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兔產業經濟學論文
時間:2022-07-23 03:07:40
導語:縣域兔產業經濟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當前兔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存量小,難以把控市場。近年來,隴西縣兔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歸根結底存量小是主要軟肋,表現在從業人數少、養殖數量少,原因一是典型樹立不明顯,沒有讓老百姓切實看到兔業帶來的實惠;二是多年來受思想禁錮,始終認為兔屬小畜種,難以形成氣候和帶來效益。1.2技術薄,飼養成本過大。一是從業主體以留守老人和婦女較多,青壯年較少,導致重視度不夠,所花精力較少;二是從業主體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兔養殖技術含量不高,無形中增加了養殖成本。同時,就兔病治療方面也較為薄弱,受歷史原因和養殖習慣的影響,該縣牛、羊等家畜養殖量大,經濟貢獻率高,故針對牛羊等畜群的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較為發達,而兔疫病診療、服務相對落后,技術支撐存在短板。1.3品種單,難于多點開花。該縣目前主飼品種有普通家兔、長毛兔和獺兔三類,主要為肉用、毛用、皮用,雖然有很大的實用性,但較觀賞兔和寵物兔而言,經濟效益差之甚遠;同時,基層養殖戶尚呈“放任型”發展模式,業主自繁自育自用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少引進良種,同群自繁品質下降,收不到良好的經濟效益,致使農戶從業多年卻見效甚微,多數清圈或歇業轉行。此外,不少業主將兔養殖作為一種副業,只求所得能添補日常柴米油鹽的開銷,期望越少所花精力就越少,也是兔業發展艱難的一大原因。1.4效益差,與大市場脫節。一是缺乏加工、銷售環節,農戶只能依靠販運者銷售,收益大大縮水;二是養殖缺乏樹品牌、闖市場的勇氣,存量小、零散銷售形成不了合力,因此一些農戶實際的自用量大于出售量。
2建立兔產業經濟強勢體構想
2.1強基擴量,全方位扶植兔產業。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層面的支持,縣、鄉鎮、村社均要在權限范圍內扶持兔產業,縣級行政主管部門要爭取好項目、大項目,銜接區域內金融機構開發出適宜縣情、民情的信貸幫扶辦法;鄉鎮在養殖場選址、立項申報等方面給予傾斜;村社著力協調解決飼草供給及區域聯合體建設等工作。同時,要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標桿作用,通過輻射影響,帶動周邊甚至全縣尚抱有觀望態度的農戶加入養兔行業,著力在兔存量上求突破。2.2科技輸入,提高科技應用能力??茖W飼養管理是現代兔業發展的唯一出路,針對該縣科技應用率低的問題,一是要在硬件設施上花大力、做文章,逐步淘汰老舊設施,引進適于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新型設備,為兔業發展注入活力;二是要加強技術培訓工作,縣級畜牧主管部門應根據農戶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量體裁衣,制定適合大眾的培訓方案和教材,同時也可將技術人員掛靠到兔養殖和兔品加工企業,切實將生產基地作為技術員檢驗成果和鞏固提升的主戰場,提高養殖場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達到雙贏效果;三是要將自創和外引相結合,以縣情、民情為基礎,引進先進養殖技術和科研成果,提高本土兔業綜合競爭力。2.3多元發展,著力加強體系建設。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是現代兔業循環發展的標準模板,要構筑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就得面面俱到、一個都不能少,種植方面要在各鄉鎮分片建立飼草種植基地,選擇適口性好、產量高的品種,就近取草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收益;養殖方面要引進新型兔種,將原先皮用、毛用、肉用兔逐步更新,大膽嘗試養殖觀賞兔、寵物兔,多元化養殖;加工方面要以招商引資為基礎,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客商,亦可動員當地養殖大戶探索,從事兔皮加工、兔肉制作、皮制品加工等行業,延長產業鏈條;銷售方面首先是要建立經濟聯合體,抱團發展,增強市場話語權,其次是要開辟多渠道銷售,將實體店和互聯網銷售相結合。2.4對接市場,提高從業業主收益。隴西是有名的“李氏故里”“千年藥鄉”,且兩張名牌較為響亮,兔產品的加工、銷售也應乘此東風,推出藥膳兔肉等;要加強網銷平臺建設,為解決高昂的維護費用,可通過聯合體統一運行,根據需求調度兔產品;就產品的多樣化而言,要統籌發展腌制、熏制、烤制、藥膳等產品,根據全國各地口味各異實行分銷;政府也可以出臺“保護價”等扶持政策。
作者:柴守宏 單位:隴西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 上一篇:國內賽車類型電影發展與突破
-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資源師論文