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06:31: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

篇1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將不一樣。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是春天,

走一步,再走一步,

氣象就會煥然一新。

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

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

勝利的曙光就會出現。

萬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路盡天涯時,

篇2

那是費城7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雖然時隔五十七年,可那種悶熱我至今還能感覺得到。當時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因為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樣來玩。“嗨!”內德說,“我們很久沒有爬懸崖了。”

“我們現在就去爬吧!”有個孩子叫道。他們就朝一座懸崖飛跑而去。

我一時拿不定主意。雖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來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對我叫喊,“別做膽小鬼。”

“我來了!”我一面應著,一面跟著他們跑。

我們最后來到一處空地。那座懸崖就聳立在空地的另一邊。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許多凸出來的巖石、崩土和蓬亂的灌木。大約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峰。

其他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向上爬,朝著一塊離崖頂還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狹小巖石架進發。我落在最后,全身顫抖,冷汗直冒,也跟著他們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終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邊緣移動,我看在眼里,嚇得幾乎暈倒。

接著,他們又開始向崖頂攀爬。他們打算從崖頂沿著一條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著,”我軟弱地哀求道,“我沒法——”

“再見!”其中一個孩子說。其他孩子跟著也都哈哈大笑起來。

他們左折右轉地爬上了崖頂,向下凝視著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著好了。”有個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氣。”杰利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從石架向下望,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頂的路更難爬,因為它更陡,更險。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里有一道手電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杰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下來吧,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聽我說吧,”我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巖石嗎?”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看見了。”我說。

“好,”他對我說,“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

這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很好,”我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個落腳點。”我又照著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篇3

本文主要講了自幼體弱多病的作者小時候和小伙伴去爬懸崖時遇險,結果在父親的鼓勵與指導步步脫險的經歷。從而使作者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并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在后來,每當他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便會記起以前在小懸崖上學到的經驗并應付一切。

但作者在后來得以克服一切障礙,不全歸功于自己,因為有了父親當日的指導,才有作者輝煌的今天。

每次朗讀這篇文章,其內容都會把我帶入到當時的環境,把那會兒的情景出神入化、活靈活現生地浮現在我雙眸之前。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一步步脫險的情景,他由毫無信心到萌發信心,至信心大增,清楚地感悟到——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達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落葉為舟,駛入回憶的港灣。

兩年前的夏天,知了的鳴聲撫睡了家人,而兩天前把腿摔傷至今還沒康復的我則在一樓發呆,連“上三樓書房看書”也只是癡心妄想。這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一步步脫險的事有力地推動了我,使我一步步到達目的地。

這篇文章帶給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似乎是撥開陰雨的一抹陽光,給迷茫的人帶去希望,重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篇4

這是一位智者與一名少年的對話:

智者:你有沒有聽說過四好少年啊?

少年:老師,您哪些稀奇的新詞我可是永遠也聽不完啊!

智者:認真點,這可是當今小學生又一榮耀的表彰。

少年:哦,老師,那請您給我說說這四好少年到底是哪“四好”。

長者:有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

少年:停停,老師,我可沒有遠大的理想,但對國家我可是十分敬意的。

長者:孩子,你就不知道從小事開始,確定一個目標,很小的目標,然后努力提高達標標準。

少年:謹聽老師教誨。

長者:還有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

少年:這個我是最有信心的,那前幾天報上不是說少年勇救落水兒童嗎?那就是我的英雄事跡。

長者:行了啊,你小子,還沒完沒了了。

長者:這個你不行了吧,聽好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

少年:呀呀,您可難到我了,我成績也就是個中等,不比這苛刻的條件。

長者:別灰心,成績中等沒什么,關鍵看你有沒有上進心,只要勤奮,成績自然要旺起來。

少年:多謝鼓勵,那第四條又是什么呢?

長者:這第四嘛,就是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

少年:明擺著與老師對著干,任務那么多,想運動也得有時間對不。

長者:嗯,你可以進行室內鍛煉,現在不是有許多嗎。

少年:這么說,四好少年是與我無緣嘍。

長者:時間總在變,你現在不行,不還有將來啊。世上每一個人最后都有自己的歸宿,或被人遺忘,或讓你成為遺忘別人的人,也許我們還小,不會有這名垂千古的能力,那么可以把握現在。命運之流上有一條你信念的方舟,四好少年也是你所期待的神圣目標。如果,你是為了領悟真理而來,相信你已經明白了吧。

