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旅游資源發展思考

時間:2022-02-15 06:34:00

導語:縣域旅游資源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旅游資源發展思考

一、縣域旅游與旅游可持續發展

在旅游學界中,根據對縣域的分析,“縣域旅游”可以理解為以縣一級行政區劃為基礎的一種特定的區域旅游,即區域旅游在行政區劃意義上的一種層次分級形式。

隨著大眾旅游與大眾休閑的興起,周末短途的以放松、娛樂為目的的度假旅游成為旅游的主要形式。這種旅游結構的變化,尤其2008年假期制度的改革,更是給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帶來了發展的好時機。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朝陽產業”,具有廣泛的關聯性和強大的帶動性,能夠極大地帶動和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因此,縣域旅游在縣域經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河北省崇禮縣為例,當地通過發展旅游業,尤其是冬季旅游產業,帶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冬季旅游的發展給這個典型的貧困山區小縣城注入了新的活力。縣域旅游對于經濟的拉動效應是明顯的,但由于縣域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如何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促進旅游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走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需要更多學者、專家、政府和大眾的關注。

二、崇禮縣域旅游發展概況

(一)崇禮縣自然條件

崇禮縣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東鄰赤城,北靠張北,南距張家口市54公里,距北京249公里,崇禮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壩下丘陵區過渡地帶,位于清水河兩岸的山谷地帶,屬于典型的山區谷地地貌特征。縣域內群山起伏,平均海拔1557米,全境被三條大溝四座大山所覆蓋,山巒縱橫、溝谷交錯,具有深山區的特點。

崇禮縣轄2個鎮、8個鄉,常駐人口為12萬。崇禮是國家級貧困縣,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2509元,2007年為2524元,2008年達到2918元。全縣支柱產業為采礦和旅游,其中旅游近幾年來增長較快,成為經濟重要的增長點。2008年全縣接待游客50.2萬人次,直接收入1.5億元,總的經濟效益達6.5億元,利稅4320萬元。

(二)崇禮縣旅游資源

崇禮縣位于高原與壩下丘陵的過渡地,由于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悠久的歷史,使得縣城的旅游資源比較豐富,種類較多。

1.冰雪旅游資源。崇禮縣海拔高度從830m到2173m,年均氣溫3.3℃,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長、雪質優,特別適宜冬季滑雪。該地區年平均積雪厚度70厘米,積雪時間從11月份至次年3月份,雪質多呈球形,硬度和數據完全符合滑雪要求,地形陡緩適中,風力小,適宜滑雪運動的開展。崇禮被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滑雪協會專家譽為“華北地區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地域”。

2.生態旅游資源。崇禮境內山巒縱橫、溝谷交錯。森林茂密,草場廣闊,風景優美。冬春冰雪覆蓋,雪質好。夏季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平均氣溫只有19C,素有“天然氧吧”和“華北地區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地域”之稱。

3.文化遺址資源。崇禮縣歷史悠久,縣城在遼金就已建成,縣內文化遺址旅游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縣境內有明代古長城122.6公里,烽火臺153座;康熙北巡遇難救駕的響鈴寺遺址(道教),有為驢頭太子建的太子城遺廊;還有紅旗營漢代以及腦包梁古文化遺址,這里出土了戰國青銅劍、青銅鏡以及遼代長頸瓶等大批珍貴文物。

(三)崇禮縣旅游發展現狀

崇禮縣依托旅游資源的優勢和與北京、天津的區位優勢,緊緊圍繞“旅游興縣”發展戰略,主要發展冬季旅游,近幾年來旅游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2009年,已建成31條雪道,長度近34000米,索道18條,長度11000米。崇禮的旅游滑雪產業已經成為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地區冬季旅游的亮點,彌補了河北省冬季旅游的空白。

(四)崇禮旅游發展問題

1.旅游資源利用和旅游空間開發不平衡。雖然崇禮縣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然而目前得到較大發展的只有冰雪資源,其他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發展較弱。由于旅游資源分布不同,因此,在空間的開發也很不平衡。崇禮旅游資源的開發主要聚集在縣域東部的幾個雪場,而中部、南部、北部的旅游資源幾乎處于未開發狀態,旅游業發展呈現出滑雪產業“一枝獨秀”的局面。

