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林業規劃方法研究
時間:2022-02-25 02:58:54
導語:參與式林業規劃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社會的進步下,人們對綠色環保理念愈加關注,尤其是在森林面積急劇縮減的局面下,林業發展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參與式林業不僅僅是參與到林業種植與管理,更多地是共同考慮林業規劃、綠色環保等方面。參與式林業規劃,目的是為了經營管理與林業發展相協調,使得農民能夠積極參與到林業管理中,強化造林意識,保障造林質量。就參與式林業規劃對造林產生的作用展開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參與式;造林;生態環境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德就開始了造林合作,如今在陜西、湖南、云南、甘肅等地區大力推行,且效果顯著。參與式就是為了使得本土民眾有多種自主選擇。各地區人們的生活習俗、居住條件及本地環境都有所區別,參與式規劃能讓林業生產建設者了解更多的新技術和新管理模式,讓土地利用者能夠明確權利與義務,發揮主人翁精神,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推動當地林業全面可持續發展。
1林業規劃對生態造林的影響
以往在林業規劃期間,缺乏對生態環保的足夠關注,僅僅是為了發揮森林提供木材資源的作用,出現大范圍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現象。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漸趨荒漠化,使得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對人類社會文明建設帶來消極影響。21世紀以來,我國開始愈加關注生態環保與建設,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加大了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力度,生態建設優化有了顯著效果。但總的來說,生態問題還要加強改善,生態文明社會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林業是生態環保的重要環節,在林業建設范圍逐漸擴展,發展形勢良好的同時,也激發著有土地的農民有更多自由的選擇,也就緩解了其它耕種所引起的競爭。然而比起種植樹種,農作物周期短、效益明顯,尤其是生活在公路附近的一些土地群眾更趨向于種植農作物,導致造林用地與農業用地分歧不斷加大。另外,因苗種人工費用和管護經費的上漲,國家與林業部門對這些資金投入不到位,都制約著林業的發展。有土地的農民是支持林業規劃工作進行的主體,若是拿出自己的土地進行規劃造林,很多人并不在意植樹造林對生態環保,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產生的影響,更多關注的是能獲取的經濟效益。所以,在林業生產建設中,要加強林業規劃,就一定要把握好林業規劃的實用性、合理性。在進行技術可行性分析期間,還要重視對社會經濟、環境等非技術因素的可行性分析,定期培訓宣傳,強化人員思想意識,利用經濟收益吸引民眾參與。從保障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吸引農民加入和外來投資者的參與,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達到保護和發展資源的目的。
2參與式林業規劃的目的及意義
參與式管理模式就是以人群管理為基礎不斷發展而來,管理模式符合當今人性化發展需求。參與式管理是在20世紀80年代從參與式管理模式中不斷發展變化而來,是對林業規劃建設經營體制和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并受到廣泛認可和普及應用。參與式規劃的重點內容就是農民用戶與外來投資者對林業規劃的參與管理。由政府調節和扶持,提倡農戶作為主體積極參與到林業規劃建設工作中,全面掌握當地林業規劃運行特點,運用科學實用的方法對林業進行參與式管理,確保林業工作有序開展。林業規劃過程中的造林環節,由于農民對樹種辨別確認和搭配、森林管理知識掌握較少,就要求政府委派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指導,讓農民能夠自主確定,充分發揮自主權。但是我國很多地區的造林工作,往往是上級委派專業技術人員或專家制定系統的計劃方案,規定農民嚴格執行,對造林工作不加以宣傳,也不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對造林與耕種間的關系缺乏協調處理,并未讓農民參與其中,使得農民對造林工作的落實有所抵觸,進而影響造林質量。