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評估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4 07:30: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產養殖評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產養殖污染排放量調查評估
宜興市東臨太湖,北嵌滆湖,境內有東西團滆,河蕩眾多,河流縱橫,池塘密布,是沿太湖地區水產養殖面積最大的縣市。截至2017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20.8萬畝,其中池塘17.8萬畝,湖泊、河溝等3萬畝。
近年來,隨著江蘇省“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的深入推進以及太湖流域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制度的全面實施,對宜興市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漁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宜興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自2016年4月起,對全市主流池塘水產養殖模式的水質進行了連續跟蹤調查,為研究宜興市水產養殖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以及水環境容量提供數據支撐。對宜興地區的河蟹、鳊鯽魚兩種主要池塘養殖模式,連續監測養殖周期內不同階段的水質COD、總氮和總磷等污染物濃度,結合養殖池塘的產量、排水情況,預估宜興地區主要水產養殖模式的污染物排放系數及全年污染物排放量。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內容。本次調查內容包括主流池塘養殖品種的養殖面積、養殖方式、年度養殖產量;投餌種類、數量、周期;池塘換水和補水方式、數量及周期。(二)調查方法。池塘水產養殖造成水環境的污染主要來源于餌料損失和養殖對象排泄(主要是氮和磷元素)。因此,我們選取CODcr、總氮和總磷等三個因素作為污染監測指標。檢測設備:島津UV-27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25ml滴定管;消解裝置。化學需氧量:重鉻酸鹽法GB/T11914-1989;總氮: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總磷: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三)數據采集。筆者對主要養殖模式整個養殖周期的池塘水質進行同步監測,按照每月監測一次的模式連續監測(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池塘養殖前期水質數據來自苗種投放初期塘口取水河道監測的水質參數。根據化學分析法,水產養殖污染物排放系數的計算公式:Fi=(Coi-Cfi)•Qi/Gai。其中,C0i、Cfi為i類水產養殖選取池塘捕撈期和養殖前期的污染物濃度;Qi為i類水產養殖選取池塘每年排放的水量;Gai為i類水產養殖的年產量。然后,根據養殖品種的排放系數乘以全市總產量Gti,計算得出相應品種CODcr、氨氮、總氮和總磷等染物排的排放量:Li=Gti•Fi。
二、研究結果
(一)全市養殖基本情況。根據2017年度漁情統計數據顯示,宜興市的池塘養殖以河蟹養殖和鳊鯽魚養殖兩種模式為主,全市養殖河蟹面積達12.4萬畝,鳊鯽魚養殖總面積達6.7萬畝。全市全年養殖河蟹0.99萬噸、鳊鯽魚6.30萬噸。(二)主要水產養殖模式池塘基本情況。通過前期調研分析,我們分別在新建鎮、和橋鎮選擇了有代表性的河蟹、鳊鯽魚養殖塘口進行了現場調查,根據收集的資料匯總,這兩類養殖模式的基本要素如表1所示。(三)水質指標。1.河蟹池塘。2017年3月份,放養蟹種前池塘周邊河道(西孟河)水中CODcr濃度為15.1mg/L,總氮濃度為2.52mg/L,總磷濃度為0.045mg/L。2018年1月份干塘前,水中CODcr濃度為25.0mg/L,總氮濃度為1.885mg/L,總磷濃度為0.083mg/L(詳見圖1、圖2)。養殖周期中,8月份水質是全年最好的月份,年末至年初水質相對較差。2.鳊鯽魚池塘。2017年2月份,放養魚苗前期池塘周邊河道(殷村港)水中CODcr濃度為12.3mg/L,總氮濃度為2.580mg/L,總磷濃度為0.118mg/L。2017年12月清塘前,池塘中CODcr濃度為25.4mg/L,總氮濃度為3.630mg/L,總磷濃度為0.308mg/L(詳見圖3、圖4)。對比河蟹池塘同時期水質指標,鳊鯽魚養殖在各階段的水質均差于河蟹養殖。其中,8月份水質最優,7月份和10月份、11月份水質較差。(四)水產養殖污染排放量研究結果根據監測數據和計算公式,確定河蟹、鳊鯽魚養殖模式的污染物排放系數,測算結果見表2。其中,河蟹養殖池塘的總氮排放系數為負值,這意味著在我們所監測的養殖周期中,河蟹池塘不僅沒有向外排放總氮污染物,還通過池塘內部生態系統消納了部分總氮。根據2017年度全市水產品產量計算,全市河蟹養殖CODcr和總磷的排放量分別為817.156噸和3.120噸,消納環境總氮52.410噸;全市鳊鯽魚養殖排放了762.174噸CODcr、61.047噸總氮和11.025噸總磷。總體上來說,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間,宜興市的鳊鯽魚、河蟹水產養殖共計排放CODcr1579.330噸、總氮8.637噸、總磷14.145噸。
