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污染減排指導方案2篇

時間:2022-08-29 10:23:54

導語:養殖場污染減排指導方案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殖場污染減排指導方案2篇

第一篇

為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行為,促進畜禽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加快“綠色”建設步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的原則,以糞污無害化處理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關鍵,以標準化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生態養殖,著力推行清潔生產,積極引導循環利用,實現糞污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畜牧業,實現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疏堵結合、綜合利用”的原則,采取標本兼治、生態種養、綜合利用等措施,通過改變規模養殖方式、改善糞污處理條件,對畜禽養殖污染物進行生態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養殖污染總量減排的目標。

三、減排范圍

本縣范圍內,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肉牛200頭以上、肉禽5萬羽以上,或常年存欄奶牛100頭以上、蛋雞1萬羽以上的規模養殖場,納入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

四、減排措施

(一)現有規模養殖場

1、摸底登記。各鎮組織力量對納入減排范圍的規模養殖場進行摸底、登記、匯總后報縣農委(畜牧獸醫局)和縣環保局。

2、確定計劃。根據摸底登記情況,由縣農委(畜牧獸醫局)、縣環保局共同確定各年度規模養殖場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

3、制定方案。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納入年度減排計劃的規模養殖場分別制定減排方案,通過采取雨污分流、干濕分離、二次厭氧發酵處理、生物發酵墊料等工藝,或建設能源生態型沼氣、污水處理等設施,實現減排目標。

4、考核驗收。納入年度減排計劃的規模養殖場,必須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報縣環保局審批;完善廢水、廢氣、固廢等污染防治措施,并做好各項污染防治措施運行記錄及臺帳,申請縣環保局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二)新建規模養殖場

1、根據《畜牧法》規定,在城鎮居民區500米范圍內、鎮村級集中式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1000米范圍內、主要交通干線和河流兩側500范圍內及法律法規明令禁養的區域內,不得新建任何畜禽規模養殖場。

2、在其他準養區域內新建規模養殖場,必須向經所在地村民組、行政村、鎮政府同意,在開工建設前向縣環保局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才能建設;同時向縣畜牧獸醫局申請備案,取得畜禽養殖代碼。

3、新建的規模養殖場必須落實各項污染物處理措施,配套建設廢水、廢氣、固廢處理設施。項目建成后向縣環保局申請試生產,試生產三個月內申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驗收合格后并取得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核發的《動物防疫合格證》后,方可正式從事畜禽養殖。

五、制度保障

(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h農委、縣環保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相互通報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和減排工作實施情況,及時研究、解決規模養殖場污染物總量減排中的問題。

(二)建立定期核查制度??h畜牧獸醫局、縣環保監察大隊聯合對納入年度減排計劃的規模養殖場定期開展污染治理和減排措施落實情況督查。對減排措施不力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未能通過環保驗收的,由縣環保局依法予以處罰。

(三)建立項目掛鉤制度。本方案印發前已經建成的規模養殖場,必須經過改造實現雨污分流、干濕分離,并配套建有糞污處理設施或生物發酵床,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方可申報農業(畜牧)和環保項目。新建的規模養殖場必須經過縣環保局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排放達標后,方可申報相關項目。

第二篇

為進一步推進我鄉養殖業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確保按時完成養殖污染整治任務,促進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根據《縣2012年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及減排工作實施方案》,結合我鄉實際,制定2012年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及減排工作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畜牧業“限量、提質、增效”的原則,嚴格控制生豬養殖總量,強化生豬養殖污染綜合治理,有效控制重點流域內畜禽養殖污染,實現糞污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任務

(一)嚴格控制生豬養殖規模。一是關閉拆除禁養區內生豬養殖場和禁建區內經治理仍不能達到排放標準的養殖場。二是強制拆除禁養區、禁建區內“反彈”、“復養”的生豬養殖場。三是禁建區內禁止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適度養殖區新建、擴建生豬養殖場一律要求嚴格審批。四是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優化養殖結構,引導生豬養殖戶轉產種植業或污染小的其它畜禽養殖業,繼續削減生豬存欄量。