2.旅游品牌缺乏。崇禮滑雪旅游已成為華北冬季旅游的亮點,但是品牌的知名度還不夠,品牌輻射范圍也較小,比起國內的北大湖、亞布力和國外的達沃斯等,還遜色許多。

3.旅游產品種類單一。目前,崇禮旅游產品主要是冬季滑雪旅游,其他形式的旅游產品比較匱乏。這使崇禮旅游在時間上顯得淡忘季明顯。

根據旅游產品生命周期,旅游產品生命可以分為:投放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根據比值法,即以游客增長率的階段性變化來劃分旅游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Q表示縱坐標上游客量的增加,△T表示橫坐標上時間的變化,則△Q/△T的比值數據可供確定旅游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的參考:0<△Q/△TslOqo時,屬于產品引入期;△Q/△T>10%時,處于產品成長期;-10%<△Q/△T<10%時,處于產品成熟期;△Q/△T≤-10%時,處于產品衰退期。

由于崇禮旅游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來年3月,這個期間正好與滑雪旅游時間吻合,而且崇禮旅游游客90%以上為滑雪愛好者,因此滑雪旅游產品的人數發展與崇禮旅游人數發展情況大致吻合。由上表的數據,可以算出2003-2008年△Q/△T的比值分別為:57%、21%、19%、10%、18.5%、5.7%,崇禮滑雪產品。

由近幾年崇禮旅游人數增加來看,崇禮旅游人數增長逐漸減少,到2008年,僅同比增加5.7%。可以預料,崇禮滑雪旅游產品的成熟階段已經來臨,衰退階段即將來臨。以滑雪旅游為主導的崇禮旅游發展,如果不注重開發新的旅游產品,缺乏長期的旅游規劃,社會和環境承載能力即將達到極限,旅游發展將陷入低迷。

三、崇禮縣域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明確崇禮城市定位,做好長期旅游規劃

對于崇禮這樣一個典型的山區小城,其環境優美,資源不甚豐富,城市的定位可以是生態旅游小城。因此,將環境的保護放在首要的位置,保持崇禮古樸、獨特的風情和景致,是崇禮吸引滑雪、會議和生態旅游者的寶貴財富,也是崇禮旅游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要做好長遠規劃。在城市定位和長期發展規劃中,關鍵是樹立可持續旅游發展理念。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和各項措施保護崇禮生態環境。尤其是旅游區的建設與經營要注重環境保護。在滑雪場、森林公園和其他生態景區的開發和設計中體現天人合一、人地和諧的理念,實現動物與人和睦共處;整體保護,局部開發,建筑與自然環境協調;植物群落構成綠色環境,形成良好的視覺生態景觀,注意在細節上保護生態環境。在開展都市旅游的時候,特別注意生態環境的營造和保護,城市與自然保護區渾然一體。總之,崇禮可持續旅游必須遵循“旅游環境影響最小化”的基本原則,導游也應該向游客灌輸“旅游影響最小化”理念。

(二)依靠崇禮滑雪名片,大力發展會議經濟

崇禮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優越的區位優勢是發展會議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崇禮要在打造和提升滑雪品牌知名度的同時,著力構建崇禮縣會議小鎮的形象,大力發展會議旅游市場,爭取把崇禮打造成東方的達沃斯,使會議經濟成為崇禮經濟的新增長點。

崇禮發展會議經濟還存在一些瓶頸,可以從以下方面改進:建設大型會議中心;改善城鎮容貌;大力宣傳崇禮的會議旅游;引進國際知名論壇;培養和引進專業的會議組織者。

(三)開發多種旅游產品,彌補淡季旺季差別

崇禮旅游主要集中于滑雪運動,旅游時間也主要在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其余時間旅游人數較少。在鞏固滑雪旅游產品的同時,崇禮要應積極開發和拓展非雪期的經營種類,努力發展觀光、滑雪、購物、保健、度假等多元化的復合型旅游產品。應通過構建體育旅游、商務會議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等多元旅游產品體系,優化旅游產品結構。確立旅游產品開發重點和熱點產品,充實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動,優化旅游產品的空間結構,達到旅游目的地整體吸引力與競爭力的提升,使崇禮真正成為旅游強縣。

(四)擴大旅游輻射作用,增加農民收入

目前在全國其他地區的重要旅游景點大多走的都是旅游度假村模式,采用大公司開發,封閉式接待,高檔位標準,當地居民和農民很難在旅游開發中受益。可以按照“建一處景點,富四周群眾”的思路,充分發揮旅游業對農村經濟的拉動作用,帶動農民增收。一是增加就業機會,讓農民從崗位上實現增收。二是建設農家旅館,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游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特色旅游項目,讓農民從自主經營中實現增收。三是開發農業旅游。以旅游帶動蔬菜田園采摘游園區的發展,同時也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四是開發旅游農產品,將傳統的雜糧、有機蠶豆、柴雞蛋、蘑菇、山野菜、金蓮花茶以及繡花鞋墊等土特產品進行加工、包裝,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讓農民從提高土特產品附加值上實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