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時間:2022-07-11 08:59:00

導語: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內容提要

●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致力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意義十分重大。

加快建設新型國家,要求黨在思想理論上有新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有新提高、經濟增長方式有新轉變、體制機制創新有新突破、國民素質有新提高。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從強化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大力推動科技自主創新、加快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著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必瀼芈鋵嵤鶎梦逯腥珪?,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致力于建設創新型國家。

面向世界、把握未來的重大戰略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國家的競爭力越來越體現在以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科技實力上。一個國家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越來越取決于其科技進步的速度與自主創新的能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境地。我國要參與全球經濟的合作與競爭,就必須順應時展潮流,從戰略高度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這一關鍵時期,要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必須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而要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就必須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如果我國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不能大幅度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就難以實現新的跨越。因此,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更加自覺、更加廣泛地推動和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質的飛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很好,但也面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如生產力還不夠發達,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經濟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應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從資源消耗型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經濟轉變;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實現由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增長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增長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多年來,由于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許多重要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量依靠進口,在國際競爭中面臨日益苛刻的技術壁壘,并帶來日益嚴峻的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和軍事安全問題。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從其自身的經濟利益和國家戰略出發,對轉讓技術持謹慎態度,尤其對那些關系國家安全或具有巨大市場價值的核心技術,更是實行重重限制乃至封鎖。同時,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國的特定國情決定了我們不可能選擇資源型和依附型的發展模式,而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只有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具備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

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出的新要求

建設創新型國家,對黨和國家的工作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黨在思想理論上有新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始終堅持和依靠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在思想理論上的發展,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思想保證。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茖W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我國發展實踐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新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自主創新能力有新提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堅定不移地把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

經濟增長方式有新轉變。能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直接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如果仍按粗放型的增長模式發展,資源、環境將不堪重負,經濟增長將難以為繼。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只有把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我國經濟實力才能不斷壯大,我國經濟競爭力才能不斷增強。

體制機制創新有新突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完善這一體制的任務仍相當艱巨。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斷開拓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努力消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體制保障。

國民素質有新提高。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科技創新的先決條件,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基礎性、長遠性意義。建設創新型國家,應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尤其應重視培養和樹立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想和科學的方法。

積極探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途徑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從多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推進。

強化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使創新意識深深植根于全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中,深深植根于全體人民的內心里。應積極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引導人們進一步解放思想,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妨礙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妨礙發展的體制弊端;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億萬人民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智慧,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真正使創新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能夠有效地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加強國家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等單位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加快建設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科技創新規律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

大力推動科技自主創新。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應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著力解決當前和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在能源、資源、環境、農業和信息等關鍵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信息、生命、空間、海洋、納米及新材料等戰略領域超前部署,加強研究,增強科技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后勁。

加快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培養造就億萬高素質的勞動者和龐大的人才隊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所在。應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積極發展各級各類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把現代化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充分釋放出來;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樹立和堅持科學的人才觀,充分開發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重要環節,大力加強以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建設,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社會氛圍,使各類優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合理流動并充分發揮作用,進一步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優秀人才高度密集的執政黨,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人才資源強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