篇5

一 作文界的“網紅”――交際語境寫作

交際語境寫作,是一種為達成特定交際目的,針對某個特定話題、面向明確或潛在的讀者進行的書面表達。 交際語境寫作作為一種綜合解決寫作問題的策略,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以下問題:

1.幫你明確交際目的――“為什么寫”;

2.幫你明確讀者對象――“寫給誰”;

3.幫你聚焦交際話題――“寫什么”;

4.幫你選擇恰當的文體和表達――“怎么寫”;

5.幫你確定特定作者主體――“誰寫”。

如果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為讀寫素材,以“講故事說感悟”為交際目的,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交際語境寫作試題:

班級準備開展一次“課本故事匯”,講述課本故事,匯報心得感悟。本次“故事匯”以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為藍本,要求你選擇扮演文中的一個角色,像莫頓?亨特一樣,以第一人稱講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再說說自己感悟的道理。

這個題目目標明確,指令清晰,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達成寫作目的:

1.故事哲理:朗讀《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概要和生活感悟。

2.角色選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里,這些人或直接參與或間接旁觀了莫頓?亨特冒險遇險脫險的故事,接下來請你講述這個故事,請選擇你自己最想扮演的角色。

3.故事講述:由于你的角色不同,所以你參與的情景、故事情節、心理活動等等都會有差別。你準備怎樣講述莫頓?亨特的故事?請你選擇故事的順序、側重,注意根據角色取舍故事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方式,并列出講述故事提綱。

4.“提醒”感悟:分享是快樂,分享更是智慧。在直接參與或間接旁觀莫頓?亨特冒險遇險脫險故事中,你肯定是有所感悟的,你很想把自己的這種感悟和大家分享。請仿照課文中莫頓?亨特的“提醒”,聚焦自己的思考,根據自己講述的故事,寫一句生活感悟的“提醒”。

二 交際語境寫作最暖心的玩法――親子寫作

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觀察、共有生活素材、共歷閱讀生活基礎上的針對同一寫作內容進行寫作的“親子寫作”,有非常明確的交際目的,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交際語境寫作。

篇6

一.充分挖掘文本寫點,解除寫作教學“無章可循”的困惑

初中語文教材的編排,主題與文體兼顧,有利于寫作教學多種形式的有序推進。我主要依照閱讀教學中內容和形式的變化,相應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關鍵要挖掘教材可用、好用的寫作教學的范例。

對于環境描寫突出的記敘性文章,我是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首先,品析文本,讓學生領會景物烘托的妙處;接著,小結閱讀文章后領會得來的寫作知識:①寫景要抓住所寫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這是前提。②用比喻、擬人、夸張手法描寫景物,并可借助對比、襯托、想象等寫作手法來表現,做到情景交融;最后,讓學生寫作實踐。例如,在教學《孤獨之旅》后,我是這樣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第一步,以采訪的形式討論:①你最孤獨的一次是什么時候,孤獨時心情怎樣?②你孤獨時周圍環境如何,會做些什么?第二步,讓學生說說哪些景物的特征能切合孤獨的心情,可以運用哪些修辭和哪些寫法增強表現力。第三步,把自己剛才所說、所想的東西寫成文章。實踐證明這樣的寫作訓練很有效果,學生寫出了好多有獨特感受的好文章。

學生怕作文,一怕無米下鍋,二怕無章可循,三怕寫不好。我們充分挖掘文本資源,學生用得上,見效果,作文面貌為之一變,讓他們有“米”下鍋、有“章”可循,就解除了學生怕寫作的心理。

二.充分挖掘文本寫點,學習基本寫作技法

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會寫復雜的記敘文,要想寫好復雜的記敘文,就必須學會運用一些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由此,我們可以借鑒教材中的一些文學作品,學習它們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如以九年級的《范進中舉》《變色龍》等為例,可以學習通過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及富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描寫、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達到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目的。

《范進中舉》是如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丑態的?教師在課堂上經過學生討論,明確: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和細膩的行動描寫、獨特的神態描寫等手段來刻畫范進的“瘋”態,活畫出一個醉心科舉、迂腐至極的儒生形象。其中的語言描寫:三次寫范進說“中了”,表現夢想實現的復雜心情;其中的行動描寫:四次寫范進拍手,另外寫跌倒,往門外飛跑,踹進塘里等動作,對范進熱衷功名的丑態多方諷刺、無情嘲弄;其中的神態描寫:四次寫范進“瘋笑”、“笑了一聲”、“大笑道”、“笑著,走到集市上”,表現了范進利欲熏心的可悲可笑。作者將主觀情感融于客觀敘述之中,雖無一貶詞,卻使我們在啞然失笑的同時深感他的可鄙、可憐、可悲。把這些描寫方法運用到我們學生的記敘文中,能不提高學生寫復雜記敘文的能力嗎?