(二)加大規模養殖場的治理力度。按照養殖業環保及減排要求,指導生豬規模養殖場(生豬存欄50頭以上)采取干清糞、干濕分離,建設儲糞棚、儲液池,安裝固液分離機及抽灌設施,種植牧草果林,新增吸納地。

(三)加快推進養殖業污染減排工作。全過程綜合治理的規?;B殖場的養殖總數應占本鄉規模養殖總數的90%以上。積極引導養殖專業戶逐步向規?;⑿^化轉移,對污染物進行統一收集、統一處理。進一步完善包括干清糞數、果林施用糞污數、外賣糞污數、有機肥廠收糞數、銷售記錄、墊草墊料面積、每月添加墊草墊料數、灌溉吸納地面積、灌溉沼液量、灌溉每周耗電量等方面的減排檔案資料。

三、時間安排

(一)宣傳發動和調查摸底階段(2012年1月1日-6月20日)。鄉養殖業污染治理及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宣傳工作,以村為單位,對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進行調查摸底;要及時更新養殖場檔案資料,做到一場一冊,并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污染整治工作方案

(二)關閉拆除和治理階段(2012年6月21日-11月20日)。及時通知業主在規定時間內對禁養區內生豬養殖場進行關閉或拆除、對禁養區外生豬養殖場進行治理,對限期未關閉拆除和治理不到位的生豬養殖場要堅決予以強制拆除。

(三)整治和驗收階段(2012年11月21日-12月30日)??h養殖業污染治理及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將于2012年12月30日前,對禁養區內規模生豬養殖場的關閉、拆除情況和禁養區外規模生豬養殖場治理的達標情況進行檢查驗收。鄉養殖業污染領導治理及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應在縣級檢查前做好整治和自查工作,并將自查情況作為鄉對村的考核依據。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對我鄉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實行領導、鄉村干部掛場責任制,對養殖業污染整治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具體責任人,并對轄區內所有規模養殖場簽訂污染治理責任書,明確時序進度安排,按時間節點抓好落實,扎實推進養殖業污染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積極開展養殖業污染整治宣傳月活動,各村委會要充分發揮廣播、宣傳欄、標語等媒介的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在醒目位置張貼、懸掛宣傳標語和橫幅,進一步加大對養殖業污染各項政策、法律法規和有效治污模式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輿論氛圍。

(三)強化督查,做好補缺補漏工作。鄉養殖業污染治理及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大對已關閉生豬養殖場的日常巡查和監管力度,采取強有力措施,做好補缺補漏和落實整改,嚴防已治理達標的規模生豬養殖場出現偷排和超標排放的行為。巡查中發現未經批準的禁建區新建畜禽養殖場和“復養”、“反彈”的生豬養殖場,要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予以關閉。并于第月18日前、每季度第三個月月底分別報送月份、季度工作進展情況給鄉主要領導和縣養殖業污染領導治理及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科學指導畜禽養殖業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各掛場責任人要經常深入養殖場,督促業主盡快完善減排設施(規?;B殖豬場每出欄1頭豬需配套建設儲糞棚0.1立方米、沼氣池0.2立方米、儲液池0.3立方米、氧化池0.01立方米、吸納地0.2畝)。要指導養殖戶做好材料收集、建檔工作,并要求規?;B豬場進一步改進養殖方式(生物發酵床、墊草墊料養殖,且墊料還田利用或生產有機肥),實行生態種養(污染物處理后全部回用農田),或實施“雨污分流+干清糞+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全過程綜合治理方式。要求建設雨污分離收集系統,采取干清糞的方法收集糞便、尿液進入沼氣池發酵處理,沼液經生化處理或多級氧化塘處理后達標排放或灌溉還田,糞渣、沼渣通過堆肥發酵制取顆粒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各生豬養殖場要對干清糞后續處理采取配備干濕分離設備等措施,有效降低后續沼氣池處理負荷、農業利用負荷,確保廢水穩定達標排放。

五、獎勵補助政策

(一)對禁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凡在2012年11月20日日前拆除(因鄉鎮規劃拆遷的除外)并通過驗收的,按《縣人民政府關于限期完成生豬養殖場整治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文件規定的補助標準予以補助。

(二)對列入治理按標準實施規范建設,并于2012年12月30日前通過驗收的規模養殖場,每個規模養殖場給予10000元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