不管是本地民眾,還是外來技術人員、專家等,確保平等公正,各個參與者都能各抒己見,表達出工作期間的問題和建議。同時,廣泛征集群眾意見,確保農民真正認識到土地開發前景。參與式林業規劃讓更多人都能參與到林業管理工作中,本地群眾還是外來投資者都應包含其中。該方式是在滿足大的環境條件下,確定規劃設計方案,其他決策都是農民做主,屬于自下而上的模式。在專業技術人員宣傳推廣之后,讓農民全面認識項目細節內容,在自主考慮是否參與進來,確定造林地、造林模型及樹種的選擇。自主考慮參與造林的范圍大小及造林養護方式,林產品利益劃分及分配形式,技術人員只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并分析農民的規劃在技術方面的可行性。確定樹種是否滿足當地環境要求及及項目目標。在此期間一定要聽民意,征集民眾的意見建議,真正實現集思廣益,把民意、民情都運用到方案制定中,并在項目開展期間尊重民意,帶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3參與式林業規劃的應用
3.1事前準備。要對當地的土地資源分布和社會經濟展開深入考察分析,并結合海拔高度、土壤性質、氣候環境等因素進行整體考慮,提出針對性的造林規劃方案。及時準備造林相關的規劃設計數據及資料,在村民中加強宣傳。在項目開展期間,在村中召開村民會議,介紹造林工作概況,了解村民的一些顧慮,為其詳細解答,并讓群眾了解參與式林業規劃建設的重要性。3.2實地考察。對農戶選擇的造林范圍,利用地形圖進行繪制,深入考察造林地的立地環節,把握“適地適樹、農戶自愿”的原則。對有利用價值的造林地進行規劃設計,包括樹種的選擇和搭配,樹木密實度等,并向村民告知規劃設計的意圖和內容,及時為其答疑解惑,為后期合作提供前提條件。3.3各參建單位協調配合。造林項目各環節存在連續性,確保林業規劃工作正常開展,一定要防止出現造林項目各方意見分歧大、矛盾激化等現象。各參建單位一定要確保協調一致、管理配合,林業規劃建設尊重民意,把造林項目進度和效果作為終極目標。本地居民、外來技術人員、投資者與林業部門要協作配合,積極交流,廣泛收集各方意見建議。根據各方人員管理情況,由技術人員提供技術咨詢,本地居民按照要求執行造林項目,保證科學性、規范性的工作流程。3.4座談會的應用。在第1次座談會中,應向參與的農民講解參與式林業項目的具體方針,其它地區該項目的經驗,包括當中會出現的狀況和解決方法以及其它地區參與式造林項目實施后的改變、成功的關鍵。重要的是讓參與會談的農民明確知道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其他項目人員(技術人員、規劃專家等)的作用。然后發放參考資料,并且鼓勵他們多看,并多與自己的親戚朋友討論交流,最后統計參與座談的人數。第2次會談,參看參與會談的村民是否持有土地使用權的相關證明,是否填寫了項目申請表,參與會談村民的意見和問題的解答。如結合當地的立地條件,為村民詳細講解適合于本地營造的樹種及造林模式等。如今,要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方案之一,就是順應國家對林業產業結構的改革形勢,把握好生態林業發展,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采取參與式林業規劃建設的新技術和新模式,開辟林業生產空間,推動林業發展步伐,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逐漸改善以往落后的局面。
4結語
生態造林對于綠色環保、為子孫后代造福有著積極作用,既要各級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廣大群眾參與進來。在對生態造林進行參與性規劃設計的基礎上,能進一步調節人與森林、土地間的關系。充分結合生態環保與民眾生活質量,讓村民獲得明顯收益,激發其主人公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林業規劃建設中。他們既是林業的開發者,也是以后的受益者,要防止出現短期行為。確保居民真正了解生態建設的意義,在提高經濟的同時,也能提高生活質量。另外,參與式林業規劃還讓農民獲得平等與自主權。
參考文獻
[1]姚大地.林業經營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2]鄭智禮.參與式林業與生態發展[J].林業與社會,2003(3)
[3]陳玲芳.我國林業投資不足的理性預期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
作者:蔣如鵬 單位: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大理分
- 上一篇:林業工程營造林質量影響因素及對策
- 下一篇:林業種植及養護管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