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教育科研體制改革思路
時間:2022-04-23 03:05:48
導語:縣域教育科研體制改革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對該項綜合改革實驗進行設計時,項目組認真反思了目前我國教育科研機械尋找通則的“唯科學化”傾向和以翻譯[1]、詮釋國外研究成果為特點的“從屬理論”傾向[2],并努力擺脫理論脫離實踐、教研與科研分裂等現象對教育科研的嚴重制約,力求探索出一條教育研究的新思路、新模式。該項改革實驗屬于“自然實驗”的范疇,即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條件下,通過實驗驗證教育假設和主張,進而推動教育現狀的改善。具體來說,該項實驗的內容涉及到課程研究、教學研究、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及評價等諸多教育學要素,各實驗區圍繞本縣域內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發展規劃,選擇確定各自具體的研究內容。通過12個實驗區的研究內容來看,研究重點主要集中于教學研究和教育管理領域,如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策略研究、教師專業化成長機制研究、三級課程優化組合研究、學前教育研究等。該研究的主要工作流程為:采用縣區申報與省項目組審批相結合的方式確立實驗縣區;調查實驗縣區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確定各實驗區的具體實驗內容與方案;成立分項目組深入實驗縣區開展互動式實驗研究,指導實驗縣區教育教學的管理與實踐;定期組織開展實驗的階段性總結、反思和交流工作,并調整完善實驗方案;總結實驗區實驗成果,推廣實驗區有價值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模式和經驗。
二、縣域基礎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實驗的特點
(一)區域性
該項實驗有著顯著的區域性特征,一方面表現在研究內容因區域而異,另一方面表現實驗方案和對研究過程的控制與管理也是因區域而異的,最后形成的成果的和經驗也有著鮮明的區域特征。該項實驗研究的基本實驗單位是縣域。其確定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義務教育法的管理體制是以縣為主[3],基礎教育的質量水平、教育均衡化水平均以縣區為單位表現出來,因此基礎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縣域內綜合解決,是最切合實際和行之有效的。另外,從河北省縣級教育管理的現狀來看,縣域之間的發展水平很不平衡,需要針對不同發展水平和階段的不同縣區采取不同解決策略。
(二)綜合性
區別于以往單項的或針對某個學科的教學實驗,本次實驗區建設以綜合性為顯著特征。一方面需要根據縣區實際確定多項實驗內容,其中可能包括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教師專業水平提高、教學評價與檢測、教育管理與監督等多個方面,需要探究這些因素對縣區基礎教育發展的影響,探索這些因素在新課程背景下的相互關系。另一方面,即使是教學領域內部改革也不僅僅局限于某些個別的學科,而更多的是就各學科普遍存在的共同問題,進行綜合的改革實驗。
(三)互動式行動研究
該實驗的實施思路是采用互動式行動研究。在方案設計時將每個實驗縣區作為不同的研究對象,在各實驗縣區開展實驗之初,項目組均充分聽取縣區意見,有針對性地找出制約當地教育發展的癥結,以解決不同縣區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雖然在全省范圍內,縣域基礎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具有相似性,但各縣區和實驗校的具體情況并不完全相同。實驗過程中,項目組要充分調查了解,具體問題具體指導,并且邊實驗邊探索,邊反思邊改進,突顯行動研究特色,最終尋找出解決問題的理性方案。實驗過程中需要實驗區、實驗校與項目組的密切配合,多向互動,合作攻關。
(四)以農村為主
在該項目確定的12個縣級實驗單位中,以縣為主體,城區為輔,突顯了以農村為主體的研究特色。這是由于河北是農業大省,農村教育是我省基礎教育的主體和重點。另就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來講,農村與城市也有很大不同,相比而言,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更加嚴重,解決問題的需求更為迫切,因此實驗價值也就更大。
三、為基礎教育階段教育科研改革提供有效路徑和模式
(一)以縣域為單位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是解決我國基礎教育問題的一個關鍵性環節