三.充分挖掘文本寫點,培養學生健康的文風與健康的審美情趣

古人早就有“文如其人”的說法,道出了人與文的關系。做人與行文是可以互相影響的,尤其是在成長期的青少年。寫作教學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健康的寫作審美情趣,培養他們健康的文風,這樣的文風對于他們一生的影響都將是積極的。上完《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想布置一個遷移性作文題目的話,很多老師都會出《難忘的一件事》。但說實在,現在的獨生子女,90%的人生活太安逸,好象也沒有碰到過什么難忘的事。即使叫我自己這樣的70后來寫,如果不給我一個圈定的范圍,一下子也很難搜到一件難忘的事。因此,我上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不是進行遷移性寫作訓練《難忘的一件事》,而是讓學生寫一點從這篇文章中獲得哪些生活啟發或生活感悟。

篇7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有效小結;實踐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小結是重要構成環節,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或者知識與技能學習即將結束時對所學知識進行的歸納與總結,有助于學生整理與歸納本課所學知識,鞏固與深化知識,升華情感,為其留下思考余地與探究空間,從而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其課后自主學習與探究,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語文有效教學。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總結,方法單一,學生參與意識低,這就制約了課堂小結效果,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揮。對此,筆者由如下方面談談課堂有效小結的教學策略。

一、優選課堂小結方法,實現課堂有效小結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若想實現有效小結,教師則需意識到小結的重要教育價值,把握課堂小結的有效方法,這樣才能夠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實際教學需求來活用不同的課堂小結方法,如聯系延伸法、拓展遷移法、回顧反思法、梳理歸納法、練習鞏固法、懸念激趣法、誦讀體會法等,以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師生共同總結。如教學魯迅的《雪》時,教師可運用梳理歸納法進行課堂小結。文中景物描繪對學生學寫寫景作文是很有幫助的。因此,教師可利用課堂小結環節來引導學生探究文中寫景特色與技巧,由寫景順序、修辭手法的運用、動靜技巧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把握寫景方法。再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教師可拓展延伸:學習本課后,給你們哪些啟示?假設你是“我”,應如何做?假設是“我”的同學,又該如何做?為什么父親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以調動學生情感,有效學習。

其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發揮自己的聰明機智,把握課程特點與學生認知特點,不斷探索出與不同課型相適應的課堂小結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教學。如教學記敘文、小說類閱讀時,教師可根據文章特點與實際教學需求,選用如下不同課堂小結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①聯系人物性格特點與命運等方面進行課堂小結。在小說中以及敘事寫人散文中,必不可少的則是人物。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由人物入手進行小結,以更好地認識人物特點及其內心世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涵。如教學魯迅的《故鄉》一文時,教師可進行小結:魯迅通過描寫故鄉以及楊二嫂、閏土的前后變化,希望告訴人們什么?這樣由人物形象出發,引導學生發掘文本內涵,深化知識,升華情感。②聯系文本的行文思路加以總結。在閱讀教學中,對于一些思路清晰的課文,我們會獲得文章結構上的一些啟示;而一些優美的描寫語句等,又給學生寫人寫景方法的指導。因此,教師可由文章的行文思路進行小結,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③賞析文本美點,加以課堂小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審美情趣,把握文本深意。因此,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個性化賞析,提高總結歸納有效性。④緊扣作品主題進行課堂小結。在現代語文教學中,提倡多元化解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基于文意上,通過小結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主題,進行多元化解讀,實現個性化閱讀。⑤對比相似文章,進行課堂小結。在知識學習中,只有經過順應、同化,才可內化知識,完善認知體系。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對比閱讀這一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二、注意教學預設生成,提高課堂小結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若要實現有效小結,教師則需精心預設,落實小結環節,以優化課堂教學。在備課時,教師若想備好課堂小結,則需注意如下幾點:考慮是教師進行小結,還是學生總結歸納;思考是口頭式課堂小結,還是書面式課堂小結;需要小結哪些教學內容,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所學知識;若是教師進行課堂小結,則需思考應講些什么,如何講。而若是學生課堂小結,語文教師則應如何發問進行輔助,亦或調動學生的小結積極性;是否可以變化不同的小結方式等。如教學《紫藤蘿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山的那邊》等課文時,均與人生思考有關。但在準備小結環節,教師應樹立統籌觀點,需要結合文本自身特點,有不同的側重點,以有效小結。如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書面小結,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自己遇到過的難題,又是如何處理的,以書面形式進行表達。如學習《在山的那邊》時,在小結環節中,可要求學生說說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山”,以升華情感。

