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污染狀況與整治舉措

時間:2022-09-07 05:46:07

導語:養殖污染狀況與整治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殖污染狀況與整治舉措

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及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程度的不斷提高,畜禽飼養量的不斷增加,大量廢棄物給周圍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壓力,污染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地方畜牧業的持續發展。筆者就西昌市畜禽養殖業的污染現狀提出治理對策和建議。

1養殖業污染現狀

1.1畜禽養殖業的環境管理滯后西昌市有農戶116140戶,從事養殖的有101145戶,達87%。西昌市畜禽散養戶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鄉鎮農村,許多畜禽養殖場就在居民區內,有的甚至距居民取水點距離很近;規模養殖場多集中在城鎮近郊,93%的養殖場(戶)糞污處理程度較低,對周邊地區造成環境污染。隨著飼養量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加劇,西昌市2009年共產生畜禽糞尿220萬t,加上沖洗水、墊料等廢棄物合計270萬t,治污任重而道遠。

1.2經濟薄弱,投入少,造成畜禽養殖業環境治理低下提高畜禽養殖環境管理將增加養殖成本。由于能源環保工程一次性投入較高,畜牧業是微利行業,市場風險大,難以承受實施污染治理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導致畜禽養殖場的環境治理粗放、糞污無害化處理程度較低。西昌市經濟基礎薄弱,政府對養殖環保投入少,加之養殖戶養殖規模小、生產效益低、經濟基礎弱,難以增加治污投入。以致于西昌市的畜禽養殖場(戶)93%缺乏完善的污染治理設施,60%以上不能達到干濕分離,干糞處理無害化程度低,大都采用傳統的露天土坑(儲糞池)堆肥還田,不防雨水,不防滲漏,糞尿堆積溢流,臭氣熏天,蚊蠅亂飛,易造成二次污染。

2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對策和建議

從立足生態,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畜禽養殖污染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目標出發,遵從易操作、投資少、效益高的原則,西昌市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控制應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2.1加強領導,合理規劃,綜合治理由政府牽頭,組成以國土局、畜牧局、環保局、農村能源辦、農業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為主的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組。工作組任務:一要根據城鎮發展,統籌規劃養殖用地,進行環評,執行規?;B殖場建設與環境保護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投入使用制度,實施沼氣、種養結合等配套工程;二要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養殖場,削減限養區內養殖場的飼養總量,對適養區現有養殖場污染進行綜合整治;三要落實行政、法律、技術及資金補貼等有效措施,逐步實現畜禽糞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四要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各種項目資金扶持,提高養殖業環境治理水平。各項任務層層落實,獎罰分明。通過相關部門的協同努力,使養殖業污染治理進入有序狀態,減少農村面源污染,推進新農村建設。

2.2加大養殖業環保投入,培育后繼產業目前,規模養殖場大都處于起步階段,不僅缺乏環保意識,投入也顯不足。國家和地方政府在發展生產的同時,要加強規模養殖場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投入,并鼓勵業主和吸引社會資金的加入,提高養殖污染綜合治理效率。重點扶持建設厭氧發酵池(沼氣池)、堆糞場、高溫堆肥用混合機、生物有機肥生產設施等。努力實現從“資源(養殖)—畜產品—廢物排放(糞污)”向“資源(養殖)—畜產品—再生資源(糞污)—再生產品(沼氣、有機肥)”生產過程轉變。經高溫堆肥發酵處理后的干糞、沼渣可直接還田,也可進一步制成高效的生物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可以根據土壤缺失、農作物需要針對性地添加養分,從而生產出許多系列產品。生產生物有機肥和沼氣是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應加大投入進行培育,使其發展壯大,延長養殖產業鏈,增加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2.3應用畜禽養殖清潔生產技術清潔生產是將畜禽養殖污染預防戰略持續應用于畜牧生產全過程。通過統籌規劃,科學的畜舍建設、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達到飼養、選育、防疫及糞尿污水減量化的技術要求。在生產中實施固體和液體、糞與尿、雨水和污水三分離,降低糞污產生量;采用科學的飼料配方,通過生物制劑、飼料顆粒化、飼料膨化等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降低氮、磷的排出,減少有害氣體產生。

2.4種養結合養殖場飼養量按1畝(1畝≈667m2)耕地(園地、水塘)5頭豬(1頭牛、10只羊、60只禽)的自然消納能力,周圍配套適量消納的山林、果園、田地、魚塘等。按西昌市2009年養殖規模,需要29.10萬畝耕地(園地、水塘)來消納。如果把發酵干糞、沼渣或更好的生物有機肥外銷,飼養量可以相應增大。形成畜—沼—糧(果蔬)循環經濟模式,把養殖業糞污變成有機肥、沼氣等,使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形成良性循環利用。

2.5健全機制,加強監管

2.5.1加強宣傳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等法規與政策,使養殖業主認識到防治養殖污染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提高對養殖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認識,增強養殖環境治理工作的積極性,掌握實用治理技術的應用,提高治理水平。

2.5.2加強監管加強環境監督和執法力度,通過法律的、經濟的、市場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去規范養殖業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在全社會樹立環保生產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監督機制,使生產者依法生產,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生態、文明生產的良好氛圍,使畜牧業生產真正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