水產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摘要: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諸多因素均會導致環境被污染。為了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防治,改善養殖環境,必須對水產養殖引發污染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從而實現養殖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水產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水產養殖引起環境污染的原因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導致環境被污染的原因較多,主要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來進行分析。其中,就微觀原因來看,主要在于養殖模式的影響;而宏觀方面主要在于養殖管理方式和養殖人員的影響。(一)微觀原因。當前,我國水產養殖主要采取淡水池塘、工廠化和網箱3種養殖方式。就淡水池塘的養殖方式而言,其屬于產能較高和密度較大的養殖方式,內部水體的整體穩定性和水體自身凈化能力較差,而且水環境中水生動物的糞便與殘餌較多,導致水體營養較為豐富,而且會出現水體缺氧的情況,這就會導致水產動物成群死亡,且水體內的浮游植物會在短期內瘋狂生長,進而導致水產養殖失敗。而就工廠化養殖方式來看,主要是外部投放飼料,并投放相應的魚藥,這樣內部水體就能及時更新,同時把養殖廢水排入周邊水域,因為其中包含了諸多氮磷,導致周邊水域被污染,且會導致周邊水域被富營養化,甚至因此出現赤潮現象。而就網箱養殖模式來看,主要是在水中設置網箱而限制水產動物的活動,此時養殖環境直接和外部的水體環境連接,在網箱中投入魚餌和魚藥之后,不僅會導致網箱內部水體受到影響,而且外部水體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整個水體被富營養化,進而極易導致大水面出現赤潮的情況,導致水體環境被嚴重污染。(二)宏觀原因。當前,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中,不管采取哪種養殖方式,養殖戶(場)為了提高自身的同期利潤,往往會擴大養殖規模,并投入大量的養殖資源,且生產方式較為粗放。在養殖過程中,放養的密度要比水體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值要大,進而使得環境被嚴重污染。而為了確保水體清潔,養殖人員需要頻繁更換水體,此時大量的污染水體就會向外排放,進而引起巨大的環境污染問題。加之當前我國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員的環保意識嚴重不足,且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考慮,忽視了對環境污染的預防。例如,在養殖飼料選擇方面,大多選用價格低廉且對環境污染較嚴重的魚飼料,而且使用量較大;在用藥方面,我國在水產養殖用藥方面的規定較為明確,但實際上經常存在盲目用藥與采用違禁藥的現象,導致養殖環境受到巨大的污染和危害。此外,政府在這方面的監管力度嚴重不足,很多養殖戶沒有許可證件,缺乏對養殖戶的教育培訓,尤其是養殖人員往往是非專業人員,加上對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的懲治力度不夠,給很多養殖戶難以形成強烈的震懾作用,最終導致環境污染現象時有發生。
二、防治措施
(一)推廣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主要是為了從源頭上對水產養殖的范圍、規模與從業人員進行控制。這就需要政府設置相應的水產養殖管理部門,在特定區域對其實施全面的水產養殖審核,并明確特定區域內可以承受的水產養殖數量、規模以及可以采取的水產養殖方式。同時,要加強對水產養殖技術人員的考核,切實加強對其水產養殖技術和裝備的審核,并有效評估其在環保措施方面的可行性,只有評估合格才能頒發許可證件,并有效明確其環保職責。此外,還應加強對非法養殖的指導,督促其責令限期改正,不改正的需要及時取締,加強與環保部門的合作,切實加強水域環境的監督,才能從源頭上加強污染防治成效的提升。(二)切實提升技術人員的環保意識。為了提升水產養殖人員的環保意識,首先應加強對其的教育和培訓。在教育過程中,應引導其意識到自身在整個水產養殖中的重要作用,切實肩負起環境保護的職責,盡可能避免環境污染的情況出現。而在培訓過程中,主要應注重其專業水平的提升,同時結合其養殖規模和區域以及環境保護的需要,針對性地進行培訓,特別是在環保措施上應加強培訓。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其的考核和監督檢查力度,全面培訓和考核飼料、魚藥的投喂技術要點,確保水產養殖飼喂的合理性,避免由于飼喂過多和飼喂方式不合理而給環境帶來影響。最后,應加強對其在水產養殖布局方面的指導,建立健全養殖范圍及其周邊水域的環境預警評價機制,強化環保工作的開展。尤其是應減少化學試劑的使用,降低對水體的污染。此外,還應采取針對性的水體凈化措施,確保水產養殖污染得到有效的處理。
水產養殖病害控制技術研究
1我國水產養殖病害現狀
