改后依然不能達到要求的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對養殖場法人做出有效處理。3.5整改后審核。對于中度風險等級、高風險等級的規模養殖場應在整改后及時提交整改后的結果,并保證各項指標滿足低風險等級的要求。相關部門應加強督查力度,對于風險因素較多、整改不合格的不予辦理。相關部門在受理過程中,需要及時對需要申請的養殖場進行動物疫病風險評估,不合規定的不予辦理。通過嚴格控制各環節質量,實現控制疫病風險,提高動物養殖質量的目的。
4結語
我國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及其嚴峻其原因比較復雜,首先是因為散養農戶較多,病原存在廣泛,造成難以集中防疫。其次因為養殖場中圈舍養殖密度過大,外來引種疫病傳入,在疫病相關管理部門中存在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相關規章制度不完善。因此,急需增強對養殖場的動物疫病風險評估管理,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健全動物防疫風險信息平臺建設。
參考文獻:
[1]王亞梅.淺析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的問題及策略[J].農家參謀,2017(6):23.
[2]郭維軍.動物疫病監測抽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畜牧,2017(8):92.
[3]努爾海櫻.動物防疫工作基本思路論述[J].中國畜禽種業,2017(8):112-114.
[4]李小軍.動物疫病防控在畜牧業分析[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9):78.
[5]薛彪.增強動物疫病預防促進畜牧業持續發展[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8):143-144.
作者:何桂茂 單位:廣西貴港市畜牧管理站
- 上一篇:水墨藝術發展的可能性
- 下一篇:加油站環境風險評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