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對外開放座談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7-18 09:14:00
導語:縣域對外開放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開放是全省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無可替代的基礎性支撐作用。目前,我省*%的外資、*%的出口在縣域,全省縣域累計引進了家世界強,個過億美元大項目,形成了機械制造、造船、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化工建材等一批特色大產業。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得益于對外開放,強縣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對外開放這個“牛鼻子”,在開放中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省九次黨代會和九屆二次全會提出山東“一體兩翼”和海洋經濟戰略的重要構想并強調,擴大縣域對外開放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是加快工作指導轉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這為擴大縣域開放指明了方向。當前,對外開放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互動明顯增強。在開放的取向上,更加注重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積極吸引高質量外資的同時,更多地利用國際資源,為國內經濟發展提供支撐。更加注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在開放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更加注重促進互利共贏,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更多地從機制保障、法制環境等方面推動擴大開放。對外開放已經不是某個部門或某個領域的問題,而是整個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改革開放29年的實踐證明,誰開放力度高,誰就發展快。前不久公布的全國百強縣排名中,位居前列的江陰、昆山、紹興、晉江等無一不是靠擴大開放實現了跨躍式發展。正所謂“無外不活、無外不興、無外不強”,必須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靠開放提供發展動力,靠開放增創發展新優勢,靠開放拓展發展空間。我們要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黨代會部署要求,進一步擴大縣域對外開放,著力在“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下氣力、用功夫、做文章,切實做到更高水平地“引進來”,更加穩健地“走出去”,提升縣域開放型經濟水平。
一、關于“引進來”
更高水平地“引進來”就是把外資搭載的各種要素和競爭能力引進來,切實發揮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一)產業招商引進來。充分發揮行業、部門、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優勢,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和研發環節、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等領域。整合各種資源,建立完善產業招商長效工作機制,做到“一個產業、一個部門、一套方案、一支隊伍、一抓到底”。利用外資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二)戰略投資引進來。當前,全球萬家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1/3的總產值、2/3的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的跨國直接投資。各地要把吸引跨國公司戰略投資作為對外合作的戰略重點。要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和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重點合作方向,鎖定世界同行業巨頭,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對接跨國公司。鼓勵跨國公司在山東設立研發中心、地區總部、采購中心、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培訓中心。要把大企業作為重要載體,推動大企業與跨國公司進行戰略性合作,加快培育山東的跨國公司。
(三)服務產業引進來。把服務業作為縣域擴大開放新的增長點來抓。一是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緊緊抓住國際服務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資質的服務外包企業,拓展日韓、歐美外包市場,形成與大城市錯位發展的縣域特色服務外包產業。二是著力構建國際物流體系。引進境外物流企業,建設物流設施,融入國際物流服務聯盟網絡,發展第三方物流,構建適應國際化大生產要求的現代物流體系。三是不斷擴大旅游文化產業對外開放。發揮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景優美的優勢,選準切入點,利用外資開發特色旅游資源,完善旅游設施,打造“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山東國際旅游形象品牌。四是積極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對外開放。
(四)以商招商引進來。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切實辦好現有外資企業,引導企業增資、擴股,更好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落戶。積極推動以民引外,舍得拿出優勢資產與外資合作,改變資本內源型和封閉型的發展模式,借助外力驅動內力。要適應國際資本流動的趨勢,積極推行外資并購、資產重組、股權投資、經營權轉讓等利用外資新方式。要積極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推動更多有條件的企業境外上市。
(五)辦好園區引進來。高度重視經濟園區在擴大縣域開放中的重要載體作用。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引入市場化機制,采取合作、租賃、bot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提升園區的綜合功能和承載能力。二是創新發展模式。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思路,構建“一區多園、各具特色、關聯配套”的園區發展格局。三是加快東中西互動發展。各地要用心把握省委、省政府“一體兩翼”戰略構想,積極探索東中西園區互動發展新路子,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實現資源、建設、招商、信息等方面的互利共贏。四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各地要選強人、配能人,把優秀干部配備到開發區擔當重任,增強擴大開放的駕馭能力。
二、關于“走出去”
我省縣域勞動力資源比較充裕,而資金、技術、能源等要素相對不足,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其短缺程度將進一步加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全球視野、戰略思維,積極穩健“走出去”,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開展合作競爭。
(一)自主品牌“走出去”。縣域發展品牌經濟潛力巨大,要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把巨大的潛能釋放出來。一是注重培育自主品牌。把品牌建設作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切入點,引導企業以高新技術催生品牌,以高檔產品塑造品牌。鼓勵有一定技術優勢和研發能力的企業,到發達國家設立技術研發平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實現從低成本、低價格優勢向綜合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優勢轉變。二是發展高端制造業加工貿易。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把加工貿易產業鏈向上游研發設計、中游集約發展、下游營銷服務延伸,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加工貿易從代加工向代設計和自創品牌發展,加快實現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三是沿海縣市對外開放要加快轉型升級。按照十七大提出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的要求,沿海縣市要加快提升參與全球分工和競爭層次,從國際加工裝配基地向自主性先進制造業基地轉變,從制造中心向制造研發中心、服務貿易中心、物流中心轉變,實現開放型經濟新跨越。
(二)富余產能“走出去”。順應全省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加快富余產能向境外轉移。一是突出轉移重點。當前轉移的重點要放在易受貿易摩擦沖擊的領域,放在國內市場飽和但在發展中國家仍有比較優勢的領域。二是明確轉移方向。加強對各國政治、經濟、法律、治安、社會習俗等各方面的研究,推動企業到政治穩定、社會環境好、資源充足、市場潛力大的國家和地區投資發展。引導企業向海爾—巴基斯坦魯巴經濟區等境外合作區集聚發展。
(三)工程承包“走出去”。要積極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承攬工程,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一是壯大隊伍。做大做強大企業,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申請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形成一批境外工程承包經營主體。二是創新方式。鼓勵企業“借船出海”、橫向聯合,共同承攬境外工程。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致力于專業化的材料、設備、施工和勞務等的分包,形成差異化發展、梯次跟進的分工體系。推動對外承包工程企業與地礦勘探開發企業相結合,采用bot、承包等多種形式開發境外資源類工程市場。三是拓寬渠道。拓展對外承包工程渠道。把握中非友好合作的機會,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援外工程資質和援外項目。
(四)外派勞務“走出去”。把外派勞務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舉措,實現“外派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造富一方”。一是加強基地建設。依托外派勞務公司,建立專業外派勞務基地。強化對外派人員定點培訓、定點管理,規范外派勞務秩序。建立外派勞務人員儲備庫。二是加強專業培訓。聘請專家和優秀勞務人員擔任講師,進行語言、技能、風俗、法律、安全知識等全方位教育培訓。探索地方政府、外派基地、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三位一體”相結合的路子,開展對服務外包、海員、護士、高級技工等高端務工人員的業務培訓,培育高端勞務資源。三是加強市場開拓。要建立與省內外勞務合作公司、中介機構等穩定的業務關系和合作渠道,進一步鞏固日韓傳統勞務市場,開拓歐美高端勞務市場,高度重視突破非洲勞務市場,積極穩妥地輸出高素質勞務人員,全力打造山東勞務品牌。四是加強規范管理。要密切部門合作,落實監管措施,嚴格市場準入,規范勞務秩序,強化護照管理,妥處勞資糾紛,合力擴大勞務產業。
- 上一篇:區域代化建設推進大會講話
- 下一篇:縣域經濟平穩增長座談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