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1 05:02:00
導語:縣域經濟發展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新經營體制,振興縣域工業經濟
第一,創新體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增強工業經濟的整體活力和綜合素質,必須從體制上入手,進一步深化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一是在改革模式上不拘泥于上級文件規定的形式,國企制宜一企一策,通過產權轉讓,拍賣出售,破產買斷和股份制等分種形式,徹底觸動企業產權,徹底轉變職工身份。二是在職工安置補償上堅持量體裁衣的原則,不拘泥于上級文件規定的標準。對目前實行租賃經營且基礎較好的企業要加快產權置換和職工廠房置換,使企業的設備、廠房,土地全面盤活。對人員多、包袱重,產品無市場優勢的企業,要采取特殊措施,特殊政策籌措改制成本,加快依法破產過程。三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這是推進企業改革實現體制機制創新的內在要求。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讓民營經濟引領縣域經濟發展是我們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舉措。對此,我們要積極引導民間力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改制,把民間發展工業經濟的潛能充分釋放出來;要敢于將所有領域都向民營經濟開放,國有集體企業享受的待遇都分給民營企業;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擴張規模,提高效益,不斷提升民營工業的科技素質,經濟份額和綜合實力,使民營企業在數量上和經濟總量上實現新的飛躍。
第二,創新方式,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我縣有煤、電、鋁產業鏈,加快工業立縣步伐,必須突出做大做強煤、電、鋁三大優勢產業。以電解鋁廠為成頭,形成鋁業企業集群化,加快鋁系列產品開發,形成鋁業深加工產業鏈。到2010年,使我縣的工業經濟和財政總量得到迅速擴張。
第三,創新思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強大動力。我縣工業近年出現較快增長,但仍屬于低水平的恢復性增長,增長質量不高的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產品結構性矛盾還未得到徹底根除,全縣工業目前仍然以能耗較高,污染較大的產品為主導。
為此,在新階段,要堅持工業立縣,我們必須著眼于變化了的新形勢,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積極適應市場,調整產品結構,嚴格控制新上能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產品項目,加快我縣向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型工業轉變。
二、創新“三農”格局,發展縣域農業經濟
我們要創新“三農”格局,加快發展縣域農業農村經濟。一是依托海升集團等龍頭企業做大蘋果產業。要依托品牌優勢,全面推進無公害化生產。二是培植養殖大戶,做大畜牧產業。同時積極做大做強生豬、辣椒等產業。三是加強生態富民產業建設。在著力抓好退耕還林工作的同時,大力推進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實施以“沼氣池”建設為主的農村能源建設工程,加快農村能源規模鄉鎮和規模村建設,全面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四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幫助農民增收。我們必須因勢利導,大力調整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強化勞動力技能培訓,建立供求網絡,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和就業競爭力。此外,還要積極引導在外積累了資金,掌握了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勞務人員回鄉創業。五是加強以產業為重點的項目建設。產業項目是發展的關鍵,沒有產業項目支撐,經濟增長就乏力。因此,要立足煤炭資源優勢,認真篩選,科學論證,勞動能力強的優勢產業項目,建好產業項目庫。
三、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發展環境
一要加強引導,讓“創新”原則深入人心。在全縣形成自主創新,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突出重點,全力抓好新興產業的發展。煤、電、鋁產業基礎好,實力強,使其更好地發揮支柱產業的作用。落實好大企業集團戰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新型產業基地三個層面的推進措施。通過努力使結構調整更好地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做到隨科技創新而進。三要創新機制,激發各類主體的創造活力。著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創新經濟社會管理機制。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完善鼓勵創新的政策和措施,圍繞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堅持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與創新相結合。在引進和培養人才上實現新突破,在引進和培養優秀企業家上實現新突破。四要端正導向,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求真務實,埋頭苦干,多干利民惠民之事,嚴禁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五要形成合力,努力構建和諧小康社會。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切實解決困難群眾職工的生產生活問題,使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對社會結構發展變化的調整研究,推動社會管理體制創新
- 上一篇:農村黨的建設經驗交流
- 下一篇:寫字訓練質量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