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區域實施方案
時間:2022-03-27 09:40:00
導語:水產養殖區域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科學、合理規劃全市水產養殖業生產布局,穩定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和經營權,保障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水法》、《防洪法》、《漁業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和省、市關于水產養殖工作的總體安排,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一次規劃、分步實施”,“開發與環保相結合”,“規劃與調整相結合”,“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水”為根本原則,以提高水產綜合效益為中心,以實現水產現代化為重點,加快建設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大力發展水產品流通和加工業,加強水產品品牌建設,努力開發國內國際市場,積極推進水產產業化進程,確保全市水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規劃目標
到2015年,全市水域養殖規劃面積14.4萬畝,水產品總產量4.5萬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3.6萬噸(占水產品總量80%);漁業總產值達到5.22億元。與年相比,年均遞增率分別為5.5%、5.0%、11.6%、8.0%。
三、規劃內容
㈠水產板塊建設規劃。依托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市銀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現有水面、設備、技術、市場等資源,網絡農戶改造設施,實行健康養殖,無公害化生產,推廣名優新品種和高密度立體混合養魚、種青養魚、增氧養魚等技術,提高產量和質量,幫助農村養魚戶增收致富,加快我市水產產業化進程。
規劃期內建設無公害水產板塊13萬畝,使年產量達到16500噸,年產值達到15300萬元。
1、無公害農村池塘養殖板塊3萬畝,單產達到500公斤,年產量達到15500噸,產值達到9300萬元。主要分布在西排子河庫區、紅水河庫區的薛集鎮、竹林橋鎮、張集鎮。其中,核心區5000畝,主要分布在薛集鎮薛集村、馬崗村、陳廟村、天明齊村,竹林橋鎮謝營村和張集鎮大河口等地,單產達到600公斤。
2、無公害大中型水庫湖泊養殖銀魚板塊10萬畝,單產提高到10公斤,年產量達到1000噸,制卵5億粒,年產值達到6000萬元。
㈡養殖區域布局規劃。在保持水面完整的前提下,將全市劃分為5個漁業養殖區和1個天然保護區:
1、大湖大庫銀魚保護增殖養殖區。
范圍包括:7座中型水庫,全部投放優質銀魚,養殖水面達到10.9萬畝。重點依托梨花湖建設鄂西北銀魚繁殖推廣中心,打好“梨花仙子”品牌,實行銀魚養殖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捕撈,統一收購,價格隨行就市,實現銀魚移植、飼養、管護、捕撈、加工、冷藏、銷售、制卵一體化,做大做強銀魚特色產業,力爭年產優質銀魚1000噸,制卵5億粒,年產值達到6000萬元。
2、東部崗地重點養殖區。
范圍包括:鎮,可養水面4.63萬畝。
發展重點是:以薛集鎮為核心區,建設無公害水產板塊基地,采取健康養殖模式,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加效益,并輻射到全市水庫池塘。以大河口為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發展南美白對蝦、匙吻鱘魚等特種水產養殖。在本區域內的其他水域推廣鮰魚、銀魚、黃顙魚、大口鯰、加州鱸等名特優水產品,使名特優水產品占本區域水產品總產量的80%左右。倡導使用健康肥料養魚、顆粒飼料養魚、種植青飼料養魚,增加草、鳊、鯉等吃食性魚投放量,適當減少花白鏈的投放量。推廣“魚豬結合、魚草結合、魚鴨結合”等生態養殖模式,提高經濟效益。開發垂釣型旅游漁業。
3、西南部平川養殖區。
范圍包括:辦事處,可養水面1.26萬畝。
發展重點是:發揮城郊優勢,采取健康酵素菌養殖方法,大力發展肥水性魚類,凈化水質,防止污染。適當增加草魚、鳊魚放養量,引進大口鯰、鱖魚、雜交鯉鯽魚等耐低氧的名優品種。推廣“魚菜結合、魚牧魚禽結合、魚果結合”等生態養殖模式。建設銀魚等水產品深加工項目,提高我市水產品附加值。抓好仙人渡鎮張崗村小龍蝦基地建設,大力推廣蝦稻連作、蝦藕共生技術。開發休閑型漁業,重點開發好城東南試驗區柴店崗村、八一村、晨光村、甫州村、鄧崗村、晉公廟村、黃莊村等7個村的休閑漁業。建設黑龍溝良種繁育基地,向全市供應名優種苗。
4、西北部丘陵養殖區。
范圍包括:袁沖鄉、洪山嘴鎮,可養水面0.61萬畝。