1)疾病的種類比較多。在世界上,中國的水產養殖量比較多,是唯一一個超過捕撈量的國家,并且水產養殖的種類是比較多的,主要有魚類、水生植物。貝類和甲殼類等。同時形成規模化的水產養殖的種類已經超過等了60種,但是每種養殖的水產品都會受到病害的侵襲。2)復雜的發病情況。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比較大的,因此我國水產養殖具有較大的跨度,在此基礎上,養殖水產品的水域環境也呈現各種各樣的類型,主要有海洋、湖泊、池塘和水庫等,從這種情況來看,我國水產品養殖的水域環境確實比較發雜,這樣一來,水產品的病害情況也會呈現很多類型,造成復雜的現象。因為不同的養殖條件和方式,以及氣候條件的不同都會促使水產品病害呈現不同的狀況。此外,水產品的種苗能夠實現全國的互換,并且呈現較為頻繁的狀況,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樣性,而病害發病的時間和頻率也不固定,由原來的季節性發病轉向全年性的發病形式,對我國水產平養殖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3)重大疫病暴發流行。對于水產養殖行業來說,重大疫病的暴發和流行對其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降低了水產品養殖的成活率,對我國的水產品養殖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利益損失,在重大疾病的發病期間,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例如我國養殖規模最大的水產品類型是草魚,但是由于受到出血病病害的侵襲,我國的草魚數量急劇的下降,大量的死亡,而其的死亡率已經超過了90%;而我國的主要出口水產品類型對蝦,在受到白斑綜合癥或者是桃拉綜合癥病毒,那么對蝦也會大量的死亡,死亡率在85%左右,這樣的話,不僅降低了對蝦的數量,還對我國養殖水產品的出口效益造成嚴重的影響,而特色養殖品種患鱖魚如果受到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的侵害,那么其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針對這種情況,制約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病害的侵害。
2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現狀
1)輕預防重治療,病害防治觀念較為落后。我國水產品養殖人員往往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在養殖水產品的過程中,不加強水產病害的預防,而是在水產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進行治療,這樣一來,不僅防防治效果不明顯,還會浪費大量的藥物和人工。2)藥業落后,研發能力不高。在防治水產病害過程中,使用的藥物通常是從農藥和獸藥當中移植出來的,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包括藥理學和毒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基礎,而防水產病害的過程中嗎,藥物使用的程度和藥物的給劑量不能夠很好的掌握,存在使用藥物治療沒有針對性,沒有起到任何的療效在,不但如此,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藥物殘留,存在很多的弊端。3)缺乏快速診斷病害的能力。由于受到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水產病害快速診斷技術還不是很完善,缺乏技術指導和依據,肉眼、憑經驗行事是基層病害工作者對病害檢測過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誤判誤診現象。而縣級水生動物防疫站人才隊伍的專業素質比較低和設備配備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診斷技術嚴重缺乏。3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發展趨勢1)病害風險評估。在進行水產養殖過程中,很有必要對水產動物進行疫病風險評估,然后在根據評估的結果去制定風險管理措施,這樣能讓水產動物疫病的傳播有所控制,縮小疫病流行的范圍。進行風險評估主要就是根據決策需要,并將科學作為評判那些不確定事件的過程,作出邏輯判斷,然后再結合現代數學方法還有專家的經驗,這樣一來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就建立成了,通過指標值得確定和權重的確定,還能夠建立一個綜合評價模型,在確定風險程度的時候主要是利用合適的閥值來確定,還可以依據風險因素所占有的權重比例采取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2)在遠程診斷技術方面。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系統建立為水產養殖病害的預警預報及診斷治療提供了信息快速傳遞,分級管理平臺。采用統一建模語言(UML)構建開發的魚病遠程監測預警與診斷系統,為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預測提供了新途徑。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平臺是建立在以B/S結構為主的Web瀏覽器平臺上,將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相結合,及時收集、分析、反饋信息,利用水產病害專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診斷技術,建立了水產病害專家數據庫和水產病害文獻資料庫,通過“水產病害遠程診斷技術系統“建立的業務應用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按點部署的視頻采集子系統,實現了數據傳遞、自助查詢、在線交流等功能,可提供電子答疑、用藥指南等咨詢服務,以可視、交互的方式,實現病害的自助診斷和專家遠程診斷。3)免疫調節劑方面。應用免疫增強劑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機體抗病能力有所增強,免疫調節劑主要的作用就是促進防御反應并誘發宿主防御反應,尤其是對高低等無脊椎動物所具有的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我國應用先天性免疫增強制劑在水產動物中還是比較多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免疫防治制劑,有海藻多糖、糖蛋白以及幾丁質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中草藥制劑,這些防治制劑已經廣泛應用到了水產動物中。
