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環境控制措施論文
時間:2022-07-02 08:20:00
導語:養殖環境控制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規模化養殖是我國養殖業的發展方向。加強環境控制,進行綠色養殖,提高養殖效益,對促進我國規模化養殖的健康發展顯得特別重要。認為規模化養殖應做到養殖場要合理選址與建造、加強飼養管理、規范用藥、綜合防病等,以實現對環境的有效控制。
規模化養殖是養殖業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的養殖業在規模化上得到了較大發展,但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一是疾病的流行難以控制;二是產品質量較差;三是養殖效益不理想;四是環境污染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科學養殖的認識不夠;二是養殖技術含量差;三是養殖環境控制措施不到位。本文針對規模化養殖的現狀,就加強規模化養殖條件下的環境控制,促進綠色養殖,提高養殖效益,實現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養殖場的合理選址與建設
1.1養殖場的選址要求
畜禽養殖場選址時應根據經營方式、生產特點、飼養管理方式、集約化程度等基本特點,對地形、地勢、氣候等自然條件以及飼料、能源、交通與工廠和居民的關系,特別是畜牧場廢丟物處理等社會條件綜合考慮。因此,養殖場應選擇在空氣較好、水量充足、水源和土地未受到污染,且遠離村莊、城區、居民點(不少于300m,離交通道要有一定距離,如100m以上),但有支路相通的地方。
1.2養殖場的建筑設計要求
一是合理的功能分區;二是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三是不同種群畜舍的合理設計;四是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公共衛生設施主要包括:運動場、場內道路、糞尿溝、防疫設施、排水設施、貯糞池、獸醫室、病畜隔離間、糞尿污物處理設施、場地綠化等內容。具體設計中要做到:①各功能區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要便于生產和管理;②畜舍間保證合理的間距,有利于采光、通風、防疫。舍內設計應根據不同畜種、不同生理階段的畜禽類別分別設計;③場內道路應凈、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凈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飼料、產品的運輸通道,污道為運輸糞便、病豬和廢棄設備的專用道;④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這些建筑物應遠離生產區,設在下風向、地勢較低的地方,以免影響生產豬群;⑤生產區進出口應設消毒池和消毒室,進出人員、車輛和畜禽都必需消毒;⑥養殖場周圍應建圍墻,以防獸害和避免閑雜人員進入場區。
2科學飼養管理
2.1科學的飼糧配合
一是采用“理想蛋白質模式”,配制符合畜禽生理需要的平衡日糧,能夠降低飼料粗蛋白水平,提高日糧中氮的利用率,減少糞尿中氮的排泄量;二是應用有機微量元素代替無機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減少微量元素對環境的污染;三是應用植酸酶,提高畜禽對蛋白質、鈣、磷、銅、鋅等礦物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四是應用微生態制劑,在動物體內創造有利于畜禽生長的微生態環境,維持腸道正常生理功能,促進動物腸道內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還能抑制腐敗菌的繁殖,降低腸道和血液中內毒素及尿素酶的含量,有效減少有害氣體產生。
2.2加強飼養管理
嚴格控制畜牧場環境,既能保證良好的舍內環境條件,又能有效防止畜牧場內外的相互污染。為此,一要加強飼料衛生質量監測,嚴禁使用被污染的飼料原料;二要加強水源衛生質量監測,嚴禁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最好采用自動飲水器;三要保持畜舍清潔、衛生、干燥、通風,維持良好的生存和生產小環境;四是嚴格執行消毒措施,包括進出人員消毒、環境消毒、畜舍消毒、用具消毒、帶畜消毒、貯糞場消毒、病尸消毒等;五要嚴格執行病畜隔離制度,加強對病死畜禽的處理措施;六要采取合理的糞尿、污物處理措施,降低環境污染,消除循環污染。目前糞尿、污物的主要處理措施有:堆肥利用、用作飼料、制作沼氣、污水凈化等,盡量避免將糞尿、污物直接用作飼料和肥料。
3強調規范用藥
為保證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必須規范用藥措施。一要根據國家出臺的《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和《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等文件,嚴格限制或禁止使用對人體有害藥物添加劑(如抗生素、鎮靜劑類藥物),提倡使用益生素、酶制劑、天然中草藥等;二要合理使用消毒藥,盡量少用或不用對環境易造成污染的消毒藥物(如強堿、強酸、醛類等藥物),盡量采用高效、低毒、廣譜的消毒藥物;三要合理使用治療藥物,嚴格按照不同藥物在不同畜種、不同生理狀態的用藥規定用藥,嚴格執行用藥安全期制度,不要造成藥物在畜產品中的大量殘留而危及人類健康和造成環境污染。
4實施畜禽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良好的畜牧場疫病防治措施能顯著降低畜禽疾病的發生率,既可提高生產效益,又可減少畜禽患病用藥,進而降低因藥物殘留造成的產品和環境污染。疫病綜合防治措施包括:①建設好牧場防疫設施,可有效阻止一些疫病傳播途徑,如消毒池、消毒室、防疫溝、綠化帶的建設等;②嚴格實施畜禽進出場的檢疫制度,強調場內畜禽定期檢疫制度,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處理措施;③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對環境、畜舍、畜體進行消毒,降低感染機會。為保證消毒效果,消毒藥物要定期更換品種,交叉使用;④全進全出制能夠阻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盡量減少畜禽的進出頻率,可減少降低畜禽疾病的傳播機會;⑤提供標準的營養需要,搞好清潔衛生,創造適宜的各種環境條件,增強畜禽的適應性和抵抗力;⑥建設糞尿、污物處理設施,降低或消除環境污染;⑦蒼蠅是某些疾病的傳播者,在夏天應采取有效方法消滅蒼蠅;⑧鼠既消耗飼料,又損耗設備,同時又傳播疾病。因此,應隨時注意防止鼠害。
5參考資料
[1]張雪萍.淺談西部可持續畜牧業之發展[J].甘肅畜牧獸醫,2006(1):44-46.
[2]馮春霞.家畜環境衛生[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3]江希流.我國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建議[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7(4):61-64.
[4]馬強.畜禽養殖場環境污染的治理技術[J].獸醫導刊,2007(8):7-10.
- 上一篇:老年患者暈厥原因探討論文
- 下一篇:草履蚧科學防治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