發展重點是:充分利用小水庫開展“魚豬結合”生態養殖,在龜山、蘇家河等地推廣顆粒喂養優質魚類和健康肥料養魚新模式,積極發展利用溫泉養殖、繁殖羅非魚等熱帶魚類。
5、漢江(梨花湖)天然保護區。
管理重點是:與谷城縣漁政執法部門聯合執法,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嚴格捕撈許可證和漁船牌照制度,保證生產安全。在每年禁漁期組織專業漁民學習漁業法規和禁漁規定,修船補網,執行好禁漁期制度,穩定或減少專業捕撈船只,保護魚類資源,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嚴禁網圍、網箱養魚。
凡在上述水域(灘涂)從事水產養殖,必須依法辦理《水域灘涂養殖使用證》,依法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嚴禁投放化肥養魚。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強組織領導。組建市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本規劃,領導、協調、督辦全市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水產、水利、發改、國土、財政、農業、經信、商務、工商、稅務、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和金融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水產局。
㈡加大扶持力度。國土、水利、供電、供水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水產業的扶持力度,落實好水產養殖用地、用電、用水等各項優惠政策。金融部門要擴大漁業信貸投放,將更多的農村小額信貸資金投向漁業。發改、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要積極向上申報,將低產魚池改造納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農村電網改造等建設項目,加快漁區池塘清淤改造、進排水渠道疏通以及電、路等基礎項目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實現提檔升級。
㈢廣泛招商引資。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引進有經濟實力的水產品加工企業到我市投資。對來我市投資發展水產養殖、加工產業的,給予優先安排,重點支持,與本市養殖戶享受同等待遇。
㈣打響“梨花仙子”品牌。按照市場準入制度和出口產品標準開展“梨花仙子”系列產品養殖、加工,保證品質,擴大“梨花仙子”品牌在全省、全國的知名度。
㈤保障苗種供應。重點加強市漁種場的良種繁育和“四大家魚”后備親魚培育工作,改善生產條件,擴大生產規模;鼓勵民營經營者發展良種魚苗種繁育,確保到2015年,全市漁業良種繁育能力達到1億尾,提供繁殖“四大家魚”親本500組,滿足全市良種魚的苗種需求。
㈥做好技術服務。加強水產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充實力量,促進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水產技術推廣服務網絡。充分發揮水產科技人員的作用,鼓勵他們積極開展試驗、示范、技術攻關活動,不斷完善高產、高效養殖模式。扎實做好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工作,幫助養殖戶解決技術難題。建立市、鄉、村三級水產品產銷、加工、信息服務網絡,形成“省內外基地+農戶”與市場對接相連的多功能服務體系。
㈦組建產業行業合作組織。將苗種、飼料等漁需物資供應者,養殖和產品銷售大戶組織起來,組建跨區域的產業行業合作組織,逐步形成“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新格局。合作組織對會員提供魚苗魚種、專用飼料,開展技術服務、市場指導,幫助銷售產品,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同擔。
㈧建設水生動物疫病防疫體系和水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爭取上級重視,支持市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市水產品質量檢測站增添儀器、藥品,使其更好地開展水產病害防治、水環境監測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
㈨提升漁業執法能力。漁政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提高管理效能,增加漁業執法基礎設施,建設漁政指揮信息網絡和漁業船舶檢驗點體系,達到“布局合理、使用便捷、反應靈敏”的要求。
- 上一篇:計劃生育服務活動工作方案
- 下一篇:林場危舊房改造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