3結語
水產品的種苗能夠實現全國的互換,并且呈現較為頻繁的狀況,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樣性,而病害發病的時間和頻率也不固定,由原來的季節性發病轉向全年性的發病形式,對我國水產平養殖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探析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
【摘要】我國是用糧食大國,也是水產品資源消費大國,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導致對水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需求量更大,為此提出了集約型養殖的概念。雖然集約型養殖可以滿足社會市場的基本需求,但是對水資源的破壞也是十分明顯的。基于此,本文以此為研究對象,講述了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之間的關系,為水產養殖市場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字】水產養殖;養殖規劃;環境影響
1水產養殖的基本現狀
我國地域遼闊,水資源豐富,隨之而來的水產養殖業也逐步發展,快速占領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在水產養殖方面,大量的養殖魚類、蝦類、蟹類、貝類等多種品類。改革開放以來,水產養殖業大力發展,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優化了居民的膳食結構,促進了對外貿易。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大力發展,海洋捕撈能力、復合型漁場、漁業人口等等都得到了大力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各項經濟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2005年,我國水產養殖業在全球的占比達到了71%,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全球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直接引領著我國漁業的發展。
2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
2.1基本定義
養殖策略影響池塘養殖服務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近30年來引起了世界的關注。生態系統是一種自然資本,它為人類社會提供的許多重要服務,是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11。僅認識到這種自然資本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將其作為一種重要變量納入到人類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決策系統中,必須能夠測算這種資本價值量的大小。因此,costanza等對全球各生態系統服務進行全面評估,吹響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號角舊1。近10年來,該研究領域已成為生態經濟學關注的熱點問題。農業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目前逐漸受到關注,原因在于農業生態系統已逐漸成為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首先,世界對糧食的需要有增無減,到2050年,世界人口增長50%,對糧食的需要增加l倍。目前農業生產面積大致占地球總面積的25%,并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舊1。其次,在人口稠密且第二、第三產業發達的地區,一定程度上農業生態系統成為自然生態系統的替代品,替代自然生態系統供應部分生態服務。再次,人類對地球的影響逐漸加深,任何一個生態系統或多或少受人類活動的影響H-。因此,對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有助于定量評估人類影響生態環境的尺度和強度,有較高的理論價值。第四,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作為農業的經濟產出,但農業生態系統也產生了相當大的生態服務價值,由于缺少相應市場體現,農業價值被大大低估,對農民和農業的補貼不足,因此,對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有助于制定更好的產業發展政策。作為農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養殖生態系統也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眾多服務。