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對策與建議
時間:2022-11-04 05:18:35
導語: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對策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簡要分析了江蘇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針對創新成果質量不高、轉化應用率偏低、人才科技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提出了推進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科技;創新;推廣
1.1堅持需求導向,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推進科技與產業協同發展,以農業產業為主線,2017年,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構建17個江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立203個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三是搭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2017年12月,原農業部和江蘇省政府共同舉辦中國江蘇•現代農業科技大會,這在全國尚屬首次。推進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園區建設,著力打造世界知名農業硅谷。
1.2堅持推廣導向,構建多元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一是聚焦重點產業,組織實施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和重大項目。圍繞優勢主導產業,每年40項推廣計劃,明確主攻方向和目標任務,并加強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與重大農業項目的銜接。二是創新推廣形式,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每年培育10萬科技示范戶。從2009年起實施“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組織37家省級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與56個縣(市、區)掛鉤,推進科教單位與地方、科技與產業、駐村專家與示范戶三個“深度對接”。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在全國率先建設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農技耘”APP,免費為20.5萬用戶提供“全天候、保姆式”在線農技服務,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米”。三是加強體系建設,發展多元農技服務。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于2014年全面建成“五有”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效能。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技推廣服務,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業園區、涉農企業、專業服務組織、農民合作社等開展社會化服務,滿足農民多樣化技術需求。
1.3堅持人才優先,構建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
一是加強高端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積極爭取省委組織部的支持,把現代農業人才列入全省人才培訓和引進計劃,引進和建設國內領先的“江蘇省科技創新團隊”。二是強化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把農技推廣人員培訓列入全省新一輪農村實事工程,對全省2萬多名農技人員普遍輪訓兩遍,加快知識更新步伐。選拔縣鄉兩級農技推廣人員攻讀農業技術推廣碩士。三是創新農業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模式。推廣近年來張家港、太倉、常熟、揚州等地與農業大學聯合定向培養農技推廣后備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做法。與省委組織部聯合評選鄉土農業人才,予以傾斜支持。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全省7所農業職業院校每年招收涉農新生近萬人,向農村輸送大批高技能人才。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質量不高
農業科技資源分散,存在信息、資源孤島現象,江蘇農業科教單位眾多、資源豐富、人才薈萃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跟蹤式”“模仿式”、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農業科研問題導向不明顯,與生產需求脫節,具有先導性、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較少,“十二五”以來尚未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對科技人員考核注重論文數量和層次,科研立項、成果轉化和市場開發脫節,缺乏有效科研評估機制。
2.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率不高
農業科技資源配置偏重于大宗農產品,高效特色農產品科技成果滯后,一些課題偏離需求方向。農科教、產學研合作有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企業創新和發展缺乏后勁。農業科技示范應用平臺較少,目前全省僅有67個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仍有不少市、縣還沒有建立。農技推廣手段主要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組織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的模式,但普遍存在農技人員少、被鄉鎮安排從事中心工作的情況,農技人員無法全身心投入農技推廣工作。對示范戶的補助標準低,部分示范戶帶動周邊農戶的積極性不高。
2.3農業農村人才科技素質有待提高
從事農業行業的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全省農業從業人員中小學及未上學的占55.9%,年齡在60歲以上占57.6%,阻礙了對農業科技成果的接受應用。目前,全省仍呈現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凈流出趨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不夠,職業農民培訓培育質量有待提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服務能力亟待提高,全省鄉鎮農技推廣人員中副高級以上職稱比例偏低,農業科技推廣能力和手段滯后于農民需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聚力農業科技創新,聚焦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突破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的制約瓶頸,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和農科人才培養體系,全力打造從農業品種資源庫、品種創制、技術體系、推廣轉化和成果應用的環環相扣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全鏈條,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3.1強力推進農業重大品種科技創新
加大種質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力度,實施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加大品種自主創新和聯合攻關,選育一批有良好市場化前景、在農業領域有較好應用的“蘇”字號農業新品種。充分利用南繁基地品種創新平臺,引導科研育種單位和種子企業圍繞“高質綠色”發展目標開展育種攻關,加快選育推廣一批綠色優質新品種,加快啟動蔬菜園藝等特色產業品種更新換代工程。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完善以高質綠色為導向的新品種推廣后補助機制。
3.2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成果支撐引領體系
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績效評價機制創新,創新農業科技項目立項機制。“十三五”打造100個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建成20個與江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力提升本省農業科技成果自有率水平。針對限制現代農業優勢主導產業發展關鍵技術難題,實行協同攻關、系統集成和成果應用。加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區推進建設力度,輻射帶動農民使用農業新成果。
3.3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
深入宣傳貫徹《江蘇省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法〉辦法》,降低鄉鎮農技推廣人員招聘門檻,吸引農科大學生進入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加大保障力度,完善使用機制,推進農技推廣體系走上依法建設軌道。進一步擴大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實施范圍,組織農業科研教學單位與地方對接。以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和科技入戶工程為平臺,組織農業科技推廣人員進村入戶,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培育10萬農業科技示范戶。優化升級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做好“農技耘”APP專家在線指導服務,繼續發展新用戶。加大農技人員集中培訓力度,鼓勵農技人員攻讀推廣碩士或長期研修,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素質。加大定向培養農業農村人才力度,穩定培養農技推廣和農村實用后備人才。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推進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協同,穩定涉農專業招生規模,為農業農村培養高技能人才。
3.4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深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整省培育,以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業農村部百萬中專生計劃、農村實用帶頭人示范培訓、“定制村官”培育工程等為主要抓手,以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為培育重點,以農業鄉土人才培育為主攻方向,以開展農業技能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半農半讀”農民中職教育、涉農中高等學歷教育為主要形式,分層次、分類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全程培育,年培育20萬人以上,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新型職業農民大軍,整體提升農業從業者接受科技、使用科技的能力。
作者:蔣小忠 黃銀忠 單位: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科技教育處
- 上一篇:農業科技創新力度驅動產業扶貧發展
- 下一篇:農業經濟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