篇8

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中考試卷上,都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平日的語文教學中有的老師卻總感覺到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達不到理想的高度,分析其原因,還是學生寫作知識欠缺,寫作基本功沒達到要求。近期的教學中,我在和同學們閱讀理解教材的同時引領學生寫作,使學生積累運用一些寫作知識,感覺收獲頗多。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朱自清的《春》)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梁衡的《夏感》)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魯迅的《風箏》)

通過比較以上三篇文章的開頭,引導學生懂得文章開頭要簡潔,記敘文可以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種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莫懷戚的《散步》)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

通過分析理解這些文章的結尾,使學生懂得文章的結尾要收束全文、點明主旨、簡潔、含蓄、深刻、照應題目。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趙莊是離平橋村五里的較大的村莊;平橋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戲,每年總付給趙莊多少錢,算作合做的。當時我并不想到他們為什么年年要演戲。現在想,那或者是春賽,是社戲了。”(魯迅的《社戲》

通過這樣段落的研讀,理解它們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讓學生學會了銜接和過渡。

“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莫懷戚的《散步》) “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這兒蘋果樹正開著花;紫丁香在散發著香氣,它又長又綠的枝條垂到彎彎曲曲的溪流上。”(安徒生的《丑小鴨》)

分析了以上句子的寫法和作用,使學生明白寫作記敘文可以恰當的運用環境描寫來襯托渲染。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揣摩加下劃線詞語的用法,讓學生學會關聯多項事物。

我還用教材教會了學生細節描寫、詳略安排和選材立意。

教材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這些局部的零散的寫作知識,一整篇文章或一個單元的課文也會給我們帶來寫作的啟示。

學習了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我布置了刻畫人物群像的寫作任務:《 號宿舍》、《 的教室》(橫線上可填寫早晨的、晚飯后的等表示時間的詞語)、《我家的周末》、《老師的辦公室》。學生的習作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

篇9

   理想主題作文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每一個人的理想都不一樣。有的人想當醫生、有的人想當教師、有的人想當科學家……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正是處在科學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現在應該好好把握屬于我們的每一天,不要浪費時間,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要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讓自己做一個對祖國有用之才。

   我的理想是想做一名優秀的體育健兒。為祖國爭得更多的榮譽,讓祖國發揚光大。在為理想的同時,我們在人生中就要有前進的動力和自信。一個人有了自信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走上成功之路。同時在自信的基礎上也要接納別人的意見,虛心的學習。這樣自己才會做的更好、更優秀。因此。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一定要做到不退縮,這樣我們的理想才會實現。

   如果一個人自卑,它會從陽光之路走進無底深淵。我們在生活中一定不能自暴自棄,要勇于面對人生的種種挫折,只要做到迎難而上,而不是知難而退,你就是成功者。當我們面臨了這些挫折后,想想它也不過如此而已。

   希望我們為理想努力、奮斗。把祖國照的更加富強,照的更亮、更遠。

   理想主題作文    人,為什么而生?為什么而死?人,為什么而存?為什么而亡?

   ——題記

   什么是理想?“理想”,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目標。而目標,又是人生航船的導航的燈塔。這人生,又是理想的奠基。這三者息息相關,互相生存,又互相滅亡。你如果有理想,有目標,但沒有正確的人生航線。即使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去拼搏,也是徒勞之功啊。當然,這三者之中,缺一不可。

   魯迅先生說過:“其實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山的那邊》就表達出了要為理想堅持奮斗的精神。當然了,只有翻過這一座座阻礙你的“山”,你才能看見那浩瀚無邊的“大海”。《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表達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遇見困難就退縮,只要將大困難化成小困難,一步一步的認真解決,就可以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而取得人生道路上的勝利。”的思想。

   我們也在完成自己的路,這就是我們的人生之路。“人生如下棋”。一步失手,全局皆敗。但是,我們也要創造奇跡,努力克服困難,去面對人生吧!

   人,為了理想而生,為了去實現理想而死;人,為了成功而存,為了成功去取得的勝利而亡!!!