撇開它所提供的其他生態服務不談,僅食品供給服務1項,該系統2005年就給國民提供33932501t水產品,海水養殖面積達1994531hm。,內陸養殖面積達5805488hm2。其中,池塘養殖面積為2495361hm2,占內陸養殖面積的43.0%。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水產大國和世界上唯一1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盡管水產養殖系統為人類提供了眾多服務,其生態服務價值的研究也已成為相關領域的熱點問題,但國內學者對此并未達成共識。在研究某地區的生態系統服務時,對水產養殖系統通常采用以下幾種處理方法:把水產養殖系統生態服務等同于裸地口J、把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服務等同于河流湖泊Mo、采用與costanza等拉1、MiⅡennium等o¨相類似的方法,把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歸入農用地哺’91。難以達成共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對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分析,而正如Heal等指出的那樣,“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最基本的問題在于清楚表述和準確評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以及效益之間的關系”¨…。因此,分析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評估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服務的第一步。但是,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是一個半人工生態系統,其結構和功能受人類各項養殖管理措施的影響,各種養殖措施通過改變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結構而影響其功能,水產養殖生態系統服務供給內容和數量發生了變化。本文以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為例,重述水產養殖的結構和功能,分析各項養殖管理措施是如何影響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確定池塘養殖生態系統可供給的服務類型。
1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服務
1.1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結構
McLusky等認為,生態系統結構由3類特征決定和體現,第1類為生態系統中物種的分類學特征,第2類為有機體及環境因子的尺度和生物量特征,第3類為具有相同生態屬性的功能組特征¨“。因此,國外研究人員在分析生態系統結構時往往是通過各個生態指標來研究的,如非生物屬性的溫度、鹽度、顆粒類型、溶氧量,生物屬性的物種多樣性,生物量,物種豐度,葉綠素含量和功能組特征等¨“”1。
1.1.1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非生物屬性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非生物環境結構指的是該系統中光、熱、水、泥土、氣體、及無生命的有機與無機物質等要素及其相互關系。這些非生物環境要素構成池塘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池塘養殖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項:光強和光照時間‘“1、水溫㈣、懸浮顆粒‘1“、溶氧㈣、池塘底泥‘”1。
1.1.2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生物屬性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生物系統結構是該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它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作為一種特殊的人工生態系統,其生物學特征與天然河流、湖泊、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相比有更明顯的區別,尤其在物種多樣性n“、生物量¨…、葉綠素含量啪1、種群繁殖及壽命、功能組(functionalgmup)舊¨等屬性上有較大差異。
免疫調節劑在水產養殖的應用效果
