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權實踐引發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8 06:44:00

導語:水權實踐引發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權實踐引發管理論文

浙江市場經濟相對發育較快,已經出現東陽、義烏那樣的水權市場,在實踐中已經或將要發生的水權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跨區域跨流域水庫引水的水權問題。90年代以來,浙江省有半數縣級以上城市從河道取水轉向水庫取水。一般來說,城市在本縣本市直接向其管轄的水庫取水,采用的是計劃配置,以不影響原水庫農業灌溉為原則。要向非本市本縣直接管轄的水庫取水,涉及兩市縣利益,一般來說需要用經濟手段來處理。如東陽、義烏跨市水庫引水,是用2億元一次性購買5000萬立方米水庫用水的永久使用權。

二是跨區域合作建設水庫,分享水資源使用權的問題。浙江東部寧臺溫沿海平原水資源緊缺,毗鄰的山區水資源充沛,還有一批可供開發建設的水庫。這些水庫在規劃上要跨市縣供水,而且往往是水庫所在市縣需水量少,跨縣市需水量多。浙江水庫建設資金是以縣市投入為主,省里給少量的補償,在這種背景下應當充分發揮市縣的積極性,實行股份合作,多用水的多出資,水資源使用權用以折股。

三是異地建設水庫引供水的水權問題。對少數市縣經濟社會發展快、本地可開發水資源少且成本高而鄰縣市水資源多者而言,異地建設水庫是解決本地水資源的有效途徑,但如果鄰縣并不急于要建水庫,那么,可以用水資源有償使用的辦法,一方擁有水資源,另一方異地出資建設水庫。

四是跨市縣溪河引供水的水權問題。舟山從寧波跨海引水,海底管道37公里,該項目當時實行計劃配置,寧波向舟山奉獻水資源。但是,有的跨市縣引水,已經設想并工作多年了,未取得實質進展,因為兩者經濟利益沒有處理好。隨著水權意識的覺醒,今后不能仍然停留在行政手段上。用水權辦法協調處理雙方利益,計劃和市場雙管齊下,不失為一策。

五是水力資源開發的水權問題。浙江用電持續增長,水電上網電價較高,股份制開發建設山區水電勢頭始終強勁。一些技術經濟指標較理想的電站,備受投資者的青睞。如有的電站幾個投資者爭著要辦,于是出現了公開拍賣水力資源使用權。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認為規范水權市場要研究和解決幾個重點問題:

水資源使用權的初始界定。水權轉讓對水資源使用權界定提出很高要求,凡是水權轉讓涉及的水資源使用權的分配問題,必須要有水量科學分配方案,必須要由利益關系的有關方面協商認可,必須經過有審批權限的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對水資源使用權分配方案,在批準前要經公告并舉行聽證會。

水資源使用權的行政主體。根據水資源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中央政府從統一管理需要出發,直接行使至關重要的那部分水資源合作權,其他部分水資源使用權由地方政府具體行使。地方在不悖于國家規定的前提下,國家有規定的必須執行,國家未作具體規定的,可以根據地方實際對水資源使用權作出具體行使規定。國家對水資源使用權的劃分和管理,要有利于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給地方留出施展的空間。

水權轉讓不得以水資源使用權有償取得為前提。應當建立先有償取得,然后有償轉讓的機制。目前在沒有作出這方面規定的情況下,實踐中自發產生的無償取得而轉讓的行為,可允許實踐再規范。

水資源使用權有償使用的形式。可以是拍賣形式,可以是協議轉讓形式,可以是折資入股形式,可以是其他補償形式。但不論何種形式,必須符合水資源規劃和水量分配方案,必須經過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并確權發證。

水資源配置的市場與計劃關系。利用市場配置水資源是以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背景的。水權轉讓等利用市場機制來配置水資源亦是始于市場較為發育的地區??绲貐^跨流域調水時,要從社會、政治、經濟、市場、環境、文化等各方面綜合研究,是用計劃配置還是用市場配置抑或兩者結合,哪個有利就按哪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