   理想主題作文    我有一個理想,很偉大的理想,就是當一個徹徹底底的米蟲。每天睡覺睡到天昏地暗。可以有一個人陪著我,在我睡到自然醒的時候給我做上一頓香噴噴的飯。

   我就躺在溫暖的被窩里看著他忙來忙去,偶爾看著我笑的開心。然后他可以去上班也可以不去,只要讓我躺在被窩里,有一臺蘋果電腦無聊的時候用鼠標隨便點點,可以看看新聞關心關心國家大事,看看財經關心一下財產問題。這樣就消磨掉半天時間。然后沒事可干的時候就看看小孩子們寫的小說,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也許心血來潮我也會寫點什么。也許不好但也卻是發自內心的。

   我有一個理想,很偉大的理想,就是當一個徹徹底底的米蟲。可以有一個人陪著我,和我聊天,陪我窩在家里,吹著空調,看著不知道是誰演的電視劇。

   也許他可以很安靜,我也不在乎,我只想有個人在身邊,那怕他一直沉默,但卻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他可以很懶但要干凈,看著清爽讓我的心情也變得歡快。我們可以一直待在家里哪也不去。

   我有一個理想,一個很偉大的理想。可以有花不玩的錢,可以和喜歡的人天天安寧。

   當然我要實現我的理想,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我依然有著我的理想。盡著我的努力一步一步向前走。也許會充滿風雨泥濘,也許最后變成南柯一夢。也許半路我也會膽怯會迷茫。

篇10

一、語文教學是實施“三生教育”的沃土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激發學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最終達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目標過程。《語文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課程的總目標。語文素養并不單指其工具性一面,即掌握語文的知識體系和我們常說的聽、說、讀、寫幾種能力,它更包含著更廣闊的人文思想內涵,從品德到價值、從思維到能力、從個性到人格、從生活到追求、從生存到意志……包含于“三生”的各個層面。語文無處不在,語文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語文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決定了它必成為三生教育的重要載體,“三生”作為人的素養和發展的核心,決定了它必成為語文教學的內涵,當語文教學滲透“三生教育”時,語文教學才有生命力。

二、語文教材中的精美文章是實施“三生教育”的優質素材

在語文教材中,作品多為精挑細選的佳篇美文。認真閱讀這樣的作品,對學生的人生觀、生命觀、意志等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從教學內容上實現課內外信息的重組,在教學方法上實現以情動人,這樣的教學無疑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這也是為了“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與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使它呈現出生命狀態。具有內在生命狀態的知識,最能激活、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和提升他們的主動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循著“三生”主題漫步在語文新教材所呈現的文學海洋中,我們處處都能發現閃爍著“三生”光澤的作品。比如《紫藤蘿瀑布》、《敬畏生命》、《爸爸的花兒落了》、《熱愛生命》、《談生命》、《偉大的悲劇》、《斑羚飛渡》等課文無不滲透著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狼》、《傷仲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則給人生存的啟發;《勸學》、《童趣》、《竹影》、《散步》、《給女兒的信》、《我的信念》等文中充滿了生活情趣,給人生活的品味和熏陶。當我們利用好這些好素材,擴展到其他課外的美文,結合到生活中的實踐,語文課會更有靈性,學生的生命觀、生存意識、生活觀也會“潛滋暗長,生生不息”。

三、在作文教學中借助“三生教育”的理念夯實內容

葉圣陶說“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作文是生活的再現、反映與創造。作文教學就“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社會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廣闊的大自然,無時無處不是作文表達的源頭活水、不竭源泉。只要引導學生勤于觀察、感悟,善于留心發現、思考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情,心中有了一定的生活表象與素材積累,作文時就不愁沒話可寫。這正體現了“三生教育”觀的核心內容,融入“三生教育”的作文教學將會使文章更有血有肉。

1.注重讀寫結合,遷移生活。經典文章也是來源于生活,當學生有啟有悟,具有理性認識,對生命、生活、生存有間接的思考(我常讓學生寫讀后感),其中的感悟和生活的觀察體驗相結合更有火花。如學了《散步》一課,就讓學生寫讀后感,即使是一句話也行,寫完進行交流,回家必須散一次步,記錄行程和體驗,要求真實。再交流時,學生各有各的經歷,發言非常活躍,有的寫和小表弟散步,淘氣死了,像在放牛;有的寫和爸爸比賽單腳跳;有一位同學寫到“散步是家人溝通的橋梁”。各有情趣,有體驗有思考,真實有味,生活的氣息飄香課堂。

2.注重時政關注,大膽發表看法。一周之余我總會給學生一段時間“播報”本周新聞。特別是奧運期間、5.12大地震期間更是課前每天一播,學生收集了許多素材,發表了許多見解。在其中學生的積累和生活結合更密切,寫作文就不再是無本之木,而是“自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