無論水產養殖業者是否愿意和做好了相關養殖技術準備,在水產養殖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養殖模式,已經越來越普遍地成為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必然選擇。然而,隨著水產動物飼養密度的增加,如果水產養殖業者選用的水產養殖動物飼料品質不佳、預防水產養殖動物疾病時采用的技術措施不當,或者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管理措施不盡合理的話,所飼養的水產養殖動物在高密度、集約化的飼養環境中,其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就有可能受到嚴重抑制。當水產養殖動物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時,養殖水體中常在的各種條件致病生物就容易侵染水產養殖動物,最終導致水產養殖動物暴發出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對于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而言,所采用的養殖技術與方法,能否調節和穩定水產養殖動物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令其不受到養殖環境因素的抑制,既是衡量其采用的水產養殖投入品是否優良的判定標準,也是判定其采用水產養殖技術是否科學合理的依據。這是因為調節和穩定水產養殖動物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不僅是水產養殖業選用水產養殖投入品的標準,也是可以作為評價養殖技術水平的依據。眾所周知,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中,大多是將大量的同種或者不同種類的水產養殖動物,集中放養在同一個養殖水體中進行所謂“單養”或者“混養”的。無論是單養還是混養的養殖方式,其共同點都是將大量的水產養殖動物實施的群體養殖。因此,位于水產養殖一線的水生動物執業獸醫以及養殖業者,應該將其主要精力放在關注水產養殖動物的群體健康,注重對水產養殖動物各種疫病的群體預防方面。然而,在我國的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防治方案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群體免疫(Groupimmunity)和群體預防(Colonyprevention)的概念,尚處于發展階段,相關的研究及成熟理論的論述尚比較鮮見。群體免疫概念中的所謂“群體”,只是針對“個體”而言的。根據養殖方式與模式的實際情況,其群體規模大小也會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在本文中的“群體”,主要是指水產養殖場中某個池塘或者網箱中的養殖水產養殖動物的群體水平。
1群體免疫的概念
群體免疫是指當某種致病生物傳染至某個水產養殖動物群體后,水產養殖動物群體中的一部分個體,因接種疫苗或者內服免疫調節劑而獲得免疫力,也使其它沒有獲得免疫力的個體間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關鍵就是即使水產養殖動物群體內發生感染,其病原也不能在這個養殖環境中增殖、不能快速擴散。為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求達到或超過保護力的養殖動物在這個群體中達到一定比例,而這個比例需要在不同免疫水平的群體中,利用致病生物攻擊才能夠計算出來的。在群體免疫中,個體免疫是基礎。如同細胞是機體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一樣,由于個體之間遺傳、體質存在差異,對同種疫苗產生的免疫應答水平存在差異等,一般而言,對水產養殖動物進行群體免疫接種后,雖然免疫密度達到了100%,但是,結果也是很難達到全部免疫合格的。這是因為漏免或者免疫劑量不足,是不可忽視的主要原因。在群體水平上,免疫合格率(Immunizationpassrate)是評價群體免疫的最重要指標。依照群體免疫學的理論,當水產養殖動物群體的免疫保護力下降時,在這個水產養殖動物群體中易感動物個體數量就會逐漸地增加,而由于水產養殖動物群體中感染個體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向養殖水體中排除致病病原數量的相應增加,導致水產養殖環境中病原生物數量不斷上升,最終就可能導致疾病在這個水產養殖動物群體中暴發。因此,從群體免疫的角度考慮,對水產養殖動物群體的疾病防控,應該受到水產養殖業者的重視,并在在水產養殖實踐中貫徹實施。
2群體免疫的評價指標
免疫合格率是指免疫抗體水平達到臨床保護力的動物個體數量,在群體中占免疫動物總數的比例。迄今為止,多數疫苗接種后的免疫合格判定指標,是根據受免動物血清中抗體水平確定的。但是,不同疫苗的免疫合格率水平有所不同。通過對受免動物血清中抗體水平高低判斷是否免疫合格,主要是用于監控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對于細菌性疫苗,除了通過血清抗體進行評估外,還可以通過測定血清的抑菌試驗效果進行判斷。但是,在這方面尚未有明確的判定指標。目前,我國尚無商業化的魚類寄生蟲病疫苗。按照上述方法測定水產養殖群體中至少50尾受免魚類的血清抗體,根據對不同疾病的防控要求,達到不同的免疫合格率(一般需要至少達到70%以上的免疫合格率),則可以判定受免養殖魚群的免疫合格水平。但是,對于一些烈性傳染性疾病(如傳染性造血器官怪死病,i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IHN)可能例外,因為養殖魚群中只要有少量魚體感染這種病毒后發病的話,從患病魚體中釋放出的病毒量,就有可能遠遠超過疫苗提供的能抵抗發生感染的病毒閾值。群體免疫評估所需要的樣品,具有統計學意義即可,同時樣品應采取分類別采樣,才有臨床意義。即應該明確到具體的季節與水溫,某個年齡階段的魚群,如是屬于魚種、成魚還是親魚等。通過監測,如果受免魚群的免疫抗體合格率低于上述要求,則需要考慮進行加強免疫接種。在對魚類的群體免疫評價中,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抗體類型均具有臨床保護力,例如,日本學者川合(1985)在利用福爾馬林滅活的鰻弧菌(Vibrioanguillarum)接種日本鰻鱺(Anguillajaponica)后,發現血清中凝集抗體水平高低與受免日本鰻鱺的免疫保護力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和抗體效價與受免魚體免疫保護力的相關性更顯著。