由于縣域是我國基礎教育最重要的載體和依托,所以縣級教育改革的路徑選擇以及發展模式的探索是解決中國基礎教育問題的關鍵性環節。只有縣域教育教學改革搞好了,才有可能實現更大區域內基礎教育的良性發展[4]。縣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綜合實驗的開展,就是要幫助縣域教育提出解決問題和進一步發展的綜合方案,同時在項目實驗的實施過程中,帶動縣級教育科研隊伍的成長,發揮好縣域教育科研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保障和促進作用。縣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綜合實驗與以往教育科學實驗有著顯著的不同,表現在它用項目實驗研究的形式改變了以往在書齋里進行單一的教育理論或教學理論研究的方式,創新和拓展了教育科學研究的內涵,更加傾向于綜合研究、實踐問題研究。這使得該實驗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等方面,都具有了一些新的特點,如增強和凸顯了教育科學研究的針對性、兼容性、實踐性、互動性、開放性等等。因此就這些方面來說,該實驗是對教育科學研究內涵的自然延伸,它不僅具有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意義,還具有創新意義。各個實驗縣區都將這個實驗過程看作是對本縣區基礎教育重新認識、謀劃和定位的過程,把實驗的實施過程看作是一次實實在在謀劃教育發展、提升教育質量和均衡水平的過程。
(二)以解決縣域教育發展中綜合的實際問題為模式,實現了教育科研工作思路的變革
教育科研脫離實際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一些課題研究有的陳舊泛泛,有的自我爭論,有的避重就輕。教育科研的現實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提高科研質量、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將研究停留在問題表面和數字游戲上,要強化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導向,探索出以問題解決和綜合性方案設計為目標的教育科研模式。因為基礎教育領域中的諸多問題,并非隔裂和孤立的,而具有密切的關聯性,要尋找主要問題,同時也要尋找解決問題的綜合方案。只有解決了實際問題,有了實效,社會才認可,政府才認可。所以在先期診斷分析的基礎上找出問題、提出方案加以實驗、尋找解決路徑是開展縣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綜合實驗的基本框架。綜合方案包括的方面和因素很多,有的是教育內部問題,有的是政府要出面解決的,有的是社會、家庭要解決的。在實驗過程中,項目組打破了教研與科研界限以及學科教研的界限。教育科研與教學研究有所區別,但這種區別不可無限擴大而成為“井水不犯河水”,那些立足于概念游戲或過分強調本位的做法的確有些無聊的意味。因為教育現實中,多數問題都是綜合性或多向性的,是受多元因素影響的,其中既有宏觀的理論理念、制度管理問題,也有微觀的課堂教學、評價檢測、教學方法等因素。所以,該實驗采取項目的組織形式,打破教研、科研界限,直面問題,聯合攻關,向合作要效益,向合作要質量,以項目方式解決縣域基礎教育領域存在的綜合問題,與實驗縣區間形成良性互動,由此強化了教育科研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三)教育科研協作機制的建立,實現了教科研一體化,并有效補充了縣域科研力量的欠缺
河北省沒有單獨設置純粹的教育科研院所,全省整個教育科研系統是科研和教研一肩挑的體制,雖在一起辦公,兩大項職能卻長期各自為戰,且重教研、輕科研現象已成為制度慣性。甚至在縣級教研機構中基本上沒有科研人員的設置,其工作大都集中在課堂教學的指導和示范上。由于其教研工作的重心太低,研究內涵過窄,對課程研發、課程管理、教學管理、教師管理等宏觀問題與理論問題的研究很少涉及。面對縣域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很多重大問題,他們的職能職責沒有完全實現,使得其在解決區域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能力十分不足。教育科研隊伍中存在的這一現狀與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現實需要極不協調。啟動縣域基礎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實驗后,通過項目整合,有效促進全省教科研系統的能力建設和合力的形成。通過整合省內教研系統的力量聯合攻關,項目組實現了對實驗縣區基礎教育階段存在的重點問題進行逐一疏理,在鞏固微觀研究的基礎上,重視理論和政策研究。在各個實驗縣區建設的過程中,項目組集中了省教科所多個研究領域的專家,凝聚了市、縣兩級教研系統的力量,并形成了整體化的緊密關系。各實驗縣區同樣也整合了縣域內的研究資源與保障力量,集合縣區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學校四方力量組建項目團隊。這樣一個教育科研協作機制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聯合攻關、親密合作,另一方面減少了多個中間環節,另外也為多個研究內容整合管理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即根據研究內容而定的項目管理模式。這樣的一個運轉模式和管理方式,形成了一個教科研一體化、上下互動、相互協作的工作機制,為建立我國教科研系統的良好工作環境和秩序提供了示范性方案。
作者:楊今寧工作單位: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 上一篇:教育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思考
- 下一篇:高職生思想品德教育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