但是,中和試驗需要的時間長、對檢測條件要求嚴格,不便作為基層檢疫單位使用,這也是其缺點之一。正確評估免疫合格率的作用,還需要考慮流行毒株與疫苗毒株抗原或血清型的匹配性問題。如果疫苗需要防控的野生毒株已經發生了抗原變異,如果草魚出血病病毒、異育銀鯽造血器官壞死癥病毒的表面抗原發生了變異,就會導致制備疫苗的免疫保護力出現不完整的問題。因此,在選擇制備疫苗的毒株并預估其免疫保護力時,需要注意選用制備疫苗的毒株與野生毒株抗原或血清型的一致性。在評定以某毒株研制的疫苗是否能抵抗野毒株感染時,可通過測定這個疫苗毒株與流行野毒株之間的血清交叉中和試驗,以計算相關抗原指數(antigenindex),通常是需要選擇最高相關抗原指數的毒株制備疫苗。當然,最直接的方法是比較免疫原性基因的同源性,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同源性高的疫苗毒株制成的疫苗,效果就是最好的。
3影響水產養殖動物群體免疫水平的環境因素
水產養殖企業績效管理研究
一、水產養殖企業績效管理中利潤中心的確立及其意義
績效管理指的是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為了實現特定目標而共同參與績效計劃的制定及考核評價等過程。實施績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管理部門及員工的績效。而利潤中心指的是企業內部具有一定獨立的產品或勞務生產經營決策權的單位或部門。在水產養殖企業的績效管理工作中,將企業內部相對獨立的生產單位確立為利潤中心,企業內部不同生產單位之間提供產品參照市場同類產品制定內部轉移價格,終端產品的銷售以實際銷售價格為準,財務部門以此標準核算各生產單位的利潤。水產養殖企業確立利潤中心具有重要意義。1.建立利潤中心,有助于促進水產養殖企業的健康發展與長遠發展。通過抓住成本與銷售這兩項重點工作,水產養殖企業以利潤中心為主體,企業各部門共同承擔市場風險,共同爭取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最大化,不僅為水產養殖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提高了水產養殖企業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水平。2.建立利潤中心,有利于在水產養殖企業中落實經濟責任。責權利相當,才能有效調動有關部門及員工的積極性。通過落實經濟責任,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企業對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及時反應。3.建立利潤中心,有助于調動水產養殖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在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建立起來之后,權責更加明確,使廣大員工對于自己的權利與責任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容易激發其他們的工作熱情,共同實現水產養殖企業設立的經營目標。
二、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運作
就水產養殖企業而言,利潤中心制度就是要對水產養殖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分解量化、利潤中心的組織劃分以及目標的實施、審計,并進行考核的動態管理等。
1.利潤中心財務核算
以企業會計的角度來說,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等于銷貨收入減去銷售成本及相關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等。因此,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財務核算主要包括營業收入、成本、相關費用以及營業利潤的核算等。營業收入以及成本是考核水產養殖企業利潤的關鍵。由于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建立方式不同,收入及成本核算方式也明顯不同。對于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中心財務核算來說,必須結合水產公司的具體情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水產公司進行收入以及成本的確認。由于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只對與水產養殖企業的相關水產品生產、銷售等經營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成本以及費用進行獨立核算,因此,在水產品生產及銷售所產生的研發費用、直接成本以及營業費用等都由各部門承擔,由利潤中心根據項費用的實際發生情況進行歸集。在對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中心營業收入、成本以及相關費用進行核算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水產養殖公司利潤中心利潤的形成過程進行描述,其所產生的費用及支出就是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費用支出。而那些需要分攤的各利潤中心的費用,要根據一定的原則分攤到各利潤中心去。
農場洼地效應水產養殖論文
1.“洼地效應”理論的引入分析
一是具有比較性。這是“洼地效應”的核心特征,是開展經濟活動的基礎,更是抓好產業布局的關鍵,決策群體可以通過不同區域之間的區位、交通、資源、人才、技術、政策等因素的比較,根據需要做出適合產業發展的最佳組合。二是具有趨向性。趨向性即是一種形象性的概括,也是遵循市場規律的體現,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由于供需、成本、政策導向、資源開發等關系的作用下,引發資本流向發生改變,形成新興的產業集聚鄂爾多斯的羊絨、鏡泊湖旅游、深圳特區都是“洼地效應”的趨向性體現。三是具有周期性。洼地效應也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有其產生、發展、壯大、消亡的客觀規律,起始“洼地效應”不是那么,伴隨著“底層”設施建設、各項規章制度制定,“洼地效應”才會慢慢顯現出來,隨著資金、技術、勞動力的不間斷流入,市場開始飽和起來,對外依賴開始加大,競爭逐漸嚴重,“洼地效應”逐漸消失,也跟水流一樣,隨著位勢的降低速度不斷趨緩。
2.八五五農場創造“洼地效應”的比較優勢
前面我們從理論層面對“洼地效應”進行了簡要分析,在汲取科學發展要素的基礎上,下面我們以發展水產養殖業為重點,分析八五五農場產業發展的潛力和優勢。
2.1區位優勢
八五五農場,隸屬黑龍江農墾總局牡丹江管理局,位于密山市境西北部與寶清縣、七臺河市交界處。場部距密山市區60里路程。結合自然條件下的地理環境和發展乳肉禽蛋產業的區位要求,八五五農場具備了發展水產養殖的區位優勢。
水產養殖用投入品監管工作方案
按照《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強水產養殖用投入品監管的通知》要求,為加強我市水產養殖用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管理,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和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有關工作部署要求,以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費者安全為核心,嚴格執行《漁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農藥管理條例》《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圍繞水產養殖用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堅持問題導向、打防結合、標本兼治,落實監管責任,強化監管措施,推進水產養殖投入品規范生產、經營和使用,有效助力漁業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結合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任務要求,進一步明確水產養殖用投入品監管范圍和內容,切實履行監管責任,通過加強宣傳、依法審批、專項整治、嚴格執法等,全面提高從業者守法意識,規范水產養殖用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進口、經營和使用行為,有效提高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
三、重點任務
市政辦水產品質量監管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創建“全國食品最安全城市”的總體要求,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力實施漁業標準化生產,不斷提升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標
省級以上水產良種場、健康養殖示范場、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規模養殖場和持證苗種場100%建立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監管率、執法查處覆蓋率達到100%。
全年完成水產品質量抽檢85批次,抽檢合格率98%以上;完成海參苗種抽檢35批次,抽檢合格率90%以上。陽性樣品生產單位查處率達到100%。全年新組織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3處,推薦認證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3個。
二、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領導小組,由市局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漁業管理科、漁政站、漁業技術推廣站及各鎮(處、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漁業管理科,負責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組織協調。各鎮(處、區)也要完善相應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責任。建立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負主責,相關部門和人員負直接責任的管理體系,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并列入年度考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